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尉新传(校对)第2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4/282

  心里这么想着,高俅脸上的笑容却愈发温和,对答之间似乎对大宋和高丽的关系有着深深的自信。几个回合下来,王继对达成此行的目标不由愈发自信,言语中不免就流露出了一些其他意思。
  “说来也是天降洪福,大宋在西北连战连捷,而敝国王后也在不久之前生下了王子,吾王已经有意将其立为太子。只是,我国大王听说贵国天子刚刚丧后,所以……只是没想到大辽抢在了前头,居然将大长公主嫁给了陛下,实在是有些遗憾……”
  听王继在那里自说自话,高俅很有一股大笑的冲动。说起来,赵佶实在是抢手货,辽国刚刚嫁过来一位公主也就罢了,这高丽居然也有这种意思!只是,辽国毕竟还是大国,高丽区区一岛国,也想用联姻这种办法抓牢大宋,未免想当然了一点。据说如今的高丽王王俣比赵佶还要大三岁,这若是真的择一位公主嫁过来,只怕还是一位长公主。
  居然一连两次都是自己碰到这种事!
  高俅随口敷衍了王继两句,待到离开会馆之后却长长嘘了一口气。辽国是先提出提议然后造势,而高丽却先造势再提出提议,不免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想到后宫那些嫔妃对此的反应,他更是微笑了起来。幸好,这种左拥右抱的美事,还不用他来为难。
第七章
亦真亦假无需辨
  北汉皇室?玉玺?
  听到赵佶咬牙切齿地提出这个名词时,高俅差点忍不住喷出一口茶来。要知道,如今据太祖立国已经有一百五十年了,而北汉皇室当年降宋也已经有一百多年了,怎么还会冒出什么北汉皇室,甚至还有什么玉玺?要知道,当初北汉的国都可是在太原,可不是在这东京城,怎么会把什么劳什子玉玺放在大相国寺的梁上?
  不知怎的,他突然想起后世那会儿遍地都是的朱三太子来,不由晒然一笑。天底下多的是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人,以为借着一个尊贵的身份便能够拉起一杆大旗,如意算盘未免打得太静了。须知,当时那北汉可是没有什么好名声,国主刘崇结辽为援,甚至奉当时的辽主为叔皇帝,两度联辽进攻后周。最终在太宗亲征之后,北汉国主刘继元被迫出降,这个贫弱的国家也就灭了。对于中原民众来说,什么北汉皇室不过是笑话,也许就是在河北之地,这种胡言乱语还能获得一定的支持罢了。
  “伯章,你笑什么?”赵佶见高俅脸上露出了笑意,不由恼火地道,“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你还有心思笑?”
  “圣上恕臣无礼。”虽然这样说了,但高俅的脸上依旧是笑吟吟的。此时天子官家就在他家里,旁边又没有一大堆臣子看着,他自然不怕被人弹劾一个君前失仪。“臣只是笑那些人编故事也不会挑一个简单的,北汉那时横征暴敛,百姓无不怨声载道,再者又和辽国勾结在一起,祸害中原民众无数,把这个名头抬出来又有什么用?不消说,一个冒牌货而已,哪里值得圣上操心?”
  大宋立国之后,太祖太宗两位皇帝先后将各地的割据势力一一平定,再加上宋太祖赵匡胤原本就是取后周而代之,因此太祖太宗都立了不少国公。这些国公曾经都是各国的君主,一朝国破家亡,只能在征服者的羽翼下度日,但是,至少还是保住了一条命。而最最重要的是,这些人都受到了大宋官府的严密监视,基本上不可能有血脉流传在外。
  “朕也知道大多是冒牌货,可是,朕咽不下这口气!”赵佶虽然已经二十七岁,但是,当着高俅的面,他很容易就把那一层人前的沉稳伪装撕去。“我大宋历代先帝,哪一个比不上北汉那些伪帝,偏偏还有人信他们?这些人图谋不轨,为何还有人替他们隐瞒!这天下承平已经一百多年,难不成还有人认为这太平盛世不好?”
  “圣上,天底下安分守己的人多,但却不能说就没有那些野心勃勃的人。照臣看来,他们跟着那所谓的北汉皇室遗族,不过都是打着异日能够荣华富贵的主意,再说,不过是一小撮人的阴谋作怪,圣上何必在意他们?这些自命不凡的家伙,要起事总得找借口,把自己装点得正统一些,这是他们的一贯伎俩。如今既然都已经查清楚了,命开封府小心收网就是,至于河北各地,则命郑居中他们着力追缉,百姓都是明理人,断然不会跟着这些贼子胡来的。”
  见赵佶若有所思地展开了眉头,高俅知道自己这一番话起了作用。这是很自然的事,大宋是汉人的天下,那么就没有什么民族间的冲突,更不会有什么夷狄之争,民心所向更是很明显的事。不过是三两个土匪并几个居心叵测的大户异想天开地想要做大事,只要地方官府参与便能解决得漂漂亮亮。再说,这些人的手段粗劣简单,哪有半点技术性可言?
  只是,身为帝王必有逆鳞,这一点是旁人绝对不可触及的。怪只怪那些人自不量力,有什么下场都是活该!
  “也罢,朕索性就不理会他了,到时也好让天下百姓看看这些人的嘴脸。”
  这里君臣二人议定了主意,那边开封府和皇城司便开始大刀阔斧地动手了。黄明是一心想要借此挽回名誉,曲风则是满心希望拽出幕后黑手,而这两头是白道上的,而之前黄明借着刁民冲撞开封府衙的机会,狠狠整治了一番开封府治安,一时之间,地面上那些地痞流氓为之一肃,而早就得到警告的公孙胜则早早把人都收拢了起来,严令最近一段时日不许惹事生非。
  “北汉余孽?”
  得到京城的传书,燕青不禁皱了皱眉,脸上露出了说不出的讥诮。这一次他偷偷摸摸溜出来,并不是一点准备都没有的,毕竟,多年在外的他有的是自己的班底。此时,他便对着左首的一个汉子冷笑道:“我还以为作祟的是什么人,原来是连身份都要造假的家伙。对了,我的口信传下去了么?”
  要说先头以皮货商少东的身份巡视河北的时候,燕青便曾经埋下了不少伏笔。而后苏子由知大名府以及河北整军期间,各处山头几乎被一网打尽,他那些人也是被招安的招安,归家的归家,只有寥寥几个还在刀口上混日子,而随着京城数起案子一发,那些销声匿迹的盗匪不知怎么又跑出来了。
  “七公子,已经联络到了六个人,不过,听说有七八个流窜到山东作案的都被那边的官府拿了,听说定了劫道的罪名,不知结果如何。”
  “盛世之下要做强盗,就是这么个下场。”燕青只是眉头一挑,却没有什么大怒的表示,“我原先就没指望在河北创下什么事业,之所以找了这帮子人也不过以防万一,横竖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就是发配沙门岛也只是活该。”
  旁边那汉子微微一愣,随即躬身请示道:“那接下来……”
  “自然是再去拜拜山头,至于那六个联络到的人,打听清楚他们眼下的营生,若是做正经生意的,就不用去惊动了。若是有什么不清不楚,便有可资利用之处,全部交给你处理。总而言之,我给你一个月时间,把事情办好了,回京我设法替你请功!”
  这话才是真正实在的承诺,那汉子闻言大喜,慌忙答应不迭,招呼了身后的四五个年轻人,不一会儿便和燕青一行分道扬镳。
  燕青刚刚还说没指望在河北创下事业,但一转身的功夫,他又对另几个心腹手下道:“如今身上有旨,开放和辽国的互市,这是一桩大好的买卖,你们想办法插进去一脚。此事里头一定也在费心经营,所以官面上的经营他们去办,暗地里的营生你们接手。这河北的地头蛇多,你们行事务必小心,尤其是那些个大家,千万别去招惹,否则若是惹出祸事来,别怪我不讲情面。”
  那几个属下压根没想到他会突然把话题转到这个上头,一时间都在那里呆若木鸡,好半晌,方才有个胆大的问道:“七公子,难不成您这次出来,没打算追查……”
  “追查什么?我不过是一介平民,管朝廷大事做什么?”自打听说别人是扯出了北汉的旗号,燕青便打定主意不再管此事,因为他清楚,高俅肯定也是同样的主意。须知无论哪一朝哪一代的天子,最忌讳的便是有人拿着前朝的人事招摇过市,如今事情既然闹大了,官府不追查反而是怪事。
  “至于我说替陈武请功,也不是空口说白话,他一心想做官,难不成我非得扫他的兴头?只可惜,从这条道上进官,将来不会有大出息!”
  后面一帮子人面面相觑了一会,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都是跟着这位主儿很久的人了,哪里不明白燕青那点子执念,幸好他们不像陈武,对于当官没有什么兴趣,否则说不定也就被摆了一道了。
  “那七公子,我们接下来去哪?”
  “去哪?辽国南京道眼下正在紧锣密鼓地备战,所以我们不必去河北,直接去河东代州!”燕青一扬马鞭,自信满满地道,“如今辽国既然已经开放了和我国的马禁,辽国那些商人一定不会错过机会,再说如今老种经略河东,代州城内必定被他整治得井井有条。我对其人闻名已久,此次说什么也要去见识见识。”
  这些人中有不少来自四川,也听说川马比不上北地战马,此番听说要直奔代州,一时间都万分兴奋。见手下全都是这副样子,燕青不由哈哈大笑了起来。
  “和记马行虽说是私人产业,其中大半股份的来历你们也是知道的。与其让那些黑心马贩子从中渔利,还不如让我们来取利,如此一来南北通吃,还有谁敢小觑我们?好了,话都说完了,上路!”
  他一扬马鞭,第一个掣马往回路走,而一帮汉子唿哨一声,慌忙跟了上去。不是只有北方才有血性汉子,他们南方人的血,同样是热的!
第八章
故人相见如陌路
  对于高丽提出也要许嫁公主的要求,赵佶听了之后只愣了一愣。当着政事堂群臣的面,这位天子官家用很不耐烦的口气说:“他们愿意嫁就嫁吧,横竖宫中已经多了一位辽国公主,也不在乎多一位高丽公主。朕倒要看看,究竟有多少公主愿意嫁来大宋!”
  对于这个回答,下面的几个重臣无不哑然失笑。以前只有中原为了笼络那些游牧民族,一而再再而三地派人和亲,如今情势却倒过来了。辽国一心想拉拢大宋,试图让宋国不要和新生的金国搅和在一起;而高丽则是想博得大宋的支持,希望将来在辽东这块地方捡一个便宜,当然,前提是辽国和金国两败俱伤。
  因此,在暗地里,也不知谁提出了一句:“若是金国也嫁一位公主过来,那后宫就着实齐全了。”
  而传言是何执中用轻蔑不屑的语气驳斥了这种说法:“辽国和高丽至少还是用的汉家仪制,女真蛮夷之国,即使是真的派了使节来要嫁公主,我朝还未必会答应。即使是天子官家,也不能阿猫阿狗全都往后宫里领吧!”
  对于这种传闻,高俅着实是笑了一阵。莫说何执中也算是儒门出身,说话绝对不会如此粗鄙。在如今这群以利为先的人看来,什么蛮夷都得往后站,否则,辽国庆安大长公主耶律燕也不可能轻易嫁过来,毕竟,大宋先前是绝对没有接受外族妃子习惯的。
  而应付了高丽使节王继之后,高俅却没有在次日去见萧芷因,而是请示了赵佶之后,安排机会让耶律燕和萧芷因单独见了面。萧芷因不是说奉了魏王耶律淳的命来见耶律燕的么?那就索性让这两个人先把话摊开来说,之后也好有个打底的准备。
  萧芷因却没有料到要见的第一个人居然是耶律燕,因此在别人领他入宫之后,他的心中颇有一种不安的情绪。他昔日便是天祚皇帝耶律延禧的伴读,和耶律燕也相当熟悉,甚至可以说,倘若不是耶律燕实在太小,当日道宗皇帝在世的时候,肯定会把这位公主嫁给他。如今这一次却换了如此情形见面,他不得不有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
  话虽如此,在真正见到耶律燕的时候,他却换了往日那一张荣宠不惊淡然处之的脸,反倒是耶律燕头一个沉不住气,两相一打照面便冷嘲热讽道:“想不到皇兄一去世,堂堂南院大王便成了丧家之犬,居然投靠了魏王。昔日你权倾朝野的时候,大概不会料到有这一天吧?若是皇兄在天之灵知道如今的情景,大约会气得吐血。”
  对于耶律燕这种凌厉的词锋,萧芷因却是恍若未闻,眼神丝毫不曾动摇。耶律淳用了这么多人来试探他,他都未曾露出半点破绽,怎么会怕了这么一个区区女流?他沉默了半晌,随后不紧不慢地道:“那么,依照耶律贵妃的意思,我便应当留在上京城,为先皇殉葬,那样才是忠心耿耿?以贵妃这等身份,尚且不得不以和亲的身份来到这大宋,又何况我区区一个南院大王?”
  “你……”耶律燕被这句话噎得心中发堵,但一时间找不到什么道理可以反驳,直到旁边的兰珠不动声色地在她的手臂上捏了一把,她这才勉强镇定了下来,“你这次到大宋来究竟有什么事?我告诉你,别人不知道你海陵郡王的本事,我可是知道的,别说什么魏王想念我这个侄女这样的鬼话。”
  “臣自然不敢欺瞒耶律贵妃!”萧芷因礼仪娴熟地低了低头,然后便笑着问道,“敢问耶律贵妃,对于我大辽如今的局势怎么看?”
  “我是女流之辈,无心干政!”耶律燕一瞬间警惕了起来,硬梆梆地甩出一句话,须臾,她感到有些不解气,又补充了一句,“我又不是那两位英明睿智的太后,哪里有什么多余的想法。”
  萧芷因情知这位金枝玉叶是在赌气,照样不紧不慢地笑道:“耶律贵妃未免妄自菲薄了,论出身,两位太后尚且不及贵妃你尊贵,如今却手掌大权号令整个辽国,反而是你这个大长公主只能嫁到国外,这可公平?若是我辽国仍然是昔日声势,她们可敢这么做?还有,如今御座上不过是坐着一个小孩,他哪里有资格君临天下?”
  “你……”耶律燕虽然心中痛恨那两位太后,以及御座上不过几岁大的侄儿,但却从未用过这样咄咄逼人的语气,更不曾有过这样大胆的想法。她原本想痛斥回去,但一想到自己如今还在宋国,脸色终于渐渐平静了下来。“你究竟想说什么?”
  “公主,魏王虽然和你陌生,但是,毕竟是你的亲叔叔,比起那两位太后和小皇帝来说,孰亲孰疏,应该是非常明显的事。”萧芷因终于收起了口口声声的贵妃,称了一声公主,“如今魏王殿下虽然号称皇太叔,又控制了整个南京道,但是,局势依旧有些不利。大宋只在代州等有限几个州府开放了互市,却没有在和南京岛毗邻的几个州府开放,所以,我这一次前来,便是有意代魏王和大宋天子修好的。”
  “这种事自有朝廷官员做主,你就是和我说也是没用的。”耶律燕心乱如麻,随口答了一句,“我只不过是一个贵妃,若是擅自干预国事,岂不是自取其辱?”
  果然如此!
  萧芷因眼中厉芒一闪,随即便露出了更具蛊惑力的笑容。“公主未免妄自菲薄了,不管大宋天子的后宫中是否有佳丽三千,但是,又有何人能够比得上公主的身份尊贵?倘若公主这一层身份还能为大宋争取来整个南京道,也就是昔日的幽蓟之地,试问,还有谁敢小觑了公主?公主如今就算只是贵妃,但须知宫中并无一位皇太后坐镇,只要公主能够在大宋官员面前显现出足够的气度和能力,这皇后之位并非是不可期待的!”
  饶是耶律燕原本心有定计,此时也不由得动了心思。虽说是和亲,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她几乎是被人驱赶出辽国,这种屈辱她这个金枝玉叶何时体会过,要说没有报复的心理却也是不可能的。将萧芷因的话一句句在心头过了一遍,她终于抬起了头,眼角中闪过了一丝令人不寒而栗的光芒。
  “你的话可是句句属实?”
  “那是自然!”萧芷因眼见说服有效,心中不由得意万分,连忙点了点头,“今次我原本该先面会大宋宰相,谁知他们却安排我来见公主,显而易见也是用心在这件事情上。公主原本就是聪明绝顶的人,岂会没法子对付这些汉族嫔妃?我契丹女子向来都是在马背上成长起来的,较之中原那些只会刺绣和琴棋书画的女子,何止强上百倍?”
  “好!”耶律燕一咬牙,终于下定了决心,“你把这一次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诉我!”
  一旁的兰珠见耶律燕完全入了萧芷因的彀中却不自知,不由暗地里叹了一口气。有安逸享福的日子不过,偏偏要争权夺利,这不是往人家设好的圈套里钻么?只怕这位信誓旦旦的海陵郡王,也不是一心为耶律淳以及耶律燕考虑,而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吧?
  她见两人在那边低声商议,忍不住转头往外瞧去。隔墙有耳,萧芷因难道会这么不谨慎么?
  问了不少南京析津府的情况,耶律燕这才想到兰珠还在自己身边,脸色登时一变。不过,等她看到兰珠站在那里颇有不安,眼睛还不时往外瞟的时候,一颗心立刻定了下来。兰珠虽说是汉人,但是,在辽国已经呆了那么多年,又是自她小的时候便伺候在身边的,忠诚绝对没有任何问题。而此刻看兰珠的脸色,分明是在担忧是否会有人听见这些话,她更不用有所顾虑。
  想到这里,她遂稳了稳心神,沉声道:“叔父所图的大事我不管,但是,无论你在外面做什么事,决不能牵扯到我的身上。我如今一个人在宫中,只能规行矩步,可用些小手段还是办得到的。可是……”她突然深深凝视了萧芷因一眼,冷笑一声道,“你也别把天下人都当作傻子,圣上能够容许你和我见面,决不是仅仅体谅我远离故土。而我,也绝对不会因为昔日情份而全然信你!”
  “公主大可不必担心,我就算再怎么愚昧,也不会做出这样杀鸡取卵的事情。”对于耶律燕这样程度的警告,萧芷因自然是应付裕如,轻轻松松便搪塞了过去。果然,耶律燕露出了满意的神情,很快便让他达成了此次入宫见耶律燕的初衷。
第九章
仇人相见不眼红
  见了耶律燕之后,萧芷因方才感到,自己起初还为此事感到不安,实在是太过大惊小怪了。想想也是,辽国女子虽然有不少聪明人,但是,像萧瑟瑟那样具有政治敏感度的女子却少之又少,而自诩聪明的耶律燕,无疑也是不在其中的。跟着那领路的小黄门出了内廷,他便看到两个年龄稍长的内侍面无表情地迎了上来,左边的那人躬身一揖道:“萧大王,高相公已经在天章阁等候多时了,请随小人往这边走。”
  天章阁?萧芷因眼皮一跳,面上却泰然自若地点了点头,随后跟在了那两个内侍的后头。大宋殿阁学士向来是一个尊衔,向来取宫中殿阁之名用来命名,而天章阁便是其中较老的一个。那高俅如今分明是资政殿学士,偏偏在这天章阁中见他,究竟是什么意思?
  等到他上了天章阁顶楼,看见的却不是预期之中的高俅一人,还多了一个老相识严均。作为昔日辽国皇帝的宠臣,如今魏王耶律淳的心腹,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这种事他当然不可能做出来,而是上前客客气气地行了礼。当然,他也没有过度谦逊,不管怎么样,直到如今,他依旧是辽国的郡王,总不能折了这点体面。
  严均本不想来,谁知昔日那档子事不知怎的被赵佶想了起来,结果便派了这个任务。赵佶还煞有介事地说,这是为两个心腹臣子解开心结,弄得他和高俅全都哭笑不得。不过,时隔多年再次见到当年的事主,他却没有多少怨恨的情绪,当然,这也许是因为他之后仍然飞黄腾达的关系。倘若大好仕途真的毁在萧芷因手中,怕是他连杀人的心都有。
  高俅见萧芷因谈笑自若,仿佛并不在意与面前两个人的昔日恩怨,心中也不由感到一丝异样。只不过,身为朝廷宰相,冷嘲热讽是不可能了,他只能用一种略带讥诮的语气说道:“萧郡王,想不到时隔多年再见,你却并不是代表大辽天子,而是代表魏王。”
  “人生何处不相逢,此话确实一点不假。”萧芷因随口感慨一声后,不待对面两人有说话的机会,立刻接上了话头,“昔日各为其主,今日也同样如此,还请高相公和严枢相大人有大量,不要计较过去那些往事。至于我此次的来意,便是为了魏王和大宋之间的关系而来。”
  高俅看了严均一眼,后者立刻反问道:“萧郡王,历来出使都是以国之名义,你乃是魏王私使,更是为了探望耶律贵妃而来,现在说什么要讨论魏王和大宋的关系,未免有些不妥吧?须知我国向来交往的是辽国正朔,倘若连这点都不能保证,就算现在说了,只怕朝中那些官员也未必能够答应。”
  这是萧芷因意料之中的回答,因此他并未有任何气馁,而是郑而重之地站了起来:“高相公和严枢相都是大宋重臣,我有一句话敢问二位,倘若一国天子驾崩,有遗诏而群臣并未遵从,这继位的新君,可能说是正统?”
  一句话出口,高俅和严均登时勃然色变。须知本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宗旨,大宋并不想掺和进辽国的内斗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一个足够的借口。毕竟,天祚皇帝耶律延禧死后,群臣奉立两位太后,然后又定了天子,从一系列程序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大问题。而御座上坐着一个小皇帝,对于大宋来说有利无害。可是,萧芷因这个当口丢出这么一个问题,其后隐藏的因素便很值得考虑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4/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