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尉新传(校对)第1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9/282

  赵佶微微点了点头,这才摆了摆手。眼看着殿门在自己面前轻轻关上,他却突然轻轻叹息了一声。骤然得到消息就能做出如此迅速的反应,这天底下,大概找不到比高俅更贴心的臣子了。虽说旁观者清,但是,又有谁会如此设身处地为他这个天子着想?只是君王和臣子的距离看似近若咫尺,其实却是好比天涯之隔,当初亲若师友的那种时候,已经是永远不可能再有了。难道身为君王,就真的是孤家寡人么?
  “伯章,倘若处在朕的立场上,你又会如何决断?此事究竟是郑贵妃自己不慎,还是受人挑唆?朕究竟该不该查下去?”
第二十四章
俏高嘉直闯李府
  高嘉欢快地冲进英娘房间的时候,却发觉高俅也坐在这里,不由露出了几分诧异。虽然不过五岁,但是,她还是敏锐地察觉到房间中的气氛似乎很有些古怪,而往日老是在房间中的看到的两位姨娘全都不在,更是让她在小小的脸上皱起了眉头。
  不过,孩子终究还是孩子,她只是犹豫了一小会便扑进了英娘的怀中,撒娇似的叫道:“爹,娘!你们这几天为什么都不来看我?”
  尽管心情异常沉重,但是,英娘还是将女儿抱在怀中亲昵了一阵,然后才歉然笑道:“嘉儿,乖,爹和娘这几天都很忙,所以没空去管你的事。你要是觉得孤单,就去找蘅儿姐姐或两个弟弟玩……”
  高嘉闻言顿时大失所望,好一阵子之后,她方才迸出了一句话:“我知道了。”话音刚落,她便一阵风似的冲出了房间,随后,外头便隐隐约约地传来了一阵啜泣声。
  尽管高俅也觉得一阵过意不去,但是,想到高嘉还小,应该只是一时意气,也就把事情丢在了脑后。淑宁殿被封闭已经足足六天了,伊容进淑宁殿也已经六天了,虽说仍有消息传来说一切安好,但是,这仍然不能平息他的胡思乱想。毕竟,据报七皇子的病情只是略有起色,而这个略字,谁能担保是不是医官为了安慰人心而有所谎报?
  “高郎,别多想了!”虽说自己也是夜夜难眠,但是,英娘还是强打精神安慰丈夫道,“如果伊容回来而看到了你这个样子,她一定又会埋怨我们没有照顾好你。你也应该听到了,淑宁殿中并没有任何一个人染上天花,所以一定不会有事的。”
  “嗯。”高俅疲惫地点了点头,才想开口说话时,谁料外头突然响起了一阵喧哗,随后,管家高丰景便突然冲了进来。
  高俅见对方惊慌失措的样子,顿时生出了一种不好的预感:“怎么回事?”
  “相爷,大小姐她……她硬是拿刀子逼着车夫驾车出府去了!”
  “什么?她哪里来的刀子?”英娘闻言不由大惊失色,霍地站了起来,“你们难道就不会拦着她么?她没说到哪里去了?”
  “糟糕!”高俅这才想到了自己这些天忽略了些什么,转眼间,高嘉和李清照的十天之约已经到了,而自己和妻子却因为突然冒出来的天花一事而忘记了这个重要的约定。刚才高嘉急急忙忙地冲进来,肯定是为了已经背出了所有唐诗而前来报喜,而自己和妻子居然全都没有注意。
  他一把拉起还有些茫然无措的英娘,厉声喝道:“来人,快备车,去李府!”
  高丰景一愣,随后张口问道:“相爷,哪个李府?”
  英娘此时却醒悟了过来,连忙吩咐道:“就是我以前去过的,河北提刑使李文叔李大人的府邸,快去准备吧!”她一面说一面连连自责,“我这个当娘亲的居然忘记了这么一件大事,真是该死!”
  看到高府的马车在路上疾驰,寻常百姓自然是退避三舍。最近京城风波迭起,人们自然不免猜测马车的去向和其中坐着的人物。所以,马车停在了礼部员外郎兼提点河北刑狱李格非的府邸外头后,周围顿时有不少人张望。可是,当人们看到马车上跳下来的是一个年纪五六岁粉妆玉琢的小女孩时,纷纷瞪大了眼睛。
  “李姨,李姨!”
  挟带着一股香风,高家一下子窜进了李清照的怀中,不管不顾地哇哇大哭了起来。李清照见状也是慌了手脚,一边拿来示意使女拿来帕子替她擦拭,一边软言安慰了几句,等到高嘉哭声渐止方才问道:“嘉儿,怎么了,是你爹娘责骂你了,还是受了其他委屈?”
  高嘉伸手揉了揉眼睛,这才满脸委屈地诉说道:“我……我今天找爹娘,想告诉他们我已经把那些诗都背出来了,哪知道……哪知道他们根本就忘记了这件事!呜呜,他们已经好几天不理我了!李姨,你说爹娘是不是不喜欢我,所以才不理我?”
  见高嘉如此伤心,李清照不由更起了怜意,伸手就将小丫头揽在了自己怀中,轻轻地拍着她的背。“嘉儿,你这么乖巧懂事,你爹娘怎么会不喜欢你?这些天,外面发生了很多事,所以你爹娘很烦心,一时顾不上你。”她说着便松了手,拿起帕子擦干净了高嘉脸上的泪痕,这才笑道,“我给你的那本诗集,你真的都背出来了?”
  “嗯!”孩子的情绪一向来得快也去得快,听到李清照问起这个,高嘉立刻破涕为笑道,“我全都背出来了,李姨若是不信,可以一首一首地考我!”
  “你既然说了,我怎么会不信?”李清照轻轻在高嘉的脸上掐了一下,笑吟吟地道,“不过,我还是要考考你,你先把那首《长恨歌》背一遍,然后再把号称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背一遍,只要你能不错一个字,我以后就当你的先生!”
  “好!”高嘉点头答应了一声,不多时,房间中便传来了她清亮的声音。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一口气背完了《长恨歌》,她却连气都不喘一口,又紧接着吟诵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听高嘉背得一字不差,李清照的脸上不由露出了深深的赞许。她正欲开口褒扬几句,突然听得门外传来了一个声音:“这么小的孩子,真是难为她了!”
  “娘!”
  见是母亲王氏笑吟吟地迎门而立,李清照连忙迎了上去,恭恭敬敬地搀扶着母亲坐在了当中的椅子上。而高嘉虽然才跟着母亲英娘来过一回,却半点都不含糊,上前很是端正地行了一个礼,称呼了一声娘娘(貌似宋人对祖母一辈的人会这么称呼的,比如当初赵佶对宣仁高太后,我只是觉得一个姨一个奶奶不太顺溜)。
  “怪不得清照你喜欢,这孩子着实招人疼爱。看到她,我就想起了你小时候!”王氏笑意盈盈地打量着高嘉,目光中既有惊叹也有赞许,“小小年纪就这般懂事,光是这家教就太难得了!清照,你要是不收她作弟子,我也是不依的!”
  高嘉闻言大喜,立刻上前拉住了王氏的手,连声谢道:“谢谢娘娘为嘉儿说情!”
  当着母亲的面,李清照自然而然地露出了少女的娇嗔:“娘,你说的我好像满心不愿意似的。嘉儿天赋聪颖,我还巴不得有这么一位弟子呢!”
  “那就好,想当初你缠着我和你爹学诗文的时候,也是这么一个痴缠劲!”王氏慈爱地抚摸着高嘉的头发,目光中满是和蔼,“对了,若是真要拜师,怎么着也要高相公和夫人同意,这么着,待会你送嘉儿回去,这孩子一个人偷跑出来,想必家里已经急坏了!”
  话音刚落,一个使女便急匆匆地奔了进来,对着王氏和李清照深深一礼道:“启禀夫人,小姐,刚刚外头来报,高相公及其夫人,还有赵相公来访!”
  “这么巧?”王氏闻言不由一惊,见旁边的高嘉露出了畏缩的神色,她便顺势在她肩头拍了两下,“放心,你爹娘不会责怪你的!清照,你和我一起出去迎一迎!”
  李清照心不在焉地嗯了一声,神情却很有些犹豫。高俅和英娘的来访倒在她意料之中,可是,赵挺之的到来却让她措手不及。论情论理,赵挺之都是她的长辈,是她未来的公公,此时此刻登门一定是为了婚事,可是,她还没有整理好心绪,到时候若再推搪,别说于理不合,恐怕就是于情也过不去。
  赵挺之也没料到会在这里遇上高俅,再联想到自己的来意,他的脸色不由多了几分尴尬。相互寒暄了一番之后,他便看到王氏和李清照母女一同迎了出来,一旁还有一个粉妆玉琢的小女孩。
  看到这一幕,他不由微微一愣,要知道,李格非只有一子一女,这个小女孩看上去不过五六岁的年纪,怎么都不可能是李家的孩子。那么,那是暂时寄居此地还是……他正猜测着,那小女孩便做出了一个让他大吃一惊的举动。
  “爹,娘!”原本还躲在王氏身后的高嘉见父亲和母亲的脸色如常,犹豫片刻便挪动着步子走上前,突然跪了下来,“孩儿知错了!”
  还没等到她说自己有什么错,突然发现自己被人抱了起来,紧接着,她又感到脸上又传来了一阵阵胡子磨蹭的熟悉感觉,不禁咯吱咯吱地笑了起来。
  “嘉儿,以后有什么事就好好说,不许再瞎胡闹,否则,你爹放过你,我可不会放过你!”从丈夫手中抱下了女儿,英娘却板起了脸,“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回去之后,娘可是要罚你的!”
  敢情这孩子是高俅的女儿!赵挺之这才恍然大悟,随后想起了当年抓周往事,情不自禁地微笑了起来。虽然不知道高嘉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但此时他也无心追究,而是朝着王氏点点头道:“李夫人,今天我登门,乃是为了明诚的婚事。你看,他和清照已经耽误得太久了。如今我们两家是不是应该挑选一下日子,尽快把事情办了?”
  此话一出,除了王氏之外,在场的其他人全都脸色大变,就连高嘉也是惊疑不定地望着李清照,小眼睛里尽是担心和疑惑。
第二十五章
提婚事挺之出马
  乍听得赵挺之提到赵李两家的婚事,高俅着实感到心中狠狠一震。他不得不承认,哪怕平时一直在告诫自己不要得陇望蜀,但是,此时他才发现,真的到了这件铁板钉钉的婚事提到台面上的时候,他的内心深处似乎很有些失望的情绪。
  王氏闻言先是一惊,然后便意味深长地看了女儿一眼,目光中流露出了一丝深深的怜意。下一刻,她便自失地一笑道:“赵相公,高相公高夫人,就这么站在外边说话难免不恭,请里边坐吧!”
  高俅还来不及开口作答,一旁的英娘便裣衽一礼道:“李夫人,既然赵相公此次前来乃是为了商谈婚事,我和相公都是外人,岂好再加打扰,我们还是告辞……”她正在辗转想着推托之词时,一旁突然想起了一个清亮的声音。
  “娘!”尽管年纪还小,但是,三两次地听英娘念叨李清照总是要嫁人,高嘉幼小的心中还是埋下了深深的担忧,“既然是李姨的事,我们跟着进去看看嘛!”
  “嘉儿,你怎么可以如此不懂事!”英娘不满地低头斥责女儿,却不经意地瞥见李清照复杂的眼神,最终不觉软化了下来。“就算你想留下来,也得由你爹爹做主!”
  高俅却在一瞬间打定了主意,既然赵挺之亲自来到李家商谈婚事,而自己也来了,那么,横竖李格非不在,干脆就留下来看看情况。他正想着,耳边便飘来了妻子的这一句话,顿时如获至宝,心中把高嘉赞了一千遍一万遍。有时候这小丫头是太淘气,但是,关键时刻,可是往往能发挥非同寻常的作用。
  “高相公,我家清照一直把令千金挂在嘴上,她既然如此着急,由此可见也是很喜欢清照的。既然今日你和夫人已经来了,也不要这么快就走,好歹我也得让人奉茶一杯,否则岂不是让人笑话我失了待客之道?”
  毕竟是大家闺秀,王氏的话说得滴水不漏,而另一边又朝赵挺之报以一个歉意的微笑。“赵相公,我家老爷不在,今日你虽然是为了子女婚姻大事而来,我也不好怠慢了别的贵客,还请相公不要见怪!”
  赵挺之今日上门原本就是存着和李家修好的心,哪里会计较这些细枝末节。在旁边隐隐听了个大概,他已经敏锐地感觉到,自己这个尚未过门的媳妇和高家的关系不一般,甚至还和高俅的宝贝千金有着异乎寻常的亲密。在眼下自己相位不稳的时刻,他连一丝机会都不想随意错过,当下顺势便笑道:“李夫人过虑了,莫说我和伯章乃是故交旧友,就说是为了此客而怠慢彼客的规矩也是世上没有的!”他一边说一边走到高俅身边,大有深意地挤了挤眼睛道,“伯章既然来了,想必也有心思见证一桩大好姻缘吧?”
  “那是自然!”高俅莞尔一笑,心中却转过了千百个念头,举手一让示意赵挺之先行,谁料赵挺之却执意不肯。两人在原地谦让许久,最终还是并肩而入。不过,为了避免落他人口实,高俅终究还是落后半步而行,神情却甚为泰然。
  进了厅堂彼此落座,王氏便命使女一一奉上香茗。李家乃是书香门第,虽然并不算豪富,但是,仅仅四壁的那些名家手迹却是异常珍贵,即便是高俅一向见多识广,此时也不由仔仔细细地打量着那些书画。
  这是一个诗词文学大家的时代,而号称后苏门四学士的李格非,结交的人物就几乎囊括了这个时代最有名的大家。四壁的书画中,有苏轼和苏辙的亲笔手迹,有黄庭坚的画卷并题词,还有晁补之的诗词,连王晋卿的画也有!若是让一个书画商到了这里,恐怕就要垂涎三尺了。悠然欣赏了一阵,他便很自然地收回了目光,含笑看着赵挺之,等待着这位如今刚刚回到中枢的宰相说话。
  “李夫人,其实当年我远下西南的时候,便有心替明诚和清照完婚,不过,那时李兄身体欠佳,清照一片孝心在家侍奉,明诚又一心跟着我去西南,所以硬生生地把婚事耽搁了,每每令我想起便觉得扼腕叹息。”毕竟是多年宦海生涯沉浮的人,因此赵挺之一开口绝不提李清照如何对赵明诚避而不见,而是专门拣两人当日的佳话来谈。“数年前清照的诗词传出之时,明诚便一直倾慕不已,后来辗转达成了婚约,他那个高兴劲就连我这个作父亲的也觉得有趣。儿孙自有儿孙福,李夫人,我的意思是,是不是请李兄回来,主持一下他们的大婚?”
  李清照不露痕迹地捏紧了拳头,却突然感觉到有人在拉自己的衣襟,低头一瞧是高嘉,紧绷的心情突然放松了下来。她轻轻扳住高嘉的肩头,微微眨了眨眼睛,却将目光投向了母亲。即使平日父母都对她的琐事不加管束,但是,婚姻大事,她仍旧不可能有决定性的发言权。如今父亲不在,那么,母亲的一句话无疑是一言九鼎。尽管她直到如今也并非完全反对这桩婚事,可是,那件事仍然犹如鱼刺如鲠在喉,让她怎么也无法接受。
  “其实,即使今日赵相公不来,我也想托人给你送个信,这婚事一日日地拖下去确实不是办法。”王氏仿佛没有看到女儿一瞬间变色的脸,自顾自地说道,“明诚这个孩子我见着也喜欢,人家都说金童玉女,我家清照能够嫁一个这样的夫婿,我们作父母的原也是应当高兴的。”
  尽管早知道王氏会给出这样的回答,但是,高俅的心底不可抑制地生出一缕失望。他微微斜睨了妻子英娘一眼,见其面色虽然不变,眼睛却一直在瞟着那边的李清照,便知道她也在担心密友的将来,心中不由更是叹了一口气。此时,他的耳朵突然敏锐捕捉到了两个字。
  “可是,”和刚才一样,王氏仿佛没有注意到自己这突如其来的转折会带给他人如何的感受,仍是不紧不慢地说,“最近却老是有些不咸不淡的传闻往这里来。赵相公,并非我多疑,而是兹事体大,关系到清照的终身大事,我不得不多问两句。你也是知道的,清照的才名虽然名扬在外,但是,她平日往来的都是各府女眷,就是诗词也是我们家那些好事的丫头和仆人流传在外的,那些所谓的仰慕者都做不得准。可我听说有一个爱慕明诚的女子直接住进了贵府,这可是真的?”
  这李清照的母亲不愧是状元家出身,说话的水准实在是一流!高俅心中暗暗叹服,仅仅是这云淡风轻的一席话,却囊括了所有的意思,一下子把所有问题都推了回去。王氏的言下之意非常简单,也就是说,我们李家是尽到了教育子女的职责,李清照虽然才名远播,但从来就没有传个绯闻什么的,但赵明诚把女人养在家里却是人人都知道了。要想促成婚事可以,先得给一个明明白白的交待再说!
  即便是胸有山川沟壑,赵挺之也被王氏不软不硬的话噎得一愣。这爱慕和仰慕两个字实在是用得巧妙,巧妙到他这个堂堂宰相也不得不哑火。若只是一时乱性也就罢了,偏偏,赵明诚确实是把人带到了家里,而自己那时居然一时昏头答应了。宋朝虽然比唐代更讲妇道,但是,这个时候他还想笼络李家,总不能直接把妇道这样一顶大帽子压下来。毕竟,王氏既然敢提出这一点,指不定是李格非授意的。左右权衡良久,他还是索性决定交底。
  “李夫人,这件事外人有误会,其实,为此我也责骂过明诚。”赵挺之露出了一幅万般无奈的模样,异常诚恳地道,“他对清照是一片诚心没错,却不料想在成都一次游玩踏青的时候,无意中山石崩陷,他的马匹丢了,又和仆从失了联系。险境之下,是一个山中女子救了他,而后细心照料他的伤势,最后才将他送回了成都府。我本意是让他送人家一份厚礼,日后好生报答这份恩情也就罢了,谁知那女子也是读书人家出身,虽说父母双亡,但当时权益之下孤男寡女独处一室,族里便有人说三道四,最后不得已之下,明诚就私自把人接了回来。”
  他说着便深深叹了一口气,似乎有些恨铁不成钢,似乎也有些对儿子重情义的期许。“后来的事情我也不想多说了,总而言之,我的意思还是那句话,当日的婚约我和明诚都记着,还希望能够请李兄早日回来主持。李夫人,我一向深敬你知书达理,还希望你能够成全这段金玉良缘!”
  赵挺之把话点得如此透彻,即便王氏再能转圜,也没法找出太多的推托。当下王氏便只好借口丈夫未归,满口答应等李格非回来便一定去赵府拜访。
  眼见今日最大的目的已经达成,赵挺之又坐了一会便起身告辞,临去时又和高俅约好不日上门拜访,这才匆匆离去。尽管已经是宰相,但大约是因为时下的习惯,赵挺之的出行仍旧颇为简朴,除了一辆马车之外,便只有护卫十几人。此时,只听马鞭清脆地一扬,马车便隆隆驰过,不一会儿便消失在了巷尾。
第二十六章
千金女得偿心愿
  送走了赵挺之,李清照便扶着母亲顺着绿意盎然的中庭回厅堂。才走了几步,她便听到耳边传来了一声叹息。
  “清照,娘已经竭尽所能地帮你,只是我一个妇道人家,终究不能做更多,事情究竟如何,还得由你爹回来做主,只希望你不要怪娘就好。”
  早在母亲轻描淡写地说出赵明诚的那件事情时,李清照就明白,自己费尽心机隐瞒母亲的事,最终还是没有瞒住。此时此刻,听到母亲这样说,她不由愈发感到心中酸楚,竟是忍不住落下泪来。她不敢引母亲伤心,慌忙抬手擦了一下眼角,这才勉强笑道:“娘这是哪里话,我怎么敢怪您?”
  “不敢怪我?那你又为何不对我说实话?”王氏突然停住了脚步,转头盯着女儿的眼睛,脸色不满地问道,“难道你就认为娘是那类俗妇,连这种事情都不敢为女儿做主么?虽然你对赵明诚避而不见是有些过了,但毕竟是他有错在先,你要是早说出来,我也好向你爹讨一个主意!”
  “娘!”见母亲设身处地地为自己着想,李清照一直强忍着的泪水终于落了下来,“我只是因为您身体不好,怕您担心太过伤了身子,再加上小弟还小,我也不想让那些话传入他的耳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9/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