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夜宫声第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77

  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那对手镯太名贵……不,只是我想到时候……我只是觉得她……”李明泽反反复复开了好几个头,却都觉得没法把问题说清楚,最后索性直截了当地说,“你送来的那对镯子让我自个收了。一看到那种仿佛会流转的绿色,我就想起以前在葡萄架下的经历,所以不想让给别人!夙儿,我们别再提她的事好么?”
  崔夙自然更加不想提刘芮的事,那是一个被自己的亲生父亲亲手送进王府的女人,从这一点来说,就注定了其可悲可怜的命运。她对此无能为力,更不可能也没有立场去劝说李明泽什么。深深吸了一口气,她便再一次问道:“七哥.我再问你一次,你真的愿意去北疆么?”
  原先略有些尴尬地气氛立刻被这句话冲散了,李明泽看着对面的崔夙。心中想到的却是咫尺天涯四个字。然而,他终究是心志坚毅之人。略一失神就清醒了过来,面上又恢复了刚刚地若无其事。
  “我刚刚已经说过了,我愿意赴北疆一趟。若是让契丹真的如愿以偿进袭中原,岂不是印证了朝廷无人这句话?总而言之,你放心!”
  短短地“你放心”三个字。却让崔夙心头五味杂陈。她看了李明泽半晌,然后默默地点了点头,旋即头也不回地出了厅堂。那青石地面原本是极平整的,但在此时此刻的她看来,仿佛又变得无比硌脚,似乎每一步走上去,那剧痛都会传到心中似的。
  回不来了,无论是她或是他,都已经回不来了!
  上马车的一刹那。她仿佛看到了王府大门内有一双眼睛正在看她,却强忍着没有回头,义无反顾地坐了进去。随着阵阵车轮声在耳边响起。刚刚地一段经历似乎越来越远,而她的精神也渐渐恍惚了起来。
  “长公主是否觉得这一次是硬把楚王逼上了北上之路?”
  耳边那个冰寒的声音让崔夙一下子清醒了过来。她看着车内面无表情的徐莹。眉头渐渐皱了起来:“我看得出来,他并不反对这一安排。我也并未强求于他,何谓逼?”
  “那长公主还有什么好多想的?如今京城局势虽稳,却也如同牢笼一般,对于楚王这样性子的人,出京走一趟应该也不坏吧?长公主一心一意为他着想,又何须让自己觉得不喜?”说到这里,徐莹意味深长地又加了一句,“长公主生性酷似太皇太后,只是有一点,长公主却是不如太皇太后远矣,那便是不单单在国事上冷静,在情事上也需冷静。”
  “你这是什么意思!”
  崔夙一瞬间警觉了起来,须知徐莹几乎从来不在她面前说太皇太后的事,如今这一提起,便显得很有些突兀了。太皇太后的那些往事都已经湮没在了灰尘之中,皇宫上下,真正知道的人本就极少,肯说话地人更少,似徐莹这样知之甚深的人更是守口如瓶。
  “太皇太后和英宗皇帝……并不是像外人想象的那样琴瑟和谐。”仿佛不知道自己那些话会给人带来多少震撼和冲击,徐莹微微一笑,嘴角上翘了一个极小地弧度。从某种程度来说,她并不算一个很美的女人,因为她少了几分女人地妩媚婉转,多了几分刚气和冷漠。
  她轻轻挪动了一个位置,和崔夙又靠近了一些:“在太皇太后进宫之前,是曾经有过一个青梅竹马地。那个人想必你也猜到了,就是凌亚。只是和某些为了情爱闹得牵连甚广的女人相比,她一直都很冷静,甚至于再见到入宫为侍卫地凌亚时,都没有露出半分破绽。那个时候,她已经是陈昭容,英宗皇帝最最宠爱的妃子。而实质上,她更多的是作为英宗皇帝的左膀右臂,因为陈家没有多大的势力,不会成为朝政上的掣肘。”
  “接下来的情况,你应该都能够推断出来。”
  尽管隐约猜到不少,但从心底来说,崔夙还是感到一阵惘然。和一个自己根本不爱,却欣赏自己的男人同床共枕,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是爱,还是恨,或者只是漠然的妥协?她不是太皇太后,想象不出那种难以名状的滋味。徐莹说的没错,她或许能够在其他很多事情上冷静以对,却唯独不能真正正视自己的内心。
  回到宣政殿,崔夙便立刻翻看了兵部送过来的奏折。李明泽既然要去北疆,那么,他的随员以及副使就必须尽快定下来。朝廷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安抚万居飞之子万复的人,因此,此番必须找一个和万居飞有交情的人,这样的人有么?
  在田菁熟悉的笔迹下,她赫然看到了两个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名字——一个是刘成,而另一个,竟是田菁自己!
  刘成能够派出京城么?不可能,侍卫亲军司作为京城最最重要的防卫力量,掌握在别人的手中是极其不可靠的,而在前任范志明因谋逆而自杀的情况下,要镇压住这么一股强大的力量,非刘成不能胜任。
  田菁能够派出京城么?也不可能,莫说她崔夙熟悉兵部事宜需要一个这样的帮手,即使是从南北二营的角度考虑,她也需要田菁这样一个人居中调度。
  然而,眼下她却不得不从中选择一人,哪怕是最艰难的选择。
  PS:病了,可怜啊……
  网友上传章节
第三卷
欲上青云路
第五十七章
辗转难明
  “这还用得着选么?”
  对于崔夙的问题,田菁的反应相当淡然:“京城之中缺少不了刘大人,但我却是可有可无的。如今我的铁卫有素缳管着,就是兵部那档子事,找到接替我的人也不难。夙儿你可别忘了,之前因为南大营兵变的事情,劳明诺可是一直闲置着。他是昔日左相林华的女婿,在京城人面熟,而且品行什么的都无可挑剔,不过是遭了池鱼之殃而已,他足可坐镇兵部。”
  劳明诺?
  崔夙很快便从这个名字联想到了退休致仕的林华,昔日和那位老人同座喝酒时,他那泛舟西湖的玩笑话仿佛仍然在耳边回荡。只可惜,要找那样的闲暇,对于她来说实在是太难了。这样的岳父挑中的女婿,论理应该不会有问题才是。“劳明诺是有官身的人,可是终究……”她说到这里便嘎然而止,笑话,太皇太后用人向来是不拘一格,曾经出现过任命六品官为宰相的例子。劳明诺身家清白,既然如此,她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那么我明日便下诏,任命他为兵部侍郎!反正那位兵部尚书已经老糊涂了,也该挪挪窝了!”
  一句话说得田菁眉开眼笑连连点头,最后甚至直截了当地赞道:“这才是监国长公主应该有的霸气,夙儿,你和太后在很多方面都像,就是这气势不足。为人宽厚是好事,但是一味宽厚,有些人就会认为你可欺。相反的是,只要你表现出足够的强势,他们就会俯首贴耳这就是人的劣根性,欺软怕硬,古来如此!”
  她宽厚么?崔夙没来由苦笑起来。一年之前的宫变,虽说她没有亲自下手。但是仅仅南北大营和侍卫亲军司清洗掉地人,大概就有上百个。她还亲自带人赐死了多位宫中嫔妃,上上下下的太监宫人牵连到的也绝对不少,这样地她居然能称得上宽厚,实在是太讽刺了!
  “既然说定了。我就得回去准备一下。想不到当年战功彪炳的万都统,到头来居然死得不明不白!”
  田菁深深叹了一口气,面上露出了一股子惘然,但立刻恢复了往日精干地模样。“我和你卫叔当年都曾经和万都统并肩作战过,我也见过他那个儿子。虽说年纪小,但因为万都统对他相当严格,所以绝对不会出现虎父犬子的情形,此番应该能够依仗他。只不过,这回大军压境。若是内讧只怕会白白让契丹人得逞,所以我希望还是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动用铁卫。”
  这是应有之义,崔夙一口答应了下来。而当她想让田菁多带几个护卫的时候,对方却死活不肯。到最后她拿出了长公主的架子强压。田菁方才勉强答应带八个护卫。口中却犹自嘟囔道:“千军万马之中全靠随机应变,若是真地有什么事情。就算带几百人也没有用。”
  和田菁一样,李明泽也拒绝了原本安排好的两千禁卫,只要求带五百精兵随行,而这样的规格自然让朝中不少心有疑虑的大臣放下了心。而在知道这一消息已经确凿无疑的时候,鲁王李隆昌在松了一口大气之余,心里却不免有些异样。
  他确实不想去北边那个风暴窝里头送死,可是,他绝不相信自己明白的道理李明泽会不清楚。他这一辈的直系皇族只有一个出家的李隆符,而下一代的皇族中就只有一个李明泽还算成器地。而这样一个分明野心勃勃的侄儿,却丝毫没有犹豫就去了北疆,要说不是别有用心他绝对不会相信!
  难道,是李明泽看上了北疆的兵权?
  这样一个念头让他一瞬间浑身僵直,但转念一想,他又觉得不可能。莫说镇北军现在局势未明,就算真地局势明朗,军中上下将领会投靠李明泽这么一个无权无势的亲王?这世间没有好处地事情谁都不会干,即使是那些粗鲁不文地武人。倘若李明泽是打那种主意,那么他只能说,他这个侄儿太想当然了!
  如是想着,他的心情渐渐平复了下来,便伸出手来摩挲着自己最喜欢地那尊羊脂玉狮子,正自鸣得意的时候,冷不丁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
  “王爷,外头有人求见!”
  “不见!”李隆昌很清楚,这种时候上自己这里来的都是些什么人,因此问也不问就直截了当地回绝道,“要还是那些打秋风的,直接让总管打发了算数,用不着次次都来烦我门外那个人却没有立马离去,而是提高了声音又加了一句:“王爷,此人奴才不敢回绝,在外头求见的是京兆尹何雄!”
  京兆尹?
  李隆昌一瞬间失神,但转而暗笑自己慌张。他除了之前为永乐公主的事东奔西走,可没有干什么其他的事。再说了,倘若真的是暗地里的谋划东窗事发,又怎么会轮得到区区京兆尹前来?恐怕不止是侍卫亲军司,就连宫中禁卫也该出动了吧?
  “带他到正厅,我立刻就去见他!”
  思来想去,李隆昌还是没有去穿那身公服,而是直接着了便装。毕竟,他并不清楚何雄此来的目的,若是弄僵了并无好处。退一万步说,何雄如今似乎在崔夙面前还算得宠,他没道理得罪这样一个地头蛇。“下官拜见王爷!”
  李隆昌见何雄趋前行礼,连忙双手将人搀扶了起来,少不得又寒暄了几句。等到仆人奉茶之后,他忖度对方来意,遂屏退了侍从,笑容可掬地问道:“不知何大人今日前来有何指教?”
  “王爷面前,哪敢有指教二字?”何雄也是笑容满面,当下欠欠身道,“不瞒王爷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下官此来,实在是有长公主钧旨在身,有几句话要对王爷说。”
  长公主钧旨?李隆昌的脸色一下子变了,一颗心甚至也吊了起来。他实在想不出来,崔夙究竟有什么样的事情,需要让何雄这样一个人来对自己交底。
  网友上传章节
第三卷
欲上青云路
第五十八章
痛下决心
  走出鲁王府上了马车,何雄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刚刚对李隆昌一交底,对方的额头上立刻暴出了一根根青筋,脑门甚至都是油光光的,甚至连手都握成了拳头。他很是怀疑,那个时候若是李隆昌有备,是否会直接拉出一队刀斧手来把他砍了!
  好在如今是太平盛世,亲王全都不能蓄兵,而李隆昌显然也没有那个胆子。所以,他何雄才能在一个亲王面前用近乎咄咄逼人的语气问出那些个问题,他才能够将崔夙的警告一一转达。不过,照这个情况来看,那件事情确实和李隆昌无关。
  可是,手握兵部勘合的那具尸体若不是李隆昌所为,还会有谁?
  他轻轻揉了两下太阳穴,一下子觉得分外头痛。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京兆尹这个位子原本是细务居多,不用过多地掺和国事,可是,谁要他麾下竟然有一个自作聪明的属下?要不是那家伙把勘合送到了他的面前,他完完全全就是个事外人,哪里有这么多麻烦?
  算了算了,如今事情虽然多些,好歹他在长公主面前得脸,也算是因祸得福!
  当下他便沉声对车夫吩咐道:“去皇宫!”
  进了宣政殿,他却得知崔夙如今正在慈寿宫太皇太后那里,心中不免有些担忧。好在只等了一刻钟工夫崔夙便回来了,他这才稍稍心定了些。
  见何雄满脸谨慎,崔夙遂含笑点了点头,然后便问起了今天他去见李隆昌的事听何雄事无巨细地一一分说了,她一边应着,心里一边琢磨着此事的文章。她原本就不信李隆昌有这样的本事。如今看来更是如此。要在兵部安插人,曾经当过皇帝的李隆昌确实有可能做到,但是。从她知道地当年情形来看,但凡李隆昌对国事有一星半点的用心。也不会弄到废帝的结局。当然,太皇太后地不肯放权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京兆府下辖京城,原本就是天下最要紧地地方,也只有何卿这样的能员,方才能够为太皇太后和皇上分忧。”崔夙见何雄连连谦逊。脸上便带出了淡淡的笑意,“这样一件千头万绪的事情,何卿能够追查到这样的地步,对外又不露口风,已经是很难得了。我会择日另行嘉奖,只是在此案未完之前,还需要何卿坐镇京兆府。”
  “多谢长公主,下官一定竭尽全力!”
  何雄对于升官虽然热衷,但也知道如今一头扎进朝堂并不是什么好事。自然欣喜崔夙地承诺。而等到他一去,崔夙便立刻召来了素缳,问起了豫如那件事的结果。
  果不其然。在稍稍犹豫了片刻之后,素缳便坦然答道:“任贵仪先前的昏厥是因为一种迷香所致。这是徐大人已经确定的。据说此物用多了可以致人死亡。但是,除此之外。那个小太监的身份却非常可疑。奴婢曾经通过丽景宫中的内线试探了一下陈淑妃的反应,结果她暴跳如雷,就差没有痛骂那个小太监碍事了。而从魏国公府打探到的情形来看,魏国夫人和此事有涉大约不假,只是那个小太监应该和魏国夫人也没有关系。”
  这里居然又多出一个四边没有着落的小太监!
  崔夙心中苦笑连连,却只能强打精神问道:“你既然认为是陈淑妃干地,那么,可有确凿证据?就是魏国夫人那里,如果有真凭实据,我也可以对右相直接说,免得真正出了什么大事让太皇太后震怒。”
  “迷香我倒是弄到了,只是,硬要说陈淑妃谋害任贵仪,只怕陈相不一定会认可。”素缳谨慎地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我倒是觉得,陈淑妃最近似乎又有些癫狂,似乎有准备再次动手的意思。哦,有一件事我几乎忘了,丽景宫里有一个侍卫是当初陈家送进来地,轻身功夫很是了得,大约陈淑妃便是借他下的手。”
  想起自己当年做地好事,崔夙只得叹了一口气。当初地她哪里会想到短短两年时间会发生这么多事,一心只想着自保,所以才会任由各宫用上了自己家里送进来的侍卫。如今其他人全都聚居到了寿康宫等地方养老,唯有这陈淑妃身份特殊。早知如此,她还不如奏请太皇太后将这个大麻烦送回陈府地好!
  素缳却将崔夙的叹气理解错了意思,当下便问道:“公主可要捉贼捉赃?”
  捉贼捉赃,倘若真的抓到了,陈诚安这个宰相就不用当了!崔夙又是一阵头痛,最后还是决定把此事对陈诚安说清楚。陈淑妃这样一个不安定因素若是仍然留在宫里,那么以后只怕还会出事!
  “你去一趟陈府,把事情对陈相说清楚!”她陡地加重了语气,神情也冷了下来,“倘若他对此不置可否或是干脆袖手不理,那么,今后若是出了什么事情,我也会秉公处理,就是太皇太后也不见得会回护,这些话你都对他说清楚!”
  当陈诚安从素缳口中得知这件事的时候,几乎差点没有背过气去,甚至没有看见素缳脸上嘲讽的笑容。自己的女儿不成器,他已经不是第一次领教了,可是,这一回掺和进去的还有自己的妻子!他实在无法想象此事一旦在朝堂上揭破的下场,难道她们全都疯了么?“素缳,你回去告诉长公主,此事我一定会给一个交待!”
  等到素缳一走,他便深深吸了一口气,脸上甚至有些狰狞:“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连这样简单的道理都不懂,我陈诚安居然有这样愚蠢的嫡妻和嫡女,老天你待我还真是不薄啊!”
  当夜,魏国夫人王氏暴病,次日,右相陈诚安以妻子思念女儿为由,奏请奉陈淑妃回家省亲。镇国平安长公主崔夙请太皇太后旨,准陈淑妃回家省亲。三日后,魏国夫人病势稍解,乞女归家,遂选桐甲巷水月庵令陈淑妃带发出家清修。
  网友上传章节
第三卷
欲上青云路
第五十九章
循例加恩
  外头的小民百姓只是在那里对太皇太后和镇国长公主的仁德赞口不绝,而宫内的那群先帝嫔妃中间却仿佛是刮起了一股寒风。谁都知道,陈淑妃和她们这些寻常嫔妃是不同的,尽管太皇太后面上严厉,可那毕竟是陈家的千金,这一点,从她们不得不移居寿康等冷冷清清的偏宫,而陈淑妃却能够依旧留在丽景宫就能看得出来。然而,这样一位可以称得上金枝玉叶的淑妃娘娘,如今却沦落到出家为尼!那一天移宫的时候陈淑妃撕心裂肺的哭喊很多人都听到了看到了,甚至于有几个嫔妃都在夜里做了恶梦。那一日,丽景宫一共有十几个人被赐死,一个意图顽抗的侍卫更是当场被杀。虽然没有宣布他们的罪状,但是,这样的不教而诛反而更令人胆寒。宫里已经完完全全变天了!
  虽说不是第一次知道这一点,但是所有人都真真切切完完全全领会到了。太皇太后百年的日子只怕不会太远,而倘若这位老人一旦撒手西归,宫内宫外就全都是崔夙的天下!没有人把目光投向那位居于玉宸宫的任贵仪,尽管那是名正言顺的皇帝生母。
  转眼间又临近崔夙的生日,虽说这不过是她人生的第十七个年头,但对于她来说,这十七年的经历大概比不少人的几十年更加曲折精彩。看着那堆满了大半个屋子的各色礼物,她没来由叹了一口气。
  这都是宫中嫔妃所赠,而她在槐树巷的宅子,大概会收到更多的官员礼物。她随手打开一个装饰精美的锦匣,见里面赫然是一匣滚圆地珍珠。面上不禁有些异样。她当年曾经和养父母去过海边,知道这些看似华贵的珍珠从何而来,一两八百颗珍珠.也不知要多少人命来换,而眼前这个匣子里的。又何止八百颗?
  “这是谁送来地?”
  旁边的小太监见崔夙发问,上前瞅了一眼就连忙弯腰奏道:“回禀长公主,这是王美人送来地。她说这珍珠是当初家里带来的,大小正适合串珠链,这次不过是借花献佛。她还送了两幅手卷过来。说是亲笔所绘。”
  王美人?
  崔夙只有一点模模糊糊的印象,随即想到昔日一起赏雪的情景,思绪冷不丁飘到了那时被贬的徐婕妤身上。如今徐肃元已经是户部尚书,干得有声有色,足可见这些国公当中还是有人才地。她既然已经把陈淑妃“放”出了宫,再做一个顺水人情也无所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