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攻略(校对)第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357

  “好家伙,来这里享受的人还真不少!”她轻飘飘地吐出一句话,旋即出门拍了两下巴掌,又呼喝了几声。李贤还没听清楚她说了些什么,顷刻之间,七八个女人便呼啦啦地涌了进来,个个都目标明确地盯着房间中的某个人,那目光便犹如母狼似的。
  此时此刻,李贤几乎是把肠子都悔青了。早知如此,他随便把这些人带到一个地方塞进去,自个溜之大吉就好,干吗非得上什么新开张的地方。大唐贵妇河东狮吼名声在外,这帮人不会把这地方拆了吧?
  话说回来,今儿个还真是冤,到现在为止,这些人还真是什么坏事都没干过。
  事情还真有那么凑巧,自程处默以下,众人无一例外地都被拎了出去。好在李治出来的时候为免被人认出而化了一下妆,而李贤则是明显过于年轻,因此在房间中只剩下他们两人之后,那位程夫人又张望了一番,这才退走,那掌柜慌忙紧跟而去关上了门。
  这时,李贤立刻一个纵身跳下软榻,三两步冲到门口,打开一条缝张望了起来,浑然忘了房间中还有被丢下的众多女郎。
  出乎他的意料,外头并没有出现什么悍妇教夫的情景,唯一值得一提的大约也就是程夫人拧了一下程处默的耳朵。倘若从表面来看,这完全是一堆相亲相爱的夫妇。从门缝中飘来的只言片语中,他终于明白了今天是怎么回事——原来,这里原本就不是专供男客的!
  前天,屈突申若便带着一大批娘子军新鲜体验了一把;昨天则是临川长公主和几个皇室公主郡主;所以,今天才会出现这样一支华丽的夫人军团。除了感慨自己的运气实在太坏,他已经找不到其他想法了——当然,值得庆幸的是,那帮人似乎没认出李治。
  咳——
  听到背后这声咳嗽,李贤方才转过了头。见老爹似笑非笑地打量着他,而一帮女子也在那里望着他偷笑,他便耸耸肩关上门回转了来。
  “还以为能看到母老虎发威,结果她们看来是要把火气留到家里去发了!”
  “你以为别人都像是当初那位房夫人!”虽说房家早在永徽年间就已经式微,但提起一个房字,李贤依旧没有半分忌讳,“就拿老程来说,家里也养着好几房姬妾,今天只是到这里来洗个澡,程夫人还不至于那么善妒!”
  说到这里,李治忽然露出了一个大有深意的笑容:“你平常不是最喜欢打赌么?待会那些夫人们肯定是拉着自己的丈夫一起去洗桑拿,你敢不敢和我打赌?”
  打赌?李贤一看老爹的表情,立刻大摇其头,义正词严地表示如今已经戒了打赌。
  开玩笑,必输之赌他才没有兴趣,到时候谁知道他老爹会开出什么样的赌注。不过,夫妻共洗桑拿听上去美妙,但是,那些夫人要利用这一招整人也是很容易的。可怜的老程,他实在该替这位大叔默哀才是。
  被人打断的按摩很快便重新开始,只是,这一回阿馥和拂裳全都变得规规矩矩,而剩余众女则意兴阑珊地走了。等到全身从骨子里都微微透出了一种酸痛软麻,却又觉得异常惬意舒服,李贤便命阿馥住了手,自个去旁边浴室中洗了个痛快。等他换好了衣服回来的时候,但听桑拿房中不时传来一阵呻吟叫嚷,他不觉额头青筋暴露。
  来的时候大批人马,走的时候却只剩下了他和李治父子两个,外加张坚韦韬盛允文,还有两个兴高采烈的亲卫——听说那些撺掇李治出游的人全都倒了霉,他们俩想不高兴也难。
  而尽管被人打扰了一回,李治却依旧兴致高昂,骑在马上的他冷不丁对李贤开玩笑道:“听说当初房梁公的夫人是河东人,程夫人也是河东人,看来这河东的女人着实厉害!”
  河东的女人不厉害,老苏怎会有河东狮吼之说?李贤在心里嘀咕了一句,转而想到了另一个问题——武后似乎不是河东人,但要说古今第一悍妇,似乎无人能出其右吧?
第二百二十四章
机警俏阿萝,笑看青丝瀑
  含凉殿北临太液池,虽然隔着一道宫墙,但若是夏日,常常能听到蛙声。武后生来喜动不喜静,非但不讨厌这样的噪音,反而常常把窗户打开。如今虽已是深秋,瑟瑟秋风中已经多了几许寒意,但阿萝进去的时候,依旧看到武后坐在窗前。
  “拜见皇后娘娘。”
  尽管常常到含凉殿觐见,但阿萝的心中仍有几分忐忑。依礼拜见之后,她微一抬头便瞧见武后的目光直直盯着自己,顿时吓了一跳。
  武后打量了阿萝一会,忽然微微笑道:“我听说,最近贤儿单独召了你两次?”
  阿萝没料到武后忽然会如此问,几乎是下意识地跪倒在地:“皇后娘娘,沛王殿下那只是逗着那些宫人玩的,虽说召了我,却并没有……”
  “好了好了,你是我身边出去的人,我还会不明白这些么?”武后含笑点了点头,命身旁的阿芊上去把人扶起,这才轻轻叹息了一声,“你和阿芊昔日是我的左膀右臂,我原本准备一个给弘儿,一个给贤儿,后来陛下把他身边的宫人明徽给了弘儿,阿芊这才没有跟过去。如今看来,你倒是比明徽强,比她自重。”
  对于这样敏感的问题,阿萝惟有讷讷以对。当武后问起李贤平日的言行举止时,她便仍照着以往的例子小心翼翼敷衍了一遍,见并无别的话,这才告退而去。出了含凉殿,冷风一吹,她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以往在武后身边的时候不觉着什么,可如今一旦远离,每每重回这里的时候,总觉得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尊神佛,时而压力深重,时而如沐春风,就是在皇帝面前也没有这种感觉。
  说起来,李贤虽然性格执拗而又惫懒,却同样有一种说不出的吸引力。上次骊山之行让那帮随行的宫人大失所望,就差没有在她面前公然抱怨了。如今就如此麻烦,若是成婚之后姬妾如云,那可如何了得?
  她扳着手指头计算起和李贤有这样那样关系的女子,越算越觉得头痛,到最后禁不住苦笑连连,干脆打消了这个荒谬的念头——她不过是小小的一个女官,没来由费那么大的精神干什么?对了,李贤可是说过,这辈子都不许她离开他的……
  想到这里,她忽然双颊通红,双手的手心也一阵阵发热,竟是连自己已经进了景风门也没有发觉。直到路过太子东宫的时候,她忽然想起今日李贤提起,让她去太子那里取书,早先却差点忘了。看了看天色,她连忙拐进了东宫大门。
  东宫就在武德殿旁边,阿萝平日也是常来常往,所以沿途看见她的内侍宫人都上来见礼,不消一会儿,得报的明徽便匆匆迎了出来。和阿萝相比,明徽多了几分明艳,少了几分稳重,单单那种掩不住的妩媚气息就昭显出了一个事实——她早就是一个完完整整的女人了。
  “阿萝!”
  阿萝笑着向她打过招呼,便说起李贤吩咐的勾当。谁知这么一件小事却让明徽皱起了眉头,好一会儿方才为难地答道:“阿萝,按理说这只是小事。可那书在太子殿下的书房里头,现如今刘相公和上官相公正和太子殿下在商量事情,我不敢去打扰。不如这样,你先在旁边的房间里头等一会?”
  刘祥道?上官仪?阿萝心中一跳,当下二话不说地跟着明徽往前走。她原本还想着如何套两句内情,谁知她还没问,明徽就自个长吁短叹了起来。
  “阿萝,你是不知道,太子殿下如今休息得越来越少了,有的时候甚至过了三更也不休息。我劝过好几回,他根本不听,我一点法子都没有。几天前,我无意中听到他和刘相公上官相公说起李义府什么的,还说要防着他卷土重来。我却不明白了,这已经被长流的人,还有赦回来的道理?”
  明徽这丫头怎么如此大嘴巴!阿萝闻言心惊肉跳,赶紧三两句把话头岔开。等到了房间中等候时,明徽那话头顿时更多了,她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最后不得不认同武后那句话。一点也没错,和她阿萝比起来,这明徽确实一点觉悟都没有!
  捱了大半个时辰,外头忽然响起了一阵乱七八糟的声音,紧跟着便有内侍在外头叫道:“明徽姑娘,刘相公和上官相公走了!”
  阿萝巴不得赶紧摆脱喋喋不休的明徽,赶紧起来开门,一出去便看到李弘站在不远处的台阶上仰头望天。她整了整衣袍,快步上前下拜行礼。
  “哦,原来是六弟让你来拿书。”李弘微微颔首,目光在阿萝身上转了一圈,忽然笑道,“人家都说豪气风流李六郎,我却觉得名不副实。阿萝,你这么一朵奇葩就在他身边那么多年,他直到如今还没采摘,居然还敢对贺兰说什么花开堪折直须折?”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自从贺兰烟把那幅画在飞香殿正殿的墙上挂过之后,这两句话便一下子传遍了。五陵年少固然是觉得这话无比有理,深宫中的女人们更是引为妙谈。而李弘闻听之后,自然也是感慨自己这六弟确实有才,此时也顺便拿来取笑了一番。
  阿萝顿时红了脸:“太子殿下休要如此说,奴婢承担不起!”
  “阿萝,你如今可是司殿女官,就是外头那些官员,好些也比你职司低,可不能再自称奴婢!”李弘一面笑一面打发人去书房取书,忽然想起了今晚另一件事,“上官相公过些天要庆寿辰,虽说不是整寿,但我这个弟子总要为他好好贺一贺,你回去和六弟说一声,让他给我好好想想,送一件上得了台面的寿礼。”
  说到这里,他冷不丁又加了一句:“让他放心,我欠他的人情,一定会还上的。”
  所谓的书却不是卷轴,而是一大堆的竹简,阿萝今次只带着两个宫人,因此李弘便吩咐四个东宫内侍帮忙搬过去。一大群人刚刚出了嘉德门,便和从重明门进来的李贤一行迎面撞上。只是一眼,阿萝便认出了李贤身后那个满脸络腮胡子的人。
  天哪,那竟是皇帝!
  李贤也没料到会这么巧,见阿萝身后的四个内侍一人抱着高高的一堆竹简,显然看不清这边,他赶紧转头对身后的老爹低声嘟囔了两句。很快,他那老爹带着两个心腹亲卫溜得比谁都快,他见状不由在心里暗笑了一番,这才上前和阿萝打了招呼。
  回到武德殿,他遂命人把那竹简送去书房,然后厚赏了四个内侍,这才对张坚韦韬盛允文严正警告了一番。自然,这三人全都不是头脑简单的主,纷纷表示今夜只是陪着李贤去洗了个桑拿,谁知在外头打了个瞌睡,其他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没听见。
  他嘱咐这三人的时候,身边就只有一个阿萝。她起初还有些懵懂,到后来除了惊骇便是恼火——这父子俩完全是疯了,若是被人知道,明天非得招来一大堆御史弹劾,这年头弹劾皇帝可不是什么稀罕事!因此,等到张坚等人一走,她便立刻狠狠瞪着李贤,眼神中满是嗔怪。
  “好了好了,今次是父皇逼着,我不是推不开么?”
  李贤举着双手打了个哈哈,见阿萝仍是死板着一张脸,他忽然笑嘻嘻地伸出手拔下了那根束发玉簪。一瞬间,那头原本纹丝不乱的满头秀发顿时披散了下来,一下子从极静变成了极动。摇曳的火光照在那一头青丝上,光芒仿佛全然被那发丝吸收了进去,看上去乌油油黑亮亮,竟是有几分晃眼。
  他专心致志看了一会,忽然眨眨眼睛道:“你看,这样不是挺好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都是晚上了,还那样一丝不苟干什么?”
  阿萝实在拿李贤没法,但那两句新鲜的诗却让她心中一喜——总听说这家伙拿诗送人,也不知传过多少风流佳话,如今她自己得了两句,自然是无比欢喜。一面手忙脚乱地收拾头发,她一面把今天在东宫听说的闲话转述了一遍,末了才提起上官仪的寿筵。
  “老上官如今是太子太傅,又是宰相,五哥既然要去,我是不去也得去。”说到这里,李贤顿时咬牙切齿地冷哼了一声,“去就去了,偏偏还要我想送什么礼物,这都是什么世道!敢情就因为我会想主意,他就什么脑筋都不动了?”
  “谁让你鬼主意多!”阿萝立刻没好气地嘀咕了一句,趁着李贤发作之前,她立刻一阵风似的跑了出去,到了门口方才回头笑道,“太子殿下说了,欠殿下你的人情,以后慢慢还。我还告诉他,还不上就算了,反正殿下你不在乎!”
  见那大门重新掩上,李贤顿时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这一年到头,王公大臣过生日的多如牛毛,仅仅是他那至尊爹娘就有两回。要是这么一而再再而三地下去,他就是有再多主意也有黔驴技穷的那一天!
  话说回来,李弘和刘祥道上官仪这么晚在书房里头碰头,不是正在各抒己见讨论如何彻底铲除李义府吧?
第二百二十五章
上官摆寿宴,义府有信来
  读书为了什么?问一百个读书人,保准有九十八个会回答两个字——做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而对于如今的上官仪来说,该有的他全都有了。
  天子的信任,显赫的官职,富丽堂皇的宅邸,妻妾成群儿女绕膝,倘若说还有什么不顺心的,大概就是这几天闹得宅子上上下下不得安宁的所谓狐仙了。他虽说不信这个,无奈好些家人仆役信誓旦旦地说看见了有狐仙出没,而他自己晚上明明放好的书也时常被翻得乱七八糟。正因为如此,虽说寿筵的帖子已经发出去无数,他心里却总觉得有些不自在。
  寿辰这天,他这个寿星翁优哉游哉地在厅堂中坐着陪一些早到的宾客说话,在外头迎客的则是他儿子上官庭芝。请客这种事情往往有一种不成文的规矩——官职越小辈分越低的客人来得最早,而官职越大资历越高的客人则来得越迟。此时夕阳还没落山,厅堂中虽然有好些客人,却都是他的门生弟子,口中说的尽是些恭维之辞。
  老上官正高兴得意的时候,却只见一个人影忽然急匆匆地冲了进来。他一向最看重风度仪表,见来人这幅模样便先有三分不喜,待看清那是自个的儿子上官庭芝时,上官仪登时沉下了脸。
  “爹,外头太子殿下和沛王殿下打发人先把寿礼送来了!”
  一句话把上官仪到了嘴边的责备打了回去。虽说早已经不重这些虚名,但是,在众多的官职中,老上官最珍惜的不是同东西台三品这个宰相的头衔,而是太子太傅——一般来说,能够当太子太傅的全都是宰相,而宰相却不一定有资格当太子太傅,那可是全天下文人最大的荣耀。
  瞧见周围一大堆年轻官员露出了既羡慕又向往的眼神,上官仪大大方方地一挥袖子道:“太子殿下和沛王殿下如此厚爱,我倒有些承受不起了。寿礼既然已经送来了,各位和我一起去看看如何?”
  众人巴不得这话,当下轰然应诺,簇拥着上官仪便往外头走。待到见着门口那一字排开的十几个大汉时,人们立刻呆了一呆;再看到那高高的寿礼,大多数人便丢下了老上官,好奇地上去看个究竟。此时,上官庭芝好容易方才觑了个空子,凑到老子跟前低声说道:“爹,你上次说的镇宅宝剑,今儿个也有人送来了!”
  上官仪的心神完全被那高高的寿礼吸引了过去,上官庭芝足足说了三遍,他这才回过神来,但仍有些心不在焉,淡淡点了点头便把这事搁在了一边——笑话,就算真有狐仙出没,和他又没有真正的利害关系,哪里及得上眼前的这份厚礼?
  差人先把东西送去了上官家的宅子,李贤却没有立刻动身,而是先来到了东宫和李弘算账。这一次他干脆把账目清单都一起捎带上了,原料费器械费外加人工费,详详细细列了满满一张。趁李弘在那里埋头细看的功夫,他不觉分外得意。
  这东西要说珍贵确实珍贵,但要说不值钱也确确实实不值钱,重在方法,果然一点不假!
  半晌,李弘终于抬起了头,说是面如土色并不为过。虽说不相信一向最最狡猾的李贤会在这上头花那么多钱,但是,就他自己知道的行情来看,这花费确实是八九不离十。临到最后,他只得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六弟,你如此破费,就不怕别人非议么?”
  “我花我的钱,管别人怎么说!”
  李贤不以为意地耸了耸肩,见李弘似乎准备打破沙锅问到底,他索性打了个哈哈道:“总而言之,五哥你这回可是欠了我五十万钱,我可记在帐上了!”
  两兄弟出了东宫奉化门,再左拐从景风门出了宫城,就可以看到永兴坊高大的坊墙。对于住在长安城的官员而言,皇城周围那一圈里坊是最最抢手的,倒不是完全为了炫耀身份,而是这朝会都是一大早进行,若是住的远些,上朝不想迟到的话就一定得披星戴月地出门,因此,上官仪一当宰相,立刻就迁了永兴坊的新居。
  李弘尽管缩减了仪仗,但这是他以太子的身份亲自来为老师拜寿,马虎不得,因此前前后后依旧有上百号人。李贤却是一出宫门就当先骑马而行,自个只带了区区三个随从——李敬业四个伴读都是好凑热闹的,已经先去拜寿了。
  还没到地头,他便看见那长长的一溜马车几乎堵住了整条巷子,骑马而行的人也不少。那种车水马龙的壮观景象,端的是让人咂舌惊叹。他用了好大的力气方才来到了上官家的大门口,还没进门就听到里头阵阵赞叹,正对大门的院子中围了好大一批人。
  “这得多少钱啊,六郎真是大手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