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尉新传(校对)第2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4/282

  见赵鼎似乎还有些犹豫,种师道不得不加了一句:“你要知道,狗急跳墙并非只是一句空话,你不但坏了蔡居安富贵,可能还要让他流放岭南或者天涯海角,难道他还会轻易放过你么?”
  赵鼎并非一味迂腐的人,此时顿时恍然大悟,点头道谢之后便径直去了。而种师道却仍然不放心,亲自手书一封,用火漆封口之后便叫来两个心腹亲兵,嘱其立刻送往京城。人还没走,他却突然又改了主意,从密格之中找出了自己郑重藏好的蔡攸密函,一咬牙就另外封了一个封套,这才将其交给了那两个亲兵。
  “此中物事非同小可,你们哪怕是丢了性命,也得把东西给我送到了高府。若是路上有事,尽管向州府报我的名字,至少在这河北河东一带,还不至于有人敢扣我种师道的人!”
  两个心腹亲兵知道事关重大,将信函贴身藏好,又领了路上盘缠带好了兵器方才匆匆上路。而赵鼎在回到自己下处之后,一夜之间完成了一份奏折,又写成了一封私信,分成两拨令人火速送进京。
  三日后,高俅便收到了种师道的密函,而在匆匆浏览了整封信之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仰天大笑。他对赵鼎的代州之行固然非常期待,但是,他绝对没有想到这赵鼎种师道携手,居然能够挖出这样惊人的事实——这已经是不单单勾结契丹马贩这样无足轻重的小罪名了,而是真正地涉及到蔡攸里通敌国高官。有一封来往的书信作证,上头有明明白白的魏王耶律淳大印!
  换成别人,他肯定要怀疑此事有构陷的成分,但赵鼎的秉性刚正,种师道也不像那种奸猾小人。从此次还是种师道的信函先到这种情况来看,只怕是这位老帅亦知道事情严重,不敢有丝毫马虎。而赵鼎的脾气他知道一点,大多数是会不管不顾地进言,大约奏疏也就在这两天之内了。
  思量良久,他高声吩咐道:“来人,去请阮大人和郑大人!”
  由于政事堂缺人,这一天郑居中和阮大猷足足忙到日落,方才将手头上的事大致告一段落,但已经是筋疲力尽了。两人结伴走出大内禁中,彼此便道了一声告辞上了各自的马车。
  一刻钟之后,两辆马车在太平桥高府门口停下来,阮大猷和郑居中几乎同时下车,对视一眼后不禁全都是心下诧异。虽说都和高俅走得近一些,但是,那种关系却是不同的。阮大猷和高俅相交多年,彼此之间即便够不上挚友,但是,密切的盟友自然还是算的。至于郑居中毕竟资历还浅,因此高府来的并不多。
  “达夫,想不到我们竟是不约而同啊!”
  “呵呵,原来阮兄也接到了信。”
  心照不宣地点了点头,两人便一起进了高府,自有仆人上来将他们领到了书房。而彼此寒暄之后,高俅没有一句题外话,立刻把代州的事情抛了出去。
  一时间,阮大猷和郑居中同时愣在了当场,随即全都露出了难以抑制的喜色。尽管他们都是城府深沉的人,尽管往日在外人面前都能勉强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但是,在这样巨大的好消息面前,若是再摆着个死板脸就太不像话了。
  蔡京虽然已经致仕,但还算不得扳倒。但是,若这件事情证实了,那么,蔡攸固然必定落马,就连蔡京也绝对逃脱不了罪责。
  通敌卖国,这可是通敌卖国!这种时候,谁管你辽国和大宋还算姻亲,谁管你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当初蔡家造出高俅里通大理一事就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害得高俅不得不辞相自保,如今若是蔡家的人出了这样的丑闻,他们倒要看看蔡京能怎么打算!
  “这么说来,赵元镇的奏疏只怕就在路上了?”
  问出这句话后,见高俅微微颔首,郑居中不由心下狂跳,脑际一阵阵发热。他如今不过是执政,但是,若是蔡攸落马牵出蔡京,少不得何执中也要受到牵连。到了那时,倘若阮大猷因为年纪问题而退出争夺……
  他已经不敢想象下去了,因为,那完全是一条金光无限的大道。
第二十三章
假戏真做剖心腑
  深夜的蔡学士宅并不安静,事实上,由于蔡攸如今日渐位高权重,每日的宾客都是络绎不绝,哪怕是夜里也同样有人登门。而年纪轻轻就成为高官,蔡攸自然也不会低调,对于朝中官员的来访,他几乎是来者不拒,只要是肯趋附他的,他即不在乎对方的出身来历,也不在乎对方以往是否和他老爹做过对。
  因为他非常明白一点,那就是他已经和自己的父亲蔡京对立了,倘若不能在手心里攥上一把朝廷官员,那么,他是无论如何都斗不过在宦途中浸淫了几十年的蔡京。
  正因为如此,美酒笙歌绝色美人,蔡学士宅中一点都不少,更为难得的是,每逢夜宴,蔡攸必定会让两个最最美貌的侍妾出来陪酒作乐,而哪怕周围的人对她们俩露出再色迷迷的神情,他也是但笑不语。久而久之,甚至有胆大的人对两女动手动脚,似王黼这样的更是每每言笑无忌。
  眼看庭前管乐齐作美女作天魔之舞,蔡攸的脸上充满了得意,眯缝的眼睛中尽显得意。仅仅几个月,他的声势就一下子达到了顶点,而如今父亲致仕,更直接导致不少人转投他的麾下,现如今他的信心已经空前高涨了起来,颇有几分舍我其谁的态势。
  “学士。”
  蔡攸转头过去,见是王黼,便微笑着点了点头,随即挪开了一点位子,而王黼则顺势在蔡攸身边坐下,甚至还肆无忌惮地在旁边那个美貌侍妾的大腿上摸了一把。看到这一幕的人不在少数,但全都知机地别开了头。蔡攸府中不单单是这两个美貌侍妾,就连一干使女也全都是胆大得很,这种情形已经出现得多了。
  漫不经心地看着眼前几个舞伎的曼妙舞姿,蔡攸便随口问道:“听说你派人在坊间搜集那些秘戏图,怎么,你准备仿效前人杨素公在府上搜集百美么?”
  王黼顿时脸色一呆,随即又恢复了满脸笑容:“学士说笑了,我不过是寻常人,哪里敢有这么大的想头?这不过是我儿时的一点爱好而已,当初上有父母管束,还有老师时时刻刻看着,不敢太过恣意。如今托学士的福得以拔擢,若是还学那些自命清高的大臣,岂不是太没了趣味?不瞒学士说,我最近可是看到了一个绝妙的人儿……”
  听到这里,蔡攸便立刻打断了他的炫耀:“好了好了,我知道你喜欢寻花问柳,但也得注意些,别让朝中的御史抓到了把柄!”
  见蔡攸似有些不耐烦,目光又重新投注到了歌舞上,王黼顿时松了一口气,怦怦直跳的心也渐渐平复了下来,暗道一声好险。他原本就知道蔡攸不是那种只会玩明面上手段的人,却万万没有想到蔡攸会连这些也廖若指掌。
  倘若真的如此,那么,只怕自己今后的行动就要加倍小心了。荣华富贵虽然重要,但是,在这种时候舍弃一棵大树,那可绝对不是智者所为。他已经得罪了蔡京和何执中,而后者眼下仍然在位,倘若这个时候蔡攸再对他产生恶感或怀疑,那么就很难挽回。
  沉吟了好一会儿,他终于找到了今次的话题,立刻向蔡攸身边又挪了挪:“学士,赵元镇去代州也已经有些时候了,到如今还没有消息么?”
  这句话登时击中了蔡攸的心病,代州之事是他现如今最大的软肋,亦是流露在外边的最大把柄。虽然郑居中那边的清查已经最后有了结果,赵佶也已经认可,但是,这并不代表此事就已经结束了。要是真结束了,赵鼎还去代州干吗?
  尽管有自信代州并未留下什么蛛丝马迹,但是,赵鼎这一去就是将近两个月,他仍旧免不了心中嘀咕。此时此刻,他又想到了当初刚刚得知此事时的心惊肉跳,藏在袖中的拳头不由紧紧捏了起来,脸上却微笑道:“赵元镇是高伯章的侄女婿,说不定是想玩点花样出来,只不过,若是明目张胆地构陷大臣,他的前途也就完了。”
  王黼天生最善于察言观色,尽管蔡攸神色未变,但那种蕴含凶光的眼神还是让他品出了一点苗头,心中愈发深信不疑。他和蔡攸的来往比刘正夫蔡薿等人都要晚,之所以越过两人成为蔡攸最贴心的狗头军师,就是因为他比两人更熟悉蔡攸的心理。
  什么廉耻礼义,什么忠君爱国,全都是屁话?他知道的只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倘若他能够处于庙堂的最高点,那么,他也会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但现如今,为了往上爬,要他做什么都行!
  “学士不可小觑了此事,须知借题发挥,最是防不胜防。”他告诫了这一句之后,见蔡攸眉头一挑,便又顺势添油加醋道,“如今尊大人虽然已经去位,但是,政事堂毕竟还剩下了三个人,何伯通虽说不是什么大才,但胜在资历;郑阮二人又和学士你是过不去的,未必就肯引你入朝。惟今之计,学士只有从下层入手,让百官行推举之事,方才有可能大功告成。而这种时候,就连一丁点的纰漏不能有,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你说的是。”
  蔡攸此时完全忘了开始的初衷,愈发对王黼深信不疑。在他看来,王黼如今位卑职小,除非跟着他蔡攸,否则决不会有人肯相信这样的人。他望了一眼场中载歌载舞的歌舞伎,突然起身站了起来,一句话也不说就往后堂走去。对于这一情景,其他官员没有一个为之侧目,倒是王黼沉吟片刻立刻起身追了上去。
  两人一前一后走在庭院中,蔡攸想的是当初留在种师道手中的那封密函,虽然没有什么十分关键的言辞,但是一旦现世必定会引起无穷无尽的麻烦;而王黼则在揣摩蔡攸在代州马案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要是牵扯太深,他又是否应该抽身而退袖手不理。
  一前一后进了书房,蔡攸方才对王黼点了点头:“既然你都把话点透了,我少不得要请你为我谋划一番。依你看,倘若赵鼎真的查到一点乱七八糟的东西,我该如何应对?”
  这句话自然是问得蹊跷了,然而,王黼却丝毫不惊,落座之后便泰然自若地道:“这就要看学士如何自处了。赵元镇虽然为人刚正,但要说油盐不进却也未必,再这么说,他亦有需要顾忌的东西。至于河东路那位种帅,那就更好办了。以武臣告文官,朝中那些士大夫会怎么看?只要能够把事情牵扯到文武之别的立场上,就是圣上亦会怀疑,进而投鼠忌器。”
  “好,好!”
  听到这里,蔡攸忍不住击节赞赏道:“果然看得通透,再过几年,指不定政事堂中便要多了你一个!想我爹自诩老谋深算,此番也被你一步步诱入彀中,仅仅这些,你就足以自豪了!若是这一次你能够帮我谋划成功,三年之内,我必定保你至御史中丞!”
  尽管明白蔡攸这是有心示好,但是,王黼却仍旧喜形于色地欠身谢过。蔡攸不同于蔡京,在封官许愿这一方面向来是说到做到,就如上一次将他引见给赵佶一样,从来没有任何拖延。倒是蔡京时常给人画饼充饥,在这一方面让人诟病无数。
  “学士说我神机妙算,这我却不敢当,只不过因为学士如今胜算充足,我当然能够出得好计。河东路那边,学士可曾有人?”
  对于这个问题,蔡攸不免有些谨慎,毕竟,让人知道他暗中在代州安抚司那里布置了人手,将来一个不好就会出现莫大的问题。然而,他对于王黼还有七成放心,所以只是沉吟了片刻便出言道:“种师道的安抚司那里有两个小吏,如果我传个话,他们兴许会听。只不过为了不启人疑窦,我已经很久没有给他们俩传信了。”
  “这种时候,学士万万避嫌不得!”王黼这才知道蔡攸居然很久没有派人了解过河东路情况,心中不由暗骂其迂腐,脸上却还得做出一副惋惜的神情,“须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万一种师道和赵鼎合流,那么只要他们能够费心编造一套谎言,到时候天衣无缝也不是难事。学士,这种时候若是不掌握他们的动向,那到时候可就是你失却先机了!”
  自从赵鼎出马远赴代州的时候,蔡攸就暂时掐断了和代州那边的联系,毕竟,种师道执掌代州军政大权,他如若稍有不慎给人抓住了小辫子,到时候只怕是有十张嘴也难以分辩清楚。可是,此时一想王黼的说法,他又觉得深有道理,立刻点了点头:“我知道了,明日便让人去代州联络一下。我身正不怕影子斜,难不成怕别人胡说八道?”
  身正不怕影子斜?
  王黼在心中连连冷笑,却顺势把玩起了蔡攸搁在桌子上的一个墨玉笔筒,露出了爱不释手的神情。而蔡攸自然看在眼中,临走的时候便慷慨地将笔筒送了出去,对此王黼自然是连声道谢。
第二十四章
摧眉折腰又何妨
  王黼出门上了自己的马车,吆喝车夫动身之后,他却随手将笔筒随便往角落里一扔,再也没有多看一眼。尽管爱财贪色,但是,这全都不能掩盖他对于权势的渴望。蔡攸这种人面上虽然大方,其实心胸极其狭隘,他在其面前表现出了善于谋划的一面,少不得也得多流露一点劣处。只有蔡攸对他真正放了心,他才能真正取信于人,才能真正一步步接近自己梦寐以求的位置。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斜靠在马车的厢壁上,口中轻轻哼唱着这一句,眼睛渐渐闭了起来。看如今的架势,再过一段时间,他便能完完全全得到蔡攸的信任。只要能够抓住这个自命不凡的蔡家大少的把柄,还怕不能飞黄腾达么?
  他一路无事抵达自家宅门,一个家人便喜笑颜开地奔了上来:“大人,殿帅府童帅来访。”
  童贯!王黼眼皮一跳,心中着实大喜。对于先头求童贯帮忙去办的事,他一直极其不放心,毕竟,论及交情,他和对方昔日连点头之交都没有,枉论深厚与否,因此最初早就做好了被人拒绝的准备。
  他可不像蔡攸那么大的架子,童贯虽说如今不过暂代殿前都虞候,而且因为内侍的身份所碍很难晋升上去,但是,只要天子宠信还在一天,那么就活脱脱是一个炙手可热的新贵。这样的人只有折节下交曲意笼络,那里有大咧咧地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道理?
  “童帅,今晚我在蔡学士那里呆得晚了,有劳久候,恕罪恕罪!”
  见王黼一上来便是端着笑脸连连告罪,童贯也觉得妥贴,心中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往日在高府所受的待遇。只不过他亦是心机深沉的人,自然不可能被这种态度所动,连忙起身迎道:“哪里哪里,是我事先来的时候没有打个招呼,好在也没等多久,贵府的家人又是殷勤招待,王大人倒是客气了!”
  童贯的这种态度自然让王黼觉得有戏,一面嗔怪着仆人不上好茶,一面又甜言蜜语地寒暄了一阵。等到戏味做足了,房间中再没有外人,他才试探着问道:“不知道上次我拜托童帅的事情有眉目了没有?”
  童贯心中冷笑一声,却不忙着回答,微微呷了一口香茗,悠然自得地吐了一口气,这才慢条斯理地道:“王大人这话问得好不心急,这样的大事情若不能好好谋划,轻易出手不但落不得好处,还会牵连到你我,你说我能不好好布置一番?”
  王黼心中有些失望,但一想到此事也惟有童贯能做,面上的笑意便更深了:“是是,我倒是忘了这一岔。说起来圣上和童帅也着实是君臣相得,这情分实在令旁人羡慕啊。以前听人说高相公如何如何,在我看来,只怕是高相公亦不像童帅这样深得信任。”
  这充满了阿谀味道的话语一入童贯之耳,顿时让他大生得意之感。当然,得意归得意,他还不至于完全丧失自知之明。在深宫呆了二十多年,又在西北之地待了近十年,他对于世上之事早就看得透了。大树底下好乘凉,他的背后是赵佶这样一棵永远不会倒的大树不假,但这也要对方永远不会舍弃自己。所以,另外找一棵却等闲不会倒的小树作为依靠也很重要。他选择了高俅的同时,对方也选择了他,在这份联系没有崩坏的预兆之前,他可不愿意两面三刀——毕竟,那位主儿的手段他也曾经听人提过。
  “王大人这话说得……”他微微一顿,随后语带双关地道,“你托付的这件事要成功,一来要时机,二来要靠人。后宫诸位娘娘几乎都是大家出身,要她们去按照这上面的法子讨好圣上,只怕拐的弯子就大了。与其如此,倒不如找一个根基浅薄的,或是在宫外找几个人调教好了,想办法让圣上见一面,兴许把握还大些。”
  “可是,圣上即便出宫,又怎会……”王黼犹疑地皱了皱眉,突然看到童贯眼角含笑,顿时恍然大悟,“多谢童帅提点,我明白了!”
  两人密议一阵之后,童贯便匆匆告辞。他眼下是多家大臣府邸的常客,却等闲不在任何地方停留超过一个时辰。皇城司的能耐别人可能不清楚,他却深深忌惮。别看天子官家如今没有拿这些侦缉到的事情来处置文武百官,但一旦翻脸,那可都是天大的把柄。
  为了显示自己的武臣作风,他在京城向来都是骑马而行,甚至有时不带随从。好在京城治安一向很好,久而久之,他那匹高头大马不少人都认识了,路上遇到的时候都会让路而行,这更让他体会到了一种权臣的风光——统军大将固然为人尊敬,但到了京城却绝对没有他这样风光,从这种角度上来说,哪怕这暂代两个字没法去掉,他也认了。
  行到州桥附近,看到热闹的夜市,他一时兴起便跳下了马,一手执缰缓缓而行。彼时夜市上尽是满满当当的人,但看到他这个衣衫光鲜的,人们还是纷纷让路,甚至有认出的人在那里悄悄嘀咕。
  随便买了几块糕充作夜宵,他正想找个地头坐下歇歇,便突然听见背后传来了一个声音:“道夫真是好雅兴,居然一个人逛起了州桥夜市!”
  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童贯先是心头一震,随后便笑容满面地转过了头,装作惊讶地叫道:“原来是赵公子!”
  赵佶对童贯的知情识趣很是满意,笑嘻嘻地上前从童贯的手中夺过一块糕来,自顾自地咬了一口。此时,他身后扮作随从的几个班直也纷纷上了前来,却因为四周都是人不好给童贯见礼,只是各自称呼了一声童帅。
  换成别的大臣,此时只怕是不止规劝天子回宫,亦免不了一通劝谏,可童贯却是天生胆子大。忖度如今京城乃是太平世界,又有人随行保护,他早就将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这种古话扔到了九霄云外,只顾着哄天子高兴了。
  “公子今晚可有什么安排?若是没有,不妨找个地方热两角酒,再叫上几个歌姬陪坐,虽说不如家里头那些雅致,却也别有一番趣味。”
  “罢了罢了,我可不想遇到熟人,到时被人在耳旁唠叨个半天。”赵佶至今仍然难以忘记那几次撞上大臣的情景,哪里还有兴致去那些烟花之地纵情风流。虽然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但他当初混迹于青楼楚馆的往事还有不少人清楚,要是冷不丁被哪个行首认出了人来,只怕是第二天就要满城风雨。
  见赵佶对此没有兴趣,童贯眼珠一转,登时又有了主意:“那公子既然出来了,不妨去臣家里坐坐?臣那里可不比那些车水马龙的门庭,清静得很。”见赵佶有所意动,他突然拍了一下巴掌,露出了满脸歉意,“我倒忘了这些天九郎白天读书晚上还要做功课,公子去了也放不开,还是算了吧。”
  童贯一提起刘琦,赵佶就想到初次真正练习马术就累得不成样子的两个儿子,不禁轻叹了一声。无论对赵桓还是赵楷,他都倾注了不少心力,自然希望他们能够成才。但是,和文章不是一日就能做好的一样,武艺和马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练成的。好在赵桓和赵楷没有说什么再也不去习练,倒是都赞了刘琦一番,他也就渐渐放下了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4/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