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风流(校对)第2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6/430

  十月末的大草原赫然是一片肃杀气息,大片大片的草地已经枯黄了,不少地方甚至露出动物们啃出的草根来。偶尔能看到个把兔子在那里啃着草皮,听到有动静却飞也似地跑开了去。高高在上的穹庐,平坦广阔的草原,极目远眺仿佛能看见天的尽头,对于大半时间都在安南打仗的彭十三来说,在这种草原上跑马狂奔实在是再兴奋不过的事。
  拉弓满月,再次一箭将一只野兔死死钉在草地上,听到旁边的军士们又喝起了漫天彩,彭十三自然更是兴高采烈。然而,让他郁闷的是,大多数人在此之后仍然用殷羡的目光瞥了一眼牛敢手中那只红毛小狐狸。谁能想到这家伙虽然马术寻常箭术稀松,但居然有这样的手段,在一个不起眼的土洞旁边捣腾了一阵子,随即就三下五除二抓到了这样一只家伙。
  招招手示意牛敢过来,彭十三便开口问道:“倔牛,你以前也这样掏过狐狸?”
  由于张越保证他那些同伴都能活命,牛敢最大的心事放下了,整个人也显得精神了起来。此时他就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说:“只是偶然而已。因为那会儿给鞑子做牛做马常常不够吃的,咱们几个常常去掏老鼠洞,偶尔也发现过狐狸洞。为了能找到东西填饱肚子,那是连什么法子都能想出来,狐狸肉自己吃,狐狸皮就设法藏起来。要不是靠着这些积累下来的毛皮御寒,咱们跑不出忽兰忽失温,路上要吃饱肚子更是不可能。”
  说是狩猎队,但这样十几个骑兵还充有斥候的意思,遇到单个行动的谍探就可以擒拿,遇到人多的时候就可以分散奔逃回去报信,所以这里的每个人几乎都和蒙古人打过交道——由于这里乃是鞑靼瓦剌势力交接所在,他们实在没法子把人分出来,于是就一律称之为鞑子,又省事又好记——此时听说牛敢竟然是从北边跑回来的,一群人顿时深为惊叹。
  “我刚刚还嘲笑牛大哥你不会骑马,真是该死!你是好样的,以后打回去报仇!”
  “当初我们村子上也有人被掳到北边去,两年前才跑回来,如今已经被选入御马监亲军了!你可得好好表现,到时候就是天子禁卫了!”
  看到一群军户围着牛敢嘻嘻哈哈说话,彭十三便不再吭声,只笑看着那头倔牛在众人的戏谑下一张脸越来越红。忽地,他听到头顶传来了一声响亮的鸣叫,连忙抬起了头,却看到天上有一只鹰。他正想说在草原上看到鹰是好兆头,旁边登时传来了一声惊呼。
  “不是鹞鹰,是鞑子驯好的猎鹰!”
  十几个军士还正闹腾着,听到这一声提醒连忙全都抬起了头,刚刚还喧闹的一群人立刻寂静了下来。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兵仔仔细细看着天上那只小黑点,渐渐露出了凝重的脸色。而彭十三看见领头的队长猛地跳下了马,屈膝用耳朵贴在地上仔细倾听着,连忙张目往远处眺望,尽管没发现那边的地平线有什么异常动静,但也不敢就此掉以轻心。
  “有一些骑马的人朝这边过来,大约十几人左右。”
  倘若来的是几个人或是上百人,这时候无非就是上前抓人或是退回堡中两种选择,但区区十几个人却让彭十三犯了踌躇。那队长却只沉吟了一会就咬咬牙道:“彭爷和牛兄弟赶紧回堡中通报,其余人跟着我去打探个究竟!”
  尽管彭十三对于自己这一手本事很有自信,但他更知道人家这一队十个人配合默契,他留下来只是添乱,当下便二话不说地点了点头。不一会儿,他和牛敢的马褡裢里头就被人塞进了好些乱七八糟的猎物,军士们还没事人似的开起了玩笑。
  “彭爷,我那只兔子回头可给我留着,别让人家偷吃了!”
  “牛兄弟,好好养着那只狐狸,狐狸肉不好吃,这小狐狸却是个稀罕物!”
  “咱们抓到了鞑子的探子之后,回头立马回来!”
  看到一群人纵马扬鞭飞驰而去,彭十三便唤了好几声,见牛敢还是呆呆愣愣的,他知道这小子必定是想起了昔日的事,干脆策马上前不轻不重地踢了他一脚,旋即才沉声说:“走吧,别发愣了,这种时候你帮不上忙!我知道你能从北边逃回来是有本事的,但跟着他们咱们就成了累赘!”
  好容易叫回了这头倔牛的魂,彭十三便调转马头朝着来路驰了回去。及至听到身后传来了清晰的马蹄声,他不禁放下了这层心思,却仍惦记着那十个去打探的军士。那个老成的队长连说谎话都说不好,若是伏地听声连人数都能听出来,那岂不是真神了?不过是职责所系不能不迎难而上罢了,只不过没想到那些军士在那个节骨眼上还能满不在乎。
  大半个时辰后,彭十三和牛敢终于直接穿过那片稀疏的树林抵达了兴和堡。他也不理会那些问东问西的军士,带着牛敢径直找到了负责防戍的副千户,把刚刚那档子事完完整整解说了一遍。见这位四十开外的老军官犹如旋风一般冲出去布置防卫,他这才直奔千户官所,却恰好在门口撞见了张越。
  “老彭,咱们初来乍到,你怎么就随随便便带着人出去了……”
  “先不提这个,我们刚刚去狩猎的时候,在天上看见了猎鹰,那个狩猎队长又说是听到了有人马朝过来,所以打发了咱们俩先回来,他们一起过去打探了!”彭十三打断了张越的话,一口气又复述了一遍刚刚的情形,又神情凝重地说道,“刚刚在去的路上我还问过,他们说是自从鞑靼北迁之后,这边就很少有人放牧,瓦剌人也不会轻易闯进禁区。既然如此,若真是有人来,恐怕至少是和开平那边先前放火烧林的行径差不多。”
  “你是说可能是阿鲁台的前哨?”
  张越一下子就抓住了这番话的重点,见彭十三点了点头,他立刻转身进了官所。一路到了最里间,他就听到了王唤那个大嗓门嚷嚷着骂人的声音。
  “将兴和堡迁徙到长城之内?胡说八道,兴和若是不要了,开平孤立无援,日后只要鞑子大军一围,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再说了,全部龟缩到长城以内,以后就只能采取守势,要想再到草原上打他们就难了,到时候鞑子在草原上休养生息,每年骚扰个几回,那苦的就是咱们而不是他们!你要是说这兴和堡守军应当轮换我还能听听,但迁徙治所绝对不行,我说什么也不会上奏朝廷!”
  没料到屋子里这会儿竟在说是否徙治所的事,张越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因事出紧急,他也顾不得那许多,连忙进了屋子,眼见郑平原脸上通红,王唤气得直打哆嗦,这当口他也来不及劝说什么,直截了当地道出了刚刚听到的事。闻听此言,这品级相差老大的两个军官顿时抛开了刚刚的事,郑平原得知已经事先通知了副千户,脸色稍稍轻松了一些,但仍是告罪一声慌忙冲了出去,险些和进来的彭十三和牛敢撞了个满怀。
  王唤随手捞起挂在椅背上的油毡大氅,披上身之后见彭十三拉着牛敢进来,他立刻醒悟到这就是张越所说的两个人,立时打消了这会儿就出去的主意,仔仔细细盘问了一遍。等事无巨细问明白了,他原本就拧紧的眉头更是成了一个结。
  “小张大人,我们上瞭望台那边去看看吧!”
  无论是大城小镇,从古至今的城镇堡寨几乎都是取四方之义,兴和也是一样。然而,由于四面墙壁并不高,这瞭望台便设在略微靠后的位置,不过是比城墙更高一丈而已。此时此刻,张越再次登上瞭望台,却被越来越大的风刮得一个踉跄,幸而旁边的王唤伸手扶了一把。站了许久,他的目力能及之处却依旧是一片寂静,仿佛和之前没什么两样。
  “老彭,你们路上再加上刚刚耽搁的时候,大约过去了多久?”
  跟着上了瞭望台的彭十三沉吟片刻,这才答道:“应该有一个多时辰。”
  “一个多时辰,也该回来了……”
  正看着远方的王唤喃喃自语了一句,张越冷不丁看见天际线上出现了几个小黑点,忙提醒道:“快看,北边有人回来了……不对,怎么那么多人!”
  瞭望台上的人几乎在同一时间看到了有一个小黑点从天际线上一路疾驰而来,但更醒目的就是天边那黑压压仿佛一团乌云般的星星点点人马,看到了最前方仿佛有人打着一面白旗。即便看不清那白旗上的图案,张越也不会认为这来势汹汹的一拨人会打着投降的白旗,细细思量了片刻,他顿时醒悟了过来。
  “是鞑靼的黑纛!”
  “看情形顶多就是千八百号人,居然敢用黑纛!”
  王唤在一瞬间的呆愣之后,当即冷笑了一声:“若是兴和只有原来那六百多人,那么这些人恐怕真的会把咱们逼在里头动弹不得,但这一回却没那么容易!小张大人,我已经派了人去万全报信,这会儿你也回不去了,不妨留下来看看我这把老骨头是不是真的老了!将近两千人背靠长城守一个兴和,就是拖也要把他拖死!”
  几乎就在说话的当口,天上忽然飘落起了星星点点的雪花。入冬以后兴和的第一场大雪,却是在这大兵压境的时候不期而至。
第四百八十一章
关门打狗,黑云压城
  在中原人眼中,只要是黑色大旗都能称之为黑纛,但真正的黑纛,也就是哈日苏德勒,其实一直珍藏在苏德勒祭坛。随着元朝的覆灭,黄金家族不得不黯然退出中原,但对于众多的蒙古部落而言,只有黄金家族的后裔才是真正的大汗。阿鲁台先后拥立了鬼力赤和本雅失里,而瓦剌也不甘示弱,拥立了答里巴和卫雅喇台。
  因此,即使是阿鲁台权倾一时,即使是他接受了永乐皇帝朱棣的册封,即使他可以不把如今的卫雅喇台可汗放在眼里,但他仍然只能称太师,那面黑旗上也只能画上一只老鹰。
  然而,即使如今那面黑旗上连一只老鹰都没有,但在这样大队人马的追击下,侥幸逃脱的三个狩猎队士兵却仍是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看见那土堡遥遥在望,看见那城墙上赫然只有盾牌的微光,看不见人,他们的心不由得一点一点往下沉。
  后头有这样的追兵,大门是铁定不会开的,到时候前有高墙后有追兵,他们竟不比之前惨死的袍泽幸运到哪里去。指望堡内的其他人来救援他们也不可能,毕竟,在开阔地带对战蒙元骑兵,只能靠火铳打乱队形,然后用骑兵冲击。但是,如今兴和堡中的人还不清楚敌人究竟有多少,以他们那位千户大人的谨慎,决计是坚守而不是救援。
  倘若换作他们在堡中,他们也会这么做,可是眼下他们却费了千辛万苦,牺牲了七个人这才勉强跑回来!面对那寥寥一丝生的希望,三个人渐渐红了眼睛,于是拼命用马鞭击打着马股,心里全都在渴盼着生的奇迹。
  堡墙的箭楼中已经是站了一排弓箭手,弓箭手之后就是火铳手。火铳手并不是兴和堡的人,而是此次京营五百人中的神机营士兵,他们不但是两次北征的老兵,而且早就熟悉了这永乐手铳的使用,因此并不紧张,反而是郑平原调来的那些的刀牌手个个紧紧握着盾牌,脸上一片肃然。被郑平原硬是“请”进了箭楼的张越这会儿正来回踱着步子,心中却惦记着带人守在城门口处的王唤。
  他之前曾经随口提了一句蒙古人最爱用诱敌深入大军合围,结果这位老将都已经一大把年纪了,胆子却是不少,竟演了一出关门打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城门开了!”
  听到旁边传来的这一声,张越不禁凑到远望孔,心情激荡地望着那三个穿过树林奋力奔逃过来的军士。他一早就肯定这三个人是被故意放走的,否则凭着那近千名蒙古骑兵,若是齐齐放箭,漫天箭雨之下,他们几乎是必死无疑,决不会一路被人撵到了这里。这已经不止是什么猫逗老鼠的戏码,恐怕是那些家伙想要把他们逼死在土城之下,一挫兴和堡守军的锐气。
  既然暂时不知道后军有多少人,那就暂时把这第一波应下来再说!
  看到城门大开,三个军士不禁生出了死里逃生的感觉,来不及细想就纵马直奔城门而去。随着城门越来越近,他们渐渐感到身后原本隔着还远的喊杀声马蹄声竟是近了起来,其中甚至还夹杂着无数哄笑和喝骂声。在这种生与死的当口,他们谁都顾不得去想为什么追兵忽然在这种时候追近了,本能地再次狠狠挥起了鞭子,希望能在最后时刻冲进城去。可就在这一刻,他们陡地听到了无数弓弦拉动的声音。
  “沉住气,不要动手!”
  看到漫天箭雨从天而降,看到三个人中的最后一骑人因为躲闪不及一下子被射成了刺猬摔落在地,箭楼中的所有弓箭手和火铳手顿时都眼睛红了,直到听见张越的喝声,这才警醒了过来。发现那两个己方军士和那些蒙古骑兵的前端赫然已经看不到了,料想必定是进了城门,张越方才深深吸了一口气,浑然没发觉手心里已经全都是汗。
  当当当——
  在三声响亮的钟声之后,一时间,箭楼和外头城墙上一下子喷出了大片箭雨和火光。唯一的区别是,外头城墙上的五十名火铳手用的乃是此行特意带上的新式神机箭。一时之间,城下传来了好些战马的悲鸣,而城门处亦是喊杀一片。早就设好的铁拒马和铁蒺藜让当先追杀进城的百十个骑兵吃足了苦头。虽说也有人眼疾手快射杀了几个人,但更多的人却极其狼狈地摔落下马,不得不面对四周围涌上来的数百名刀牌手。
  突如其来的箭雨火雨很是阻了一阻飞驰的鞑靼骑兵,因此能进入大门的就只有最初的百多号人,其他人只能一面策马避让倒地的战马和同胞同胞,一面眼睁睁看着刚刚放下的城门逐渐拉起。甚至不用主将的号令,这些训练有素的骑兵就将又一轮密集的羽箭射上了城墙和城内。
  城墙上的军士早早就用盾牌遮挡,因此只有几个倒霉蛋被盾牌缝隙中掉下来的箭射中了胳膊大腿,倒是没折损几个,但射入城中的箭却给正在激战中的双方造成了大麻烦。只是失去了后援,再加上又从马战变成了步战,百十个鞑靼骑兵渐渐落了败象。而卯足了劲头的王唤提着一柄沉重的环首刀,若不是身后几个亲兵死死拦住,要不是郑平原的指挥还有游刃有余,他几乎就要亲自上阵了。看着看着,他便朝旁边的亲兵喝了一声。
  “赶紧鸣钟,让他们趁机再射一轮!”
  尽管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最初也只是零星雪花,但天上的雪却很快就大了起来,一团团棉絮似的雪铺天盖地地从空中落下,有的在激战的众人身上无声无息地融化了,有的落在了地上那些冰凉的尸体上,有的飘在了那鲜红色的血泊之中。当听到城墙上再一次响起火铳发射的声音时,堡内被围的骑兵们终于有些支撑不住了。
  而城外的七八百人再次遭到了一轮齐射之后,领兵的色勒台渐渐收起了最初那狂热的怒火,当机立断地下令后撤。由于整个草原都流传的中原皇帝再次北征的那个消息,由于各部落首领参差不齐的心思,他虽说是阿鲁台的女婿,但也不由得想起了本部和瓦剌的两次大败。他原本就只是前哨,只是在遇上兴和哨探的时候想看看是否有机可乘,原本并不至于昏了头让骑兵去攻城。
  可是谁让这兴和的守将发疯,竟然把城门大开?他的部下足足有一百多号人陷在了里头,这可都是他的牧民壮丁,损失了这么些人,他回去之后不但会遭到那些族酋的奚落,而且还会危及到他的地位!他之前也是疯了,竟然会这么简单地上了当!
  听到瞭望台上传来了示警的钟声,张越从孔中看着色勒台亲自押后带领部下后撤,心想这次带着马队正准备出击的周百龄恐怕是没了表现的机会。今天自然是可以闭门不战以不变应万变,但如果真的只有这么区区近千人当然没有问题,可要是之后还有鞑靼大军来犯,那么此次避战恐怕会造成很难说的后果。从这一点来说,王唤的胆子固然大,眼光却也准。
  直到眼看着那大队鞑靼骑兵完全在视野中消失,城墙上的刀牌手方才收起了盾牌,一个个忘情地欢呼了起来,而弓箭手火铳手们也顾不得往日是否认识,这会儿少不得彼此打趣了起来,各自吹嘘着刚刚的战绩。但城门处打扫战场的军士们就没有那么高兴了,虽说他们占据地利又杀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可仍然是损失不小。几乎是地上有多少具敌人的尸体,他们就有多少死伤,哪怕是亲自主导了这一仗的王唤亦是没多少笑容。
  以往北征都是以多打少了,如果这些鞑子像开平那边一样一触即退也就罢了,若是马上有大队人马卷土重来,即便是以守待攻,恐怕那滋味也不好受。思来想去,他竟是自言自语地说:“虽说他们不怕大雪天打仗,但这大雪天攻城恐怕不那么容易……”
  此时的雪越发大了,漫天都是飞舞的雪花,地上屋檐上人身上都盖了厚厚一层。两个死里逃生的军士失魂落魄地站在那里,看着一具具敌人和自己人的尸体被抬走,脸上仍然写着抹不去的恐惧,甚至连张越等人走过来都没注意到。当那具如同刺猬一般的尸体从面前抬过时,那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军士一下子变得面色惨白,口中不由得喃喃自语。
  “小石头还说过要回来吃烤兔子,为什么偏偏只差这么一点……”
  看到手中挽着强弓的彭十三微微色变,牛敢面色抽搐,张越心中嗟叹了片刻,强迫自己不去想这些生死之间的勾当,径直走到了王唤面前,低声叫了一声王都帅。
  “小张大人,要不是这风雪天路上更危险,恐怕我就要赶你走了。”回过神的王唤第一句就是撂下了这话,旋即便正色道,“谁都知道骑兵不能攻城,但蒙古铁骑厉害,昔日他们却是曾经往西边一路打了很远屠城无数的,攻城本事并不小。虽说如今的鞑子已经不如当初横扫天下那会儿了,可万一真是大军来袭,投石车和火炮却肯定不会少。兴和不比开平万全那样的大城,所以你得有个准备。信使我已经派回去了四个,之后也不会派出侦骑送死,能做的就是坚守待援。若真是遇到人手不够的时候,你和我这把老骨头少不得要亲自上了!”
  尽管大风大雪,但是夜总算平安无事。大清早瞭望台上岗哨交班时,还不等前后四个军士交接完,就有人忽然看到了那天际线上狂卷而来的乌云。分辨出这一次的人马仿佛比昨天不知道多了几倍,一个老成的军士深吸一口气,三两步抢到了那口大钟面前,捞起横木就撞了上去。几乎是刹那间,那响亮的警钟声再次传遍了整个兴和堡。
  大军来袭!
第四百八十二章
求死不得
  阿鲁台挥师兴和,兴和被围!而就在被围的前一天,张越刚刚带人送去了补给和军器!
  面对这千辛万苦方才打听到的军报内容,朱宁只觉得脑袋轰的一声炸了开来。尽管张越去宣府之前,外头各式各样的传闻就不少,全都是说得凶险万分,但她听说有京营精锐随护,也就没多担心。毕竟,督运军器原本乃是兵部武库司郎中的正项差事,哪里那么巧刚到兴和就正好遇上鞑子?然而,不可能的事情如今偏偏变成了事实,若是真的城破了……
  尽管一遍遍告诉自己要镇定,但这会儿她仍是没法子镇定下来,甚至连安安稳稳坐着都是难能。先前张家那个二房忽然搅和出来的事情她可以不在乎,就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料想也不至于让张越和杜绾有什么闪失,但这一次却截然不同。要是他真有个三长两短……
  此时此刻,朱宁的脑海中竟是第一时间浮现出了他躺在血泊里的情形,旋即才是杜绾白衣缟素的身影,竟是忍不住连打了两个寒噤。而前来报信的应妈妈看到自己一手奶大的小郡主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来回踱步时甚至好几次几乎撞上了锦墩和桌子,心里不禁懊悔了起来。早知道如此,刚刚就不应该实话实说,应该说得和缓些。
  “郡主不用太担心,小张大人先前也不是没遭过凶险,这次应该也能逢凶化吉。”
  “逢凶化吉……你以为我是三岁小孩子么!”这种程度的劝慰朱宁自然不会当真,她脚下仍是又急又快地踱着步子,“凡事首先得自己想出措置之道,应对得宜,然后才能依靠机遇运气,了不起各占五分罢了!可如今他是被困危城,若是兴和不失也就算了,若是丢了,他就算侥幸有命,回来之后皇上必定迁怒;若是死了……到时候就算英国公,恐怕也帮不上忙!这事情不那么简单,那些鞑子怎么会偏偏在这个时候大军围攻兴和!”
  应妈妈只是个当传声筒的乳母,哪里能答得上朱宁的话,此时不由讪讪地闭上了嘴。朱宁来来回回也不知道走了多久,这会儿也终于顾不上什么避嫌了,下定决心就转过身吩咐道:“让人去备车,趁着这会儿消息还没传出来,我正好去张家一趟。我在家躲灾也躲得够久了,要是这次还有人趁机找周王府的麻烦,我就剪了头发作姑子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6/4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