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攻略(校对)第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357

  一时间,李显一下子像霜打的茄子,完全蔫了。要知道,那只鸡可是他最珍爱的斗鸡之王。
  皇后亲自离席劝酒,众宾客的注意力自然就不会放在李贤三人身上。李绩和许敬宗原本会注意到,但由于面前立着武后这样一尊劝酒的大神,自然忽略了这边;于志宁最希望的就是三位皇子亲密和睦,此时只是捋着胡须在那里乐呵;至于李治……眼见三个儿子亲如一人,他微微一笑,一仰脖子把一杯酒全都灌了进去。
  而坐在临川长公主身后一席的屈突申若则从始至终都注意着李贤,虽说听不到那三兄弟在说什么,她却仍是不觉莞尔。她生性好酒,眨眼的功夫已经是好几杯下肚,脸上却一丝红晕也无,心里反反复复念着刚刚那四句诗。
  “申若!”
  屈突申若一转头,见是笑嘻嘻的李焱娘,顿时想到了她刚刚和殷秀宁的胡说八道,当即没好气地白了一眼:“没看皇后娘娘正在执壶劝酒么,有什么话待会再说!”
  “待会再说就来不及了!”李焱娘左右张望了一阵,见别人都未曾注意到这里,便凑在屈突申若耳边低声问道,“你有没有觉得,皇后娘娘刚刚那一席席劝过来,似乎话中有话?除了盛赞各位大人劳苦功高之外,便是追忆当年情分,似乎……”
  情分?屈突申若陡然心中一凛,顿时想到李贤昨日对她提到李义府有奏折送回来的事。如今这位皇帝的性子始终有些令人难以捉摸,万一念及旧情,赦了李义府并不奇怪。虽说李义府下马和她关系不大,但是,李贤……
  他又不是她丈夫,之前不过是合作,她没来由担心那惫懒的家伙做什么!
  在心里暗自骂了一句多事,她便回过神来,却见李焱娘一脸看好戏的模样,她遂干脆转过头去自顾自喝酒,懒得再去搭理。谁知她刚刚斟满一杯酒,这边殷秀宁就忽然抢了过去,用一种唯恐天下不乱的语气撺掇道:“以往每逢饮宴,六郎都是要做诗的,我刚刚和临川长公主说了,呆会一定撺掇着让他做一首美人诗!”
  此时此刻,与其说羞涩,还不如说是气恼——打从懂事之后,屈突申若就从来没有体会到寻常女子常常会有的羞涩情绪。顷刻之间,她就想好了如何回击,当下笑吟吟地盯着殷秀宁看了一阵,冷不丁回击道:“秀宁,如果我没记错,你比我小五岁,可是已经到了婚嫁之龄。看你成天六郎长,六郎短的,要不要我去和你娘提提,早些把婚事定下来?”
  殷秀宁虽然爽朗,但对于这种男女大事终究及不上屈突申若洒脱,此时竟是哑然无言。而偷听到这话的李焱娘则是在那里掩口偷笑,知道今天不能再去撩拨这位昔日闺中密友。点到为止就够了,要是让屈突申若变成了母老虎,她可招架不住。
  武后轮席劝酒的情景,李贤看得一清二楚,而竖起耳朵的他更是没有错过老妈的任何一句话,原本那丝不祥的预感顿时更明朗了。好在直到如今,李治都是微笑着坐在上头,没有说过半个字,这才让他稍稍定心了些。
  不管怎么样,李义府那一回在御前冲撞李治都是明摆着的,他这位老爹应该不会那么宽宏大量,一笑泯恩仇吧?
  终于,武后回到了座位上,笑着对临川长公主点了点头,这才悠然道:“前几日骊山不靖,羽林军对各位多有惊扰,起因却是小事。若从我心底来说,首饰乃身外之物,但那是陛下所赐,失落不得,所以大张旗鼓也是在所难免。再深一步说,陛下率群臣驾幸骊山,倘若任由宵小贼人祸乱,传扬出去,我大唐岂不是脸面全无?说来败兴,羽林军虽然两次搜山,但终无贼人踪影,各位若是发现有异,还请及早奏报。”
  言罢她含笑看着李治,微一屈膝道:“陛下既然许过由我处理此事,臣妾便僭越了!”
  “皇后为朕分忧,朕高兴且来不及,何有僭越之说?”
  李贤在下头听见这一番话,喝了一半的酒顿时再也喝不下去了。那不但是解释,还是深重的警告,及早奏报的背后只是隐去了一段不奏报的后果而已。正当他食之无味的时候,李显忽然递过了一张字条,还伸手指了指郭行真。
  莫名其妙的李贤见郭行真看也不看这里,只是在那里悠然自得地饮酒,这眉头顿时皱得更深了。展开字条一看,他不觉更加迷惑了。只见上头分明写着四个大字——“今夜再见”。
第二百一十八章
溜之大吉,殿下救我!
  这一天晚上没有李贤显摆的机会。事实上,虽说是临川长公主请客,但从始至终,仿佛武后才是这里的主人。她巧妙地转换着话题,主导着人们随着她的思路渐渐深入下去,虽然没有涉及半点朝政,实际上却是句句不离朝政。
  尽管如此,在场的大多数人都没有体会到这一点,恰恰相反的是,酒酣耳热之际,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比往日的宫中饮宴更加自由,甚至有人在观看歌舞的时候高声谈笑。而武后恰到好处地妙语连珠,更是引来了阵阵笑声,就连李治也不时发出畅快的大笑。
  欢宴临到尾声,李治和武后自然是首先退场。见李弘也要起身奉两人回星辰殿,李贤连忙使劲拉了一下他的衣襟,严正告诫道:“五哥,待会说话的时候小心点。”
  因为李贤在旁边挡着,李弘没有喝多少酒,此时清醒得很,点了点头便紧跟而去。皇帝皇后太子都走了,众人自然不好多留,一个个起身告辞,临川长公主亲自带着周晓在门口相送。而李贤走到门口刚想走,却被临川长公主一把拽住。
  “今儿个陛下和娘娘在,我先放过你,过几天小宴的时候,你可别想这么容易混过去!”
  虽然已经是快四十岁的人了,但临川长公主却依旧保养得极好,谈笑间仍可见当年妩媚风情。见屈突申若等人从里头出来,她立刻开口叫住了她们,旋即把李贤推了过去:“申若,秀宁的那个要求我没办到,你想要求诗,自个从他身上压榨好了!”
  平日李贤还能够拿李敬业等人顶缸,但如今四个伴读全都在长安,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看到屈突申若笑吟吟地走上来,他不禁心中一突。想到之前的反客为主,他赶紧打了个哈哈:“要说诗,我先前可是已经送了师姐一首,再来一首难度太大。哈,赶明儿姑姑请客我一定来,我那里还有事,先走了!”
  言罢他正想脚底抹油溜之大吉,谁知两个人影忽然堵在了他的去路上,正是傅燕蓉和殷秀宁。前者一面伸手拦他,一面笑着对屈突申若嚷嚷道:“申若,六郎既然说送过你一首诗,何妨念出来给大家听听,也好让我们听听大诗人的名诗!”
  李焱娘站在屈突申若旁边,见殷秀宁虽然帮忙一起拦人,却是一句话没说,秀丽的脸上还有些绯红之色,心里不由一动。但这些都还次要,重要的是刚刚李贤说送了一首诗给屈突申若,而她这个和屈突申若私交最好的密友竟然一点都不知道。
  此时宾客已经几乎走光了,临川长公主在那里看着一群年轻人你来我往,觉得分外有趣,忽然也帮衬着撺掇道:“申若,什么好诗,赶紧念一遍给我听听!”
  屈突申若盯着李贤看了半晌,忽然噗嗤一笑道:“一丁点小事,用得着你们这么猴急?这么一会功夫,我也记不分明了,大家若是要听,还不如让六郎留下来写一张条幅,干净利落,省得大家琢磨意思,如何?”
  她挑衅似的看了李贤一眼,这才笑着拉过了临川长公主:“既然宾客都走了,不如我们借一下长公主的地方,这后院星光最好,点上火炬,大家到后面闹腾一下如何?六郎今天可是没有喝多少,我们大家一起上,怎么也得让他横着回去!”
  李贤闻言顿时亡魂大冒,见临川长公主似乎准备答应,他赶紧几步窜了上去,在她的耳边低声嘀咕了几句。等他这话说完,临川长公主含笑瞥了他一眼,忽然打了个呵欠:“哎呀,今天这一场宴会下来,实在是累慌了,改明儿再聚吧,我先去睡了!”
  她一把拉起还想看热闹的周晓,丢下一帮子人径直走了。而李贤见屈突申若在那里似笑非笑地看他,便嘿嘿笑道:“师姐,那条幅我明天一定送到白露汤,今天就不陪各位了!”
  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他趁傅燕蓉和殷秀宁不注意,从两人中间溜了出去,那动作简直比泥鳅更滑溜。直到离开璇玑阁老远,他方才松了一口气,暗自后悔这回没有带张坚韦韬盛允文出来,否则刚刚也不用这么狼狈地开溜,至少金蝉脱壳之计还是很容易的。
  虽说是夜晚,但是刚刚一场饮宴结束,因此山路上还能闻到遗留下的淡淡酒气,沿路各处院落殿阁隐约仍有欢声笑语传来。由于先前的飞贼风波,羽林军自然免不了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一根根如同桩子似的扎在那里,黑衣黑甲完全融于夜色,看上去并没有多大存在感。
  虽说破了戒酒令,但李贤今天没喝多少酒,忖度此刻时间还早,又怕屈突申若那帮娘子军直接杀到他的冷泉殿去,因此他干脆在山上兜起了圈子。走了一大圈,他忽然发现自己来到了上次找到薛仁贵的那个山崖,便索性走到那棵大树底下,望着天上的一弯残月发呆。
  通知王汉超韩全的事情自然简单,这两个家伙巴不得李义府这辈子就死在那里永不回来,如无意外绝对不会胡说八道。然而,他那位老妈如果真的已经怀疑到了李弘,那么,其手段便不可不防。而最最重要的前提是,李义府那份奏折是否会对他那位反复无常的老爹造成影响!
  思来想去,他没好气地搔了搔头,朝地上啐了一口,就连天上的明月繁星也有些看不顺眼。既然想不出什么名堂,他自然是准备回自己的冷泉殿睡大觉,谁知一转身竟看到面前赫然是一个人影。那独一无二的道袍一入眼,他立刻省起了那张奇怪的字条。
  这个牛鼻子神神鬼鬼的究竟想做什么?
  心里想的不善,李贤的脸上自然也写满了不善。自古以来,被僧道蒙骗的人不少,但得到好处的却不多,这些人多半都是神棍,因此他是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尽管他身上的经历已经够玄幻了。
  “沛王殿下想来是看过那张字条,否则怎能这么巧在这里相遇?”
  见郭行真含笑站在那里,李贤没来由心中一阵不痛快。径直打量了对方片刻,他便直截了当地说道:“我这个人生来愚钝,不喜欢猜谜语,东岳先生你有话就直说,不用和我玩打机锋那一套。”
  郭行真神秘兮兮地一笑,转而低声问道:“殿下可信天命?”
  “不信!”
  两个字出口,见郭行真愕然站在那里,李贤不由在心中冷笑连连。这年头皇帝老子信天命,所以要祭天礼地册封山岳;群臣百官信天命,所以要追随真龙天子图一个飞黄腾达;就连平民百姓也信天命,婚嫁喜丧都要挑好日子……可是,他偏偏就对这东西没兴趣!
  “天色已晚,我不陪东岳先生你在这里吹西北风了!”
  李贤没好气地撂下一句话便想离开,刚从郭行真身边擦过,他忽然感到自己的袖子被人拽住了。不用回头看,他也知道除了郭行真不会有其他人。不耐烦归不耐烦,但这家伙好歹是御用神棍而不是寻常装神弄鬼之辈,因此他也不好太过分。
  “东岳先生究竟想对我说什么?”
  郭行真被他老爹派到泰山主持东岳观,虽然没有正式册封,但好歹混了一个东岳先生的名头,和他老妈关系同样密切,主持了不少道教活动,有头有脸自不必说,没事和他这个沛王死缠烂打干什么?千万别说什么王霸之气之类的傻话,这年头鬼才相信!
  李贤还没反应过来,刚刚那个破显得仙风道骨的人便忽然深深作了一揖,动作利落得让他连闪开的机会都没有。莫名其妙的他还没发问,郭行真便忽然吐出了一句让他绝倒的话。
  “沛王殿下救我!”
  怪事了,这年头怎么人人都会这一招?李贤呆愣了老半天,方才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可不是么?王汉超韩全冯子房吴琮这样的县令,没有高层路子,找他这个沛王靠靠很正常,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可是,这郭行真背靠皇帝皇后,外加帮太子合过药,就算有杀身之祸,似乎也轮不到他去救啊!
  郭行真却不管他怎么笑:“沛王殿下,我数日前遇到一位高人,他算到我一年内必有杀身之祸。若要化解,必得有一个福禄双全的人出面,方才有可能保住性命。”
  李贤强忍住翻白眼的冲动,心中把这个郭行真骂了个半死——这算命的只要拉着一个有钱人,不是说杀身之祸就说是血光之灾,一个赫赫有名的道士居然信这种话,他是不是该说越混越回去了?就算真的信这种鬼话,那也应该找别个道士消解,找他李贤干什么?
  郭行真仿佛看出了李贤的怀疑,赶紧补上了一句话:“殿下有所不知,那人昔日指点了我一次,结果我照他说的晋见陛下和娘娘,三言两语就获得了圣心,可谓是送了我一场大富贵,此番告警绝对不是虚言。我测的正好是一个六字,我又请一个相熟的道士用先天易数算过一次,同样是一个六字,这指的不是殿下还有谁?”
第二百一十九章
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面对李贤,郭行真简直有一种抓狂的冲动。他自幼投身道门,不是因为追求什么虚无缥缈的道,只是为了出人头地——这年头士庶分明,寻常人想读书出仕难于登天,而李唐崇尚道教,反倒是当个道士出头的希望大些。
  天遂人愿,他拜了一个好师傅,小有名气之后又撞上高人指点,成为了帝后最宠信的道士。可是,当出助他富贵的那位高人又说他有杀身之祸,他怎能不惊?
  可是,面前这位主儿也忒难打交道了吧!那双眼睛一直狐疑地打量着他,仿佛他就是那招摇撞骗的骗子似的,不论他说什么都是那幅半信半疑的样子。他门生弟子满天下,主持过东岳观,曾经代表帝后去泰山祭祀立过鸳鸯碑,还为太子合过药,可愣是过不了李贤这一关!
  郭行真的心急火燎李贤也看出来了,虽然对这家伙的话仍有些不信,但是,装神弄鬼地帮个忙卖个人情,那倒是无所谓的。然而,他向来是刮地皮的性子,白白帮忙自然不行,因此任凭人家怎么说,他都没有轻易松口。
  月光下,他清清楚楚地看见对面的郭行真脑门上油光光的,以眼下这山风的凉爽,足可见这家伙的紧张。愣是等到对方把能说的经过都讲述了一遍,他这才慢悠悠地开口问道:“东岳先生,你口口声声说我是什么能解灾厄的贵人,可没有说我该怎么帮你?”
  见郭行真一下子愣在那里,他不禁没好气地耸了耸肩——果然,这道士能够在他父皇母后那里口舌如簧,混得风生水起,真正牵涉到自己的事情就变成了白痴。他实在怀疑,那个所谓高人的所谓指点,很可能就是拿着郭行真耍着玩的类型!
  “不瞒殿下说,我并非轻信别人,但在此次遇上那位高人之前,我这些天常常心惊肉跳,晚上打坐的时候甚至还常常无故惊醒。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说是警兆并不过分。我自己也颇懂易数,也曾经为不少人相过面,虽碍于规矩不能自算,但也不至于不辨真假。坊间都说李六郎一诺千金,我此次也只是为了一个承诺。如今殿下若有什么疑难,尽可前来寻我,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今后倘若我有大难,还请殿下相助一二!”
  李贤等的就是这么一句话,但仍旧是那幅将信将疑的样子,仿佛犹豫了老半天,这才答应了下来。见郭行真大喜过望地去了,他心里仍旧直犯嘀咕,在那里站了老半天方才耸耸肩自回冷泉殿。
  出乎他的意料,武后特意把李弘招来,并没有盘问什么外头的事,而仿佛只是为了弥补母子间的亲情。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骊山上过了七天好日子,终于准备动身回长安了——骊山再好,一国之君总归不能一直赖在上面不走,把诺大的江山完完全全撂给李弘这么一个少年太子。
  又回长安了!
  阔别月余,看到长安城的时候,李贤禁不住深深吸了一口那熟悉的空气,然后第一件事就是直奔李宅去寻李敬业等人。熟门熟路地拐到演武场,他却只看到了程伯虎薛丁山和屈突仲翔,唯独不见李敬业。
  “大少爷在书房读书。”
  听到仆役这句解释,李贤差点没把眼珠子瞪出来。李敬业那个家伙居然在书房读书,难道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么?见场中三人混战,端的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他索性不去打搅他们的兴致,直接寻往书房。当他从门缝中看见李敬业赫然捧着一本史记时,一种荒谬的念头顿时压上心头。
  他推开门干咳一声,见李敬业丝毫没有反应,他又在门上敲了两下,这才看到对方抬起了头。掩上门进去之后,他一屁股在李敬业对面坐了下来,端详了老半晌方才问道:“敬业,难道你准备弃武从文么?外头那三个打得热火朝天,你居然躲在这里读书?”
  李敬业耸肩一笑,并没有回答,而是直接把话题岔开了去:“那两个吐蕃人已经解决了,我只是恐吓了他们几回,听说可以把噶尔家族拉下马,他们立刻表示一切都听我的。只不过,噶尔东赞除了钦陵之外,还有五个儿子,个个都有相当的才能。如今钦陵出使大唐,噶尔东赞作为大论把持吐蕃大权,其他四子分镇各地,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这个问题李贤当然想过。大唐那时候把西突厥和铁勒打下来,从短时期来看固然是好事,可是西边如今就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吐谷浑。要是不能挑起吐蕃内乱,一旦吐谷浑灭了,大唐西边就彻底空了,安西四镇孤悬河西,陇右道差不多也就算是完了。
  想着想着,李贤颇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他一不是皇帝二不是太子三不愿当太子,干嘛去考虑这些国家大事?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收抽筋,这不是他梦想中的美好生活么?就算真有机会跟着大军出去,也绝对是以多压少,西边的安危和他有什么关系,反正那里都是不毛之地!
  这个念头只维持了不到一秒钟。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眼下他这个亲王拿了大唐那么多好处,就好好操心操心,也给自己的后辈积点德,好歹他们还得在这里过活的。
  “六郎,六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