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尉新传(校对)第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282

  “没错,我们先如今看似风光,其实就像头上悬着利剑,根本难以安心度日!”
  “这几年来,川中崛起了多少势力?我们又被人暗算过多少次?远的不说,就说唐门和柳家那群狼心狗肺的家伙,在背地里制造了多少麻烦?西南这片地盘是兄弟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我们的人手比他们多好几倍,凭什么要让他们骑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
  “打翻了这群狗日的!”
  只不过一小会,原本僵硬的气氛就变得火热了起来。究其原因,却不过是陈克韫那几句极富煽动力的话。但是,座上那两位老者对视一眼,心中却都是有数。在马帮的发展走过了那么多年头之后,少壮派的实力已经无可避免地壮大了起来,只看眼下的格局,力主谨慎的守成派就远远不及那些新生力量。
  “老了……”两人的心中同时转过一个念头,双双陷入了沉思。许久,左首的那一个才睁开了眼睛,神情冷肃地问道,“陈老三,刚才你既然这么说,想必应该找到替罪羊了?这种事情不动则已,一旦要动,就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免得夜长梦多招来杀身之祸!”
  陈克韫闻言大喜,尽管对方尚未开口答应,但这句话无疑是应承了八分。略一沉吟,他便上前两步,自信满满地说道:“帮主,副帮主,此事我早就想过了。对于朝廷来说,四川无非是权贵的后花园,予取予夺任凭他们说了算,所以,川中百姓早已苦不堪言。但是,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蜀人却是不容易起来反抗的。所以,这突破口还得着落在本地人,而且是有身份有地位的本地人身上。”
  说到这里,他又把声音刻意压低了下来,轻声对房间中的所有人道出了自己精心设计的计划。一席话说完,所有人尽皆色变,谁都没有想到,这竟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局。
  另一边,唐家堡一间普普通通的客房内,一老一少正愁眉苦脸地坐在那里,老的干瘪瘦小,年轻的则身体壮硕结实,正是当初充当了高俅向导的徐老头和徐征。
  “老爹……我们是不是回不去了?”打从看到那么多眼花缭乱的事情开始,徐征便开始惶恐了起来。他略认识几个字,杂七杂八的戏文和说书听得多了,杀人灭口这一类事情自然就深深种在了心底。“我们看到那么多不该看到的东西,会不会……”说着说着,他已经带着几分哭腔,他还没娶媳妇呢,哪里曾想这么早死?
  “乌鸦嘴!”徐老头没好气地斥道,他吧嗒吧嗒地抽着烟,心里却也一样没底。说这高俅是坏人吧,明明是他的护卫救了自己一命,一路上也是好吃好喝的供着,从来没有委屈过自己这两人;可要说他是好人吧,他却先是贩运刀剑,又和乌蛮人打得火热,最后竟还和唐门有一腿,实在是太诡异了!临到最后,徐老头还是给自己吃了一颗定心丸,他和徐征不过就知道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根本用不着灭口那么大张旗鼓。
  “老爹,你倒是给一句准话啊!”徐征见徐老头半天不开腔,顿时心急如焚。“要不,我们偷偷溜出去,指不定还会有条活路……”
  “你小子胡思乱想什么!”徐老头终于站了起来,重重一烟杆敲在了徐征头上,“小小年纪就知道想这些没意思的东西,要是真有那闲工夫,还是考虑考虑将来拿着大笔酬金怎么回家娶媳妇吧!”
  “咦,老爹你怎么能肯定……”徐征先是大喜,话才说了一半却听到门外响起了一阵咚咚咚的敲门声,连忙换上了一幅谨慎的神情。“老爹,这半夜三更的……”
  “怕什么,这是在唐家堡,又不是荒郊野地!”徐老头狠狠瞪了徐征一眼,自己却努力定了定心,大步朝门边走去,嘴里还高声问道,“这么晚了,是谁啊?”
  “是我!”
  听到那两个字,徐老头顿时打了个寒噤,原本想要去开门的手又慢了下来。呆立良久,他才狠狠心把门闩移开,满脸堆笑地问道:“姚小官人,有什么事么?”
  门外站着的正是姚平仲,他二话不说走进了屋子,放眼四周打量了一番之后方才迸出两个字:“没事!”话音刚落,他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真邪门了!”徐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忙不迭地关了门,心中却不禁犯了嘀咕。这半夜三更的,那个煞星没事到处转悠干什么?
  这姚平仲却不是有心四处转悠,他本来是和燕青一间房,但最终拗不过公孙胜的要求,勉强接受了这位“师傅”和他住在一起的要求。可平日公孙胜老是在他面前晃悠,今晚他一觉醒来,却发现另一张床上是空的,所以才有了四处寻找的这一幕。
  “半夜三更,人究竟上哪里去了?”
  又转了几处地方,他才骇然发觉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他迷路了。换作往常他当然不会这么不济,但是,一来刚才有些心不在焉,二来则是唐家堡建筑的格局几乎是千篇一律,好几个院落都是一模一样,很容易让外人迷失。在发觉短时间内肯定没法回房之后,他索性站在原地思量起了对策。
  直到如今,他还是不明白高俅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但也没有主动去询问。在他历来受到的教导中,关心该关心的事,其他的就应该充耳不闻,这才是存身之道,但是,他却丝毫没有发觉,自己渐渐地竟有把高俅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衡量的趋势。突然,他听到了一阵脚步声,连忙侧身往墙角的阴影躲去,心中暗暗希冀对方看不见自己。他刚刚藏好,两个人影便出现在了这个小院中。
  “大伯这几天都是没日没夜的,也实在太辛苦了?”
  “你懂什么,非常时刻自然要打足精神!”
  “五哥,难道你知道什么内情?”
  “嘘,小声一点,这里都是给客人住的院子,难道你想让我被我爹打死不成?”
  “怕什么,这里是地字三号,根本没住人,离着天字一号还远着呢!”
  “算我怕你了,你知不知道,那位住了天字一号的客人是谁?”说话的声音微微一顿,随后用一种炫耀的语气说道,“告诉你吧,就是……”
  “五哥,你怎么这个时候卖关子!”
  “嘿嘿,其实我也不知道。不过,我听说大伯、爹爹、三叔这些天都在密切关注着渝州的情况,听说,马帮的不少头头都聚在那里,说不定要搞什么大名堂。”
  姚平仲还想继续偷听,那两个声音却突然停了,两个呵欠过后,脚步声又渐渐远去,不久之后一切再度归于寂静。
  “渝州……”他轻轻重复着这两个字,心底暗暗琢磨了起来,冷不防背后突然一只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惊得他毛骨悚然,但下一刻,他便立刻恢复了平静,整个人一动不动地蹲在了那里。
  “果然好定力!”一个人影从黑暗中渐渐现身,正是姚平仲一直在找的公孙胜。他一把将少年拉了起来,低声道,“这里不安全,你先跟我走!”
  一路避人耳目地回到了房中,公孙胜才若有所思地打量着姚平仲,突然大笑了起来。“看你刚刚的样子,应该是迷路了吧?”
  “谁说的,我只是……”姚平仲本来想说去找人,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干脆保持了沉默。
  “难不成是去找我?呵呵,算你小子有心!”公孙胜也不追问,指了指对面的位子示意姚平仲坐下。“我只是半夜醒来饿了,所以出去找点东西吃。谁知道厨房里一个人都没有,也就顺便兜了两个圈子,正好就碰到了你。刚才你虽然躲了起来,但要不是我帮你遮掩,恐怕你就被人发现了。小家伙,要说到战场搏杀我可能不如你,不过这隐匿行踪之道嘛,你比起那个燕小子可是要差了不少!喂,别躲了,你出来吧!”
  姚平仲这才愕然抬起了头,只见室内人影一闪,刚才还只有两个人的房间内突然多了一个人,正是笑嘻嘻的燕青。
第十三章
阴结内外谋升转
  奉旨出知定州的蔡京并没有把心思放在自己的本职上,由于定州离汴京距离不远,因此来往京城的快马始终不断,那些旧日和他相好的朝中官员无不为他通风报讯,希冀有攀龙附凤的那一天。于是,京城中无论发生任何事,不出数日必定传入蔡京耳中。尤其是其子蔡攸,几乎每隔一日便有书信寄来,朝堂政务事无巨细无所不包。
  这一日,一封来自汴京的书信出现在了他的案头。然而,这一次他并未立刻开拆,而是伫立在窗前默立良久,方才悄然落座。那只是一封普普通通的信函,但是,上面的署名却殊不寻常。除了日常书信之外,韩师朴三个字无疑是政事堂签章的代表。
  “终于来了!”蔡京悠悠长叹一声,原本还眯缝着的眼睛终于大放异彩。他很清楚韩忠彦如今岌岌可危的处境,赵佶虽然对韩氏一族兼并土地的问题讳莫如深,但是,纸终究包不住火,此事最后还是暗地流传了开来,自然使得韩忠彦在政事堂的处境日益艰难。从这封用火漆封得严严实实的信看来,韩忠彦已经到了不得不殊死一搏的地步。
  沉吟片刻,蔡京终于还是拆开了弥封,展开信笺一目十行地浏览了起来,末了竟爆发出一阵大笑。这哪里是薄薄一张信函,这分明是黑暗中的一点火星,是他重新回京的一大契机!想不到,自己不过离京数月,竟然又要调职了,而且还是北地重镇大名府!又确认了一遍之后,他最终将信笺投入了火盆之中,立刻从旁抽出一张纸开始写回文。一封信写完之后,他又紧接着写了第二封,不过一个时辰功夫,他便封好了几封信。
  “来人!”
  不多时,一个家人便入内听命。当日傍晚,三匹快马自定州知州府衙匆匆驰出,很快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中。数日之后,蔡京的亲笔信函便顺利出现在了几个重要人物的案头,其中自然是几人欢喜几人忧。
  上清宫乃是汴京最大的道观之一,每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大宋官家向来有驾幸上清宫的习惯,崇宁元年的这个元宵节自然也不例外。由于圣瑞皇太妃仍旧病重,因此在一应仪式之外,额外还有焚香祷祝这一条,其中有多少做戏的成分就不得而知了。除了伴驾的王皇后之外,同行的还有元符皇后刘珂,由于念着当日她在哲宗面前为自己说话的一点情分,又敬其是皇嫂,因此在登基之后,赵佶始终对刘珂刻尽优容,甚至已经命有司拟定皇太后尊号。
  刘珂入宫以来,怀孕三次,两次都是中途流产,好不容易生了一个儿子却又早早逝去,这一连串的事情不得不让她归咎于天意。久而久之,再加上大宋朝廷本就笃信道教,她对于符录之说便更加热衷了起来。这一日众人准备回程之时,她却突然假借哲宗托梦之说,要求在上清宫寻一个僻静的院落清修数日。赵佶拗不过她,最后只好答应了,并下令随从禁军严加戒备,不得让人惊动了她。
  当天夜晚,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悄悄溜进了这个僻静的小院。尽管守卫的禁军众多,但谁都没有盘问其半句。道录院的道官出入后宫是常有的事,根本不值得奇怪。
  “娘娘!”那人一入内便看见刘珂正在对镜卸妆,连忙露出了一个刻意讨好的笑容。“娘娘先前让我所制之物,贫道已经都预备好了。”
  “哦?”刘珂眼睛一亮,此时,正值她的侍女摘去了那支束发金簪,她那头瀑布般的黑发顿时完全垂落了下来,平添了几分妩媚风情。“想不到你还记得。”
  “娘娘吩咐的事情,贫道怎敢忘记?”
  “徐道录,想不到你年纪这么大了,说起话来却丝毫不含糊!”刘珂这才转过头来,那张脂粉未施的脸依旧显得青春年少,看不出任何岁月的痕迹。“说起来你的那些神水果然有效,我服了之后不但精神百倍,就连那些常得的头痛脑热也没了,这些日子似乎还感到更年轻了些。”
  “娘娘得天庇佑,那是自然的!”被称作徐道录的正是汴京道录院左街道录徐知常,他平日进出后宫最多,除了刘珂之外,就连如今宫中最得宠的郑婕妤王婕妤,也同样用的是他的符水。他双手托着那个楠木匣子,自信满满地点头道:“只要娘娘继续服用这些神水,虽不能说长生不老,但保管能够延年益寿青春永驻。”
  “好啊,你这句话我记住了!”刘珂示意身旁侍儿上前取过那个匣子,打开一看却微微一怔,“往常用的符录不过是黄纸所制,怎么这一次……”她一边说一边取出了那个羊脂玉瓶,爱不释手地把玩了起来,“这其中就是神水么?”
  “正是。”徐知常见刘珂面色欣然,知道自己的把戏已经生效,心中自然大喜过望。“娘娘乃是尊贵之身,贫道平时用的那些俗物实在配不上娘娘。只不过那些非凡器物太过费钱,贫道自然只能将就了。如今既然侥幸得到了这样的美器,怎能不献给娘娘使用?”
  “哦,难道有人感念徐道录的道法,特地赠了这些玉器么?”尽管是见惯了珠宝珍玩,但是,区区一个盛放符水的容器也做得如此精致,刘珂自然是起了兴致。“不知道那个如此大手笔的人是谁?”
  徐知常心中一跳,面上却赔笑答道:“娘娘有所不知,这是太常寺丞蔡攸蔡公子奉献的,他尽出家中珍藏,要我替他做一个水陆道场,借此为圣上和元符皇后祈福。”
  “他倒是有心!”刘珂联想到当日自己收到的丰厚礼物以及在赵佶面前的进言,不由露出了一丝微笑。“如今还能够向他这样知情晓事的人,已经不多了。那些不知道进退的人只知道趋奉正得宠的郑婕妤,哪里想得到我这个未亡人?”
  “娘娘言重了!”徐知常差点以为刘珂是洞悉了其中内情,几乎吓得魂飞魄散。好在他了解刘珂的脾气,一惊之后便立刻挤出了一丝笑容。“郑婕妤王婕妤她们不过只是圣上妃妾,哪里及得上娘娘尊贵?”他又奉送了一箩筐的逢迎话,好容易才把刘珂哄得喜笑颜开,这才捏着一把冷汗退了下去。
  一路回到自己的住处,徐知常便发现本应空无一人的房间中燃着灯火,立时一怔。一脚跨进门,他便立刻笑了:“好你个老范,你也太心急了,昨天刚刚托付的事情,今天就来听消息了?”
  “看你说的,老朋友来看看你还不行吗?就好像我只知道公事似的!”话虽如此,那人还是笑呵呵地迎了上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也是没法子。不过么,事情总不可能那么快有进展,借机会和老朋友谈谈心倒是真的!”来人是太常博士范致虚,他和徐知常是多年知交故友,往日没事时常常走动,因此谈笑间并无顾忌。
  “你呀!”徐知常一年到头在道观中的时日不多,除了道录院中的职司之外,他走动最多的就是内廷和达官贵人的府邸。只要看他的行迹便能知道如今汴京最炙手可热的权贵是谁,因此向来被人称为风向标。“你为蔡大人如此不遗余力,也不知图什么!”
  “图什么?图的当然是肃清朝堂!”范致虚脸色一正,语调激昂地道,“老徐,我不妨直说吧,要真的攀附权贵,我大可去抱曾相和韩相的大腿,干吗非得为一个贬斥的大臣抱不平?圣上的秉性朝中大臣那是都知道的,眼睛里揉不得半点沙子,即便当面不发作,却难保哪一天不会一起落下来。我干吗要放着好好的官不做,去为蔡学士苦苦谋划?”
  他越说越是激愤,最后干脆一巴掌狠狠拍在了桌子上。“我大宋也就是熙丰的时候好过一阵,你看看如今的朝堂,人人都只求为自己谋私利,哪曾想到为国为民?韩忠彦和曾布两个人斗来斗去,却不见有什么利国利民的政策,长此以往,还不知成了什么样子!倘若蔡学士能够主政,好歹也能够有所作为,哪像如今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得费上老大的功夫!”
  徐知常却沉默了,他虽是修道之人,名利心却强,对于世事之道反而比寻常官员看得透彻。以他和范致虚多年相交的情形来看,他当然明白老友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真的抱着那样的期待,可是,这朝堂一旦换人主政,就真的能够面目一新么?他是经历过熙丰年间的人,深知那时的兴盛背后隐藏着市井小民怎样的苦痛,因此对于老友的这番话,他最后只是微微一笑不予置评,很有技巧地岔开了话题。
  “老范,我今天又见过元符皇后了。虽然看她的模样,很可能会在背后出力,但是,这个女人却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他斟酌着语句,不无顾虑地说道,“现如今圣瑞宫重病,她眼看就要进封皇太后了,若是她养成了干政的习惯,他日要压制起来,恐怕……”
  “难道她还能成为第二个章献皇后或宣仁皇后不成?”对于这种论调,范致虚却是嗤之以鼻。“你放心,此事蔡学士心中有数。”
第十四章
未雨绸缪严防范
  原本被人从梦中吵醒并不是什么愉快的事,尤其是当身边躺着一个绝色美人的时候。但是,他也知道燕青不是那种没有轻重的人,因此只得安抚了睡意朦胧的白玲,一个人走到了外间。不过,当他听到姚平仲转述的只言片语时,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你听清楚了,他们真的是说渝州?”
  “没错。”姚平仲肯定地点了点头,“虽然不是什么最重要的消息,但我觉得应该告诉大人。小七说赶早不如赶巧,所以我就这个时候过来了。”说到这里,他的脸突然红了,虽然还只是少年,但对这种男女之事他却并不陌生,自然知道扰人春梦是怎样的罪过。
  高俅狠狠瞪了燕青一眼,事到如今,他当然醒悟到这小子是有心的,但也拿他没有任何办法。正思量间,他瞥见公孙胜好整以暇地坐在一边,心中突然一动。
  “公孙兄……”
  公孙胜连忙打断了高俅的话:“别,高帅,你是朝廷重臣,这个兄字我当不起。你要么直呼我胜之,要么叫我的道号明虚。嘿嘿,我不过是一个挂名道士,这后头那个道号倒是没多少人叫过。”
  高俅闻言莞尔,不过,他如今正想要用人,当然无意招摇身边有一个假道士。“胜之,你在巴蜀之地待了那么多年,可认为川中有爆发大乱的可能?”
  公孙胜略一沉吟,便斩钉截铁地答道:“小乱也许会有,大乱则必不可能!”他见其他人都看着自己,思索片刻就解释道,“我自己虽然是因为吃了官司逃出来的,但是,人只要有一口饭吃就不会想要谋逆造反。大宋初定的时候川中暴乱虽然席卷整个西南,逆贼甚至占据了成都府,但随着百年承平之后,还有多少人愿意提着脑袋干造反的事?不说别的,一旦失败,家眷还能保全么?”
  “唔。”高俅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这些话无疑正说在了他的心坎上。要知道,无论放在哪朝哪代,谋逆总是需要第一等防范的事,而消除这种隐患却没法算得上功劳,朝中大佬一句疏于管治的评语下来,功臣反而会被打落三级。好在自己如今才上任不久,只要能够快刀斩乱麻,纵有逆乱也能推到前任疏忽职守上,自己反倒能落得功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