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夜(精校)第6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2/1008


如果能够听懂蛮话,就知道这些草原骑兵大喊的那个词是埋伏。
他们以为自己中了唐军的埋伏。
一百多人从山林里冲了出来,有人穿着普通的棉衣,有人穿着绸衫,大部分人都是农夫打扮,没有一个人穿着唐军的服饰。
这些人年龄都有些偏大,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比如杨二喜手里拿着草叉,有人手里拿着锤子,大部分人手里拿着直刀。
锋利的直刀却又是唐军的武器。
这些人到底是不是唐军?
他们不是唐军。
他们曾经是唐军。
他们已经退伍,现在是商人,是镖局打手,是农夫。
但当大唐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是唐军。
杨二喜把一名草原骑兵从马上砸到地面,然后健步上前,双手一翻,沉重的草叉在空中画了一道弧线,狠狠地戳进对方的胸膛。
然后他走上前去,伸出右脚踩住那名草原骑兵的身体,双手用力向外一拔,只听得噗的一声响,那名骑兵的胸口上便多出了数个血洞。
这一整套动作都非常流畅熟练,想来他已经重复过很多次。
他握着草叉,向斜前方一名落单被同伴围住的草原骑兵跑去,有些恼火地在心里念叨着,今天怎么也得弄把刀。
“让开我来!”他大声喊道。
那名草原骑兵已经被乱刀砍得浑身是血,神智不清,倚着一棵树,纯粹本能里挥舞着手中的弯刀,哪里还有反抗的能力。
围住这名骑兵的那些唐人,听到杨二喜焦急的大吼声,明白了他的意思,很有默契地让开一条道路,把这个敌人留给他。
杨二喜跑到那名奄奄一息的草原骑兵身前,往掌心里吐了口唾沫,抡起草叉砸了下去,自然得就像在家里做农活一般。
第一百一十三章
杨二喜和他的同伴们
这场对草原骑兵的伏袭,取得了完胜。打扫战场时,杀敌三人、伤二人的杨二喜,获得了在死去敌人身上首先挑选战利品的资格。
被这些骑兵搜刮的财富,自然要交由朝廷统一处理,所谓战利品,无外乎是盔甲和武器。
只是草原骑兵用的皮甲,在这些曾经的正规唐军眼中,就像是破烂的遮羞布一样,实在没有人感兴趣,所以目标只能是那些刀箭。
杨二喜想要换一把刀。
草叉被磨得很锋利,完全可以杀人,经过很多次战斗后,他已经用得很顺手,但毕竟是用来锄草的农具,总还是有些不方便。
大唐军人在离开军营前,可以用从军年限和日常记功,获得把随身武器带回家的荣耀,没有人会舍得离开自己相伴多年的武器,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交换,最后便成为了唐军的一种传统。
杨二喜在军中以善射闻名,所以选择把黄杨硬木弓带回家乡,把佩刀留在军中,如今发现同伴们都拿着从军营里带回家的刀,有些不舒服。
所以他想换一把刀。
最开始被射死打死的那两名草原骑兵,身旁的佩刀不知遗落到了何处,所以他才会让同伴把最后那人留给他。
杨二喜对那些善解人意的同伴拱手道谢,从草原骑兵尸体旁拣起那把弯刀,挽了个刀花,虽然还是有些不习惯,但觉得比草叉好多了。
有了锋利好使的刀,再看草叉便有些粗笨难看,但他想了半天,还是舍不得扔掉,把草叉继续扛到肩头,走进林子里。
片刻后,他从林子里走了出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在草叉上摆荡不停,仔细一看,才发现是离家时带的腊猪腿,被吃得只剩了个猪蹄。
同伴们看了好些天,终于看不下去了,纷纷取笑道:“我说二喜,你或者把这个可怜的猪蹄炖来吃了,或者扔了,成天挂在草叉上做什么?”
杨二喜才不会听他们的,说道:“媳妇儿给的,慢点儿吃,腌的时候,放了不少盐,熏的时候用的松柏枝,不怕坏。”
同伴们大笑起来,绝对没有人对那根可怜的腊猪蹄有任何兴趣。
杨二喜觉得身边有动静,转身望去,只见一只小手正在轻轻扯动自己的衣角,正是先前险些被草原骑兵砍死的那个小女童。
看着她脏乎乎的小脸,他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安慰说道:“别怕,咱们明天就把那些坏人全赶走。”
小女童不是来和他说话的,眼睛里也没有恐惧的神情,却泛着一道光泽,唇角淌下一道透亮的口水。
杨二喜顺着她的目光望去,才发现她一直盯着草叉上挂着的腊猪蹄。
小女童渴望的眼光随着腊猪蹄的摆动不停移动着,可爱又可怜。
想了想,他取下腊猪蹄,塞到小女童的怀里。
小女童高兴地笑了起来,擦掉嘴边的口水,对着他鞠躬行礼表示感谢,然后蹦蹦跳跳向奶奶跑了过去,一边跑一边喊着什么。
一名同伴走到杨二喜身边,说道:“她全家都被杀了,就祖孙两个躲在地窖里活了下来。”
杨二喜看着小女童的背影,没有说什么。
他们把身上的口粮留了一半给村里的难民,然后画了张简易的地图,告诉他们在西南十七里外,有朝廷的一处临时衙门,负责收拢难民撤退。
做完这些事情后,他们拉着二十几匹没有受伤的马,离开了村庄。
第二天清晨,这些退役的唐军,和主力部队汇合。
“杨二喜,可以啊,这么快就搞了一把刀。”
一名骑兵看着他说道。
杨二喜得意说道:“这不算什么,主要是杀那三个蛮子的时候,费了些力气,说起来如果不是我不爱争功,被我重伤的那俩也应该算到我的帐上。”
那名骑兵笑了起来,说道:“成成,我不会忘了报告统领给你记功。”
“别忘了,我可是天启二年的边军,你这什么态度?”
杨二喜笑骂了一句,扛着草叉,跟着同伴向山林里走去。
那名骑兵轻夹马腹,顺另外一条道路,来到一处山坡上,来到统领大人坐骑旁,低声禀报刚刚得到的那些军情。
骁骑营统领刘思,神情肃然点点头,举手示意这名游骑离开,然后望向身边的中年男人,说道:“隆庆加快了速度,刚好和我们错过。”
那名中年男人一身青衣,神情宁静,在充满着肃杀气息的骁骑营数百铁骑中,显得格外醒目,正是朝小树。
朝小树说道:“隆庆显得太着急了些,州郡的防御也太无力了些。”
刘思说道:“州郡厢军用来步战还可以,对上这些年久经沙场的草原骑兵,确实没办法,他们打得很惨,也尽了全力。”
朝小树说道:“我没有任何责怪的意思。州郡厢兵,其实还是要数固山郡有些真实战力,华山岳这个三州镇军总管做得不差,只是他的兵大部分都抽调到北大营抵御金帐王庭南下,所以我们也不能指望他。”
刘思有些郁闷,他随朝小树带着骁骑营八百精骑,出长安来东疆,一路艰辛危险,也与草原骑兵打了好几场,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局面。
因为他们的人数太少,甚至于根本不敢和隆庆的主力骑兵相遇。
朝小树说道:“不要想太多,虽然只能骚扰追袭,但至少可以让那些蛮骑不敢太过放肆,东疆的百姓也能少受几分荼毒。”
说完这句话,他望向正在向山林里走去,身影渐渐消失不见的那些义兵,敬佩说道:“如果不是有他们,局面才真的不堪收拾。”
像杨二喜这样的人很多。
有很多农夫离开田园,离开自己的家,自己拿着路费,带着行李和当年从军中带回家乡的刀或弓箭,前往遥远的东疆。
那时朝廷的征兵令还没有抵达他们的家乡,他们便提前动身,按道理这种做法并不理智,因为他们没有组织,连战场在哪里都不知道。
但这场战争不同,这是关系到大唐存亡的战争,所以外敌入侵的消息便是军令,便是征兵令,在道路上和山林里遇见一个人,看到他腰间的旧刀或是老弓,便能确认是同伴,于是便能组织成为强大的力量。
至于战场在哪里?敌人在哪里,哪里就是战场。
这就是杨二喜的想法,也是他的那些同伴的想法。
据战后统计,仅仅大唐中部州郡,便有超过两万名退伍的唐军,在征兵令到达之前,自发加入到东疆抵抗入侵者的战争中。
这群大唐最早的、最可爱的反击者,最后能够回到家乡的不到半数。
※※※
〖注:这几章我很满意,希望大家也能喜欢。〗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步杀一人
能够拯救大唐的,只有唐人自己。
比如杨二喜,比如指挥镇北军与金帐王庭苦战三夜不眠的徐迟大将军,比如河北郡那些冒着严寒往前线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夫。
但要挽狂澜于即倒,单凭勇气与强大的意志并不足够,因为这场举世伐唐之战,虽在人间的范畴内,却已经快要超越人间的层次。
过往年间,很少会理会世事的修行者们,全部响应神殿诰书,加入到了这场战争中,就连隐于世外的悬空寺都派出了自己的僧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2/10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