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尉新传(校对)第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282

  这边几个人聊得投机,那边的高俅却已经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由于两女出门的时候无人知晓,因此免不了造成一种失踪的迹象。直到心细的乌蒙王罗斡发现白玲的衣服少了两套,众人这才确定两女是溜出去了。高俅唯一想不透的一点就是,白玲生性外向好动也就算了,怎么伊容也会这么不谨慎?
  “大人,城东有人来报,说是有两个异族女子把一个首饰店老板打伤后逃窜!”
  这个石破天惊的声音来自于焦恩仲,乌蒙王一行自抵达后便一直由他安排,因此在得知此事后也分外头痛,连忙出去吩咐了几个妥当官差打听消息,果然没多久便有了线索。但他万万没想到,只是一上午功夫,突然便惹下了这么一出。
  高俅本能地想要发火,但一想到外界男子见到两女的反应,只得露出了一丝苦笑。对着如此绝色,怕只要是个男人都会生出欲望吧!他看了一眼面色尴尬的焦恩仲,低声叹道:“她们两个想必是玩疯了,你先派人去打探一下她们的下落,待会我亲自去把人找回来!”
  旁边的乌蒙王罗斡也显得有些尴尬,白玲的肆无忌惮他当然领教过,可是,现在这个时候还在外头惹事生非就有些过分了。他悄悄地观察着高俅的脸色,见对方只是微露恼意,这才放下了心。先前在商谈的时候,他刻意放低姿态,不仅表现出一种恭顺的态度,而且还主动提出派长子到京城学习汉学。言谈间,他甚至表示可以说服周边各部落,这个重要的承诺果然换来了相当的回报。
  “大王已经是世袭乌蒙王,所以要另外请求朝廷的册封不是难事,但是,朝廷最最忌讳的就是拿着朝廷的册封为非作歹,这一点我希望大王能够明白。”高俅眼睛望着门外,嘴里却吐出了一句至关重要的话,“朝廷并不像你们想象的那样不重视西南,只是暂时不想直接插手。如若你真的能在此事上有所作为,那么,你的部族就可以过得更好。另外,我不希望再发生先前在恭州的那种事!”
  罗斡听得心中一惊,在外人看来,赵氏谋反造成的损失极少,但那只是涉及恭州城内的汉人,至于城外的蛮夷根本没有人去统计过。他隐约听说,燕青和姚平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了三个僚人的村庄,却在附近几个乌蛮部落同时起兵之后撤回了军队,任由两边戎夷互相残杀。结果,朝廷以损兵不到一百就使得僚人和乌蛮大伤元气,恭州附近的戎夷只怕是几年都难以恢复过来。这样的心机手段,打死他也不相信只是那两个年轻少年想出来的。
  “高帅放心,先前的事只是他们自作主张,我既然有心为朝廷守疆,决不至于出尔反尔。”罗斡微微一躬身,态度异常诚恳。“至于阿玲……她向来独立独行,我也从不干涉她的事,我就把她托付给高帅了!”
  “我明白。”高俅言简意赅地回答了一句,心底却掠过一丝明悟。看来,今天白玲之所以会拉着伊容一起出门,其中也不无讨好之意。只是,自己这齐人之福,真的是那么好享的么?
  一个时辰后,派出去的人终于有了回音,然而,除了两女的下落之外,随之而来的还有另一个消息,和她们在一起的还有两个身份不明的年轻男子。据那受伤的店老板交代,另外的主仆两人似乎是跟着白玲和伊容进店的。
  耐着性子盘问完所有讯息,高俅立刻换了衣服带着一群护卫出了门。虽说世道险恶,但有白玲在,他当然不会担心两女的安危,他担心的只是她们会再惹出点什么事情来。此时此刻,他反倒庆幸两人外出时身着异族服装,否则若是轻易让人认出来,那麻烦可就大了!
  “大人,就是这儿!”带路的向导指着前头的小道观,不无讨好地解释道,“这是胡家小姐胡见莲清修的地方,知情人很少擅闯。小人刚才打听过,之所以胡家派在此地保护的人没有将人赶走,是因为胡家小姐把所有人都请到她的闺房去了!”
  他还想再说什么,两个身材魁梧的汉子便奔了过来,不无惶恐地双双下拜。原来,两人就是奉命守在此地的胡家家丁。在胡宪水的勾当东窗事发后,成都府内所有胡家人都得到过胡宪明的命令,凡官府有事必倾力相助,因此尽管他们不知道高俅的真正身份,但一听说是官府中人,还是急急忙忙地赶了过来。
  “除了那两位姑娘之外,其他两人是什么身份你们知道么?”虽然知道两个下人未必知道什么,但高俅还是抱着一丝侥幸问道。
  “回禀大人,小姐把他们请进去的时候,小人隐约听其中一人介绍自己姓段,似乎叫什么段誉……”
  “什么?”高俅几乎认为自己听错了,待到那家丁重复了一遍,他方才恍过神来,把脑海中那些纷乱的思绪全都驱赶了出去。不管怎么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还是上去看看好了。他一摆手示意两个家丁在前面带路,自己则随便打量着四周环境。一路走来,他不得不承认,这个隐于市井之内的道观确实显得清幽宁静,想来也是胡家财大势大的缘故。
  “公子既然号称信佛,那我问你,何谓佛?”
  “佛在人心。”
  “人心?人心乃是这世界上最污浊的事物,人心莫测,佛岂可居其间?”
  “心中有佛者,无处不是佛;心中无佛者,其业亦可为佛,姑娘未免太苛求了。”
  “……”
  听到房间中传来这些既像是打机锋,又像是男女怄气的对答,高俅不由转头往两个家丁脸上望去。见两人俱是尴尬得无地自容,他算是明白了这位身染重病的胡家小姐的脾气,看来,这病情虽然严重,好胜之心却不减啊!
  胡见莲原本和伊容白玲两女聊得万份投机,却突然注意到了一旁的段正严,几句寻常客套话之后竟演变成了现在针锋相对的势头。由于一直很少和外人接触,她虽然读了黄庭道德并佛经无数,却始终无人可供交流,所以最后竟收不住场。正在此时,她突然发现紧闭的房门被人推了开来,顿时大为恼火,可是,随之进来的一群人却让她愣住了。
  段正严和胡见莲固然是斗得津津有味,白玲却已经呵欠连连万分无聊,听到有人进来自然本能地回过了头。一看清来人,她便立刻伸手拉了拉旁边的伊容。
  “在外头逛够了?”高俅见两人忙不迭地站了起来,脚下却有些站立不稳,连忙上前双双扶了一把,一脸没好气地教训道,“你们俩知不知道,要是再没有消息,我就要把整个成都府翻过来了!”他一边说一边往另一边瞧去,见胡见莲弱不禁风脸色苍白,心头不由一阵嗟叹,随即便和段正严的目光碰了个正着。
  胡见莲终于从起初的惊愕中回过了神,听了家人的解释后,她起身盈盈一礼道,“是小女子唐突了,不该贸然留两位夫人在此叙话,累得大人四处寻找。”
  “哪里,胡小姐兰心蕙质,是她们打搅了你休养才对。”高俅见胡见莲颇有几分落寞,心头怜意大起,“胡小姐若是觉得寂寞,只要派人来通知一声,她们若有空就会过来陪你说说话,如何?”
  “真的?”胡见莲一向就只有几个贴身使女陪伴,刚才攀谈的时候很是羡慕两女的见识,此时不由大喜过望。“多谢大人成全!”她顿了一顿,又盯着段正严看了半晌,这才用几乎微不可闻的声音说道,“若是段公子有空,也请随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她终于还是说不下去了,脸上情不自禁地浮上了一抹红云。
  “胡小姐大才在下佩服之至,有机会必定再来拜访!”段正严起身很是郑重地回了一礼,这才转头看着高俅,不卑不亢地施礼道:“段誉拜见大人!”
  观其人听其音辨其行,对于这个段誉的身份,高俅心中已经有七八分把握。此时此刻,他含笑点了点头:“段公子不必多礼,若是你有余暇,不妨到我那里坐坐如何?”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段正严爽快地拱了拱手,仿佛根本没看到旁边思延的焦急神情。
第八章
两相投机结金兰
  派了几个人将白玲和伊容送回去,高俅却并没有径直回府衙,而是和段正严在大街上兜起了圈子,末了才在一个茶馆里坐了下来。随行的护卫见状立刻用钱把里头的茶客清了出去,然后才守在了门口。除了战战兢兢的掌柜和一个小伙计,茶馆中顿时显得空空荡荡的。
  高俅抬手示意段正严坐下,仿佛不经意地瞥了一旁的思延一眼。“段公子……不,或许我应该尊称你一声世子殿下才对,不是么?”
  世子殿下四个字一出口,段正严尚能维持神色不变,他的书童思延却撑不住了,脸色刷的一下变成了惨白,整个人也同时摇摇欲坠。
  “高帅果然好慧眼。”段正严毫不示弱地回敬道,事到如今,要是他还想不出巴蜀之内有哪个官员能如此强势,他这一趟入川之行也就白来了。“我这一路轻车简从,自忖没有惊动任何人,想不到还是被认了出来。”
  见段正严坦然承认,高俅不由大起好感,对于对方一语道破自己的身份却不以为意。不管怎么样,和聪明人打交道总比和傻瓜交涉要容易得多。“世子殿下以尊贵之身亲自前来巴蜀,想必是有别样原因吧?”
  高俅的默认给了段正严莫大的信心,他怎么都没有想到,一次闲逛竟能阴差阳错见到正主。他强自按捺心头兴奋,深深吸了一口气。
  “尊贵?高帅既然奉皇命镇守巴蜀,应该了解我大理的情况。虽然我段氏当初得众之助建立大理,但实权一向并不在王族手中,前有董氏、高氏、爨氏三族占据一方,如今国政大权又都由高氏一族把持,所以我这个世子不过是泥胎菩萨徒有尊荣而已。”他一边说一边无奈地摇了摇头,突然将一杯茶全数泼在了地上。“人说覆水难收,我段氏如今就犹如被泼出去的水,人家要废便废,说迎立就迎立,和傀儡又有什么两样?”
  “看来世子对如今的景况并不满意。”高俅对于这位武侠小说中赫赫有名的段郎在历史上有何种作为并不清楚,但是,从对方眼中闪烁的精芒中,他察觉到了勃勃的野心。若是真的像段正严所说,对方确实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失去的,尊荣对于寻常人来说也许还有莫大的吸引力,但是,对于胸有大志的人而言,徒富尊荣而手无实权无疑是最痛苦的事。“世子既然如此坦诚,那我也不妨明言,前时贵国高相之子高明清曾经亲至大理,希望朝廷能够册封大理王。令尊一旦得到朝廷册封,这个位子不就是坚若磐石么?”
  “高帅这是在说笑话吧?”段正严容色一正,冷冷回答道,“高氏要求朝廷册封大理王,想必还另外有一条要求册封他们的吧?若是大宋朝廷册封了大理国王,然后再封高氏为世代国公,那么,他们辅政的名分便正了,其他世族领主即便不满,也得看看能否得罪两头,至此还有谁敢对高氏有所不满?至于我父王,高帅可知道,我父王的政令最多只能在王宫中传达,一出宫门便殊无效力,名正言顺却落到如今的下场,又有何用?”
  高俅举杯品了一口茶,只觉一股惊人的苦涩瞬间弥漫了整个口腔,不由皱了皱眉。大理的军事位置对于整个大宋来说,算不上十分重要,但是,只要有一个能够掌控的大理,对于周边蛮夷的震慑力却是空前的,因为这就意味着墙头草再也没了安身立命之地。除此之外,直通南亚次大陆的陆路也相当重要,毕竟,在海路贸易还很少航向那个区域。大理远远不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之地,恰恰相反,这是一块难得的宝地。
  “那么,世子想要怎么做?”
  “父王的结局不外乎和大理段氏的历代君王一样,惟有退位出家为僧而已。”段正严神色淡然地说道,在他背后,原本就满脸震惊的思延更是惊骇欲绝。“父王登基于段氏生死存亡之际,外有诸多领主世家窥伺,内有高氏时时监视,步履维艰自不必说。但他还是用了不少利民的政令,只是实效却有限得很。究其缘故,却是因为段氏不强,且乏人可用!”
  他一边说一边用茶杯在桌子上摆出了大理八府四郡等形状,把各世家领主盘踞的范围全都摆了出来,尤其指出了高氏最重视的几块地方。
  “高升泰为帝的那几年就将其子孙分封各地,他几个弟弟的后裔分治姚府、威楚、建昌以及鹤庆、腾冲、永昌等地;其次子升祥及其子孙分治善阐、晋宁、昆阳、禄丰、嵩明、易门、罗次等地。高泰明为相后,又把除了长子之外的其他数子分封各地执掌军权。看上去,这种稳固的格局牢不可破。”段正严虽然还是第一次在外人面前说出自己酝酿多年的设想,但是却越说越冷静,眼中的狂热渐渐消失不见了。
  “但是,其实高氏决不是牢不可破的!”他用手指蘸着茶水在周围一圈点出了三十七部的位置,然后解释道,“我大理立国时得三十七部之助,但矛盾却总是无法避免,早在明政三年,三十七部就爆发过叛乱,最后在出兵之后虽然勉强以会盟形式解决,但却埋下了重重隐患。高泰明虽然如今风光万丈,触角却无论如何都延伸不到三十七部。所以……”
  “莫非世子打算从三十七部入手?”对于段正严的大胆,高俅心中不无惊讶,但是,他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条最好的道路。即便段正严即位,除非他真的想尽快倒台,否则训练军队这样的事是绝对不可能去做的,也不可能凭借大理王的名分改变军政力量的对比。把主意打到三十七部的头上虽然冒险,却也是唯一的一条路。“世子认为凭借你一己之力能够影响三十七部么?”
  “这正是我前来川中的目的!”段正严抬起了头,坦然直视着高俅的目光。“高帅来巴蜀这半年多的举动我一路上都听说了,夹杂在我大理和大宋之间的这些部落时叛时安,相信大宋朝廷向来也觉得头痛,而高帅想必已经有了设想,不知我是否猜中了?”
  对于段正严的精明,高俅顿时觉得脑际隐隐作痛。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这个道理他当然明白,但是,选择太聪明的合作者是否会在最终导致与虎谋皮的后果,他如今心里并没有把握。高氏眼下趋奉他不过是因为想从朝廷那里得到利益,而段正严却不然,这家伙竟然能察觉到几分自己的意向,这就很值得商榷了。
  “我只是代天子守蜀地,纵有设想也是出自圣裁,哪里如同世子想得那么轻易?”嘴里虽然在打哈哈,但高俅轻击桌面的手指却似乎在暗示着什么。“今日和世子一番攀谈,我也觉得获益良多,不知世子还要在成都府盘桓多久?若是呆的时间长了,恐怕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吧?”
  “谁会管一个正在研修佛法不问世事的世子?”段正严情知高俅前一句言不由衷,不禁晒然一笑,“我行前打点好了一切,只要不是马上要我回去继承王位,不管出外多久也不会有人理会。我父王只有我这么一个独子,今日和高帅一见如故,倒觉得像兄长一般亲切。若是高帅有时间,我还想时时请教,不知……”
  话说到如此露骨的份上,高俅哪里还会不知道段正严欲言又止的后半截是什么意思。好家伙,居然明说事情没办成之前要在成都府长留!他瞟了一眼四周的护卫,见掌柜和伙计也都被驱赶了开来,心中立时有了计较。
  “世子这话就说得见外了,什么请教,你我年岁差不多,应该说是彼此交流才是。”他微微一笑,索性把对方没有说出口的话直接说了出来。“世子若是愿意,也不用一口一个高帅叫得那么客气,横竖我比你长几岁,你叫一声大哥也行!”
  这句话顿时让段正严大喜过望,他闻言立刻站起身来,很是郑重地说道:“既然承蒙高帅不弃,那我们就仿效古人义结金兰吧!”
  虽说一切礼仪从简,但是,世家出身的段正严毕竟对礼数相当重视,硬是从身上掏出了一把精巧的匕首放在了桌子上。“大哥,这是我出生之日父王送给我的一柄匕首,削铁如泥,寻常兵器决计挡它不住,今日我便赠与大哥当作一点心意!”
  高俅本想顺势给一件回礼,可想破头也没找到合适的,不由露出了一丝尴尬的笑容。“二弟你真是……这样吧,我回去再看看有什么适合你的回礼。另外,你住在外边也不安全,不如就以我远房表弟的身份住到府衙中来。我早就把府衙前后梳理了一遍,也不怕有人泄露消息,至于其他事到时候再说。”
  一天之中就能够有这样的结果,段正严自然是异常满意,竟完全忘了在外办事的范先生,在思延的提醒之下方才想了起来,连忙和高俅提了一句。听到还有人和段正严一同到了成都府,高俅自然是满口答应了下来。
第九章
为前计兄弟换将
  范明哲匆匆赶回客栈的时候,却意外得知段正严和思延全都出了门,心中不由连连叫苦。他是土生土长的大理人,自幼仰慕汉学,数十载寒窗苦读,端得是满腹经纶博学多才。奈何大理却不像中原那样广收人才,寒门士子纵有天大的才学也很难有出头之日,因此他在多番奔走无门之下,方才心灰意懒地隐居于点苍山,谁料竟和在此学习佛学的段正严遇了个正着。在得知段正严是大理世子,兼且又有重振国家的志向之后,他立刻重新出山,这一次段正严的巴蜀之行也正是他撺掇的。
  他今天去拜访的不是别人,正是如今在高俅幕府中相当得用的焦恩仲。他和焦恩仲结识于大理,彼此都很钦佩对方的才学,因此在得知对方如今的境遇之后,他立刻从这上头打起了主意。今天是久别后的第一次见面,他自然不敢提起太多,只是抱着叙旧的口吻,却也探听到了不少有用的消息。
  “唉,这个时候居然都不在,真是……”他来来回回在院子中走动,时不时抬头望望天色,一时间心急如焚。他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虽然知道段正严有足以自保的手段,但一想到一行人孤身在外,难免有些忧心。此时此刻,他不由得在心底把思延骂了个狗血淋头,他才不信生性沉稳的段正严会突然转了性子,肯定是那小子撺掇的!
  “客官,客官!”
  范明哲满心恼火地转头望去,见掌柜满脸谀笑地一溜小跑过来,不禁沉下脸问道:“我不是事先吩咐过,没事别来打扰么?”
  “客官您别生气,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先前着实慢待了!”掌柜一边点头哈腰,一边不安地搓着手,“刚刚门外来了几位军爷,小人这才知道段公子居然是高帅的亲戚,如此尊贵的人住在小店,真是令小店那个……那个蓬荜生辉……”他好容易憋出来一句成语,脸上颇为得意,却没注意到范明哲一下子变得铁青的脸色。
  高帅的亲戚?听到这几个字,范明哲的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段正严就算再有本事,也不可能在一天之内攀上这么一个亲戚。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其身份已经完全暴露!望着不远处虎视眈眈的几个军士,他再也辨不清福祸,只能故作惊喜地点了点头,任由掌柜去收拾了所有行李,又叫起了睡梦中的马夫董千,跟着那群军士离开了客栈。
  直到看见段正严,他才松了一口气。只见这位向来城府颇深的大理世子满脸抑制不住的喜色,怎么也不像是被胁迫而住进了府衙,而像是办成了什么大事。待到问清了事情原委之后,他也禁不住为之咂舌,这一天之中能够有如此际遇,老天也未免太帮忙了!
  另一头的书房中,面对伊容的质疑,高俅只得说明了段正严的真实身份,却并没有解释自己当初的故事为什么会在现实中出现。有功夫在这个时候自圆其说,他还不如好好考虑该怎么给乌蒙王罗斡一个暗示来得划算。
  晚间,他再次秘密和罗斡见了面,这一次却是完完全全的两人密谈。外人能看到的就只有两个笑容可掬踏出书房的人,至于其中内容,罗斡固然是守口如瓶,高俅本人也是讳莫如深。至于罗斡先前提到的联络其他部族之事则再也没有提起,高俅就命人护送这位乌蒙王离开了成都府。至于白玲的事情,罗斡到临走时再未向高俅提起一句。
  罗斡走后,高俅自然便有充足的时间可以花费在段正严身上。一次次的交谈下来,他逐渐加深了对这位大理世子的了解,在得知对方很喜欢苏轼的书法之后,更是将苏轼赠给自己的一幅手卷转赠给了他。两人闲遐之余时而切磋书法,时而谈论国事,日子就一天天地过去了。
  一晃就是半月,在计算了诸多可能性之后,高俅终于做出了决定。这一次,除了段正严之外,被同时请到书房的还有焦恩仲和范明哲这对老友。虽说已经彼此知根知底,但在这种场合下见面,两人不免有些不自在。
  “二弟,你先前提到的事我会倾力相助。”虽然没提怎么个相助法,但高俅见段正严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心底不由大畅。和聪明人打交道就是不同,也省去了被人追问的麻烦。“你要的人手我也会逐步给你安排过去,兵贵精而不贵多,我给你的自然都是精兵强将。至于册封之事,圣上刚刚给我发来了旨意,朝中的意见也已经统一了,大理可以先派人朝贡,册封则会暂时延缓,估计要等到你登基的时候了。”
  “大哥放心,将来的事情我会尽量做得谨慎一些,决不会贸然行事。”段正严重重点了点头,这些天来,他一刻都没有闲着,不仅要列出可行的计划,还要像拉锯战似的和高俅谈妥各方面条件,几乎被累了个半死。
  “最后一件事,我有意邀请你这位范先生充当我的幕僚,不知你们两人意下如何?”
  “这……”段正严这一次却不敢贸然作决定,只是用征询的目光看着范明哲。“范先生并非我的从属,这得由他自己做决定。不过,范先生能够为大哥赏识,足可见他的才学,只是要我忍痛割爱却有些舍不得呢。”话虽如此,他却也知道这个要求拒绝不得。再加上和范明哲相处的这些时日,他心底非常了然,处处碰壁的范明哲对大理的现状其实是恨之入骨,但想要改变又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管怎么样,我也希望范先生能够有一展抱负的机会!”
  “既然高帅如此看重,我岂敢不从!”范明哲弯腰深施一礼,心里一瞬间闪过了无数念头。大理只是大宋边疆的一介小国,既然如今有这么好的机会放在眼前,而段正严自己又已经首肯,他为何要轻易放过这个机会?他已经等待得够久了,也是该一展所长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