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夜宫声第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77

  心中虽然异常怀疑,但他在面上却不敢表露毫分,打了个哈哈便连忙上前行礼。然而,这腰还没弯下去,对方就忽然一个托手将他扶起,他再三抗拒不得,索性也就直起了腰。
  “不是有旨意说楚王您去了北疆劳军么?”
  李明泽微微一笑,轻描淡写地道:“不过都是些小事,已经解决了。”
  小事!荣庆心中一突,脑子中一时全都是乱七八糟的念头。身在军中,他的消息总比寻常百姓和官员要灵通一些,隐约也听说,北疆有些不稳地倾向。在他看来,太皇太后和长公主将这位楚王远远地派到北疆,原本就有些出难题和发配的意思,谁知这一位竟轻轻巧巧地脱身回来了。
  想到这里,他的心里不禁有些惴惴不安,当下便试探着问道:“楚王的意思是,契丹人已经退兵了?”
  “他们锐气受挫,再加上内部人心不齐,不退兵难道还在那里喝西北风么?”
  李明泽见荣庆瞠目结舌,心中不禁异常快意。就上一次和此人打交道的情况来看,这是一个粗中带细的将领,而且审时度势的眼光很强,若是此番能够打动了对方,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他从来就不信什么虚无缥缈的天命,他就不信,靠着自己地双手和脑子,打拼不出一条真正的出路来。
  对于李明泽的回答,荣庆甚是尴尬,当下不禁嘿嘿笑了两声。见两边无话可说,他顿时觉得坐立不安,思量再三索性直言问道:“楚王既然回来了,为何不直接进城,而是到我这里来?”
  “进城?如今地京城能进么?”李明泽眉头一挑,倏地向前进了一步,“我若是不到荣大人这里来,只怕就没有地方去了。我刚刚让人到城门去过,十二个城门只开了一半,这还不算,进出城门的人全都像查捉贼似地,铁定是有什么事。反正我地事情也不急,干脆等两天再走,免得惹出麻烦。对了,夙儿……长公主这几天可曾下过什么旨令?”
  一声亲昵的夙儿让荣庆没来由心中直犯嘀咕,那一次地事情之后,他就旁敲侧击地打听了很久,终于得知李明泽和崔夙昔日算得上青梅竹马。虽说之后的一系列事情让他明白这两位主儿多半是有缘无份,但这心里总归是存了一个疙瘩。如今李明泽这一下失言,他不禁生出了一个诡异的念头——这位楚王和长公主不会是藕断丝连吧?
  李明泽看着脸色变幻不定的荣庆,右手不禁在袖子里把玩着那方仿制得惟妙惟肖的陇右节度使之印。要不是靠着这个,他这一路上休想那么方便——自打北疆战事一起之后,路上的盘查就严格了许多,偏偏他不可能不带护卫,所以不得不出此下策。
  幸好,他身边的能人异士着实不少!
  网友上传章节
第四卷
日落碧山庐
第四十一章
好言相劝
  慈寿宫。
  普通太监和宫女自然不知道里头的暖阁换了个主人,一日三餐照旧送到门口,该批复的奏折等照旧会每天早晨送出来,仿佛里头仍然是原先那幅模样。
  暖阁里面依旧燃烧着蜜烛,灯火煌煌之下,徐莹正坐在案桌前奋笔疾书,至于陈非惊则依旧戴着银假面,仿佛睡着了一般坐在椅子上,那两个和他形影不离的义弟则是不见了踪影。在确认太皇太后确实已经死了之后,他便立刻把两人遣去五内所布置,而自己则是只身呆在了这慈寿宫——不是因为艺高人胆大,而是他隐约觉得,倘若一个人留在这里,徐莹会有别的话对他说。
  打量着那个永远冷漠如冰的女人,他不禁想起了当初琬儿的嘟囔,仿佛是说徐莹就是一个大冰块,永生永世也不会融化,而据他后来好奇之中向周围人打听的结果来看,仿佛徐莹从始至终就是这样一幅模样。算起年龄来,这个女人甚至比他更年长几岁,可是,他如今早已经两鬓霜白,她却依旧一如当年。
  要说劳心劳力,她跟在太皇太后身边那么多年,也不知设计了多少人,也不知谋划了多少事,心力用去无数,怎么就会不先劳?望着她那一头乌黑的头发,他竟是没来由生出了一股厌恶,终于再也等不下去了。
  他霍地站了起来,缓步走到案桌前,居高临下地俯视着那个毫无察觉的人影,忽然冷笑道:“有什么话,徐尚宫你现在可以说了。”
  徐莹却仿佛没听到似的,直到把一句话写完.电脑小说站http://wwP更新最快.这才长嘘一口气搁下了笔,抬头在那张冷冰冰的面具上一扫,这才缓缓站起。只见她稍微活动了一下骨骼。肩膀轻轻晃动了一下,两只手更是似乎无意地摆了一摆。这一动作来得突然。她清清楚楚地看到,对方双肩一晃,陡然退出去几步,更是摆出了一幅严加防范的姿态。
  “大公子何必如此紧张,倘若我是高手。曾经那一次面对太皇太后遇刺地时候,就用不着这么紧张了。”
  她说着便露出了一丝轻笑,见陈非惊丝毫没有懈怠的意思,她遂耸了耸肩,姿势煞是潇洒好看:“当初太皇太后出行遇刺的那一回,我就觉得事情蹊跷,后来京兆尹反反复复查不到凶手,我就对太皇太后提起过你。只可惜太皇太后不愿意追查,此事就这么搁下了。不过,我这些年好歹攒下了一点家底,再加上有人帮忙。所以也就慢慢查到了大公子你地身上。”
  说到这里,她微微顿了一顿。眼睛却并不往陈非惊脸上打量。而是转身面对着墙壁上的一幅山水,若有所思地看了好一阵:“人说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谁能知道,昔日惊才绝艳地陈大公子,居然会藏在庙中,而且俨然是一位高僧?只怕长公主那时候为了太后,一次次去云翔禅寺上香的时候,绝对不会想到,那位以血抄写经书的静明大师,就是她的亲生父亲吧?”
  陈非惊起先还能冷冷听着,待到最后一句,他终于忍不住了。银假面虽然遮住了面具,但是他的双手却不可抑制地咔嚓作响,最后竟是上前数步,死死盯着徐莹地背影看。他一向认为,自己的藏身之地是没有任何破绽的。
  真正的静明大师早就圆寂了,他亲手收好了他的舍利子,从此就在云翔禅寺中住了下来。那间禅房从来没有人敢擅入,底下又有暗道通向外间,因此他既能在心伤的时候抄写经书抒发心头悲愤,该筹划的时候又能找到人商量,可谓是一举数得。谁也不会想到,一直以来受皇家香火恩荫的地方,居然是他的隐匿之所。
  这个女人究竟是怎么找到地方地?
  他的心头陡地冒出无穷无尽的疑惑,但话到嘴边又硬生生地咽了下去。事到如今,焉知不是徐莹故弄玄虚让他自乱阵脚怀疑身边地亲信?哼,这件事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就是两个义弟也不清楚他的藏身之所,若是想据此挑拨,那就真地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徐莹终于转过了身子,犀利地目光仿佛能够一下子穿透那张银假面。也不知僵持了多久,她终于悠悠叹了一口气,手中多了一个普普通通的白玉镯子:“这件东西你认得么?”
  陈非惊地瞳孔猛地放大了些许,紧接着便感到心脏一阵收缩。尽管不断在心里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但是,目光所及以及昔日的印象却在提醒他,那只镯子货真价实就是当初他送给琬儿的一只——而看到这一只,他更是本能地想到了自己当日抱着女儿去寻找老陈的时候,路上失落的那一只。
  他终于再也难以掩饰心中惊怒,沉声问道:“这东西你是哪里来的!”
  对于陈非惊的这种反应,徐莹终于满意地笑了,收回镯子便忽然合掌轻轻一拍。紧接着,房中便响起了一个低沉的声音:“大公子还认识我么?”
  陈非惊猛地斜退三步,袖中匕首终于滑落到了右手之中,旋即方才朝发声的方向望去。这不看不打紧,一看之下,他的心神立刻为之大震——那张脸他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当日,琬儿不就是拉着这个人让自己叫凌叔的么?那一次险险发生的私奔,更是这个人为他扫除了一切痕迹。而最后一次自己发疯似的追到送亲队伍中时,不也是此人陪着自己送了琬儿最后一程?
  “凌叔……”
  他的口中艰难地迸出了两个字,但旋即刚硬地问道:“你怎么会在这里?”
  “你和琬儿,正如同我和太皇太后一样。你为什么出现在这里,我就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凌亚苦笑一声,脸上刀刻一般的皱纹在灯光下显得清清楚楚。望着呆若木鸡的陈非惊,他深深叹了一口气,“收手吧,就算不为了九泉之下的琬儿,你也该想想你们的孩子。长公主是在太皇太后抚养下长大的,性子如何你应该清楚。真的到了父女相对的那一刻,难道你真的想玉碎么?她还年轻,总不成让她和所爱之人生死两隔,你才满意吧!”
  最后一句话如同重锤一般狠狠敲击在陈非惊心间,跌坐下来的一刹那,他忽然觉得一片茫然。这么多年了,难道他的所为就完全是一场空?
  网友上传章节
第四卷
日落碧山庐
第四十二章
风波难平
  “呵……欠!”
  眼看太阳快要落山,城门口原本的长龙渐渐变得稀稀拉拉没几个人,负责收税的一群军士终于懈怠了下来,原本紧绷的神经稍稍得以缓解。要知道,先前上头下来的可是死命令,如若放出或放进一个可疑人物,那就不是一顿小板子能够说得清楚的。轻则发配,重则处死,看城门那么多年,还没有哪一次遇到这么苛刻的命令。
  咳,他们不过是小人物,有怨言也只能放在心里头,若是敢说出来,这小命也就没了!
  看到几个粗布汉子有些拖拖拉拉的,当头的军士禁不住吆喝道:“赶紧赶紧,要是等到闭门鼓敲起来之后还没出城,那就自认倒霉吧!”
  这一叫唤,几个人的动作顿时快了,不一会儿,等着出城的地方就全都空了,倒是外头等着入城的百姓还有十几个,个个都在为了入城要交的那几个铜板喋喋不休。到了最后,负责收税的军士终于不耐烦了,一拍桌子怒声喝道:“要是没钱就回去,这税金是朝廷的大人们定下来的,和我们扯皮有个屁用!”
  虽说他这么吼了,但对于百姓来说,少交一个就意味着多一文钱落自己腰包,因此速度依旧快不起来。正在军士们期待着闭门鼓响起来的时候,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忽然传入了众人耳中,几个原本坐着歇息的军汉也都站起来张望。这一看之下,几人顿时呆若木鸡。
  那烟尘滚滚之处,可不是一队骑兵?这种节骨眼上,不会出什么大事吧!
  几乎是本能反应,几个人便迅速去搬拒马等物
然而这动作再快也难以抵挡马蹄子,几乎是顷刻间功夫,一群人就到了城门口。粗略一算,竟是至少有两三百人左右。如此情势下。一群军士顿时更加慌张,心中连连叫苦——京城要地,向来不许兵马擅入。以往若是有将领入京述职,往往也只允许带数十个亲兵,如今一下子这么多人。不会是造反作乱吧?
  就在一群人十万分不安的时候,那数百骑人终于在离城门不远处齐刷刷地停了下来,为首的将领一声令下,便有两骑人旋风似的冲了进来,大声喝道:“龙骧军武威营指挥使李卫东李大人有要事进城,请诸位赶紧通报一声。”
  龙骧军武威营?
  几个军士莫名其妙地当口,为首的那军士老张却猛地想到了当初的宫变,脸色倏然一变。如果他没有记错,当初封赏地时候。龙骧军武威营所有五百将士都受到了很高的嘉奖,指挥使李卫东虽然没有一下子拔擢到高位,却以区区营指挥使叙勋四级。赏赐金珠宝贝无数,一时间风头无二。现如今在京城南北成犄角之势地南北大营之外。尚多了这么五百人驻扎。便显出恩遇之深了。现如今这位李指挥使居然要带着本部人马进京,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来不及细细思量。便立刻派人去知会长官,自己吩咐了一群下属之后便立刻匆匆上前。然而一到近处,他便愕然发现,对面前头的好几个骑兵竟是都带着伤,这一体悟顿时让他魂飞魄散。京城附近,有谁敢袭击这一帮可称得上是长公主亲信的军人?
  “李大人李卫东的脸上写满了疲惫,见老张上来行礼,便摇了摇手道:“事出紧急,我这帮弟兄可以先留在这里,能否先让我进城?”
  “这……”老张先是一阵犹豫,继而想到对方不过是要求一人进城,并没有太大的为难,当下连忙点头答应,回身示意属下搬开拒马,嘴上却一句都不敢多问。这年头,不该知道地事还是少问,否则将来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李卫东心急如焚地疾驰在大街上,本想直奔皇宫,但思量再三还是去了侍卫亲军司,而他滚鞍下马还没冲进门去,就被几个亲兵牢牢拦住,无论他如何解说也不肯放他进去。气急败坏之下,他只得扯开嗓门大吼道:“龙骧军武威营指挥使李卫东,有急事求见侍卫亲军刘统领!”他本就是血气方刚的军人,这一声吼自然是非同小可,就连侍卫亲军司中的不少文职人员也被惊动了,更不用说院子里来回巡逻的武人。而门口的亲兵更是气急败坏,若不是很多人都知道李卫东是何许人,只怕就要一声令下架起人就走。
  很快,里面便出来了一个人,一眼便看到了李卫东,赶紧上前喝止了那几个拦在门口的亲兵。惊疑不定地上前打量了一阵,他立刻直截了当地问道:“李卫东,你不是在城外驻防么,怎么忽然进城来了?”
  “刘……刘大人!”
  李卫东万万没有料到会在这里看到刘宇轩,一时间愣在了当场。好一阵子,他才如梦初醒地回过了神,待要解释却又顾及这里人多,只得躬身一礼道:“事关重大,末将不得不出此下策,还请刘大人带我去见刘统领!”
  刘宇轩看了李卫东一眼,心中没来由一阵担心,点了点头便将其往里头领。过了第一道门,他便示意对方解下腰刀,而一路走去,竟是防卫愈发森严,如此一来,李卫东自然是满心嘀咕,最后终于忍耐不住了:“刘大人,难道刘统领还要担心有人行刺不成?”
  “我爹自然不怕有人行刺,但长公主在这,难免会防备森严些。”见李卫东一下子懵了,他也不多解释,而是沉声说道,“你现在该知道外头的人为何要死死拦着你,最近事多,侍卫亲军司上下那么多人,已经忙得脚不沾地了。你若是再带来什么不好的消息,别说长公主,就是我爹也招受不住。”
  “可是,末将带来地还真不是什么好消息。”虽说话一出口,刘宇轩便目光不善,但李卫东总不能把坏事说成好事,当下便硬着头皮道,“末将为了以防万一,已经把营中半数人马带回了京城,如今都在城门外头候着。末将麾下军士发现,南大营中有神秘人物出没。”
  又是南大营!刘宇轩一下子觉得脑际响了一个炸雷,整个人都有些木了。
  网友上传章节
第四卷
日落碧山庐
第四十三章
峰回路转
  南大营有可疑人士出没!
  听到李卫东呈报的这个消息,崔夙虽然心惊,但却立刻镇定了下来:“既然如此,你为何带着本部军马匆匆进城?你该知道,我让龙骧军武威营驻扎城外是何用意,既然发现有可疑人出没,你就该就近监视,派一个稳妥人回报即可!”
  李卫东见崔夙一下子就问到了点子上,顿时心中佩服,连忙毕恭毕敬地弯了弯腰:“长公主,属下自然知道自己的职责,但是,今天早上南大营统领荣大人忽然派人来我的大帐,还出示了长公主手令。属下原本不疑有他,后来因为部属提醒,这才发觉那手令的材质和往日长公主下达的有所不同,觉察到不对之后立刻找了原因拖延。没想到派出去的几个斥候遭人袭击,失踪了七个人,剩余回来的五个人全都带着伤。属下将一半的人派去了北大营,又留下一些熟悉地形的监视南大营动静,自己则亲自来报。”
  这一通解释下来,屋子里的三个人自然全都听懂了。然而,听懂归听懂,事实中的巨大震撼力则是让他们心中难安。有没有下达手令给南大营统领荣庆,这自然是崔夙自己最最清楚的事。除非李卫东说谎,否则结果就只有一个——南大营只怕有变。
  联想到先头秦达提到李明泽已经离开了北疆,把此事和南大营有变结合在一起,那么事实就呼之欲出了。当日宫变的时候,她托付李明泽去南大营调度军马,最后虽然成功做到了,但以他的聪明。只怕是在调度之外还做了其他事情太皇太后儿孙无数,也就只有李明泽和先头宫变之后下落不明的李明嘉,方才稍稍有些太皇太后当年的风采。
  李明泽是想用她当初地那一招。以力制人么?这并不是不可能的,只要京城十二门能够控制一门。那么,南大营军马就能够立刻入城,到时候一打勤王的旗帜,京城立刻就是一团乱局。虽然她已经让刘成去清查,并将街面上地戒严部队收拢大部份。准备暂时封闭十二门,但是,城门的封闭只能是暂时地。
  人心已经不稳,上次宫变的阴影仍旧留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如今再来一回封闭十二门,顷刻之间就会谣言四起。她并不惧怕什么谣言,但是只要有人煽动,无疑在一锅滚油中扔下了一点火星,定然会让事情发展到无可收视的局面。而且。北疆……若是如秦达所说,北疆大部已经为李明泽所控,那么。他的实力就不仅仅是一丁点,而是已经达到了相当庞大地地步。她确实可以号令天下军马。但是。同室操戈到了这样的地步,就算不会天下大乱。这元气至少也要好些年才能恢复。
  她不能冒险,换言之,是大吴不能冒险!“长公主……”
  崔夙转头看着满脸沉重的刘成,自然知道老成持重的他会说出怎样的建议,当下便轻轻摇了摇头:“你现在立刻下令,把武威营进城的那部分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李卫东,你先跟着去安抚一下部属,然后立刻出城往北大营和其他人会合。你刚刚说的事情,如无必要不许向任何人泄露半个字,哪怕是北大营上下的军官。你就在那里待命,明白么?”
  李卫东精神一振,立刻躬身应是。而刘成虽说仍旧心有他想,但忖度再三还是把话吞进了肚子,旋即带着李卫东出了房间。此事,空荡荡地屋子中就只剩下了崔夙和刘宇轩两个人。
  望着站在那里攒眉沉思的崔夙,刘宇轩很想上去安慰几句,但话到嘴边却没有出口,步子还未迈出就收了回来——他和李明泽都是和崔夙一起长大的,现如今李明泽地举动摆明了是志在皇位,那么,他还能说什么,难道劝崔夙用雷霆手段么?
  也不知过了多久,崔夙终于回过了神,一抬头见刘宇轩正在那里死死盯着自己,她顿时感到心里一阵莫名地悸动。她早就算到有这一天了,也并不是什么准备都没有做过,但只是莫名地希望一切能够改变。其实,早在那时候立太子的时候她就应该明白,只要太皇太后一日决定闲置李明泽,就永远都有翻天覆地地那一天。
  如今,这一天终于来了。内忧外患一起压上来,滋味还真地是不那么好受的。
  和刘宇轩对视良久,她猛地把心一横,正想吩咐些什么,忽然,只听一阵急促地脚步声,一个亲兵三步并两步地冲了进来,单膝跪倒报道:“启禀长公主,刘大人,宫中月华门刚刚开了,封锁朱雀大街的卫士抓住了一个从里头出来的小太监,说是出来送信给长公主的!”
  宫里头出来的人?
  对于这样一个消息,崔夙着实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但是,人都已经出来了,她焉有不见的道理,自然是立刻吩咐把那小太监送来。不到一顿饭工夫,两个身强力壮的侍卫就架着一个小太监匆匆进来,硬是把人按在了地上。其实不消那么大工夫,那小太监一见了崔夙和刘宇轩,膝盖早就软了。
  “长……长公主,刘……”
  崔夙哪里耐烦和他嗦,不待他说完便厉声喝道:“废话少说,我只问你一句,究竟是谁派你来的,送的什么信?”
  那小太监被这疾言厉色的言语吓住了,使劲吞了好几口唾沫,他方才结结巴巴地说道:“奴才……奴才带的信……让……让这两位侍卫大人收走了!”
  一个侍卫慌忙从袖中取出一封火漆封口的信函,双手奉上之后却又不忘提醒道:“长公主千万小心,属下只敢验看了表面,并不知道里头是什么东西。”崔夙却顾不上那许多,三两下拆开了封口,里头却是一张薄薄的信笺。只扫了一眼,她就认出了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笔迹,而其中简简单单的只有一句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