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尉新传(校对)第1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282

  看来,西北的动作要快一点了,决不能拖成持久战,也决不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最最重要的是,朝中近期发生的事情,也得尽快有一个结局,不能再拖下去了。不管是谁在背后捣鬼,这一次一定要一并解决!
第十六章
细分析堪破玄机
  无论是对辽国、大宋还是西夏而言,崇宁三年的年底实在不是什么好日子。
  西夏虽然得辽主耶律延禧允婚,但却无法改变其屡败于大宋西军的事实。昔日驰骋于大漠所向披靡的党项游骑已经江河日下,凶名昭著的擒生军也不复往昔威势。
  辽国陈兵南面和西南边境之后,虽然很想趁机帮西夏一把,谁料突如其来的东边动乱让所有的雄心都化作了泡影。一败再败之下,整个东面的城池已经连连告急,甚至连黄龙府也在岌岌可危之中。谁也没料到,不过区区女真族不到一万的兵马,就能带来这样灾难性的结果。
  大宋虽然在西北连连告捷,但是,诸多变故层出不穷,甚至连天子都病倒了,上至群臣下至百姓自然都不好过。然而,赵佶终究还是在元旦大朝上露了面,这也让一帮忧心忡忡地臣子松了一口气。尽管如此,医官院一群医官的眉头却从未舒展过。
  虽然君主们各有各的心思,但是,节日还是要过的,赏赐还是要颁的,粉饰太平更是不可或缺的手段。所以,辽国五京之内,凡七十岁以上老人皆受赐肉五斤,酒五斤;夏国诸军上下宰杀牛羊大肆庆贺;大宋开封府更是在早早挂起了满街的花灯,官军也各有赏赐。
  百姓可以沉浸于盛世太平的气象中,但是,官员们势必无法清闲。自从得到辽国战报之后,赵佶便依高俅所请,将一大批退出军伍的宿将召集到枢密院,令其推演战事格局。于是,原本因为严均离去而显得死气沉沉的枢密院顿时热闹了起来,年轻官员更是个个在旁边偷偷看着,手痒的还亲自上前演练一番,这种时候,谁也不担心被人斥为纸上谈兵。但是,很少有人认为,女真人的胜利会继续下去。
  高俅从来没有对任何一个人提起过女真人会势如破竹,一来是没有那个必要,二来是他也没有那个自信。之所以会提出这样一个建议,是因为他想看看实际的战局和这帮号称军略不凡的武将有多少能耐,再者也是想看看枢密院中是否还有不得了的人才。每天都会有一份集合了所有人意见的奏报送到政事堂再转呈御前,这既是他们一天理事之后的消遣,也是病中赵佶闲暇之余的一大乐事,毕竟,其中各式离谱的判断不计其数。
  “元朔,看这信上说,汝霖在西北是如鱼得水啊?”高俅弹了弹手上的信笺,脸上满是笑意,“看来,他这趟西北是去对了!”
  “汝霖年轻的时候就跑遍了天南地北,对于山川地理都很有些研究,我那时还嘀咕,他一个书生学什么武术,看什么兵书,敢情都是为了如今打基础。”宗汉苦笑着摇了摇头,从高俅手中接过信函,一目十行地扫完之后,他竟又摇了摇头,“你说这是家书吧,一句句都是下对上的口气,和对朝廷的正式公文差不多,连唯一一句问候我这个族兄的话也只是落在最后,没有半点诚意!”
  高俅闻言不禁莞尔,宗泽在御史台期间,名声算是种下了,因此此次请缨前往西北,在士大夫中间便激起了一片好评。两场仗过后,知绥德军武安邦正好旧病复发无法理事,宗泽便在严均的临时委派之下治理绥德军的军务政务,未几,朝廷便正式下旨令其权知绥德军。至此,宗泽终于和一群西军旧将一起站在了对西夏的最前线。而这一切,事无巨细都传到了高俅耳中。
  不仅如此,他还知道如今高永年调任延州,连同姚平仲和于达一起跟了过去,而其麾下藩兵则打散到了各军之中。经过先前的变故,朝廷自然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对藩兵丝毫不设防,就连知西宁州刘仲武也对西宁州周围的羌人进行了一遍遍的梳理,期间粉碎了多罗巴两次从内部分化瓦解的阴谋。
  “真想亲眼看看西北的战局如今是什么样子!”高俅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感慨,但是,他知道,除非将来致仕引退或是罢免官职,否则,这一辈子都怕是无缘西北大漠的。他不像严均,只顶着一个签书枢密院事头衔的严均当然可以亲临前线总揽全局,而他却不行。一没有那样高瞻远瞩的军略,二来是根本离不得京城。
  由于和高俅相知多年,因此宗汉说话时便少了些顾忌:“高相你这不是得陇望蜀么,若是真的让你去了西北,恐怕这府中上下就得乱成一团了!”
  “这话也就你敢说!”高俅没好气地瞪了对方一眼,目光却情不自禁地落在了宗汉那一根根刺眼的白发上。十年了,已经十年了,自己已经不复年少轻狂,已经快到渐生华发的时节。他摇摇头把乱七八糟的思绪都赶出了脑海,这才正色道:“你认为,蔡王的‘病’是怎么回事?”
  所有的幕僚中,只有宗汉一个人知道此事,因此,从高俅刻意加重的语气中,他当然可以窥知其中隐情。沉吟片刻之后,他便不急不徐地答道:“有一半的可能是圣上的意思,但还有另外一半的可能则是蔡王自己的手笔!”
  “蔡王自己的手笔?”高俅从来没有想过这个可能,因此眉头立刻拧成了一个结。“蔡王有什么理由这样做?”
  “除了太宗皇帝在对待兄弟子侄上遭人诟病之外,我大宋历代君王无不是对兄弟极尽优容,这也是当初蔡王行如此悖逆之事,圣上却隐而不发,甚至饶其性命的缘由。”宗汉微微一顿,然后又继续解释道,“蔡王有野心,原本就不甘于亲王之位,所以当年才会这样不遗余力地和圣上争位,一旦失败之后,难道高相认为他真的会自甘失败?高相莫要忘了,当初昭怀皇后可还是和蔡王有往来的。”
  “那又怎样,昭怀皇后已经暴薨,蔡王一无军权二无人脉,他还凭什么争?如今可不是先帝在位的时候,那时内有钦成皇后和蓝从熙梁从政等人,外有章惇等官员,现在蔡王孤立无援,他还想怎样?”高俅越说越觉得心中不安,末了情不自禁地闭上了嘴,许久才吐出了一句话,“莫非是他想要陷圣上于不仁不义?”
  “有这个可能。”宗汉却并没有正式回答,而是旁敲侧击道,“高相不妨想想,先前的诸多变故与其说是连环局,不如说是多番事件因缘巧合凑到了一起,前后并没有太大关联。其实,我一直怀疑,这一大堆的事件,并非是一个人的手笔!”
  “原来如此!”骤听此言,高俅便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一直徘徊在他心头久久不去的那些疑问,仿佛在这一瞬间完全解开了。怪不得其中有诸多蹊跷,怪不得似乎不时会有多此一举的奇怪举动,怪不得首尾衔接上常常有失衡,原来是因为幕后黑手不止一人!只是因为这些人的矛头似乎都指向了自己,所以才会有那种错觉!
  “所以说,蔡王很可能便是其中一个指使者。”宗汉见高俅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对于自己的判断便又多了几分信心,“虽然自从钦成皇后去世之后,蔡王在宫廷中的势力便渐渐土崩瓦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找不到人可用。钦成皇后历经神宗皇帝、哲宗皇帝和本朝三朝,这数十年的经营绝非等闲,蔡王要找到几个听命于自己的人还不容易?”
  “那么,元朔的意思是说,餍镇的事情是蔡王的手笔?”
  “恰恰相反,餍镇之事和蔡王无关,而禁中宣和殿起火,才有可能是蔡王指使人做的!如果我没有猜错,那么多的事情里,蔡王就只做了这么一件!”
  高俅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徐徐坐了下来。从宗汉刚才说的一席话中,他知道自己这位幕僚一定在其中花费了相当的心力,也绝不是在无的放矢。如此看来,蔡王赵似便是在进行一次豪赌。在赵佶已经有了四个皇子的情况下,皇位绝对轮不到赵似来坐。而在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下,原本就性情嚣张跋扈的赵似选择一种异常疯狂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顺便在临死前诋毁赵佶一把,这就成了很顺理成章的事。
  “罗蒙说蔡王中毒的时间至少长达三年,若真的是他自己做的,光是这份坚忍,旁人就决计难及。所以要想让他回心转意,怕是没有那么容易。”他起身走到窗前,放眼眺望了一阵,最后又转过了身子,“蔡王和他其他几个兄弟都很少有往来,所以不用指望陈王他们能够帮什么忙,不过,我记得,蔡王有一个独子赵有恭,还未来得及晋封国公。”
  见宗汉悄悄出了房间,他先是一愣,又皱眉沉思了片刻,然后才喃喃自语道:“虎毒不食子……但是,用在一个疯子的身上却未必有效。打蛇打七寸,蔡王已经怀着鱼死网破的心理,我究竟该从何处着手?”
第十七章
探病情言语摧心
  这一日,陈王赵佖照例进宫探望赵佶的病情,在亲口从几个医官那里得知赵佶已经没有大碍,再休养半月就可以上朝之后,他不由长长舒了一口气。对于他来说,这三个月无疑是最难熬的日子,身体上疲累些也就罢了,可最难忍受的还是那种不知前路的茫然。宗室不管政务的前例都放在那里,所以就算赵佶有言在先,他也不会贸贸然插手国家大事,可是,若是真的事事不管,他又怎能够看清全局?
  “官家能够上朝,我也就放心了!”陈王见病榻上的赵佶不复当初面色苍白的模样,情不自禁地流露真情叹息了一声,“好在官家一向身体康健,所以才能够这么快康复。”
  “要是没有那么多烦心事,朕又何至于病了这么久?”赵佶见面前的兄长似乎越发瘦弱了,不由心中一紧,“朕这一病,着实累了八哥!”
  “这是什么话!”赵佖闻言失笑,随手替赵佶掖了一下被角,“都是兄弟,说这话岂不是辱没了兄弟情分?再说了,你是天子官家,一身系着天下百姓,我就是累些也是应该的。横竖我是个病秧子,多活两年少活两年都无所谓。”
  “八哥!”
  “好了好了,都是玩笑话,看你当真的。”赵佖见赵佶变了颜色,连忙改口道,“我也想多活几年,这盛世气象,我还没有看够呢!再说了,我那儿子如今还小,我怎么也得看着他长大不是?”
  “有奕确实是个聪明的孩子。”
  赵佶的口气这才缓和了下来,但是,脸上仍不无怔忡。大宋皇帝友爱宗室的名声在外,但是,对宗室的防范同样也是先前历朝所没有的。一旦成为宗室,那么,纵有天大的抱负也只能放在心里,平时举止更要万分当心。可以纵情酒色,却不能谈论国事,也不知有多少宗室的英年早逝和这种情况有关,想当年他也不是同样如此么?
  见赵佶失神,赵佖也沉默了下来。他心里还梗着另一件事,但是,却不知道是否该在这个时候提出来。左右权衡良久,他终究还是开口说道:“官家,还有一件事得告诉你,你病倒的时候,蔡王也病了,听医官院的几个医官说,他病得还不轻。”
  “蔡王?”赵佶的神色倏然一变,但随即便恢复了镇定,“朕如今没法去看他,八哥若是有空,便代朕去看看他吧。”
  “嗯。”赵佖终究还是把到了嘴边的话吞进了肚子里,赵佶赵似两人之间的隔阂,早已不是只言片语就能说清楚的。再者,当年仗着母亲的势头,赵似从来不把包括他在内的其他兄弟放在眼里,彼此兄弟情分淡如清水,他又何必为了一个赵似而大动干戈?
  赵佖一出福宁殿,便有一个小黄门迎上来,他此刻却无心乘坐肩舆,随口吩咐一句便下了台阶。虽然这些天的操心让他瘦了一圈,但整个人的精神却有所好转,也不会走几步路便气喘吁吁,因此,他便背着手慢慢在宫城中踱起了步子,并没有立刻去蔡王府的意思。
  正当他又转过一座偏宫时,前方一个人影突然一溜小跑迎了上来,定睛一看却是郝随。见这个宫中品级最高的内侍毕恭毕敬地下拜行礼,他便微微点了点头。
  “陈王,刚才福宁殿传来了旨意,命小人跟随陈王前去蔡王府探视。”郝随起身后便满脸笑容地说道,“圣上有命,赐蔡王人参、燕窝以及各色补品若干,说是还需要什么全由陈王做主。”
  “哦?”赵佖眉头一挑,心中陡起疑云,郝随假传圣旨固然没有可能,只是,赵佶突然另派人跟着自己前去,这又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信不过自己,还是……
  “你在宫中多年,分寸自然比孤王拿捏得准,你看着办吧。”
  郝随却是不肯僭越,先扶着赵佖登上了肩舆,这才去内库和御药院选好了东西,用匣子一一装了,又挑了八个精干的小黄门拿了东西。临出禁中之前,郝随借口官家有话交待陈王,悄悄把赵佖拉到了一边,随手递过去一封火漆封口的信函。
  见信封上落款是一个高字,而封口火漆宛然丝毫没有开过封的痕迹,赵佖又沉吟了片刻,这才剥去火漆取出了信笺。展开一看,上面只有寥寥数字,但是,其中内容却让他脸色大变,差一点站不住身子。
  “陈王,陈王!”郝随悚然一惊,连忙上前不着痕迹地扶了一把,眼睛却丝毫没朝信上瞟一眼。自从那信入手之后,他便从来没有打过偷看的主意,这年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知道得太多没有任何好处。凭着先前扶助赵佶登基那点功劳,他没必要再往里头掺合。
  从极度的惊愕中醒过神之后,赵佖的脸色自然是比刚才更加苍白。他小心翼翼地将那纸信笺塞在了袖子中,却将封套递给了郝随。“此物你应该知道如何处置。”
  郝随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陈王放心。”
  进了蔡王府,赵佖便闻到了一股浓浓的药味,眉头立刻紧紧皱了起来。他自己就是靠药吊着性命的药罐子,当然知道药香的浓淡代表着什么,看情形,似乎蔡王赵似的病情绝对不容乐观。果然,闻讯迎接出来的蔡王元妃梁国夫人正是满脸忧色。
  赵佖见四岁的赵有恭正畏缩地躲在母亲身后,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的独子,自然而然地叹了一口气。蔡王赵似纵情声色的事在京城宗室之间从来就不是秘密,所以,和自己这个药罐子一样只有一个儿子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先前高俅已经露过底,再加上自己刚刚看到的,如果一切都是真的,那么,恐怕这个孩子很快就要失去父亲了。
  他伸手抚摸了一下赵有恭的头,这才对梁国夫人点了点头:“十二弟的病有转机了么?”
  “他们都说,蔡王的病来势汹汹,倘若一个不好……”往日向来娴静的梁国夫人再也难以掩饰心头的悲切,忍不住落下了泪来,“陈王若是想知道真正如何,就去看看他吧!”
  “唉,官家也病着,十二弟也是如此,这兆头……”赵佖感慨了一声便连忙改口道,“你也不必担忧,似我这样成天靠药方过日子的人尚且还能够支撑下去,又何况比我还小三岁的十二弟?今天官家还命我带来了一些补品,你且放宽心,总会有所转机的。”
  虽然嘴上说得轻松,但是,当赵佖亲眼看见形销骨立的赵似时,还是大吃一惊。想当年,赵似喜好武艺,在弓马上颇下了功夫,在神宗诸子中是身体最好的一个,想不到时隔多年,竟然已经成了这个模样。饶是昔日没有多少情分,他仍旧感到心绪不宁,挥退了一群下人便在床头坐了下来。
  “原来是八哥。”赵似睁开眼睛瞟了赵佖一眼,脸上毫不动容,“今天怎么想起造访我这块地方了?你如今可是太师,诏书不名入朝不趋恩宠不断,还来看我这么一个不入他人眼的弟弟干什么?”
  “十二弟!”赵佖听出了赵似言语中的深重恨意,一颗心又是重重朝下一沉,“你为什么要自己糟践自己?”
  “糟践?命是我自己的,我想不想活是我自己的事,不关外人的事。”赵似冷冰冰地迸出一句话,随后便不理不睬地转过了头,再也不肯说一句话。
  赵佖迫于无奈,皱眉沉思良久,突然咬咬牙说道:“生死不由人,如果你真的想死,我自然拦不着你,不过,你想用自己的性命大做文章,就不曾顾及到有恭么?”
  “你这是什么意思?”赵似仿佛被人踩到了尾巴,整个人陡地一震,原本黯淡无神的目光中突然显现出一丝凶恶的色彩,“莫非是官家让你来威胁我?”
  “这一点你应该比我更清楚。”赵佖寸步不让地直视着赵似的目光,一字一句地道,“钦成皇后的神主如今在钦慈皇后之上,所以,哪怕是为了先帝和钦成皇后,官家都从来没有追究过你干过的事情。然而,人的容忍总是有限度的,倘若你一而再再而三地意图挑衅,那么……生死不由人这句话,我想以十二弟你的聪明,应该不会没有听过。”
  “你在威胁我?只不过,八哥,你未免看错了人!”赵似勃然大怒,忍不住咆哮道,“他不是要装作兄弟情深么,我就要让天下人看看他的真正嘴脸,到了那个时候,我看他还如何去装,如何……”
  赵佖一口截断了赵似的话,声色俱厉地道:“十二弟莫非忘记了太宗皇帝的故事?”
  赵似的脸唰地一下白了,声音中第一次多了几分恐惧:“你……你想说什么?”
  “作为宗室,相信你绝对不会忘记那一段往事。为了皇位,太宗皇帝可以做出那些事情,如今的官家未必会做不出来!自古以来,与真真切切的皇位比起来,名声不过是过眼烟云。十二弟,走错的路可以后退重来,做错的选择就再也没有余地补救了。看在兄弟一场,我言尽于此,你自己好好考虑吧!”
第十八章
假道士有真本领
  晚间,郝随如约而至高府,熟门熟路地钻进了高俅的书房,一五一十地将白天的经过讲了一遍。当说到他进去探视的情景,他更是唾沫星子乱飞,脸上尽是兴奋的神情。
  “高相,你是没看到,蔡王在圣上登基前就是第一等跋扈的,就是圣上即位之后,他对别人也从来都是不假辞色,谁知这一次竟给了我好脸色,甚至还让我转告圣上,说领受了圣上的好意。看来,这陈王果然是有办法,不过在里面谈了小半个时辰,就能让百炼钢化作绕指柔,真不愧是圣上最敬重的兄长。”
  “陈王和蔡王谈了小半个时辰?”高俅追问了一句,见郝随点头,他不由又沉思了起来,隔了一会方才又问道,“陈王在里边的时候,可曾传出什么异样的动静?”
  郝随跟随了三代皇帝,哪里会不明白高俅的言之所指,回答得异常利索:“蔡王曾经大声嚷嚷了几句,不过,梁国夫人那时候已经让周围的下人全都退出了院子,所以不虞有人听见。就连离院门最近的我听得模模糊糊,更何况别人?”
  看来这两兄弟果然争吵过!
  高俅心中转过一个念头,但却无意去打探两人究竟说了些什么。他很清楚,陈王这个人对于权势并不热衷,但是,审时度势的眼光却是第一流的,所以,陈王能够得到诸多礼遇也不完全是其身为帝兄的缘故。不说别的,就说此次赵佶病倒,陈王的一切作为便称得上无可挑剔,既压住了局面又没有得罪任何人,甚至赵佶之所以未处置王皇后和郑王二妃,也是因为赵佖从中劝解。再加上他高俅也是曾经两度得赵佖提醒,所以才会在这件事上找到了陈王,如今看来,这个选择并没有错。
  三言两语打发了郝随,高俅却没有离开书房,而是依旧坐在位子上等待。不过一刻钟工夫,书房大门便被人推了开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