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尉新传(校对)第1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4/282

  这番话一出,不仅是县令宋楚心中狂跳,就连高俅也不禁转过了头。只见一个身着灰衣的青年排众而出,长身一礼道:“学生李纲,拜见高相公!”
  虽然此事完全在自己的意料之中,但是,高俅依旧收起了笑容,上下打量了面前的青年一眼,这才发话道:“你既然说这是顽石而并非祥瑞,可有什么证据么?”
  李纲毫不畏惧地拱拱手道:“学生当然有证据!”
  此时,本就脸色煞白的宋楚顿时再也忍不住了:“高相公,此等迂腐士子之言岂可轻信!来人,将这个目无长上的狂生轰出去!”
第三十六章
辨奇石崭露峥嵘
  “且慢!”
  高俅终于出口挡下了那几个如狼似虎的公差,原本就犀利的目光顿时显得更深邃了几分。他看得清清楚楚,刚才宋楚喝令轰人的时候,李纲的眼神中深藏着几分讥嘲和愤怒,只是极力克制才没有发作出来。不过也难怪宋楚如此焦躁,历来君王虽然明里说不许虚报祥瑞,但是,每每有祥瑞的消息报上,他们却往往照单全收,只有那些真正高瞻远瞩的天子才会下旨斥责。而这件事若处置得不好,后果也同样未必可知。
  他沉默了片刻,便突然转头问道:“宋大人,那奇石现在何处?”
  “启禀高相公,那奇石乃是顾姓人家发现的,现在仍然藏在他的家里,但是,下官已经命差役在他家看守,以防止有失。”宋楚琢磨不透高俅的脸色,连忙赔笑道,“高相公是否要去看看?那石头上的几个字清清楚楚,偏生城里头的学究全都不认识,就连本城教授吴子才吴大人也认不全,端得是稀罕物。”
  “好,我便去看看!”高俅眼角的余光瞥见李纲大失所望,突然又转头看着李纲,“你既然大放厥词,便随同我一起去,若是你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莫怪我治你虚言之罪!”
  李纲闻言先是一愣,随后立刻躬身答应,但心中仍有些失望。他在无锡城内有好几位相熟的文友,对于这所谓的奇石现祥瑞都是嗤之以鼻,因此,在听说高俅要在无锡驻留时,他们便相约一同过来。谁知事到临头,那几个人竟全都退缩了回去。望见人群中那几个闪避自己目光的好友,他不禁在心中深深叹了一口气。敢于直言的人已经越来越少,照此看来,朝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当初御史挺身直言指斥时弊的风范,竟已经全然被今人忘记了!
  见高俅一意点了李纲随行,宋楚等人不由在心底犯腻味。李氏一门在三代之前便居于无锡,而且代代出仕,也算是官宦之家,若是让李纲真的坏了这一次的好事,他们岂不是白忙一场?带着这样的心理,他们在李纲面前当然不会摆出什么好脸色,吴子才甚至准备到时候好好折辱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狂生。
  高俅刚准备登上马车,见宋楚一帮人将李纲孤零零地排挤在一旁,他不由停下了脚步,思忖片刻便吩咐道:“李纲,我有话问你,你随我上车!”
  “学生遵命!”
  一旁的人见李纲也随之上了高俅那辆车,脸色顿时全都变了。吴子才甚至气得胡子乱抖。“这,这个大胆的狂生,目无长上!”
  宋楚皱了皱眉头,摆手吩咐其他人一一上车,这才把吴子才拉到了自己车上。“老吴,那块奇石你是看过的,真的是天然而成?看高相公的样子,已经是动了疑窦,若是待会真的让那个李纲挑出毛病,恐怕你我全都要担上责任!”
  听宋楚这么说,吴子才顿时也有些吃不准了。要知道,若说那真的是篆字吧,偏生他不认识几个,若说不是吧,看起来还真的和元符年间那方秦玺上的字有些相像。思来想去,他最终还是咬咬牙道:“不管怎么样,我们那么多人不可能说不过那小子一个!老宋,这小子太猖狂了,不治治他不行!”
  “此事现在由不得你我做主!”宋楚苦笑一声,无可奈何地一摊手道,“要是他这一次不足以取信高相公,那么,他是自取其辱,少不了他的罪过,也轮不到你我出手。但是,若是他这一次说准了,你看高相公的样子,说不定他立马便会飞黄腾达受到任用。总而言之,这件事情已经被搅黄了,我们只能盼望前头那种结局。老吴,一切就靠你了!”
  另一头的马车上,高俅好整以暇地打量着李纲,突然开口问道:“刚才你在码头上排众而出侃侃而谈,难道就不怕这些父母官将来给你小鞋穿么?”
  “学生所学但知无愧于公道本心,明知乃是官吏愚上之举,若是不说,学生无法安心。”李纲略略欠了欠身,毫无所惧地对上了高俅的目光,“江南膏腴之地,哪家大户不曾藏有珍宝?哪个州县不曾发现奇石?若是此例一开,将来仿效者必众,到了那时,官员必定逼迫胥吏,胥吏必定逼迫百姓,恐怕便不是朝廷想看到的局面了。”
  见高俅似有所动,李纲不由更感振奋,索性直言不讳地道:“恕学生直言,当时咸阳县段义发现古玉印一方,这原本是极为平常的事,谁知在官吏渲染下便成了天赐的宝物。哲宗皇帝因此而改元元符,并对段义封赏加官,甚至为此大做文章,但是,这却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若是官吏有心,假造祥瑞又有何难?这不是鼓动百官另辟蹊径欺上瞒下么?”
  “你的胆子不小!”李纲这番异常大胆的话,听在高俅的耳中自然是大生同感,但是,他更知道,这种话放在哪里都是大忌讳,怪不得史书上钦宗高宗两代天子用李纲都是浅尝辄止未曾贯彻到底。“你可知道,若是真正论起来,你就是大不敬之罪!”
  李纲说完之后也感到有些后悔,但见高俅不像是真的大怒,心中又松了一口气。当下他便低头认承道:“学生所言句句出自肺腑,若有犯忌之处,还请高相公不要见怪!”
  “看在你忠直的份上,我就不予计较。不过,今后须三思而后行,不能如此孟浪,知道么?”无论是年纪还是官爵,高俅有资格说这番话,因此口气异常严厉,“看你的样子,应该是学的那些正直敢言的言官,但是,言官固然应该敢言,其指斥时弊却应该是出于公心,绝不能存了求名的私意,你明白么?”
  听到高俅竟然以言官和他相提并论,李纲心中登时大喜,想要起身又差点撞到了头顶的车厢,只能在位子上深深弯腰道:“学生谨受教!”
  到了顾家,高俅下马车之后,只见其宅院整齐门楣颇正,至少也算得上一个小康之家,心中便有了计较。及至顾家人迎出来之后,他的目光更是落在了后面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身上。虽然只是初见,但是,看那青年表情木讷举止畏缩,应该在文才武略上皆无成就,那么,此次顾家献石,大约就是为了给儿子谋求一个出身。
  “高相公请看,这便是那方奇石!”宋楚殷勤地将高俅引到了一间房中,指着当中磨盘大小的一块石头解说道,“这是顾家人在清理家后的池塘时发现的,将石头抬到空房之后,室内便有毫光出现。他们大奇之下便用水清洗了数遍,最后便是如此一番景象。”
  高俅微微点头,却不答话,只是用眼睛在那块石头上来回打量。以他个人的审美观点来看,这块石头确实算是难得的上品,其他的不说,光是那圆润中略带不规则的表面就很是难得,毕竟,这是池塘中的石头,而不是那江水溪流中受水冲刷数百年数千年的卵石。但是,最最令人惊讶的是,它的表面上还有一幅仿若天然生成的图案,图案竟是仿佛一条张牙舞爪的飞龙,而旁边还形若题词似的有两行篆字,不过,写的是什么他就不甚了然了。
  看起来越像价值连城是真品,就越可能是造假的货色,这是高俅身为现代人最大的心得。当然,当着别人的面,他当然不可能毫无证据地当庭指斥,因此就把目光转向了李纲。这个青年刚才信誓旦旦地说这只是顽石,不知道是真有什么证据,还是在那里信口开河。
  “李纲,你刚才既然说这不是祥瑞,而只是顽石,那现在便说说你的道理!”
  见众人的目光全都落在自己身上,李纲当下便深深吸了一口气,大步走到了那奇石旁边,不慌不忙地道:“各位只道这图案是天然生成,但在我看来,这却是假的!”
  “你血口喷人!”这一次跳出来的却是顾家主人,只见他额头青筋毕露,仿佛要将李纲一口吞下去一般,“你……你有什么证据?”
  李纲却仿佛没有看到旁边无锡众官员铁青的脸色,自顾自地将手指指向了石头上的几个篆字。“家祖也曾经收藏过几块石头,因此,对于这些纹理,我也算有一点心得。若是天然形成的纹理,笔画上必然有所偏差,可是各位看这几个篆字,无论是大小还是用笔,显然都是出自一个人之手。试问这天然形成的物事,又怎么会如此巧合?”
  吴子才闻言却嗤之以鼻地冷笑了一声:“正因为如此,不正是说明此乃天赐之宝么?若你只是凭借着这点而胡言乱语,那还不如趁早收起你那些鬼话!”
  李纲却不搭理吴子才的讽刺,而是向高俅深深行礼道:“高相公也听到了吴大人的话,好,既然是天赐祥瑞,那么,这图案与其说是金龙,还不如说是蛟龙来得确切,哪里有半分寓意金龙的霸气?上天既能赐下如此工整的篆字,没道理反而在最最重要的金龙上出了纰漏?还有,各位不是说不能认出这些篆字么?我却能够认出来!”
第三十七章
三言两语收名臣
  听说李纲竟能能认出那几个似是而非的篆字,高俅不禁大生兴趣。要知道,他到了大宋之后便投在苏轼门下,虽说不见得能成为一代学问大家,但是,少说十几年工夫下来,也不再是当年的景象。当下他便微微颔首道:“李纲,既然你说认识,不妨就给大家解说一下。”
  “首先,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篆字。”李纲环视了众人一眼,根本不在意自己的话是怎样语惊全场,“各位不必以为自己的学问不够,而是这造假的人水平着实太差,八个篆字中,除了一个‘天’字居然都写错了。”
  话音刚落,吴子才便脸色大变,要知道,他既然能为教授,学问上自然是有很深的造诣,之前之所以认不全那几个字,一来是存了先入为主的观点,二来则是压根没往那个方向去考虑。眼见宋楚等几个同僚频频朝自己打量,他却恍若未觉,只是呆在那里动弹不得。读书几十年,又是领了教授官,倘若事情传扬出去,他还拿什么脸面去教谕百姓?
  “原来如此!”虽然李纲没有再详细解释,但是听到这里,高俅已经是完全明白了。他收敛了脸上笑容,冷冷地瞟了一眼那个呆若木鸡的顾家主人,这才轻哼一声道:“想不到,这所谓的祥瑞奇石居然是假造的!”
  宋楚见吴子才不说话,一颗心已经是沉向了无底深渊,当下立马做出了决定。他疾步走上前去,朝着高俅深深一揖道:“若非高相公鉴别,下官恐怕就要上了这个刁民的当!圣上即位以来,东南一带风调雨顺,百姓生活富足,下官原本还想着天赐祥瑞,能够令圣上龙颜大悦,谁知道竟遇到了如此刁民!”他越说越显得口若悬河神态激昂,“我等忝为一方父母,却无识人之明,险些上了别人的当,如今想来真是惭愧得无地自容。此石既然是造假,下官不敢擅专,还请高相公示下该如何处置?”
  高俅倒没有料到宋楚急中生智下能够说出这样一番话,一时间原先的责问倒派不上了用场。然而,他终究是在朝廷中枢浸淫了多年的人,只是略略一怔便有了主意。他原本就打算好的,东南民风不似西南那般多变难制,但是,官绅地主却是最难制的,更重要的是,就怕这些人为了揣摩上意而闹出什么不可开交的事。趁着这块奇石造假的机会,他正好把事情闹得更大一些,那么,即使他日有人在赵佶耳边叨咕什么江南奇石天下第一,赵佶也会因为今天的事情而有所顾忌,不至于让花石纲的勾当重现东南。
  “此事闹得满城风雨,自然不可等闲视之!”
  见那顾家主人吓得软倒在地,高俅并不觉得十分同情。要知道,这家人已经使家境小康,处心积虑弄出这样大的事情只是为了换取天子的赏赐,若是不加以惩处,恐怕天下人都会群起仿效,到了那个时候,东西南北的祥瑞恐怕会堆满政事堂。
  “宋大人既然为一地父母官,此事便由你审理,我不会插手,但是,届时可让全城百姓前往听审!”他略顿了一顿,见周围的官员全都是脸色变幻不定,便知道这些人都在担心他会如何上奏。只是,这一次的事情非比往常,他不可能也不想就这么轻轻按下去。“正如宋大人所说,奇石造假固然是刁民贪利,但是,诸位都是读书多年的官员,怎么会看不到这些纰漏?此地之事流传太广,我不得不上奏圣上,不过,其中也会多少为你们转圜几句便是。”
  话点透到这个份上,宋楚等人哪里还会不知道好歹,慌忙一个个打躬作揖地谢了,然后又大大奉承了李纲一番,至于那个倒霉的顾家主人自然人人厌憎。虽然这一次他们眼力不济铁定要受到处分,但是,总比东西送到京城方才被人认出是假来的幸运。也正因为如此,对于能够一眼辨真假的李纲,他们全都没有了刚才的敌意,反而也多了几分感激。
  一出闹剧过后,顾家主人理所当然地被下了大牢,而高俅则再一次将李纲邀上了马车,只不过,他却不认为李纲会真的一眼辨明真假。“李纲,若是我没有猜错,怕是你早就偷偷到顾家去看过那块石头吧?”
  “果然瞒不过高相公。”李纲并不掩饰,很是爽快地点了点头,“自从得到那个消息开始,我便想方设法进顾家查探,后来一个相熟的公差把我带了进去,乍一看去还真像那么一回事,只是那篆字却未免画蛇添足了。若是真的不知道而杜撰几个也就算了,偏生那顾家人为了追求繁复而胡乱编造,简直是不知所谓!”
  高俅却冷不丁地插话道:“那我问你,若是那块奇石是真的天然而成,那你此番又会如何?”
  “如果是真的……”李纲的神情中不免有几分犹豫,最后才咬咬牙道,“横竖圣上仍在求直言,学生也会上书谏劝!玩物丧志的例子古来有之,若是圣上喜欢这一类奇石,上行下效,百姓必将受害,此风不可长,此路不可开!”
  “说得好!”高俅这一次终于击节赞叹,无论是对方流露出来的机智还是风骨,都不负史书名臣之名,最重要的是,李纲还年轻!历史上李纲在宋高宗手下曾经官拜尚书右仆射,但是这个宰相只当了七十七天就因为主张北伐而惨遭罢职,所以说,只要培养得当,至少能成为日后大宋的中流砥柱!想到李纲还未应礼部试,而下一次礼部试还有两三年,他立刻便有了主意。“此次事毕,伯纪可有什么打算?”
  发觉高俅突然不再称其名而直呼其字,李纲顿时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连忙欠身答道:“回禀高相公,家父刚刚迁了右文殿修撰,前时有信来要我和家母去京城居住。前几日我已经让几个仆人护送家母上京,不过,我李氏一门自先祖开始从福建迁来无锡居住,此地乃根本不可丢弃,因此我原准备安顿好此地的老宅,便去京城和父母汇合!”
  “原来如此。”高俅故作思索片刻,突然问道,“令尊可是李夔?”
  “正是!”见高俅居然知道父亲的名姓,李纲顿时大奇,要知道,父亲于文学诗词上虽然相当不凡,但是,在朝中却相当谨言慎行,一般不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而高俅曾经是位高权重的宰辅,怎么会记得他的父亲?只不过,这种问题却不好当面问出来。
  高俅当然知道对方所思所想,但是,他也无意解释,只是略一点头道:“既然礼部试还有两三年的功夫,依我之见,你就不用那么早上京城了。我此次奉旨安抚东南,也需要一个深悉东南风土人情的人从旁辅助。我看你虽然年轻,行事却不但有章法,而且胆略不凡。如何,可愿意和我同行去杭州么?”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李纲几乎本能地迸出这么一句话,见高俅脸上含笑,他不觉又有几分尴尬。“学生自小除了读书之外,便喜欢关心天下大事,也不知被父亲责备过多少回。他说我是纸上谈兵不堪任用,我却始终改不了这个习惯。今次随高相公南行,我也希望能够有所进益,他年应试时也好更有底气!”
  “伯纪已经是无锡有名的才子,何必妄自菲薄?至于纸上谈兵之说,我却觉得不然。若是从来未曾想过,那么,一旦真的上阵,全无准备之下又哪来的应对之道?”高俅很满意李纲的态度,心中暗自庆幸多年苦心没有白费,“只不过,我目前不方便先给你什么身份,总而言之,将来若是见到什么事,你也不必有顾虑,直接提出来便是!”
  离开了无锡,高俅便直接把一干事由写成了奏疏往上呈递,当然,这明面上的折子是一定会通过政事堂的。尽管刘逵很有心从中挑一点纰漏,但是,赵挺之却无意生波,二话不说地把折子转到了御前。而赵佶刚刚因为高俅的前一道奏疏,下旨进楚州市舶司提举钟昌直龙图,集贤殿修撰;拜程之邵太中大夫,加龙图阁直学士,为熙河路都转运使。此时看到这样一篇奇石风波,他立即觉察到了事情背后的隐情。
  当着赵挺之和刘逵的面,他便毫不留情地道:“看来,这些人真的是欲以天下奉朕一人了!古来祥瑞便多虚报,如今若是再有人仿效,则天下乱矣!尔等身为宰臣,处置政务之余也有晓谕百官之责,便将伯章的这道奏折明发天下,不得再报祥瑞,不得再以珍奇之物媚上,违者永不磨勘!”
  赵挺之闻言暗叹,不露痕迹地和刘逵对视一眼后,他便躬身问道:“圣上这番处置极为妥当,只是不知道,那无锡县令等人又该如何处置?”
  沉吟片刻,赵佶便做出了主张:“查人不明,教谕百姓失职,只是,这职责也不能说完全在他们,各自罚俸半年,若磨勘之期已到,再加一年!”
第三十八章
兄弟相见别有情
  苏州码头,几辆装饰豪华的马车引起了众多出入者的关注。引人注目的不仅仅是那一顶大伞下一对衣着华贵的青年男女,还有两个仆妇分别抱着的一对孩子。只见那对孩子长得一模一样,一眼看上去毫无区别,正是难得一见的双胞胎。然而,旁边犹如桩子一般扎在那里的十几名护卫却让人望而生畏,因此,尽管不少妇人频频朝那对双胞胎张望,却无人敢上前,但是,窃窃私语自然少不了。
  旁边的一艘货船正在卸货,其中一个管事模样的男子远远地打量着那个面目姣好的年轻女子,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掩饰不住的垂涎。正愁找不到人问话时,他突然见到一个熟人,连忙招手叫过了人,这才问大道:“那是哪家的人,居然这么霸道,把马车停到运河码头来了?”
  “你连这都不知道?老兄,你实在是太孤陋寡闻了!这江浙一带,谁不知道华亭市舶司提举高大人去年喜得了一对双胞胎。高相公下东南,这作弟弟的总要来迎一迎哥哥吧?我看你收起那对色眼吧,人家可是蔡相公的千金,即便蔡相公如今已经不在位了,也不是你我这种人想得起的!”
  和丈夫一起到码头前来迎接高俅一行的正是高傑夫妇和两个孩子。自从得到兄长下东南的消息之后,高傑震惊之余便开始四处打探消息,待得知高俅并未失去圣眷之后方才松了一口气。然而,要说对此事一点疙瘩都没有也是不可能的。他的兄长高俅和岳丈蔡京两人同时罢相,他立刻感到处境有些危险,直到高俅真的动身前往东南,那些趋炎附势的人方才熄了心思,一个个地又来巴结,看得他心中厌憎不已,却仍旧得照常敷衍着。
  婚后三年,又生育了两个孩子,蔡蕊却仍旧是一如当年那般身材苗条面容姣好,只是脸上还多了几分成熟妇人的风情。见船依然未到,她便逗弄了一番两个孩子,这才回到丈夫身边道:“三郎,二哥的船怎么还没到,会不会因为什么事情耽误了?”
  “论理应该不会啊!”久等不至,高傑自然也有几分焦躁,但仍旧耐着性子劝解道,“消息是二哥在无锡停留的时候发过来的,这水路最多不过是一日的功夫。你放心,应该用不了多久。”
  “我只是担心这六月的日头太烈,孩子受不了,又不是真的急在这一时半会!”蔡蕊没好气地白了丈夫一眼,这才极目远眺,当她看见不远处的船影时,立刻惊喜交加地叫道,“三郎,你看看,已经来了!”
  高傑闻言一振,连忙伸手抱过了一个孩子,这才朝妻子笑了笑:“待会你我抱了孩子上去看看,也省得他们跟着的麻烦。说来也真巧,我们这两个儿子比侄儿大了一个多月,这一次,也正好遂了你的心愿!”
  夫妇俩笑语了一阵,不多时,那船便徐徐靠岸,船工刚刚放下了船板,他们便看见一个人影敏捷地窜了下来,顿时吓了一跳。高傑定睛一看方才发现是燕青,不由莞尔一笑。
  论年纪,高傑比起燕青还要年轻一岁,因此他上前便叫了一声七哥,然后便狠狠一拳打在了燕青的肩头。“七哥,这好几年不见,你这身板可是壮实了不少,怎么还不让我二哥给你找一房媳妇,这样你也不用这么直挺挺地盯着两个侄儿看了!”
  “去你的!”燕青笑着拂落了高傑的手,又朝一旁的蔡蕊点了点头,“你也别耍贫嘴,先有了孩子算不得什么,哪一日我的孩子比你先娶了媳妇,你再说嘴不迟!”两人虽说并无血缘关系,曾经也因为高傑嫉妒燕青更得兄长欢心而有过隔阂,但是,多年未见使得这一切都被轻轻掩盖了过去。说笑了一阵之后,他们便看见高俅等人下了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4/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