朱门风流(校对)第3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3/430


第七百八十五章
伤往昔,念血脉,思结援
  同样是大过年,翠海沐王府别院却没什么过节的气氛。一来是黔国公沐晟领兵在外尚未回归,随时有可能往交阯进兵,虽然听说那儿的仗已经打得差不多了;二来是阳武伯张攸一行之前刚刚抵达,上上下下不但要忙着伺候,还要安排随行的其他人等;至于其三,那便是只有几个程夫人顶顶心腹的人才知道的隐秘消息了。
  阳武伯张攸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故地重游得到的第一个消息,竟然是方水心的死讯。他在交阯镇守这些年从来没有回过京,东方氏间或有信过来,不过都是张超张起兄弟代笔,说些京城的大事和儿女的状况,顶多是偶尔有一笔提及方水心给他生的儿子。他昔日喜欢过她的明艳开朗,可相处多了,却也知道她的性子和大宅门格格不入,再加上常常闹腾,久而久之就有些厌倦,离得远了虽也想起,可总没有专写信捎话给她的道理。在他的心里,建功立业远远盖过儿女情长,更何况之后每每细想,他就能觉察到沐晟主婚的另一层意思。
  然而,她竟然从家里跑了出来,还是听说他重伤难救的消息而引刀自尽!
  “爹……”
  “之前为什么不告诉我?母子皆亡办了丧事的事情,之前你为何只字不提?”
  张超从小就是在祖母和母亲跟前长大,和父亲并没有多少相处的机会,印象中张攸虽偶尔也会沉下脸摆老子的架子,但多数时候却是开朗的人。此时那样额头青筋毕露的凶狠模样,他还是平生第一次得见,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虽然很想说是因为让父亲安心养病方才暂时隐瞒,但他心里却知道不是那么一回事。为了那场丧事,他和张起兄弟俩和母亲大吵了一架,可却被母亲那番气恼的话压了下去。
  “她跑了一次又一次,这么回回折腾下去,家里还要不要过了,咱们张家还要不要脸面?找了一个月都不见人,也不像上回那样有什么了不得的消息,就权当她死了!我当初是气不过你爹带回来这么一个刺头,可自从她跑了那么一回,老太太临去时又嘱咐过,我哪个月不是照自己的份给她供给,衣食没缺过,丫头婆子任她使唤,也不要她到跟前来立什么规矩,就这样她还是要走,谁能拦得住?”
  犹豫了良久,张超终究是心里憋气,当下就把母亲的那一番话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听了这话,刚刚还气急败坏的张攸顿时跌坐了下来,久久无言。告诫张越的那会儿,他就已经知道当初这门亲事结得莽撞,可从前想着沐晟对他的仕途有助,方水心又确实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女人,若是知道会闹成现在这般局面,他可还会娶她?直到现在,他还记得桃花林中那双明亮得犹如一汪清泉般的眼睛。
  “你出去,让我一个人静一会儿。”
  听出父亲声音中明显的疲惫和无奈,张超便默不作声地退了出来。在门外徘徊了好一会儿,他总觉得心里堵得慌,咬咬牙就去了隔壁院子。在门外使丫头通报了一声,听见张倬唤了,他才进了门,到了西边屋子,见张倬放下笔从书桌前站了起来,他叫了一声三叔,随即就一屁股坐在了旁边的椅子上,捧着脸不吭声。
  张倬知道二房父子俩如今在闹什么别扭,心里自也叹息,更知道眼下最棘手的不是别人,却是那个孩子。于是,挑拣着话语安慰了张超两句,他就问道:“如今你爹方寸已乱,大约也没心思想别的。丧事沐王府按着远亲的例子操办了,但孩子毕竟还留着,他是你爹的嫡亲血脉。京师办了丧事,这孩子究竟该如何安置,你得帮你爹想想。”
  “还有什么可说的,那是我的嫡亲弟弟,自然要带回家去……”张超艰难地抬起了头,见张倬叹了一口气,他又低声说,“母亲有母亲的苦处,父亲有父亲的难处,方姨娘……我去看过他,小小年纪还不懂得什么事情,我哄了他一阵子,他倒是对我还亲近。不如便对人说那是父亲在沐王府看着喜欢收作义子的,三叔觉得如何?程夫人几次三番道歉,说倘若没法子就把孩子留在沐王府,她会当成自个的儿子看待,可家族血脉怎么能流失在外?”
  尽管觉得张超这一招义子实在是说不上好,但思来想去,张倬也想不出更稳妥的办法,只得点了点头,说来日等张攸情形好些,他再过去说。叔侄俩正在说话,外头就传来了一个丫头的声音,说是奉夫人之命送来了野鸡崽子火锅。
  须臾,两个丫头便抬着一张小方桌进来,却是摆着一个热气腾腾的火锅。等摆好了,前头那丫头垂手屈膝行礼说:“夫人说,大过年的,之前那顿饭又吃得冷清,所以外头正好送来了新鲜野味,就让奴婢拿来让老大人和超少爷尝一尝,权当夜宵了。夫人还让奴婢转告喜讯,说是交阯那边有信送来,南边的最后一州也已经拿了下来,交阯已经几乎全部克复,不日便能凯旋。京师也有信使来,说是朝中打算召小张大人尽快回京。”
  虽说屋子里须臾就弥漫着火锅的香气,张倬那顿年夜饭也没吃多少,但这会儿他毫无恶意,反而是丫头所说的那两个消息更让他留心。思忖片刻,他就开口说道:“事关重大,我这个为人父的有些放心不下,不知夫人如今可有空闲?”
  那丫头来之前就得了程夫人的吩咐,闻言立刻笑道:“夫人正在斌少爷房里,老大人若是要见,请随奴婢来。”
  听得此语,张倬就嘱咐张超在房里自用,自己则是起身跟了出去。翠海别院规制极大,他们这一行占的是西大院,眼下出了北面角门,沿夹道先是往东,继而再转往南,东面一带全都是下人的屋子,此刻因着是过年,都还点着灯。跟着提灯笼的婢女入了后廊东角门,便是程夫人的后院。他经人引着入内时,恰好沐晟的长子沐斌也在,沐斌连忙行了晚辈的礼。
  “这么晚了还来惊扰夫人,实在是过意不去。只是乍然得知消息,不免想着我那儿子。”
  “爱子之心都是一样的,若是我家斌儿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地方,我只怕比世弟更不堪。”
  程夫人笑着扭头看了看身旁的沐斌,脸上满是慈爱。吩咐身旁的妈妈把先后两封信全都给张倬看了,她又感慨道:“早听说你家里是一匹千里驹,这回到了咱们南边,我才真正知道,传言竟是不但没夸大,反而犹有不如。交阯的消息是确凿无疑,至于朝中的消息……斌儿,你来给你世叔说一说。”
  沐斌年近三十却尚未离开父母身边一步,对于比自己年轻却名声赫赫的张越自然很有一些好奇,但此时母亲问的是京师的事,他就清了清嗓子,说起了京师部堂阁院之间的纷争,末了又添了一句:“据京中传来的消息,如今皇上流露出立储的口风,群臣之间各有各的意见,而内阁杨学士正在争取主持会试。谁都知道皇上和元节世弟非比一般君臣情分,想着让他尽快回去也很自然,身边也能多一个出谋划策的人。”
  “多嘴,皇上的心意也是你揣测的?”
  程夫人沉着脸训了沐斌一句,旋即才对张倬笑道:“他年轻不懂事,你只听过就罢了,这些事情也不是操心就能解决的。倒是如今大过年的,你们这一行里头只有两个年纪十二三的小丫头,不知冷也不知热,虽然我选了几个丫头过去,可这几天冷眼瞧着却都粗笨得很。阳武伯如今正是伤心的时候,我也不好添人,倒是世弟和超哥身边,不妨再添一个灵巧能干的照料起居,毕竟这一养病恐怕得三五个月,免得别人说沐家连个人都不舍得……”
  张倬虽说做官本事寻常,为人处事却称得上是人精,程夫人说了一小截他就醒悟到其中三味,因此不待程夫人说完,他就赶紧摇头道:“不是我要回绝夫人好意,此番打扰原本就已经过意不去了,更何况添人。超哥当初是在女人上头栽过跟斗的,为此将来甚至无望承袭爵位,老太太在的时候就严令,今后不许在他身边再添人,免得再出了事不好收场。”
  他直接把已故的顾氏拿出来当挡箭牌,甚至干脆半明半暗地点出了张超当年的事,旋即也不等程夫人再说什么,又叹了一口气说:“至于我就更不用提了,少时夫妻老来伴,都老大不小了,又不是年轻人,那点心思早就淡了,没来由耽误了别人。再说了,我也常常出门,不过是起居而已,就算没人服侍,自己也能应付得来。”
  程夫人隐约也听说过张超当年似乎是因为外室而惹恼了朱棣被贬,于是自然不会再多说,毕竟阳武伯一支多半也会沉寂一阵子。至于张倬,沐晟谈笑间也说起过张倬惧内,她不过是当成玩笑话听了,此时方才醒悟到这竟然是真的,心里不禁嫉妒起了孙氏。
  沐晟也说过什么少年夫妻老来伴,可那些下属和部族不时有美貌少女送进府来,一年到头就是不正经纳妾,也会收上两三个丫头,而送出去给其余部将的更多。不过,那些姬妾便犹如阿猫阿狗似的,来来去去也不知道淘换了多少,有什么记挂的?她是国公夫人,毕竟不能像孙氏那样,给丈夫留一个惧内的名声!
  沐斌却忍不住好奇地打量起了张倬来,心想有其子必有其父,张越那么能干,张倬在仕途上却仿佛没有什么建树,是不是就因为他的惧内?见程夫人丢过来一个眼色,他便连忙上前躬身行礼道:“世叔,京城还有消息过来,侄儿过完年得往京师去拜谒皇上,此后当入国子监读书。四叔人在南京,三叔得帮忙父亲料理军务,京师那边竟是没人了。侄儿年轻,不少地方都得有人提点,到了京师之后,也请您一家庇护一二。”
  这话说得谦和婉转,可张倬听着却差点没把眼珠子瞪出来。倘若这里坐着的乃是英国公张辅,那自然是能够轻轻巧巧地答应了起来。可他只是托着儿子的福才得了二品官,又没有爵位,对方却是国公世子,用得着眼巴巴来求他?此时此刻,他连忙蹭地一下站起身来。
  “这庇护二字哪里敢当,就是看在这么多年来沐世兄和我打过无数交道的份上,贤侄就是不说,我也理当多加照拂。贤侄若是在京师有什么不便之处,但只要我力所能及的,自然是绝不敢辞。”
  见张倬虽答应了,但除却强调力所能及,还小心翼翼地把张越从中摘掉,程夫人自是有几分不悦。然而,倘若可能,她完全不想让嫡亲的儿子离开身边,此时想想之前得到的消息和沐晟捎来的口信,她便半真半假地感慨了一通,话里话外透出儿子进京这是圣意。等到张倬告辞离去,她才疲惫地往后头靠了靠,又抬头端详着沐斌。
  “沐氏镇守云南,你爹是国公,掌握通省兵权,你三叔也掌着都司的事,布政司按察司凡有事全都得先报咱们沐家,这虽是太祖皇帝定下来的,但终究是容易招人忌。先头是妻儿家眷都留在京城,眼下虽都在云南,可日后每代往京城国子监读书,随即又在京师住着,恐怕要成为定例了……沐家在云南固然是势大,可京师那地方水深,我实在是不放心你。你爹说了,英国公已经是极致了,在朝堂上恐怕是摆设居多,不能一味帮你,但张越还年轻,上升的地步无限。”
  “母亲放心,这些儿子都知道。只要儿子不任性妄为,纵使那些文官再讨厌,也难能奈何得了我。”沐斌却比父亲多了些锐意,微微一笑后,声音便低了下来,“再说,那么多勋贵中间,多有人才,凭什么事事便得听那些文官的?咱们勋贵子弟中间若是能多出几个张元节这样的人才,将来才不会被撇在一边!”
第七百八十六章
京城钦使,天子口信
  由于之前交址尚未平定,除了朝廷的公文可以通过驿站快马传递之外,其余的书信等等无不是滞后,诸如英国公安远侯这样的京师豪门,自然还能通过自个的权势威望送信过来,但其他人就没有那样的能耐了。于是,直到过了二月十五,广州的第一封家书方才辗转送到了张越的手上,那落款时间却是年前。也就是说,这样一封信在路上竟是走了足足一个半月。
  尽管如今正值海上北风大起之际,但杜绾为了避免闲话,并没有托那些运粮的海船传递家书,而是辗转通过一户广东往交址寻亲的人家,这才把东西送到了。有了这层关系,张越自是为其人开了方便之门,而瞅着那一张张字迹不同的信笺,他亦是觉得心头开朗。
  头一张纸自然是杜绾写的,开篇第一句便是告诉了他一个喜讯,却是他走之后没多久,琥珀便诊出了喜脉,如今正在家中休养。张越得知自是喜上眉梢,待看到信上末了两句话时,却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杜绾仿佛是不经意地提到,年前朝廷下旨祭祀海神,由于提督市舶司太监张谦领衔,广东巡按御史于谦便借故没去,布政司去的是右布政使项少渊。虽说就是只言片语,但张越深知杜绾的习惯,因此觉察到这其中的蹊跷,心里少不得思量了一番。
  第二张纸上却只是不甚工整的几句话,也没什么咬文嚼字,放眼看去全都是唠叨,信纸也有些皱巴巴的。猜测那是母亲亲自写的,仿佛还掉过眼泪在上头,张越捏着轻飘飘的信纸,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口气。等挪到了第三张,他不禁眼睛一亮。前面一半是张赴,不过是规规矩矩地汇报这些日子的武艺进展;后头是静官,却是炫耀似的说自己怎么孝敬祖母母亲,怎么尊敬叔父,怎么照顾弟弟妹妹,洋洋洒洒写了两张纸,笔迹虽稚嫩,看得出来也花了不少功夫。单单这些字,就不知道他花了多少功夫写全。
  再后头便是秋痕和琥珀。一个是稍有些呆板的小楷,一个是娟秀的行书,字里行间全都是说自个在家很好,让他在外多加小心,满是嘘寒问暖之意。
  把五张信纸折好重新放回了信封,张越就发现,这实在是一封鼓鼓囊囊的信,不禁莞尔。
  如今已经回师清化府,不日就要回转交州府,这用兵接下来算是告一段落了,而选人才的事也基本上已经完成。毕竟,除了南部之外,老黄福对中部和北部的情形了若指掌,不用他再多事。沐晟的大军已经从蒙自县依次渐退,而柳升麾下的人却得有不少留在本地,弥补屯田军和其他等等的空缺。将官们都已经在计算归期,不论文武都是一样。
  但他之前上书的交址选官一事却至今尚未有回文,朝中究竟是怎么回事,是搁置了,还是在忙着其他,亦或是还在争执官员俸禄那些事?
  “张大人,传旨的钦使已经在清化府外十里,柳大帅请您赶紧换一身衣裳,过去迎候!”
  正在沉吟的张越眉头一挑,立刻收拾好了那封家书,随即叫了一个家将进来。武官行军自然是着盔甲军袍,而文官随同,为了起居方便,自然不会还穿什么纻丝绉纱之类的官袍,全都是什么轻便穿什么。而这会儿穿戴好了那一身许久不穿的繁复朝服,他只觉得浑身上下被拘得死死的,连走路都有些不习惯。
  由于这是正经的诰敕,负责宣读的是一员中官和两员锦衣卫官,随同还有内监锦衣卫数十人,所以此前一日已经行了迎接的礼仪,如今是正式将人迎入开读。先是列金鼓旗仗,旋即由安远侯柳升带领诸将官出郭相迎,等把人接到了清化府衙的龙亭,众人便依礼五拜接旨。大半日的折腾下来,众人全都是跟在前人后头亦步亦趋,直到那高亮的嗓子响起之后,这才松了一口气。
  由于是文武分列,张越的位子仅次于大病初愈的李庆。正如他所料,诏书中少不得宣捷、献俘等等字眼,但时间却只是提了三个月之后,并没有什么论功行赏,大约是得等回到京师再颁。除了这个,便是保定伯梁铭配副将军印,任镇守交址总兵官,陈洽以尚书治交址三司事,黄福待交址安定之后上京,解送交址所挑的三千余人才,并没有其他太新鲜的言辞。但是,在这些之外,却是让他即刻启程上京。
  这一番行礼等等足足折腾了两个时辰,一想到回京,虽说只是三个月后,但上上下下一群人都是深觉振奋。而由于张越是头一个走的,晚上他少不得摆酒请了柳升李庆等几人,直到月上树梢方才借着酒醉离开。他在蒙混上头也是老油子了,之前看着来者不拒,其实却没多少是真正喝下肚的,回到屋子里一盏醒酒汤喝完,总算是缓过了气来。
  “安远侯也就算了,其他人竟然也都这么起哄,要不是做了准备,我非得醉死不可!”没好气地埋怨了一句,张越就对彭十三说,“你带几个人先回广州报信,让她们选好日子启程上路回京,亦或是等琥珀分娩之后再走。这一趟应该不是临时起意叫我回去,大约是另有他用。”
  彭十三答应一声便往外走,可他才刚出去,张越就听到外头传来了说话声,不一会儿,彭十三竟然领着一个人回转了来。虽然那人青衣小帽看着朴素得很,但张越早练就了火眼金睛,只一眼就发现,那赫然是随侍今次宣旨中官的一个小宦官。
  “小的见过张大人!”
  瞧见那小太监二话不说就趴在地上磕头,张越不禁一愣,连忙吩咐其起来。还不等他询问来历,来人便自报家门,说是东厂督公陆丰的干孙,这次锦衣卫传旨,陆丰便轻轻巧巧把他塞了进来。把这些交待了清楚,他就垂手而立规规矩矩地说:“小的这回出来时,陆公公带小的见了皇上。有人告发云南沐王府侵占民间田土,所以皇上让大人走一趟云南,带上沐晟之子沐斌一起上京。”
  听到侵占田土四个字,张越不过是微微一愣就哂然一笑——很明显,朝廷是并不想追究这件事,否则不论是另派人去查,还是让他顺道过去的时候查问分明,都是解决之道,不用特意提起让他和沐晟的嫡长子沐斌同行。看来,沐家镇守云南统辖上下兵权,早年朝中没有异议,如今却是也有些别的声音了。
  要不是如今的云南已经离不开沐氏,恐怕那镇守两个字,也会变成京堂们的靶子。
  “我知道了,等启程之后,我走蒙自县,经云贵湖广河南入京就是。”
  那小太监见张越说话和气,心里的七上八下也少了许多,忙又笑道:“皇上还说,让您路上不用着急,省得路途奔波病了,到了京城还得调理,给了别人借口。另外,公公还让小的捎话,您提醒他的事他已经在留心了。不过是一个野心过剩的狗东西,借着这一回的大风大浪,三两下就能把人整倒,让您只管放心!”
  这话听着没头没脑,但张越心中自是敞亮。虽说没了王振保不齐有什么张振等等,就是陆丰本人,也是一样野心勃勃的家伙,但有文化的太监总比没文化的太监难对付得多。欣然一笑,他正打算让彭十三打赏了这个年纪轻轻的小太监,突然想到了大风大浪四个字。
  “最近朝中可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情?”
  那小太监能被选中来单独传话,自然是一点就透的伶俐人,忙笑道:“有个不着调的御史傻呆呆地上书,说什么废中官守备地方,废内书堂等等,结果是闹得皇上大发雷霆,都察院好几个御史跟着上书,就连顾都宪也有些焦头烂额。除了这个,朝堂上的几位阁老和部堂们也为了好些事情争执不下,总之,等张大人您回去之后就知道了。”
  联想到此前杜绾信上提到于谦在祭海神时缺席,张越终于醒悟到这回真是出了大事,顿时深深吸了一口气,这才让彭十三打赏了之后把人带出去。按着两边的太阳穴,他又想起了那回对于谦说的话,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随即摇了摇头。
  内书堂的事部堂阁老全都装哑巴,他竟然直接揭了出来,而且还直接说出要废中官守备地方!历史上的于谦仿佛没管这一茬吧,否则他怎么能在宣德到正统的十几年间升到兵部尚书?如今这一道乍然爆发的奏疏,只怕震得宫里宫外都是震撼莫名。不过,都察院竟是有人跟着上书,足可见顾佐清理都察院的效果还不错。不管怎么说,此事都得等他回京才能管。
  既然是有了圣意,张越的几个家将随从自然是连夜打点行李,他自个正准备歇下的时候,外头就有人报说,阮家托人送来了东西。待到送进来一看,他就发现里头是几个瓷瓶装着的丸药、半匣子沉香、几张香料配方、各色象牙雕刻的小玩意儿,此外便是一张素笺。
  素笺上头写了些感谢的言辞,又拜托张越在回京之后能否向兵部郎中黎澄举荐一下自己的哥哥阮秦,两家有亲,之后也想请黎澄多多照应。末了又提及了沉香和香料,说是送给张越的母亲孙氏和夫人杜绾,而各色象牙雕刻小玩意则是给小孩子玩耍,至于丸药则是对毒伤有特效,转呈阳武伯,总之是语句婉转妥帖。
  “她倒是安排周到,她大约知道我这次带不了多少东西,因此都是些轻便玩意。老彭,你回广州的时候捎带上这些,也不辜负了她一番心意。”
  彭十三笑呵呵地接过了那个雕漆红木匣子,瞥了一眼上头精巧的锁扣,随即笑眯眯地挤了挤眼睛,再没有多话就去了。之前张倬带走了好些人,张越又带走了好些人,留在广州的人手已经不多。若是要杜绾等人从广州起行赴京,他至少得把如今的家丁随从分上一半回去,这才能保证沿途平安。毕竟,张越这一走,安远侯柳升是必定要拨人送到蒙自县的。
  既然知道张越之后会和沐王府的世子沐斌同行,老奸巨猾的彭十三只留下了牛敢等四个家将,其余人全都跟他回广州。果然,次日启程的时候,安远侯柳升很是爽快地拨了一百名军士护送张越到云南蒙自县。到了那里,地头蛇沐家自然会有人迎候,那时候就不用他操心了。临行前,张越和李庆黄福陈洽史安陈镛等人一一告别,对史安和陈镛自然有额外嘱咐。
  交址北境道路已经全部贯通,再先后几次大军的清剿下,别说叛逆,就连山贼也少了许多。蓄势已久的陈天宝起事只用了那么一丁点时间就宣告失败,而郑和率神威舰问罪占城的消息也散布了开来,各地蠢蠢欲动的豪族都进入了蛰伏状态。这一两个月来,他们都遇到了本地领民的闹事等等各种麻烦,哪里还顾得上其他?
  这一切很简单,豪族以各种方式在官府所定的税赋上不断加成,偏偏在大战的时候也不曾改过,如今一经煽动,自然是激起了另一种潜藏的仇恨。只不过,如今始作俑者却是匆匆离去,在他的身后,一大批土生土长的交人精英也将在不久的未来被迁徙到中原。
  张辅之前的大战和人才掠夺让交人元气大伤,但这一次又是一次真正的伤筋动骨。
  交州府到蒙自县,若大军行进至少得个把月,但张越日行夜宿,只用了半个月就抵达了临安府的蒙自县。此时沐晟大军都已经散回各地卫所,但预先得到消息的沐晟早已派出了家将苏明率领精锐军士在此等候。于是,负责护送的军士交割了差事,领了张越的丰厚打赏,高高兴兴地回了交址,而苏明则是包下了县内最大的酒楼宴请张越。
  张越至今还记得《鹿鼎记》中的刘白方苏四大家将,席间自是少不得打量这个沐晟身边极其得力之人;而苏明久闻张越的赫赫声名,频频敬酒的同时也在仔细端详着这个惊人年轻的高官,越看越觉得对方和自家大少爷没什么不同,就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世家公子。可酒酣之际,张越借醉提到此行要和沐斌同去北京,却让他悚然而惊。
  饮宴过后请张越回房休息的时候,瞧着酒醉的张越在彭十三的搀扶下仿佛无知无觉似的进了屋子,他忍不住想起了翠湖沐王府已经预先做好的安排,眉头不禁拧成了一个大疙瘩。
  看情形张越竟是已经预备了此事,定然是得了京中信息。既然大少爷到京师还需要人家照应,他得向老爷进言,那美人计需得慎重!
第七百八十七章
赫赫沐王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3/4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