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攻略(校对)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357

  这袁天罡果然有几分道行!
  虽说李贤并未同意让袁天罡帮忙看相,但其他该问的他却着实不客气。当然,传闻中袁天罡给他老妈看相的事他没去问——谁知道袁天罡和武后究竟是什么关系,万一这位将来入宫,对武后说起他李贤探问昔日看相隐情,那可就糟了。
  “袁真人的意思是,目前不过是小劫,即便成功消解,不出一年工夫还会有一场大劫。而这东岳先生郭行真虽然牵扯其中,却并非主要的应劫之人,是也不是?”
  “我用六壬推算,再加上观郭行真面相的结果确实就是如此。至于应劫之人究竟是谁,我却无法窥探天道。”
  袁天罡见李贤虽然若有所思,却并未露出怎样惊讶的表情,不禁赞赏地点了点头。人道是沛王李六郎任性豪侠仗义,但他既然能找到这里,足可见心细如发。难能可贵的是不问自己吉凶,也不质疑他卜算真假,这样沉得住气的人,如今已经不多了。
  李贤哪里知道对面这位活神仙在转些什么念头,面上虽然沉静,但那都是他在武后千百次吓煞人的目光中历炼出来的。否则,眼下他必定大惊失色,指不定还得嚷嚷一番。此时此刻,他已经隐约把一条线连了起来,但最最头痛的还是袁天罡的那一条预言。
  就算是这回的小劫消除了,不多时还有一场大的,不消说,那必定是废后了——难不成这冥冥之中的天意真的不能扭转?要是那样,将来他李贤岂不是必死无疑?呸,他不是把小丫头硬生生地从老爹那里抢过来了,至今不是安然无恙好好的!
  “既然说相由心生,这人相有变,天象也应当有变,袁真人你说是不是?”
  “这术数人相是我的行当,若是说天象,殿下怕得去问太史令李淳风了。”袁天罡在李贤炯炯的目光下,却仍旧笑咪咪地捋了几下胡子,“那老家伙天天闭门著书立说,要想见一面,可不是区区翻墙就能见着的。而且他好歹是正牌子太史令,可比我这装神弄鬼的人强的多。”
  李贤脸皮最厚,哪里会为袁天罡这两句嘲讽所动。风险太大回报太小的事情他向来敬谢不敏,今儿个来见袁天罡,只是为了一时好奇,再加上这清都观不是什么龙潭虎穴,别说今儿个带了个盛允文,就算没有盛允文,他一个人也能想办法进来。
  说来说去,李贤和袁天罡两人仿佛有所默契,话题总是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李贤明言不问自己,袁天罡便对其过去将来之事只字不提。临到最后李贤起身告辞的时候,袁天罡竟是忽然提出了一个要求。
  “早听说殿下赋咏乃是一绝,这梅花开得正艳,能否题咏一首梅花?将来我行走天下,也能拿出殿下的真迹招摇撞骗不是么?就是没钱了换几个钱也好!”
  倘若说李贤起初还嘀咕这一位赫赫有名的活神仙没有仙风道骨,那么此时此刻听得此语,他着实呆了一呆方才反应过来。今天他是秘密到访,袁天罡是秘密接待,居然还来这一套?他还未开口,却只听袁天罡又在那里不无惋惜地提起今儿个招待所用的茶叶和雪水都是稀罕物,那模样和标准的吝啬鬼没什么两样。
  没奈何之下,他思忖片刻便答应了这个要求。见袁天罡变戏法地铺开绢纸,又亲自在一旁磨墨,他心中更是生出了一种古怪的感觉——袁天罡磨墨,他是不是该学一下李白,找李淳风脱靴,然后来一个斗酒诗百篇?
  “云里溪头已占春,小园又试晚妆新。袁翁老去风情在,恼得梅花醉似人。”
  他促狭地把陆游的《红梅》篡改了一个字,一气呵成之后便瞥了一眼袁天罡。结果,就只见这位活神仙非但不恼,反而站在那里连声赞叹,倒是让他无语了。
  翻墙进来,然后又翻墙出去,一番高来高去之后,李贤又站在了那院子外头。依旧是红艳艳的梅花,依旧是凛冽的寒风,他却觉得心情一松。不枉他给老袁留了一首诗,这果然不是装神弄鬼的家伙,确实真才实料。
  刚刚在里头的时候,盛允文一句话没说,此刻觑着没人,他却有些忍不住了,上前两步便低声道:“殿下,此人着实古怪,需得防着他妖言惑人。如果殿下愿意,我可以……”
  这盛允文好重的杀气!
  李贤起初还没反应过来,待一想明白顿时骇了一跳,旋即不由分说地摆了摆手吩咐道:“当初太宗皇帝便接见过袁真人,这样的有道之士,岂会是什么妖言惑众之辈?你刚刚听到他挑唆了我么?术业有专攻,这等卜算术数之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盛允文游历天下的时候,唯一信奉的便是手中利剑,因此李贤这么说,他虽然面上点头,心中却总觉得有些不安。
  两人在道观中又转了大半圈,这才看到被张坚韦韬拖住的那个小道士。又打赏了他一些钱,李贤就带着三人出了道观上马。这一次他却没有径直回宫,而是转去贤德居,硬是拉着三个亲卫陪着喝酒,直到夜晚时分方才回宫。
  刘仁轨的上书果然引起了轩然大波,本着趁他病要他命的原则,当初和李义府有龃龉的人几乎全都加入了落井下石的行列,揭发出来的罪名那叫一个惊天动地,甚至有人把李义府居丧出城窥视天象说成了谋逆,一场风波几乎席卷大半个朝堂。到了这个时候,李贤不得不感慨,这城头变换大王旗的缘故虽然有,但李义府的人品也确实太成问题了。
  许敬宗告病在家,李绩装聋作哑,上官仪刘祥道义正词严地说此事需要好好查,不可轻下论断……除了上书的人便是沉默的人,竟是没一个为李义府说好话的。
  而在这样黑云压城的情况下,一天李贤去含凉殿探望武后的时候,却见着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客人——新罗善城公主金明嘉。上一次老贼头失风,金明嘉和噶尔钦陵一起连夜求见帝后,结果闹得骊山上下好几天不得安宁,自从那件事之后,李贤便对这一位号称新罗第一美人的公主敬而远之,想不到今日又会碰上。
  虽说有孕在身,但武后依旧是一如既往地盛装打扮,大红小袄里头赫然是立领绣彩凤襦衣,大红七褶裙长垂于地,丰腴的手上只带着一个翡翠镯子,却没有戴任何指环。一颦一笑但见国母尊荣,一点都看不出因李义府之事带来的影响。相形之下,下座的金明嘉虽然多了几分青春,姿色气度上却何止逊色三分。
  李贤问过安之后,见旁边的盘子中叠放着几个果子,便向宫人要来了一把小刀,竟是娴熟自如地亲自切削。待到武后反应过来的时候,他竟是已经铺满了整整一盘奉了上去。见此情景,武后无奈地摇摇头,嗔怪地瞪了儿子一眼,便含笑取用了几块,旁边忽然传来了一个声音。
  “怪不得妾身自从到了长安之后,便听说街头巷尾传诵殿下之名,殿下如此纯孝,这却是比什么才华横溢仗义豪侠更难得。”
  眼看自己的老妈笑得灿烂,李贤不得不承认,这金明嘉着实会说话,简简单单一句赞语就直入武后心扉。这天下当爸妈的大多都希望儿女有出息,唯有帝王家未必,才不如孝,这就是宫墙中的真理。
  “他平日惹祸的时候,善城公主不曾看到罢了。”
  武后晒然一笑,斜睨了李贤一眼,这才仿佛毫不经意地问道:“之前善城公主遇刺的事情,说起来还是下头官员不尽心,到眼下都还没有查到真正的凶手。话说回来,如今朝堂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刘仁愿遇刺之事,倒是可能和你那是同一拨人所为。”
  “皇后娘娘英明,想来定是高句丽贼子所为。”
  原来今儿个老妈亲自接见金明嘉是为了这么一件事!
  李贤心中了然,冷眼旁观金明嘉的表情,发觉其镇定自若,他的目光又顺势落在了她的手上。虽然那双手一大半藏在袖子中,但他却看见了握紧的拳头。看来,他很有必要去找屈突申若通通气——这帮新罗人在大唐的地盘上耍心眼,未免太自不量力了!
  武后又旁敲侧击盘问了几句当日内情,便放了金明嘉回去,又屏退了其他宫人和内侍。没了外人,她那种慵懒轻松的神情立刻无影无踪,于是,正好站在她旁边的李贤便只得独个承担了那犀利如刀的目光。
  “当初她遇刺的时候你也在,可有什么端倪么?”
  思量片刻,李贤便在武后身边坐了下来,脸上照旧带着满不在乎的笑容:“母后,我倒是觉得,这所谓的高句丽人行刺刘仁愿的案子,极有可能是这群新罗人的手笔。”话音刚落,他便看到武后眼神一变,内中的赞许和征询之意完完全全显露了出来。
  昏暗的寝殿中,母子二人在曳动的灯火下低声嘀咕,到了最后,一大一小忽然齐齐笑了起来,那笑声中除了愉快,似乎还隐藏着一些别的东西。
第二百五十二章
面授机宜,闺阁群中探机密
  王汉超和韩全兴冲冲地领命回了长安,原本想着能够顺顺利利升官发财,谁知连口气还没来得及喘,就发觉如今的情势全然不同了。他们俩都是得罪死了李义府的人,虽说这正主儿已经除名流放,可他们就怕有朝一日别人咸鱼翻身。所以,当李义府这个名字再一次风靡全城的时候,两个人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来来来,为我们两个的好运气干一杯!”
  临近正月,望云楼上的客人明显比往日又多了一成,若不是下手早,王汉超也定不到二楼的好位子。虽说花钱花得肉痛,但一想到日后官运亨通,他就不禁眉开眼笑的,频频举杯向韩全劝酒,不一会儿,桌下就已经多了三四个空的酒壶。
  “嘿,想不到昔日不可一世的李义府也有这一天!”韩全举杯和王汉超一碰,脸上尽是轻松写意的笑容,“你是不知道,我在郑州的日子要多难过有多难过,那杨使君几乎处处挑我的错处。可李义府一倒,嘿,他就立刻倒转方向巴结上了我,吏部考功一下子变成了卓异!”
  “郑州那杨刺史还是弘农杨氏出身,居然为了自个的官职去巴结李义府!”
  王汉超轻蔑地冷哼一声,见外头有人送酒来,这才住了口。这包厢向外只挂了一层帘子,他特意撩开了一角,虽说喧闹声不绝于耳,但反而不容易被人以为是私相密谋,对他们两个刚刚回长安的人来说自是再好不过。遥看下头笙歌曼舞,再想想自己在河南府同样如履薄冰的日子,他便长长舒了一口气。
  韩全忽然遗憾地嘟囔了一声:“可惜看不见哈蜜儿的舞!”
  “咳,哈蜜儿出道的时候倒是在洛阳,不过真正成名却都是沾了沛王殿下的光。听说这丫头此次好运,很可能在皇后娘娘的寿筵那天登台献舞,要是运气好,到时候一个名分就跑不掉了,你还指望她再……”
  王汉超一句话没说完,便看见一个人影掀帘而入,刚沉下脸想要呵斥,他终于看清楚了人,夹起的一筷子菜顿时掉了下来,不偏不倚地落在酒斗中,溅起的酒液立刻濡湿了他的前襟。
  “沛王殿下?”
  韩全比王汉超早反应一拍,张口叫了一声,正欲起身行礼,却被李贤虚按了下去。此时,王汉超方才慌忙放下筷子整了整衣冠,岂料还没等他出声,李贤便忽然一屁股坐了下来。
  “老王,老韩,恭喜你俩这回要高升了!”
  王汉超韩全刚刚回京到吏部报备,不料想忽然听到这么一个消息,自是喜出望外,而李贤下一句出口的话却让他们同时大吃一惊。
  这一天的李贤打扮得异常随便,身上的皮袍半旧不新,一双千层底的布靴子,要论打扮,连个七品官员都比他尊贵神气些。此时,他漫不经心地直接拿酒壶往嘴里倒了一口,这才告诫道:
  “父皇大概明日就会召见你们,倘若得体,指不定一个门下省一个中书省,飞黄腾达指日可待。但有一件我得提醒你们,若是父皇问到李义府的事情,你们切记,千万别人云亦云跟着胡说八道。嗯,不妨痛心疾首说其人辜负圣望,其他的能不说就别说。”
  “这是何道理?”
  王汉超若有所思,韩全却直截了当地问了出来。而李贤则往外头瞥了一眼,无可无不可地解释道:“李义府再不好,那也是父皇亲自任用的,而且一用就是那么多年。起初有人指斥他的罪状,父皇自然会觉得惊怒,但一而再再而三的话,嘿嘿!”
  他言罢举起酒壶一饮而尽,忽然倒转酒壶扣在桌子上,这才点点头道:“今日便以这壶酒为你们二人接风,这帐我已经替你们结了,你们尽兴!”
  眼看着李贤潇洒自如地出门没了踪影,王汉超韩全不禁面面相觑——这位主儿特意跑来说了这么一通话,他们哪里还能尽兴?
  在胡天野的掩护下,李贤轻轻松松从望云楼后门脱出。一上马,他便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如今李义府一倒,自然有人记起了这两位昔日倒李第一拨人,就是他老爹也想听听这两位说什么。所以他才那么十万火急赶来见上一面,这种事情,靠人传话是绝对不可靠的。
  长安城中的亲王很多,喜欢串门子的不少,但是,能够公然到处闲逛,没事就串宰相门子的,也只有李贤独一份而已。今天到许敬宗那里醉酒狂歌,明天到李绩那里练练武艺,这么两位元老级人物家里的大门都对他敞开着,程家、屈突家、薛家三家宅邸更是几乎成了李贤的后花园,其他的宅邸就甭提了。
  无论是上官仪刘祥道,都被李贤的骚扰吓怕了,久而久之,自家的子侄就被推到了第一线担当接待,负责陪酒作诗。而只要是兴之所至,就连门下省一个不入流的令史,只要投了脾胃,李贤也会闯到人家家里去喝酒聊天。
  至于现在,李贤便是去找上官仪的宝贝儿子上官庭芝喝酒,顺带看看能否逗一下上官婉儿。要问上官仪如今在哪里……咳咳,这移驾的事情还没开始,老上官就被打发上洛阳城筹划去了。因着是太子李弘的举荐,老上官走的时候那叫一个兴高采烈,浑然不知道自个被这兄弟二人联手算计了一把。
  虽说老上官不在,永兴坊上官家却仍旧很热闹,李贤才打马拐进了巷子就看到一长溜的马车,还有几个人正在那里拴马。他疾风一般停在门口,跳下马把缰绳一扔便直闯了进去,门上也不拦阻。倒是几个身着青绿官袍的小官有些摸不着头脑,听说是沛王方才各自释然。知情者更是心里暗自犯嘀咕,上官庭芝被灌醉之后,说不得明儿个又要请假了。
  而上官庭芝得知李贤进了大门,立刻忍不住哀叹连连。当他视死如归地整理了一下衣冠准备出去舍命陪君子的时候,忽然想起今天自己的夫人接待的一群贵客,顿时眼睛一亮,几乎毫不犹豫地命仆人把李贤带到那边去,自个则立刻从后门溜了。
  李贤跟着那仆人穿堂入室,起初还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待到最后听得一阵女子欢声笑语,又看到了那群熟悉的人影时,他顿时知道自己被人算计了。只不过,一瞧见居中那位少妇抱着的那个女婴,他忖度片刻还是提脚进了门,结果立刻招来齐刷刷的目光。
  “六郎怎么来了,你耳报神这么灵么?”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李焱娘取代了屈突申若,每每打趣李贤她总是第一个出马。见旁边的郑十三娘似乎有些错愕,她便笑吟吟地拿起了一串铃铛摇了摇:“十三娘,这就是你家郎君避之唯恐不及的李六郎了,婉儿如今这一串铃铛,可就是六郎送的!”
  郑十三娘出身荥阳郑氏,闺训森严,也只是因为婆婆的缘故,方才认识了屈突申若等人,因此见到男客不免吃了一惊。得知是沛王,她便想起身行礼,谁知一左一右的屈突申若和殷秀宁硬是把她按住了,剩下的众女则全都笑嘻嘻地看着李贤。
  “咳,谁知道这宅子里头的仆人居然把我带到这里来了!”
  李贤笑着耸了耸肩,心中暗自嘀咕上官庭芝此举若是让上官仪知道的反应,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换作老上官自己,大概也会来这么一手祸水东引之计。
  李焱娘没好气地白了李贤一眼,旋即抱起了上官婉儿上前几步,忽然逗着怀中的孩子:“婉儿,快看,这就是坊间大名鼎鼎的李六郎,快叫一声六叔叔!”
  李贤还来不及反对,就只见那个一岁出头的女孩黑眼睛在自己身上转了一阵,转而含糊不清地蹦出了三个字:“六……叔叔!”
  一声出口,四面顿时笑得前仰后合,就连郑十三娘也不例外,唯有一个李贤站在那里咬牙切齿。此时,屈突申若终于站起身来,从李焱娘手中接过上官婉儿,笑嘻嘻地逗了一阵,冷不防那孩子忽然张口叫了一声“姑姑”,旋即又是一声“姑姑”,这顿时让在座的众女全都吃了一惊。
  “哈哈哈哈!”
  李贤终于忍不住大笑了起来,而郑十三娘尴尬地起身抱过孩子,这才解释道:“都是家里养的那只八哥惹的祸,人说养一只八哥,孩子学话快,谁知道婉儿学说话的本事倒是强了,偏生常说这些有的没的,昨儿个还让她爹爹气了个倒仰,竟是逮着他爹爹叫姑姑,你说可气不可气?”
  一番话逗得众人又是一阵大笑,而大笑过后,屈突申若便有意无意地问道:“十三娘,你公公最近可有信捎带回来么?”
  郑十三娘原本就是没什么心机的人,只以为屈突申若随口一问,当下便笑着答道:“昨儿个还有信带回来呢,听说另有信给刘相公和司空大人。说起来倒是奇事,公公人都走了,却老是有人登门拜访,今儿个早上还有个叫杨行颖的人来找郎君说事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