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风流(校对)第1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3/430

  虽说张辅说得轻松,但王夫人十四岁嫁给他,又经历了最是惊心动魄的靖难,哪里不知道这带兵打仗的风险?好在如今丈夫平安归来,她放下了一桩心事,当下就只命乳母抱了一儿一女来,夫妻俩逗弄了好一会,外头方才有人进来。
  “老爷,夫人。”
  尽管张辅回来这几日都是歇在王夫人房中,但惜玉还是一如既往日日侍应,就是在衣裳上头也素来小心,从不像其他年轻姨娘那样穿桃红葱绿这些鲜艳颜色。此时,一身雨过天青色衣裙的她拿着几张烫金帖子进门,瞧见张辅正笑呵呵地抱着女儿,不禁愣了一愣,随即方才走上前去,将那些帖子呈了过去。
  “虽说皇上有旨让老爷好好休养,但老爷这一回来,往门上投帖的就多了。这些多半是各家勋贵的婚丧嫁娶,除了武安侯的长孙,其余的都并不要紧,还请夫人裁度。”
  “既然你说不要紧,这些事情你忖度着处置就行了。”王夫人看也不看那些帖子就点了点头,“有了皇上的话,老爷就是不出面也没人会挑错处,但若是全都不去也不好,武安侯既是长孙的婚事,老爷总不能不顾袍泽同僚的面子。”
  见张辅对自己含笑点了点头,惜玉这才欢喜了起来,忙顺着王夫人的意思将一丁点大的张雍抱在了炕上。她正打算凑趣地说几句吉祥话,外头就传来了声音:“老爷,夫人,阳武伯府打发了起少爷过来,说是来探望老爷并送帖子。”
  闻听此话,王夫人连忙吩咐请进来,心里却有些纳闷。虽说那几个堂侄儿逢年过节都会过来送礼问安,但平日里往来最多的却是张越,就是顾氏有什么事也往往打发张越来说,这次怎么是张起?就算真是张攸那边有事情,也该派长子而不是次子。
  张起平日除了随大流,确实鲜少上这里来,进门行礼问安又按着礼数说了一通话,他便有些局促,索性直截了当道出了正题,又双手奉上了一张帖子。原来,半月之后就是东方氏的生日,因新近晋封了阳武伯夫人,又是四十大寿,少不得操办,因此顾氏也就吩咐了张起送来请柬。虽说王夫人和东方氏情分平平,却得看婶娘的面子,当下就答应了。可等到人一走,她便满心奇怪地对张辅说:“今儿个来送帖子理当是超哥儿来,怎么换了他弟弟?”
  张辅对此倒是不以为意:“许是正好有事,他们兄弟俩不是都有军职么?这军中告假都有定例,总不能像那些无职无司的纨绔子弟那样成天闲逛。比起张斌张瑾那两个不成器的,他们几兄弟倒是还好,一个个都还有出息。对了,惜玉你让人捎个信给张越,让他得闲了到我这里来一趟,我此次在宣府因缘巧合得了一箱书法帖子,有赵孟頫黄庭坚苏子瞻的,据宣府几个老夫子说都是真迹。他和沈家兄弟交好,这些都用得上,让他有空了过来取。”
  “老爷还真是惦记他,别让那些小的到时候说你偏心。”
  “那些东西要是落在他们手里,也不过是和厕纸的作用差不多,送给张越也不至于明珠蒙尘,转手送人也适宜。况且,惜玉不是已经把该分的东西分送了各府么?他们都是奢侈惯了,我那点素绸他们只怕也看不上眼,我听说他们如今非妆花织金不穿,这奢侈的名气都传到外头去了!老二老三还嫌弃官职低,嫌弃我不提携两个侄儿,可他们哪里扶得上墙!”
  见张辅说着说着就动了气,王夫人少不得劝说了几句,又朝旁边的惜玉打颜色。于是,惜玉少不得插科打诨了一番。然而事与愿违,张辅这气还没消,陡然之间又想起了另一件事。
  “对了,老二家的珂丫头要嫁给富阳侯李茂芳,这件事情你知不知道?”看到王夫人诧异地点了点头,张辅不禁皱起了眉头,“那门第自然是无可挑剔,但李茂芳……先头皇上几次让他到国子监去读书,他却硬是不去,飞扬跋扈贪恋美色倒是名声在外。况且,永平公主向来不安分,珂丫头嫁过去没有好日子过倒是其次,怕只怕以后的麻烦!而且,你不觉得这门亲事是二弟高攀么?”
  “二弟妹来见我的时候倒是满面喜色,说是二弟往日对于珂丫头不怎么上心,这次却选了这样一门好亲事,我也没往深处想,毕竟这是他们的家事。”王夫人听张辅这么一说,渐渐也有些不安,“可我听说乃是永平公主派人去二弟家说的媒,再说咱们张家的门头也并不辱没了富阳侯,高攀怕是说不上吧?”
  “话不是这么说……”
  张辅正想把这里头的弯弯绕绕说清楚,这话才说到一半,门外就传来了一阵喧哗的声音。惜玉忙告罪出去,不消一会儿却是面色凝重地回转了来,先屏退了那些丫头,她方才屈膝一礼急急忙忙地说:“老爷,夫人,二老爷府上出事了。二夫人忽然失足掉进了池塘里头,这会儿情形很不好。那边已经乱成一团了,所以派了两位妈妈来。我已经吩咐她们不许胡说八道,请夫人示下是否过去看看。”
  王夫人自然听说过张輗家里那些妻妾相争宠妾灭妻之类乱七八糟的事情,这会儿不禁又惊又怒:“失足,好好的怎么会失足!这种时候让我过去看有什么用,家里那么多丫头婆子做什么吃的,居然会让主人大冷天掉进了池塘?”
  即便是最不想管两个弟弟家事的张辅,这时候也动了真怒。虽说不喜邓夫人这个懦弱的弟妹,但大冬天的谁会没事情在池塘边闲逛,甚至还闹出了失足,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想到父亲一世英名,他自己也是从来谨小慎微,两个弟弟却偏偏不省心,他顿时觉得气不打一处来。好容易压下怒火,他便对王夫人嘱咐了一番,又让她带着碧落和两位妈妈前去。
  然而,王夫人这一去便是整整一天,直到晚间方才有消息传来,说是邓夫人殁了。听到这样出人意料的消息,张辅许久没有反应过来,待到惜玉在旁边连声提醒,从来不拿东西出气的他却随手拿起旁边一个盖碗,劈手砸了出去。直到听见那清脆响亮的咣当一声,他方才以右手遮眉眼,深深叹息了一声。
  足足过了好一会儿,噤若寒蝉的丫头们方才上前小心翼翼地收拾东西,而惜玉则是悄悄指挥人撤去了桌上的饭食,等到出了屋子又让人去预备一应丧服礼制,并派人前往阳武伯府报丧。经办这一大堆事情的同时,她隐隐更感到了一丝心寒。
  那还是正经的三品诰命淑人,居然就这么不明不白死了?既如此,张珂已经定下的婚事是往后头延三年,还是热孝里头成婚?
第三百八十章
不甘
  由于是轻丧,张家除了顾氏以下都换上了各自的丧服。张越这一辈的几个兄弟需服小功五月,而张攸连同冯氏几个妯娌以及李芸赵芬杜绾三个孙媳妇则是缌麻三月,而张赳也从国子监先告了假。于是,得闻丧报,顾氏仍是命停了全家当天晚上的饮食,自己在后头小佛堂中诵了一个时辰的经。
  张越也得了五日丧假,次日少不得和长辈同辈们前往祭奠。他这还是第一次来到堂叔张輗的府邸,进去之后只见四处一片雪白,家人奴婢尽皆戴孝,而刚刚丧妻的张輗面对致奠的亲朋好友,面上的哀色却勉强得很,却是带出了几分咬牙切齿的滋味。
  彼此之间本就不是多亲近的关系,因此上香祭奠之后,张攸说了几句劝慰之类的话告辞,同行的其他人自然也不会多留。然而,前脚走出灵堂,张越就听到身后传来了一个清脆的巴掌声,紧跟着那嘤嘤哭泣声就忽然中断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怒声咆哮。
  “现在嚎什么丧,你们早干什么去了!一个个平日里都是乌鸡眼似的斗得不可开交,这会儿猫哭老鼠装什么慈悲!要不是你们……要不是你们这群只知道衣食打扮的蠢货,如今这家里怎么会要办丧事!蠢货!贱人!全都给我滚,别在这儿碍眼!”
  张攸回头看了一眼乱成一团的灵堂,转身想要进去相劝,但看到张輗暴跳如雷的模样,想到自己和这个堂弟关系不过寻常,一时不禁进退两难。正在这时候,他看到身穿丧服的王夫人带人走了过来,连忙迎了上去。
  “嫂子……”
  由于张輗没了主妇,儿女又都是不中用的,因此王夫人竟是在这里忙碌了整整一晚,此时面色疲惫,两眼亦是有不少血丝。扫了一眼张攸和张越张超等兄弟几个,又看了看年纪最小的张赹,她便叹了一口气:“既然你们已经来尽过心意了,就回去吧。二弟发脾气也不止这一回了,昨天晚上跟着二弟妹的那些丫头仆妇全都挨了板子,要不是我拦着,只怕这会儿连办丧事的人都不够。待会等你们家妯娌几个过来的时候,我少不得留一个帮忙。”
  “既然如此,我们自然听嫂子的。晚些时候她们几个都会过来,大嫂身子不好,几个晚辈毕竟年轻,倒是我家那位在这些事务上头还熟悉,嫂子就留下她吧。”
  王夫人平日和东方氏情谊平平,此时想到这一位好好的四十生辰却被这突如其来的丧事给搅了,这会儿还要留着人家帮忙操持,便有些犹豫,见张攸极其诚恳,这才答应了下来,却又提出留下李芸这个长孙媳。然而,出乎她意料的是,这原本是极其自然的事,张攸却微微皱了皱眉,就连几个小辈的表情也有些不自然。
  “超哥媳妇最近身上不爽快,若是嫂子担心人不够,待会留下起哥媳妇好了。”
  然而,对于张攸的这个提议,张起却皱起了眉头。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上次得知赵芬在祖母面前大闹了一场,他之后自然恼火得很,足足半个月没理会过她。眼下要留着母亲和媳妇这完全不对付的一对下来帮着王夫人,谁知道会不会再闹出什么事情?可偏偏杜绾如今身怀六甲,总不能让家里头那几个姨娘来接待各处女眷吧?
  王夫人不过是担心自己应付不来,倒也不在乎究竟是谁过来帮忙,当下也无暇深究,自然点头答应了。见张攸一行要告辞,她忽地想起来昨日张辅提过的事,忙开口叫住了张越,嘱他抽空去一趟英国公府。正说着话,瞥见那一头张軏也已经带着张瑾来了,她连忙打发了张越回去。由于避不开,张越少不得和张軏张瑾父子厮见,等到告辞走出去几步之后,他就听到了随风飘来的一番对话。
  “大嫂,猝不及防遇上这种事,二哥这一回确实难有好气性。咱们这等牌名的武将可有可无,一年丧服自然必得出缺,等到二哥丧服满了,神策卫指挥使还不知道会不会变成别人的。再说了,好好的珂丫头年后就要成婚,这下十有八九得耽搁了!”
  “谁说要耽搁?那是她母亲还在的时候定下的婚事,也是她母亲最大的心愿,按照古制,这七七热孝之中就可以成婚!大嫂,眼下我已经六神无主,这婚事还得麻烦你帮忙操办,我在这儿多谢你了!”
  此时此刻,张越忍不住回头瞥了一眼,见张輗竟是不管不顾地对着王夫人跪了下去,王夫人忙不迭地相扶,他顿时再也不想再看,急忙加快脚步往外走。热孝之中自然是能够成婚的,如今过了王贵妃的七七,皇帝那里也能说得过去。可邓夫人死得不明不白,她娘家若是追究起来甚至是大麻烦,这当口张珂却要急吼吼地去当永平公主的儿媳,别人会怎么看?
  不单单是张越,出门上了马的张攸亦是长长吐了一口闷气。张越听到的那些话,他自然也全都一点不漏地听到了,这心头的憋闷何止一星半点。瞥了一眼跟在后头的张超,他忽然语带双关地说:“要是你也想家里闹出这样的情形,那就尽管由着性子来!”
  即便张起素来唯张超马首是瞻,今天见识了这般情形,心中也不知不觉起了变化。他虽说也有一些鲁莽,但却不如张超那么粗疏,结合刚刚那些乱七八糟的话,他心里能联想到的只有八个字——宠妾灭妻,自作自受。想到大嫂李芸比自己那媳妇贤惠了不知道多少,如今却经历了这样的打击,他只觉得无话可说,索性拍马就走。
  情知这时候该当让张超自己冷静冷静,张越便抱着幼弟张赹上了马车,嘱咐随行的乳母好好看护,又和张赳一同上了马。眼见张超一个人呆呆愣愣地留在原地,他只得策马走上前去,低声提醒道:“大哥,走吧,要思量也等回家再说。”
  由于顾氏乃是长辈,又没有服丧之义,再加上她如今年纪大了身体不比往日,这一日致奠便只是一众儿媳孙媳前来。等到上香临奠之后,东方氏便和赵芬一同留了下来帮忙,只杜绾和李芸同车回去。随车的小五一路上只吩咐那车夫慢些稳些,而杜绾则是始终盯着痴痴坐在那里的李芸。眼见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她不禁狠狠心说了一通重话。
  “大嫂,我知道这种事情别人纵使是劝,也说不到你的心里。可是,你还有一个嫡亲女儿,与其自怨自艾坏了身子,还不如想想她。刚刚二堂叔家里的情形你也看到了,虽说满堂都是哭声,但真正伤心的只怕只有一个珂姑娘。二堂婶过世,她甚至连守孝都不能就要嫁到另一家去,甚至不知道未来的丈夫会对她如何,何其可怜?”
  除了昨天顾氏说过那么一番话之外,也就是张起来安慰过李芸两句——可小叔子这么一个大男人说出来的话自然没有多大效用,因此整整一天一夜,她都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刚刚在灵堂上也不过亦步亦趋犹如行尸走肉。然而,这会儿杜绾寥寥数语,她却猛地惊醒了过来,猛地攥紧了拳头,甚至没察觉到指甲陷进了肉里。
  “大嫂,老太太如今还在,她还能体谅你一些,可容我说实话,二太太并不是体谅媳妇的性子,你能做的就是自己好好珍惜自己。大哥这次虽说糊涂混账,可总比二堂叔好,而且,你难道想学二堂婶那样懦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婚事既然定了就是一辈子的事,你不能认为自己没法子,除非你想就这么不死不活过下去,否则你就得想法子挽回来!”
  虽说是妯娌,但李芸平日也只知道杜绾见识多,只知道张越和她琴瑟和谐,所以心里颇多羡慕。可是,此时听到这么一番直刺心底的话,她仿佛觉得一盆热水当头淋下,本来冰冷冰冷的心里忽然有了一丝暖气。她本能地抓住了杜绾递过来的手,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但胸口却不由得剧烈起伏。
  “如今大哥正是失魂落魄的时候,哪怕是狠狠骂他一顿,也比大嫂你避而不见的好,所以老太太昨天才会让你去送饭。你可以避一时,可总不成一辈子避着他?既然心里有恨有气有苦有恼,那就索性痛痛快快地发泄出来,这样兴许才能拔掉了那根刺!如果大哥还知道对不起你,那么还有机会,若是他连这个都不知道,那你回头再灰心丧气也不迟!”
  “可那个女人……”
  “她只是恰巧有那般容貌,大哥不过是把她当成了别人而已!”事已至此,杜绾索性把张超当初那段往事简略地提了提,见李芸脸色愈发白了,她又再次用了重锤,“当初那位姑娘既然撂下了话说决不做人二房,决不和他再有往来,那她这辈子都不会出现在大哥面前,那是永远过去的事了!大嫂,你问问自己的心,你甘心么?”
第三百八十一章
分寸
  泰宁侯陈珪奉旨营建北京以及内廷宫城,除了三大殿之外,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乃是内廷三宫。如今交泰殿和坤宁宫无主,只有朱棣搬进了乾清宫,一应起居都在此地,侍奉的宫女太监又换了一批。自打王贵妃薨逝,他已经近两个月没有召幸妃嫔,脾气竟是越来越暴躁。在这种情形下,黄俨张谦海寿陆丰这几个大太监自然羡慕起了动身前往南京准备再下西洋的郑和,平日里很不对付的他们这几个在碰头商议良久之后,不得不到紫竹苑求朱宁救火。
  于是,陈留郡主朱宁便勉为其难地住进了乾清宫西暖阁,凡朱棣饮食起居一应事宜皆由她料理。虽说她没法子像王贵妃那样劝说皇帝少发脾气,但却在其他法子上下足了脑筋,药膳调理药汤沐浴,甚至把别的宫女最为害怕的劝吃药这一条也兜了下来。于是,少挨板子少受苦楚的太监宫女们自然更是交口称赞她的好。即便如此,她却仍是吩咐人留心,外臣进来时她每次都是及早避开了去,若是遇上重大要事,她干脆直接避出乾清宫。
  这天,她照常例带人给朱棣送上下午的点心,正陪着说了几句话,就有小太监说锦衣卫指挥使袁方来见。几乎是一瞬间,她就想到了父亲谋反被人密告谋反这一条。尽管此时此刻很想知道对方究竟说了些什么,但她仍是死命压抑下那种期望,立刻告退出去。
  她走的本就是连通正殿和西暖阁的穿廊,自然和袁方碰不上。可她在西暖阁中坐下看了一刻钟的书,那书页仍是翻在头一页,无论如何都看不进去,心底蠢蠢欲动全都是那些探听的念头。为防自己做出傻事,她索性披上御寒的银狐皮斗篷,戴上貂皮暖套和手套,又换了一双羊皮靴子,带着两个宫女出了西暖阁边上的小门,预备去宫中其他地方走一走。
  然而,朱宁刚刚出了乾清门,后头便忽然传来了一阵大呼小叫。才一转头,她就看到一个小太监气喘吁吁地追了出来,不禁颇为讶异。
  那小太监甚至来不及站稳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郡主,您赶紧回去,皇上又发火了!刚刚小张大人正好到了,皇上宣进,谁知道他还没说话就遭了殃,被指着鼻子大骂了一通,先头袁大人还挨了皇上一砚台,这会儿不知道皇上会用什么东西出气!”
  他这话还没说完,朱宁便悚然而惊,也不等问个清楚便急匆匆往里走去。她深知朱棣的脾气,这就算是暴躁也得是看人说话。这些天张越来过两三次,朱棣虽不苟言笑,但也没有拿人撒气,这次若不是真的气得狠了抑或是遇上大事,断然不会这样发作。
  “朕问你,你那位堂婶是怎么死的?为什么张輗在女儿热孝里头就要把她嫁出去,你说?朕原以为张家忠孝贤良,好一个忠,好一个孝!都说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张辅就教出来这样的混帐弟弟,你家祖母也不管一管?这国孝家孝全都在一块,他倒是好急的性子!”
  然而,她顺着汉白玉阶梯还只是走了一半,朱棣那招牌式的怒吼声就传了出来。听清楚其中的意思,她哪里还不明白这是迁怒。此时此刻,即使她很担心朱棣借题发挥让张越遭了池鱼之殃,但细细一思量,她却倏地停住了脚步。若单单是一个张越,她进去求情还能说是看在和杜绾交往一场的情面,可还有一个锦衣卫指挥使袁方在,她绝对不能莽撞。
  皇帝气急败坏一砚台砸了那个一向信任的锦衣卫指挥使,其中缘故决不是她该知道的。她若是进去,就是把自己赔进去也帮不了张越,指不定还得赔上父亲周王!张越不是那种头一回面圣战战兢兢的初哥,他应该能应付!
  想到这里,朱宁顿时转身又走了下来。这时候,那气喘吁吁跟在后头的小太监顿时一愣神,旋即眼巴巴地说道:“郡主,您再不进去,大殿里头就要翻天了……”
  “笑话,皇上在召见外臣的时候,我什么时候贸贸然闯进去过?”一向待人谦和没有架子的朱宁这时候却是露出了森然怒色,竟是厉声斥道,“纵使是当日王娘娘在的时候,这种时候也万没有出面的道理,我又岂是不懂得分寸的人?以后记着,除非是皇上一个人的时候动了怒,抑或是王叔和几位公主因什么事情惹了皇上发火,别没事情就来找我!”
  眼见朱宁气咻咻地带着两个侍女又下了台阶,那小太监顿时傻了眼,最后懊恼地直跺脚,深悔自己不会说话。只不过这一眨眼的功夫,黄公公那笔赏钱就犹如煮熟的鸭子,飞了!
  正殿之中,张越却正陷入了窘迫的境地。这确实是迁怒,确实是无妄之灾,但他更知道朱棣从来就不是讲道理的人。见袁方胳膊上大腿上赫然是之前不知道什么时候沾染上去的墨迹,面色却一如往常,他心里涌出了一股难以名状的怒气,继而又垂下眼睑,竭力不去看皇帝那刺人的目光。尽管他不待见张輗这个堂叔,但如今朱棣已经把整个张家都兜了进去,他自然不能再做火上浇油的勾当。
  “皇上,长兄如父固然不错,但长兄毕竟不是父亲,况且大堂伯他们三兄弟分家之后都已成家立业。大堂伯刚刚从宣府回来不过五日,他自然不能仗着是长兄去管别人家的婚丧嫁娶。堂妹的婚事已经对过庚帖下了定,二堂叔苦求大伯娘时说这是二叔母的遗愿,大伯娘也不能硬是拦着。而二叔母这回忽然亡故,二堂叔亦是悔恨交加,这几日整夜都守在灵堂中不曾离开,三日未曾进食。”
  “管不了婚丧嫁娶……好,好,他管不了是不是要朕替他管?”
  朱棣恼怒地拂袖转身而去,回到御座拿起朱笔方才冷静了下来。他把张辅调回来,又吩咐他在家静养,没有分派官职,就是因为考虑到张辅的资历人望。他自己的儿子,他自己自然知道他们都是什么脾性。想要那个位子就只有靠兵,虽说眼下兵权看似都在兵部,但那些文官有什么人望,还不是只有靠五军都督府的那些功臣勋贵?
  若是能让张辅响应,无论是谁都会多上五成把握,就像那时候他除了自己的燕山左中右卫之外,又裹挟了大宁三卫,这才有了足够的本钱。张辅倒不偏不倚,但他的两个弟弟却是混帐!所以他用了张攸供职左军都督府,这既是张家一块招牌,也不至于让人动出别样的心思。毕竟,张攸资历浅,二子一女都已经婚配,不愁有人在这上头动什么脑筋。
  看了一眼正殿中那些噤若寒蝉的宫女太监,他不禁心中一动。今天这正殿里那么多噤若寒蝉的太监宫女,自然有人会把话传到张輗耳中,到了那时,那个不成器的混帐应当不敢在这个时候嫁女。就是那些话传到了某些人耳中,他们也该消停一阵了。
  “听说张辅从宣府回来,送了你一箱字帖?”随口问了一句之后,见张越抬起头来诧异地看着他,继而竟是往旁边的袁方瞪去,朱棣不禁哑然失笑,心想年轻人终究是年轻人,没法什么事情都藏在心里,于是便一板脸道,“你去看袁方做什么,朕的锦衣卫还不至于有这么多空闲!你把东西送给沈民则,沈民则昨儿个进来草诏的时候就提了,还说你有心,对他这个半师亦是尊师重道。这样的名家真迹,张辅一送一箱也就算了,你这个读书人竟然也是整箱送!若是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是不识风雅的粗汉!”
  把字帖连箱子送给沈度,张越却是想让人家把人情记在张辅头上,不想沈度竟是对朱棣如此说。但能够把皇帝的话题从那种危险的方向拉回来,他仍是觉得松了一口气,于是便赧颜说道:“臣只是记得民则先生喜好收藏这些,所以就送了。再说,送过了之后,下次若是我想练字,也可以从民则先生那里再借回来,更可得评点,总比我一个人揣摩强。”
  有了这样的缓和,朱棣仿佛忘记了自己刚刚才发过火,又对张越最初奏的公事评点了几句,这才摆摆手道:“好了,你退下……袁方,你也下去,好好思量分寸那两个字!”
  由于刚刚被那劈手丢来得砚台重重擦中了腰际,袁方站起身的时候不免一个踉跄,正当他以为自己会御前失仪重重跌倒的时候,却不料旁边伸出了一只手,竟是稳稳当当扶住了他。当此之际,他不禁心头暗恼张越不知轻重行事孟浪。果然,下一刻上头便传来了皇帝的声音。
  “你倒是好心。”
  见袁方已经站稳了,张越方才转身深深长揖,理直气壮地说:“启禀皇上,先生昔日教导我的时候就曾经说过,见死不救非人也,能助人时不助人,亦非人也。就好比说落水的乃是仇人罪人,也该先救起他再论恩仇国法,这是天理大道!”
  “都已经是你岳父了,还改不过口来!”朱棣的火气来得快也去得快,此时早就全都消了,忍不住笑骂道,“好了好了,朕就问你一句,偏瞎掰这种大道理,果然是那个冷面人的女婿!来人,将太医院秘制的活血清淤丹拿一瓶来!”
  看到袁方呆站在了那里,他便沉声道:“袁方,你凡事用心是好的,但不要用心太过!回去记着敷药,朕不想看到你缺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3/4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