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志异(精校)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139

  第三十八章
登基
  眼看朝堂上的众官员又起了一阵骚动,萧氏却似乎不以为意,她冷冷地瞟过下头的一众人等,脸上浮出了一种高深莫测的神情。即便隔着珠帘,不少感觉敏锐的人仍是察觉到一丝不对劲,不由向下瑟缩了一下脑袋。至于海观羽等三人则是交换了一个眼色,都有些忧心忡忡。
  本朝以来只有皇帝年幼或是不能理事时才会由辅政王代为掌握大权,而若是由风无痕继位,则根本不必这么麻烦。然而,此时西南兵灾一起,风无痕的大队人马离京尚有五六日的行程,若是一拖延,还不知道前方的军情会发展到怎样的情形。海观羽等人都是心系江山社稷的重臣,自然不会坐视。
  当下,氓亲王风氓致一咬牙,出列躬身奏道:“青郡王适才所言不啻大谬,既然皇上已经留有遗诏,则太子殿下就是新君,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虽然太子殿下一行眼下离京城尚有几日的路程,但为了这数日便要另立辅政王,不免是多此一举。依微臣之见,军国大事由皇后娘娘拣选数位重臣共同决之,然后再由娘娘盖上御印,如此便可解决燃眉之急。”
  “不用这么麻烦了。“萧氏突然出言道,话语中仿佛有一种说不出的讥诮,“诸位卿家为国出谋划策,都是朝廷的忠直臣子,本宫心中很是欣慰。”
  青郡王等几人不由脸色大变,他们都是老油子了,自然不会听不出话中的深意。心中都涌起一股不妙的感觉,却仍然不知是哪里出了漏子。
  “诸位卿家,先头你们地建议虽好。不过未免都失之偏颇。”萧氏居高临下地道,“皇太子风无痕忧心于京中局势。连夜赶路之后,已经于昨日抵达了京城。”她不管此话会引起怎样的震惊,自顾自地示意道,“无痕,你若是再不出来。恐怕大家还要继续担心下去。该听的你都听了,就出来和大家相见吧。“朝堂上顿时又是一阵死寂,很快,一身皇太子装扮地风无痕便行了出来,脸上一丝表情都没有。风氓致吁出一口气,他心头的大石终于放下,如释重负之余,他几乎撑不住自己地身子。海观羽也同样好不到哪去,一样的瞪目结舌,好半晌才恍过神来。至于鲍华晟则是喜出望外。既然风无痕已经归来,那弹压大局便不成问题。他们先前都看到了殿外的大队侍卫和禁军,知道皇后萧氏已经发狠。若是那些人再不识相,便准备借机铲除所有立场不稳的臣子。
  风无痕一步步自台阶而上,然后在御座下方立定,这才转过身来。
  一脸沉静地看着底下的臣子。“孤紧赶慢赶,结果还是晚了一步,只来得及和父皇见最后一面,未能尽孝。”他第一句话便反驳了先前奉怀殊和徐纹希地言语,将群臣的疑问堵在了口中,“母后乃六宫之母,又是父皇最为敬重的妻子,怎会虚言瞒骗?刚才诸位卿家的话孤都听在耳中,真是长了见识!”他犀利的目光扫过下头噤若寒蝉的那两个人,一字一句地道,“母后这几日为安朝中局势,殚精竭虑,不想却被无耻小人钻了空子,看来父皇临终之言确是不假。”
  风无痕缓缓地在御座前踱着步子,存心不给那些朝臣开口的机会,继续说道:“父皇曾经教诲过孤,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于诸位卿家而言,此言也是一样的道理。父皇突然驾崩,西南又是兵灾乍起,正是江山社稷危难的时刻,却有人趁机落井下石,欲行逼宫之事!”
  他刻意加重了“逼宫”两字的语气,顿了一顿又继续道,“所幸孤早有准备,明里令大队人马急行,暗里悄悄赶回了京城,这才没有错过一场好戏。”他深深地看了那两个先头还甚为嚣张地家伙一眼,厉声喝道:“来人,奉怀殊和徐纹希诬陷皇后,意图不轨,将他们拿下,待诸事完备之后交大理寺审问!”
  朝臣心中一颤,外头立刻冲进来几个侍卫,不由分说地将奉怀殊和徐纹希两人按倒,扒了官服就往外拖。奉徐两人也知道大势不妙,连忙叫起撞天屈来,仿佛自己是多么的无辜。然而,谁都知道此刻这位太子正是立威的时候,哪个敢上前劝解?就连青郡王风怀德也知机地当了缩头乌龟,他先前地话虽然也是居心叵测,但旁人也寻不出道理来深究,此时他当然只能求自保了。
  风无痕这才转身面对着御座,身子微微颤抖。他伸手摩挲着那象征至高无上的御座,身形顿时矮了下去。“父皇,您执掌朝纲数十载,为何就这般说去便去了?”他已是伏地痛哭失声,“您为了江山社稷吃苦受累,临去了却还有小人凯觎皇位,这份苦心又岂是寻常人能够懂的?”他一边诉说一边垂泪,仿佛没注意到朝堂上一脸尴尬的众官,“如今,您把这千钧重担交给了儿臣,这是何等的信任,儿臣虽然不才,但也不敢辜负您的一片苦心……”
  萧氏见风无痕这幅做派,心中自然是知道他的用意,无非是做给群臣看而已。不过,想到儿子千里迢迢归来却未来得及见皇帝最后一面,她也不由黯然,但眼下势必不能让他再继续下去,否则戏头就过了。
  “无痕,本宫先前已然宣示了大行皇帝遗诏,如今百官既然都在,你也该承继皇位了。”她趁着群臣被震慑住的当口,便悠悠开口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行皇帝既然已有遗诏,你身为皇太子,自该立刻即位,主持一切政事。”
  皇后萧氏既然发了话,氓亲王立刻几步上前,跪地请道:“请太子殿下即刻继位,以安天下百姓之心,以安朝局!”他这个德高望重的皇族尊长既然开了口,后头跟着附和的朝臣自然不在少数,当下海观羽和鲍华晟便上前扶起了风无痕,将其按在了御座上。这还不算,何蔚涛和越千繁立刻抢上一步,高声道:“前有先帝遗命,后有群臣齐心,今日大事已定!”他们俩转身面对群臣,又重重地道:“新君已然继位,你等还不跪拜成礼?”
  一众知机的大臣立刻跪地参拜了下去,口称“万岁”不迭。而庄亲王风怀起等人知道大局已定,尽管心下极为不甘,此时也不敢再作挣扎,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跪了下去,口中却犹自胡乱含糊着。今日之事萧氏本就做了完全准备,他们适才已是看到了殿外的动静,即便言语上再占上风,到时也难出这大殿一步,因此只得暂时隐忍。
  风无痕泰然自若地受了百官的礼,他本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自然用不着那等固辞的一套,否则反而矫情。看到下头一片黑压压的人头,他心头升起一股明悟,从此刻起,他就是这天下的主人,再也没有人可以节制于他,御座上头的尊贵庄严,俨然带给他一种荒谬的感觉。
  曾几何时,那个只配在病榻上辗转的皇子已然一步步成长到了今天,这一切,都是上天的补偿,不,应该说是他和追随他的那些能人异士付出无比努力的结果。
  “诸位卿家都起来吧。”风无痕淡淡地吩咐道,“朕既然接了这个担子,就绝不会让外人轻易染指。”他安详地端坐在御座上,只是用目光打量着众人,“眼下有众多事务等着料理,军国大事也是迫在眉睫。但依着礼制,必须先定下大行皇帝的庙号和朕的年号。”他又目视海观羽等人,仿佛在等着他们的回答。
  海观羽知道风无痕骤然登基,总还有些不自在,连忙上前一步奏道:“皇上所言极是。依微臣之见,先帝一生文武兼备,诸多功绩甚至盖过了本朝历代皇帝,直追太祖开创基业的壮举,因此,庙号不妨定为‘成祖’!”他抬头看看风无痕,见这位新君微微点头的模样,知道他已然首肯了,心下不由更轻松了一些。
  “就定‘成祖’吧。“风无痕目视群臣,见所有人都无异议,便开口认可了,“至于朕的年号,先帝在位时曾经与朕戏言过,‘豫丰’两字是他老人家最喜的,结果没有能用的时候,就留给朕使了。朕虑及先帝的慈爱,不忍辜负他的好意,年号就用‘豫丰’两字。”
  群臣听得风无痕这样一套大道理,哪里还会辩驳,急忙口称“皇上圣明!”从适才风无痕一系列的举止中,有心人早就看出了这位主儿眼里揉不得砂子的秉性,心头都是暗暗叫苦。
  “朕既然已经登基,按照礼制,先帝后宫诸后妃都应该晋封了。”
  风无痕仿佛觉察到了后头萧氏射过来的目光,又宣布道,“皇后乃是六宫之主,又是朕的生母,照例尊为皇太后,上尊号‘仁显’,移居慈宁宫。”
  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晋封,恭惠皇贵妃贺雪茗晋封为恭惠皇贵太妃,其余的贵妃则是晋封贵太妃,妃嫔也各有封赠。然而,这些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将不可避免地迁出原来的华美宫室,搬到西六所中所谓的寿康宫或是寿安宫度过余生。
  宛烈二十九年八月二十五日,皇后萧氏于太和殿宣示大行皇帝遗诏,皇太子风无痕登基,是为豫丰皇帝。定大行皇帝庙号为“成祖”尊母后萧氏为仁显皇太后,册封太子妃海氏若欣为皇后,太子侧妃海氏若兰为兰妃,太子侧妃越氏起烟为珣妃,太子侧妃陈氏红如为如妃,太子庶妃平氏为琬贵人。并下诏于豫丰元年开恩科取士,大赦天下。
  PS:当初计划的时候,没有给风寰宇一点兵权是最大的失误,如今看来他在明处的势力太薄弱了,所以交锋也就难以精彩。暗处的偷偷摸摸始终是小道,上不得台面,唉!
  第三十九章
相邀
  风寰宇此时已是换了居处,昨日朝堂上的失败让他暴跳如雷。多年的苦心筹划,却仍然无法动摇朝廷的根基,毕竟,只能隐在暗处的他能争取到的援手实在有限。可是,最令他感到不甘的却是萧氏的狡猾,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她居然能纵容风无惜作出种种假相之后,在关键时刻又倒戈向了风无痕。
  “最毒妇人心!”他愤恨地吼道,“要不是这个女人临阵变卦,又怎会败坏了我的好事!”屋里没有一点声音,他在此事之前就遣开了所有的精锐,连儿子风无凛也一样不在身边。不过,此时他却已经后悔了。新君虽然已经登基,但还是立足未稳的时候,再加上他已经成功挑起了西南的兵变,机会其实还是存在的。
  “可恶!”风寰宇重重一拳击在身旁的几上,那张花梨木的几案顿时四分五裂。尽管奉怀殊和徐纹希都已经罢官下狱,但这两人不过是受了他多年的好处,再加上抓住了足以让他们抄家灭门的把柄,这才使得他们冒险在朝堂上发难。至于风寰宇的身份底细,那两人是丝毫不知。
  门外突然传来一声响动,风寰宇顿时脸色大变,周身的功力都凝聚了起来,沉声喝道:“谁在外头鬼鬼祟祟的?”他自忖此处分外隐秘,因此并不惧有朝廷密探寻到这里。
  “主上,是公子命属下前来报讯。”
  风寰宇听到天一熟悉的声音,提着的心已是落下,这才淡淡地吩咐道:“你且进来。”天一跟随他多年。外头留着地那些许暗记也只有此人看得懂,再加上这些心腹属下身上都有致命的禁制,轻易不会有背叛之举。
  天一一进门便跪伏在地。不敢仰视。他当然知道朝堂上发生的事,新君登基已然诏告天下。因此他知道主人地心中一定是满腔怒火,当然不想那气头发在自己身上。“公子差属下前来回报,说是夫人有要事想见主上一面,有要事相商。”
  风寰宇不由浑身一震,他未死的消息虽然已通过风无凛通知了杜氏。但始终没有去见她一面。先头地情分虽在,但眼下情势不同以往,他也不想轻易涉险,再加上风无凛总是有意无意地提点杜氏的野心,因此相见的心思已是淡了。可是,这新君初立的当口,杜氏急着见他干什么?
  尽管心下带着种种怀疑,但风寰宇还是没有拒绝这一次会面。经过昨日朝堂上的那一番刺激,几个本就心志不坚地老王爷都作了缩头乌龟,除了青郡王风怀德和庄亲王风怀起还对局势抱有希望。其他两人已是明显有了退出的打算。风寰宇震怒之余,也想看看当年的旧情人究竟埋伏有怎样的底牌。
  杜氏甫一见风寰宇,便起身迎了上去。一如当年的习惯偏身行了一礼,脸上已是荡漾起了难得的微笑,但嘴上却丝毫不留情面。“多年不见,王爷还是英姿勃勃。不愧是当年号称侠王,最得先先帝宠爱的皇子。”
  风寰宇眼中厉芒一闪,倏地又恢复了若无其事的模样。“你今日特地相邀,应该不是说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往事吧?”他自顾自地坐下,一见石桌上摆着的各色小碟,已是怔了。曾几何时,年轻地两人就是这般赤诚相对,谁料最终还是咫尺天涯。
  “哼,死没良心的,枉我苦心孤诣想为你讨回公道,却落得这般景况。”杜氏扭腰坐下,脸上已是带着犹如少女般的娇嗔神情,“逃得生天也不早报一个讯,若非你那宝贝儿子知会一声,我还真当你死了。”
  宛如怀春少妇般地埋怨了一阵,杜氏地神情也随之严肃了下来,“昨日的朝堂之争我都知道了,王爷一世英明,这个时候怎么犯起了糊涂?皇宫里的那些男女哪一个是省油的灯,你怎会竟连风无痕回来都不知道?”
  风寰宇不由深深看了对面地女人一眼,竟敢直呼新君的名字,可见杜氏平日的秉性。不过杜氏的话可谓一语中的,他心中最后悔的就是没有早知道风无痕潜回京的消息,因此才失却了先机。倘若能预作准备,说不定能把发难的时机选在以后。说起来,他确实太心急了。
  “已经过去的事,再多考虑也是无用。”他摇头道,“倒是你,今日相邀会面,应该不会就是为的这点小事吧?”
  “奉怀殊和徐纹希指责萧氏的话固然无可厚非,但在朝堂上说出未免不妥,这一点,王爷已经失策了。”杜氏仿佛没看见风寰宇一瞬间阴沉下来的脸色,继续道,“在此之前,我已经通过一个微不足道的命妇,将这种流言传了出去,甚至连市井小民也不例外。这等干碍违禁的言语,断不能公然宣之于口,付诸于流言蜚语岂不是效用更好?”她轻描淡写地道。
  被对方这样一提醒,风寰宇自然能省到自己的疏漏,可是,在女人面前服软,这是他无论如何都不想做的事情。当下他不置可否地冷哼一声,指节仿佛无知无觉地叩击着桌面,等待着杜氏的下文。
  “如今贺萧两家势大,旁的王公大臣不过都是陪衬而已,所以要打主意还是得从他们身上落手。”杜氏离座而起,脸上已是焕发出熠熠神采,“萧家虽然看似极盛,家中既有一位皇太后,皇帝也是萧云朝的外甥,但其实却是盛极而衰的前兆。光是萧氏一党在朝中占据的位置,六部之中就有三部,而且刑部、户部和吏部,哪一部不是油水颇丰的衙门?新君一旦站稳了脚跟,恐怕要削弱的就是萧家的威权,因此要争取他们虽然困难,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反倒是贺家不能过分威逼,犹如当年风寰照在的时候扶持过贺家一样,新君也一样需要人来制衡萧家过大的权势。贺雪茗膝下没有皇子,因此贺家就是最好的选择,只需稍稍给一点好处,还怕贺甫荣不上钩么?”杜氏冷冷一笑,这才凝视着风寰宇的眼睛道,“听说上次贺莫彬从庄亲王府中归来,一脸的彷徨无措,那位王爷也做得太过了,贺家岂是几句威逼利诱可以收买的?说得过分一些,哪怕是他们曾作出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不是谋逆,哪一个皇帝都不会轻易对他们出手,所以昨日朝堂上贺莫彬才会随波逐流。”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杜氏也是倦了,徐徐坐下身来,轻轻品了一口茶,这才惬意地舒展了一下身子。“王爷,若非为了你好,我才懒得管这么多闲事。唐曾源虽然不是什么极品大员,但好歹也是门生满天下的人,我过一点舒心日子有什么不好,何必那么操心!”
  风寰宇哪会听不出来杜氏的言下之意,但他仍在琢磨她刚才那些发人深省的话。离开朝堂数十载,风寰宇现在才悲哀地发现,自己的交游圈子太狭隘了。出于安全考虑,他这些年几乎难得见任何官员,平日都是通过心腹属下和别人往来,对于局势的把握远没有想象中的精准。反倒是杜氏在京中的贵妇群中如鱼得水,各种消息情报分析得滴水不漏,竟隐隐盖过自己一头。
  “你说得都很有道理,看来我一直都是失之偏颇了。”风寰宇一把抓住杜氏的手,一字一句地道,“那你说,我接下来应该如何做?”他的脸上带着一种似笑非笑的神情,显然是期待着杜氏的回答。
  “多年的情分了,你说我会对你卖关子么?”杜氏向前探了探身子,低声对风寰宇诉说起来。一旁的风寰宇不由连连点头,丝毫没注意杜氏眼中一闪而逝的阴霾。
  “好,好!”风寰宇突然仰天长笑道,“毕竟是老天垂怜,让我曾经拥有过你这么一个聪慧的女子,真是天不负我!”他突然凝神看着这个曾经深爱过的女人,斩钉截铁地道,“将来我的人若是能够有分接掌大位,我绝不会忘了你!”
  两人商议完一应细节,风寰宇便匆匆离去,他是见不得光的人,自然不能在外边停留过久。杜氏瞧着他离去的身影,深深叹了一口气,喃喃自语道:“你总是这样自信满满的模样,当年就是因为你刚愎自用,才会中了风寰照的诡计,如今看来还是逃脱不了这般宿命。”
  她突然回头对身边伺候的一个丫鬟吩咐道:“回头你让人在宫中查一查,究竟是哪个皇子能让他这么放心。他是死过一次的人,怎么也不可能登上皇位。既然另有其人,就一定得弄清楚,千万不要辛苦一场却为他人作嫁衣裳。”
  那丫鬟答应一声,也就搀扶着夫人缓步下山去了。待他们离去好一会儿,风无凛的身影才现了出来,阴沉的脸色仿佛凝满了寒霜。他不得不承认,杜氏的每一句分析都恰到好处,然而,其人之心却仍然无法琢磨。
  “父王,你聪明一世,可千万不要栽在女人手里。”风无凛突然冷笑道,他并不打算去提醒父亲。自认为能够掌控一切的风寰宇,绝对不会在这种时候听进他的话,相反还会生出疑窦。毕竟,风无凛今日的举动犯了他的大忌。
  “你们都不要忘了,新君的手段不会只有这么一点而已。”风无凛自言自语了一句,身形晃动之下,转瞬就不见了人影。
  第四十章
空缺
  皇城内已经是一片素白,时值中秋时分,萧瑟的秋风挟裹着廖寥数片落叶,显得格外凄凉。宫内的太监宫女已是换上了素衣白帽,举止中无不小心翼翼。谁都知道,新皇登基的当口竟然恰逢西南兵灾,这时候倘若一个举止失当,大棍子打死抬出去的下场是铁定的。
  勤政殿中,新皇风无痕正立在御座前,目光清澈而自省。一应心腹亲贵虽然都端坐在椅子上,但颇有些坐立不安的架势,只有海观羽和风氓致两个元老安安稳稳地坐在那里,时不时地交换一个眼色。
  “诸位卿家,你们也知道,朕的皇位来之不易,居然有人在父皇大丧的时候挑起了西南边乱,真真是居心叵测,丧心病狂!”风无痕突然冷笑道,“今日召你们前来,无非就是要商量一下前方大将的人选。毕竟贺甫荣已经年迈,又是文臣,镇压不住局面也是料想之中的事。他也算是两朝老臣了,调回京中还可给那些蠢蠢欲动的小人一点震慑,免得朕日夜操心。”
  贺莫彬本就心中忐忑,听及风无痕提及自己的父亲,已是禁不住打了个寒噤。直到确定这位新君并无追究之意后,他才稍稍放下心来,却仍旧摸不透对方的心意。论理,贺家别说有什么拥立之功,就连些许微劳都未曾付出,反而在当初立储时下了不少绊子,只有清算的分而没有论功行赏的道理。然而,新君甫一登基,就召他入宫议事。这等殊遇正是宠信尚隆的表现,因此有心人纷纷猜测不已。
  “皇上所言极是,家父已然年迈。此次西南刀兵骤起,他也有失察之罪。”贺莫彬衡量再三。仍然起身请罪道,“只是京城中还有诸多事务尚未理出头绪,倘若朝廷轻易出兵,恐怕又会激起流言。”
  风无痕摆手示意他坐下,这才正容道:“缅阳族地叛乱早在先帝在位时就有苗头。此次不过是适时爆发,因此,朕并无意追究谁的过失。”他这句话无疑是为安置贺甫荣定下了基调,“至于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朕倒是不敢芶同。有心人若是真想散布流言,不论是否有兵戈都不会放过,就让那些跳梁小丑去鼓噪好了。”
  鲍华晟暗暗点头,这才欠身奏道:“皇上,西南缅阳族一直蠢蠢欲动,此次正是一举解决地大好机会。不若由云贵总督唐泗海或是四川总督胡南景派军先行扫荡。待到有眉目后再作打算。此时由朝廷派大将前往提调,不免惊动过大。”
  户部尚书越千繁不懂军事,此时却皱起了眉头。只听他摇头道:
  “皇上,缅阳族之乱不过是小疾,但倘若不能快刀斩乱麻,一举而破之。也许会招来更大的麻烦。”他一边说一边屈指将最近地军费开支一一道来,末了还补充了一句,“西北不过是初定,倘若被人钻了空子,那朝廷就得应付两边的军马,若再有人挑唆,百姓中还会有更大的乱子。依微臣之见,不若立刻拣选一员大将前往布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灭这场兵灾,也好昭显吾皇威势。”
  其余几个大臣也赞同越千繁的主意,鲍华晟细细思量后,觉得旁人的看法有理,也就不再力争。然而,在派谁领兵地问题上,众人却犯难了。天下已经太平了好一阵子,无论是官府还是百姓,早就习惯了这种日子,因此武将中真正经历过大战的便只有西北军营的那帮将佐,可此时却偏偏不能从西北调人,否则必定引起草原局势动荡。
  “皇上,微臣觉得可以委派丰台大营提督展破寒前往平叛。”风氓致不紧不慢地开口道,却并未起身。他是经历三朝的老臣,论辈分又是新君的叔祖,因此这话一说出来,众人便立刻思量开了,“丰台大营兼着防卫京畿的重任,交给展破寒虽然可以练出精兵,但微臣始终觉得不妥。展破寒此人乃是杀伐决断的将才,屈在这一隅之地未免浪费了人才,不若放他前去西南为好。”
  海观羽眼睛一亮,显然也想到了什么。他正想起身,突然又是一阵剧烈地咳嗽,竟然眼冒金星,无法自持。一个小太监领了风无痕眼色,连忙知机地上前伺候,好半晌才让海观羽平复了下来。
  “海老爱卿勤劳王事,真可谓是百官楷模。”风无痕知道海观羽身子已经一日不如一日,先前已经为先帝大行而操劳,此时还挣扎着前来议事,心中不免万分感触,“海老爱卿,你若是撑得住就随便说说,若是撑不住就不用这么端坐着,随意歪着也不打紧,这不是朝廷奏对,用不着守那些规矩。”
  海观羽终究还是坐直了身子,平复了胸前的不适之后,他苦笑一声道:“微臣真是老了,御前失仪这还是头一次,以后就要靠诸位大人辅佐皇上了。”他见风无痕还要开心安慰,连忙止住道,“今日议事乃是为了西南军情,无须在微臣的身体上大做文章。适才氓亲王所言很有道理,皇上大可将展破寒派出去。至于丰台大营的新任提督,皇上大可派一名心腹侍卫领衔。这等重地,不是皇上信得过地人掌管,谁都无法放心。微臣看徐春书就不错,进退有度,行事从无差错,不知皇上和诸位大人意下如何?”
  风无痕先是一怔,随即便舒展了眉头,海观羽和风氓致的建议正对了他的脾胃。展破寒虽然早已矢志效忠,但毕竟不是他地嫡系,而且此人早年征战沙场,任职京畿防卫确实也屈了才。而徐春书随侍左右多年,忠心耿耿自不必说,就是行事和章法也颇有条理,难怪得海观羽看重。
  众人听海观羽提出了这个建议,又见风无痕脸上露出了笑意,哪还有不知机的理。几个人便都开了口,把徐春书大大地赞了一番,因此轻易就定下了西南主将的人选。而在勤政殿外头护持的徐春书,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能骤然获此晋升。他先前虽然由于屡次积功升迁到了一等侍卫,而且此次还挂上了正二品地品级,但放了提督这样一个实缺,仍然是天大的异数。
  鲍华晟却是一个谨慎人,没有完全陷入众人的阿谀奉承中。“皇上,派展破寒前去西南自然是好的,不过,徐春书先前始终是侍卫,还未涉及过实务,况且丰台大营虽然重要,却比不上步军统领衙门。”他顿了一顿,丝毫没注意旁边几人的脸色,又继续道,“之前由于原任九门提督张乾暗行谋逆之举,步军统领衙门的堂官也出现了空缺,尚需有人填补。微臣倒以为徐春书任这一职更为妥当,至于丰台大营,皇上可以再拣选能员加以控制。须知京畿防务,向以九门提督为第一,非是皇上心腹不能胜任。”
  风无痕本来还为鲍华晟的不识趣而皱起了眉头,听到最后,心中已是完全释怀。诚然,比起外头的丰台大营,九门提督一职其实更为重要,不是徐春书这等人看着,他确实不放心。“鲍爱卿此言甚是,朕先前确实有些考虑不周。”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既然如此,诸位若是有适合丰台大营的人选,不妨都提出来议一议,否则,乾纲独断也不是什么好事。”
  谁会把皇帝的这种话当真,因此提出人选时无不小心翼翼,唯恐被新君认为自己有结党营私之举,倒是海观羽和风氓致一言不发,显然心中另有计较。一场小朝议下来,虽然议定了西南主将和九门提督的人选,但其他事情却仍是虚悬着。看看天色已晚,风无痕也就让他们辞了出去,吩咐外头的大伙房为众人在东头的朝房内备下饮食,只留下了海观羽和风氓致两人。
  正在外头轮值的徐春书却颇有些摸不着头脑,那些经过自己身边的大人全都是一脸似笑非笑的神色,这让他万分奇怪。身旁的凌仁杰却不管这些,趁机调笑了他好几句,几个相识的侍卫也都凑上来道喜,一口咬定这位新君的心腹即将升迁,说得徐春书不由心中大动。
  众官一走,风无痕也就命太监传膳,让两人留下来陪自己共用。风氓致和海观羽都是历经三朝的老人,哪还会不知道皇帝有要事相商,因此略略推辞了一阵便谢了恩典。此时正是大丧时分,众人也是起初在先帝灵枢前哭灵之后才来勤政殿议事,因此早已饥肠辘辘。所幸期间风无痕让御膳房备下了点心,这才勉强垫了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1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