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攻略(校对)第3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9/357

  没有王爵,拿什么神气?没有封邑,拿什么花天酒地过日子?不得外出……不得外出他们还呆在洛阳有个屁用!所以,当听说大宗正韩王李元嘉率先上书,称颂皇帝宽厚仁德网开一面的时候,虢王江王和滕王连想死的心都有了,在狱中自是破口大骂。而其他几个王公却摆出了深刻悔罪认罪的良好态度,再也不敢死硬地对撞。
  难道他们的人头能比那钢刀更坚硬?
  所以,在诰书下达的当天,李贤就收到了好几份认罪书,甚至其中两份还是血书。所谓的闭门思过,不过就是软禁的一种,而不奉诏不得外出则是给了一把松动的钥匙。只要表现得好,当然能够尽早解除禁足令,至于他那三位至今仍不识好歹的叔祖……对不住了,就请三位好好在家里呆着吧,反正你们的年纪也不小了!
  那位递上万民书的监察御史虽说倒霉地被痛殴了一顿,甚至连自己家都是一片狼藉,却成了此次事变中最大的受益者——他一下子被擢升为侍御史,从正八品下猛地升到了从六品下,这种堪称直线上升的好事也不知道羡煞了多少人,甚至有人捶胸顿足地后悔为什么不是自己挨了这顿打。
  这种事也是有前例的,之前遭到某些藩王恶待的属官也常常能捞到这样的升职机会,只不过没有这回那么醒目罢了。
  经此一事,洛阳长安的治安大为好转,别说皇族,就连豪门权贵世家也纷纷约束了自家子弟,欺男霸女的现象为之一肃,百姓顿时拍手称快。虽说也有不少人叨咕那几个恶王该杀,但一想到日后这些人都被禁闭家中不可能再出来横行霸道,人们也就释然了。诸王公昔日治地的属官们更是上呈了来自民间的呼声,无不是对此次朝廷举措的赞美。
  圣君和明君的光环被套在了李弘的头上,即使某人一直在装病中;贤后的头衔武后自然是当仁不让地接受了下来,官员的称颂她已经听腻了,百姓的好评自然是她非常乐意听到的;至于李贤么……用一句很拗口的话来说,那就是“亘古以来未尝有此贤德储君也”,相形之下,什么体恤民心什么体察下情什么铁面无私,都得往后站。
  而在这样乱七八糟的议论声中,李贤的第一个嫡子欢欢喜喜地出生在了这个世界上。和他的姐姐不同,小家伙很是折腾了他的母亲一阵,落地之后便哇哇大哭,声音又急又亮。如果算上李嘉这个养子,这是李贤的第八个孩子,也就是第四个儿子。
  某人儿女满堂的愿望,正在一步步实现着。
第七百二十五章
春光明媚女人心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洛阳城的清晨一向都是忙碌的,尤其是那些位高权重的高官们。常参官们是需要天天入朝议事的,所以天蒙蒙亮就得起床在天津桥候着。而哪怕是九参官三参官,一个月也难免要有几天起大早的时候。家教严厉的公卿子弟亦没有睡懒觉的机会。所以,路上走着的虽然大多是百姓,但不少豪门宅第中却能听见阵阵读书声和刀剑交击声。
  纨绔子弟是没有前途的,这一点如今在洛阳蔚为流传,成为了不少人教育家里孩子的一大准则。
  修文坊面对天街的大门已经敞开了,三三两两的仆役正拿着笤帚和水桶等物清扫着台阶,时不时还谈笑两句。正忙碌的时候,某个眼尖的忽然看见外头进来四个人,连忙朝四边提醒了一声,众人纷纷垂首侍立再无声息,等四人通过方才重新开始打扫。
  “大姐,今儿个好不容易崇文馆放假一天,总算是回家了,我们去哪里玩?”
  “哎,是啊,要不是死缠烂打,周表叔才不会答应,一定不能浪费了!”
  “说来真气人,凭什么娘她们成天不是踏青、狩猎就是打马球开茶会,偏偏我们就要读书读得那么辛苦!”
  不消说,这四个自然是李贤的宝贝女儿——灵昌郡主李夙,也就是末儿;上洛郡主李晨;咸宁郡主李夕;钟离郡主李攸,也就是酉儿。年纪最大的李夙现如今十二岁,李晨和李夕十岁,年纪最小的李攸不过七岁。
  虽说崇文馆人多很好玩,奈何少不了考核,因此放假乃是她们最盼望的事。四个丫头一面想着出去好好逛逛,一面免不了羡慕一下自己的娘亲们。她们如今上学的时候都是住在崇文馆中,听人家说自家如何热闹,那嫉妒劲就别提了。
  “我说各位小郡主,若是这话给你们的娘亲听到了,她们可是要大发雷霆的!”
  旁边冷不丁窜出了一句话,四个小丫头登时面色一紧,齐刷刷转头一看,她们全都露出了喜出望外的笑容,动作最快的末儿蹭地一下就窜了上去,撒娇似的扑在了来人的怀中。
  “上官姑姑,末儿知道你最疼我们了,一定不会告诉娘亲她们对不对?再说了,今天放假你明明也是最高兴的嘛,因为今天你不用教我们诗文,可以来看爹爹了!”
  末儿这么一席话,其他三个小丫头顿时恍然大悟,纷纷拉着上官婉儿的手臂,笑吟吟地问长问短。面对这么四个赶不走说不得的尊贵郡主,上官婉儿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心想也不知道阿韦是怎么收伏这四个小家伙的。
  她正忙着敷衍这四个难以对付的小郡主,忽然瞥见那边又来了两位救星,顿时长长嘘了一口气,连忙对着末儿等四个提醒道:“别闹了,你们快看,你们的小姑姑和韦姑姑也来了!”
  听到这一声,四个小丫头齐齐抬头,神情一下子变得无比欢喜。太平公主李令月大步上前,冲着她们勾了勾手指头,等她们全都凑上来便在每个人的头顶上各自敲了一记,旋即板着脸道:“听说你们四个在崇文馆中如今是赫赫有名的小霸王,好嘛,你们四个算是霸王,我这个姑姑算是什么?”
  上官婉儿原以为李令月这个姑姑会教训些别的,谁知道一上来就和侄女们较起了劲,顿时哭笑不得。见阿韦站在旁边笑吟吟不说话,她便绕过去把人拉到了一边,低声问道:“我听说西北局势已经大定,你可知道慕容什么时候回来?”
  “谁知道!”阿韦眨了眨眼睛,旋即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公主都已经二十多了,谁知道竟是心气那么高,这么多年轻才俊看下来,愣是没一个能够看中的,申若姐姐她们也不知道哀叹了多少回,就是母后也一个劲地埋怨。”
  上官婉儿听到这些称呼,忽然促狭地一笑,眼疾手快地在阿韦面颊上轻轻捏了捏:“啧啧,才嫁人不到半个月,这些称呼可叫得真顺溜!虽说拖了那么久,可终究是给你心想事成了!说来也怪,师傅怎么老喜欢把事情拖到最后,想当初苏姐姐嫁给他也已经是二十出头了。洛阳城还有人说,这皇太弟殿下古怪得很,偏喜欢年纪大的!”
  “死婉儿,你居然敢取笑我!”
  阿韦被上官婉儿取笑得满脸通红,少不得拿手反击回去,两个人顿时闹成一团。过了好一会儿,鬓环散乱的两人方才笑呵呵地各自停了,见那边四个小丫头还在围着李令月打转,她们不禁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婉儿,你只比我小两岁,你爷爷就没催过你嫁人么?”
  “他催有什么用?”上官婉儿哼了一声,面上露出了促狭的微笑,“我可是太上皇后亲自册封的司诏女官,我假传圣旨说不能随便嫁人,爷爷除了吹胡子瞪眼还能有什么用?我现在可是六品官呢,我爹爹如今也才五品上,上官家如今那么多人,有哪个同辈的官品比得上我?”
  一番话听得阿韦直接无语,但亦不得不承认,上官婉儿的天赋确实无人能及。当然,昔日在陪太平公主李令月读书时,也是上官婉儿最最勤奋,闲来更多的时候都是手不释卷。就拿现如今来说,除了为武后草诏之外,她还兼任东宫崇文馆司讲,就是那些五六十岁的老夫子,也都承认上官仪的这个孙女确实是难得一见的才女。
  想到这里,阿韦微微犹豫了一下,但本着多年如同姊妹一般的交情,她还是忍不住问道:“婉儿,难道你真的准备像男人一样一路当官当下去?你不是也对……对六郎有意么?这韶华岁月过得极快,你若是就这么度过了,将来……”
  “韦姐姐,你就别操心我啦,我的事情自己知道。师傅天天都得去东宫,我既然是太上皇后的心腹女官,也同样得天天去东宫,这抬头不见低头见,见面的机会可比你还多!”上官婉儿说着说着,竟流露出了一种狡黠的表情,“怎么样,是不是妒嫉我的好运气?”
  这时候,阿韦只能怒斥了一声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两人嘻嘻哈哈调笑了一阵,这才发现李贤的其他儿女也都回来了。此时,男男女女挤满了整个前院,欢声笑语热闹不断。直到内院的女主人们闻讯而来各自捎带上了儿女没好气地拍打了一阵拉走,这前院方才渐渐冷清了下来。
  历经十数年的岁月,庭院中昔日种下的小树如今已经挺拔高耸,枝繁叶茂。春日的明媚阳光下,那翠绿的叶子缝隙中透着星星点点的金光,洒在刚刚泼过水的青石地上,便显露出几分晶莹诱人来。
  而沐浴在春光下的修文坊,则是愈发显得温馨和暖意融融,连带着清静的书房中也充满了一种慵懒。就比如正托词在里头看书的某人,此时此刻那本书却已经盖在了他的脸上,书本下头正传来了一阵均匀的鼾声。看到这个情景,推门进来的人不禁没好气地叹了一声斯文扫地。
  “六郎,六郎!”两声叫出没什么反应,来人顿时恼了,恶狠狠地提高了声音,“太上皇后驾到!”
  说时迟那时快,刚刚还睡得香甜的人猛地蹦了起来,浑然不觉那本书不知道被他的动作甩到了那个犄角旮旯,只顾着四处瞥看寻找着他那位彪悍的母亲。好容易发觉面前只有他那位彪悍的妻子,他顿时糊涂了,睡眼惺忪地揉了揉眼睛又看了一眼,这才迷迷糊糊地开口了。
  “是申若你啊,奇怪了,我怎么听说母后来了?难道是做梦?”
  屈突申若又好气又好笑,三两步窜上前去,一把揪住了还想坐下继续睡觉的李贤:“母后人虽然没来,可口信却送来了!婉儿刚刚传达的母后口讯,道是巳时之前你还不出现在她面前,她便亲自莅临,你自己好好掂量一下吧!”
  李贤呆了一呆,旋即仰天哀叹了一声:“我不就是翘一天的班么,皇帝五哥如今都已经身体大好了,不用这样天天查我的岗吧!再说了,东宫现在人才济济,中书门下也都是一批年富力强的人,我这个只负责盖印的就算偷一天懒也无所谓吧!”
  对于李贤的懒散成性,屈突申若早就习惯了,此时见他抱怨连天,她自然丝毫不为所动,只是给了一个没好气的白眼:“这若是平常,你不去也没什么打紧的,不过听说下午吐蕃使节就要到了。虽说噶尔家族已经倒台,吐蕃损失了数万精兵,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也小觑不得。你可别忘了,人家还为他们的小赞普向你的宝贝妹妹求亲。”
  这下子李贤一下子提起了精神,接过屈突申若手中的软巾擦了擦脸,然后使劲伸了个懒腰,刚刚的懒散表情一扫而空,眼神中露出了几分杀气。
  要打他宝贝妹妹的主意?门都没有!
第七百二十六章
不对等的谈判
  在文成公主入藏之后,吐蕃的生活习俗有了很大的改变,无论是工艺还是其他都有了相当的进步。然而,潜移默化移风易俗却无法掩盖权力争斗的残酷性,当文成公主在两年前去世,大唐派出了专门的使节前往吊唁之后,吐蕃的内斗就在征战的间隙中完全爆发了。
  具体过程不外乎是一个杀字,噶尔家族经营多年的基础一朝之间全部崩塌,论钦陵虽勉强拉起了一支人数不少的队伍负隅顽抗,最终却仍不免兵败身死——不是死于外敌,却是死于内患。对于一个有野心有志向的枭雄来说,这可谓是最悲惨的结局。
  而他的其他兄弟亦是死的死散的散,惟有赞婆竟是带着几个心腹投了西州,而薛仁贵则是亲自上书为其求情。想到这样一个通悉吐蕃而且心怀仇恨的人物有一定的用场,李贤便授意薛仁贵把人送到凉州,以备裴行俭咨议。
  至此,西北上空的战云算是烟消云散,于是才有了吐蕃的这一使团。所以,李贤当得知对方大剌剌地提出要求娶自己的宝贝妹妹李令月,那心头的火气绝对不止一星半点。
  别说老子绝对不会把妹妹嫁过去,就算是其他宗室千金也休想!文成公主是嫁过去了,可是有用么?该打的仗还不是照打,那些工匠陪嫁那么多,还不是就便宜了别人?就算是松赞干布还在的九年中基本上还算太平,但这种政权更迭的事情谁说得准!
  当李贤装束一新赶到洛阳宫徽猷殿的时候,内侍便迎上来说武后和李弘正在里头说话,于是他暗想不必跑两个地方,心中松了一口大气。然而,他这一露面,立刻引来了四道怒目而视的目光,好像他犯了多大的罪过似的。
  “我还以为你就知道在家睡大觉了,没想到还记得过来!”
  武后恼怒地瞪了儿子一眼,好半晌才平复了心情,指了指案桌上的文书:“那些吐蕃人这回明文提出了要求,说是要迎娶令月。莫说如今的赞普已经娶了妻,就是没有,我也绝对不会把令月嫁到那种地方!看看文成公主,看看如今老得不成样子的弘化公主,这若是和亲之后有用也就罢了,可偏偏根本就是糟蹋人,浪费钱!”
  武后这掷地有声的话让李弘李贤两兄弟面面相觑。他们当然也是不想把唯一的嫡亲妹妹嫁到外头去的,但自己的老妈直接说糟蹋人浪费钱,这听在耳里,心里触动自然极大。遥想当年武后极其不待见的义阳宣成两位公主待嫁的时候,吐蕃也曾经求过亲,即使是那个时候,武后也不曾答应过以公主和亲,由此可见一斑。
  “母后放心,令月是我的亲妹妹,我当然不会让她嫁到那种地方去。”
  李贤第一个拍了胸脯,见李弘亦是连连点头,知道这件事没什么悬念。想当初松赞干布求亲遇阻,不惜打上一仗,现如今的吐蕃却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一来是原本就伤了元气,二来则是现任赞普的赞蒙赤玛伦异常强势。这求亲嘛……大约也就是说说而已。
  然而,心里这么想的李贤却在接见吐蕃使臣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虽然事隔多年,虽然昔日明媚的少女如今已经成了一脸刚硬的妇人,但那双明艳如昔的眸子依旧闪烁着耀眼的光辉。由于往日的相识并没有什么情爱的成分,因此乍一见面,他先是惊诧,旋即露出了回味的笑容。
  这丫头当初胆子就贼大,如今身份不同了,居然还敢打扮成使臣跑到洛阳来?她就不怕自己一时兴起随便找个理由把她杀了扣了?
  他眼珠子一转便吩咐闲杂人等退下,原本打算连李敬业一起赶出去的,奈何看到这一位笑得贼,他情知这家伙已经认出了人。这当口若是把人一起赶走,指不定李敬业会跑去向他那些彪悍的妻子们报信,到了那时候反而麻烦更大。因此,他只得用警告的目光怒瞪了这家伙一眼,这才端详着面前这位女扮男装的吐蕃贵妇。
  由于地处雪域冰原的关系,吐蕃女子的肤色偏深,肤质更是比不上中原女子的细腻。而她们的五官轮廓往往极其鲜明,若不是极美,往往便是极丑。赤玛伦生得相当美貌,若不是那天风在眼角眉间留下的痕迹,如今成熟丰润的她会显得更加美艳动人。
  李贤笑容可掬地站了起来,绕过桌案直接走到了赤玛伦跟前三步远处,居高临下地俯视着那张脸。以他的身高,这该看不该看的地方自然全都看得清清楚楚。
  “没庐赞蒙大驾光临,却做这种打扮,实在是有些让我吃惊。若是早说一声,贤也好预先安排人迎驾。对于我大唐来说,迎来了没庐赞蒙出访洛阳,也是一桩不小的盛事。”
  尽管早先领教过李贤这种说话没遮没拦的作风,但此时真正再次领教,赤玛伦还是感到心头火起。她虽然矮了李贤足足一个头,此时却不愿意就此罢休,便不动声色地往后退了两步,这才沉声道:“当年见到殿下的时候,您还只是雍王,如今却已经是大唐储君。只是没想到这么多年不见,殿下还是旧日作风。”
  “哦,我这作风不好么?”
  以李贤的厚脸皮,一两句嘲讽根本不会破了他的防,因此他不但不恼,反而笑吟吟地嘲讽了回去。只不过,这样一来一回也就够了,他适可而止地伸手示意人家坐下,这才回归正题道:“以没庐赞蒙的聪明,应该不会单单为了求亲这种事情到洛阳来。我听说吐蕃赞普对赞蒙言听计从,而且没庐氏已经取代了噶尔家族先前的地位。不管从哪个方面看,似乎都没有向大唐求娶公主的必要,不是么?”
  人家打开天窗说亮话,赤玛伦也没打算藏着掖着,斟酌片刻便坦然抬头道:“所谓求亲只是一点,自从祖母过世之后,吐蕃不少民众都深为缅怀,所以希望天朝再下降一位公主。我就算手握大权,于这种事情难道还能阻拦?至于我此来,自然是为了吐蕃和大唐世世友好而来。”
  这前头的话听着没什么问题,但听到最后一句,李敬业倒还能够理解,李贤却差点一口茶喷出来。世世友好这种事从来都是口头说说,然后说一套做一套,没看到后世的各国领导人们台面上握手,台下则是各耍手段?放在这个年代,所谓和平友好则更是扯淡了,和平年代过久了,刀兵入库军士都没有上过阵,这万一打起仗来绝对是兵败如山倒。
  所以,这世界上没有不灭的王朝,没有不败的军队,正是如此。
  他收起了脸上的笑容,凝视着赤玛伦一会,见对方直视着自己的目光丝毫不躲,他便直截了当地道:“没庐赞蒙,你不妨把条件摊开来说,合计着能够接受,那么大家不妨把表面功夫再做足一些,我甚至可以说动母后和五哥大开明堂,给你们这一行做足面子。但若是不行,那就抱歉了,我只能请你们回去。”
  “吐谷浑那两位闹家务的王子迁居长安,如今掌权的三王子苏卢末乃是殿下的徒弟,武艺上暂且不提,但他是一个相当有头脑的人。他似乎对吐谷浑王位并不感兴趣,殿下可曾想过吐谷浑若是群龙无首,其结果会如何。即使吐谷浑内迁,想必也没有多少人肯迁入凉州鄯州一带吧?”
  内迁的提议确实曾经有过,但日前刚刚被李贤用最强硬的态度压了下去。所以,这时候一听到赤玛伦这么说,他先是感到一种异乎寻常的惊愕,但很快就回过了神。看来,吐蕃虽然有异常迅捷的情报渠道,但某些事情还是鞭长莫及的。
  “没庐赞蒙,谁说吐谷浑准备举族内迁的?”他耸了耸肩,轻描淡写地说,“诺曷钵可汗已经于近日回归吐谷浑主持选王事宜,吐谷浑的新王很快就要诞生了。至于我那个徒弟么……他确实不日就要回洛阳,只不过,我大唐尚有安北都护府,他这一回立了大功,马上便会出任安北都护府都护,这样一来,他既可以为我大唐效忠,又可以随时来去吐谷浑,岂不是方便得很?”
  这下子赤玛伦顿时勃然色变。她来大唐之前曾经做过周全的准备,认定了吐谷浑这块地对于大唐来说属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若是小施手段未必不能到手,却不料大唐居然仍然不想放弃吐谷浑!
  先头她之所以不同意钦陵的进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初归顺的西突厥余部蠢蠢欲动,更打听到这是大唐再次册立了西突厥可汗。本以为这一手只能管用一时,不能管用一世,但大唐若是着力保住吐谷浑,又准备死死压着突厥残部,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9/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