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皇孙日常(校对)第1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325

  “不知道我会不会像姐姐这么有好福气。”年玉澜心里想着,以她的长相生下来的孩子,一定不会比弘晟差,到时候她的孩子是不是也能得到皇上和德妃娘娘的喜欢。
  “您比妾身有福气多了。”
  “姐姐,弘晟跟着张先生读书,一定读得非常好吧。”
  提到读书这件事情,远秀立马警惕防备起来,她脸上扬起恰到好处的自然微笑:“一般般吧,比不上二阿哥。整个王府里的孩子,李侧福晋的二阿哥读书最聪明。”
  “二阿哥吗?”
  “二阿哥两岁就能背唐诗宋词。”远秀很聪明地把年玉澜的注意力从她儿子身上转移到弘昀身上。
  年玉澜这次在远秀这里坐了大半个时辰,临走的时候表示明天还想和远秀聊聊天。
  “姐姐,侧福晋她这样时不时过来不是个事情啊。”耿格格撇了撇嘴嘲讽道,“你说她一个侧福晋天天往你这里跑,算什么啊。”
  “不能再让她这么下去了,过两天我就说身子不舒服,把小院子的门关起来。”如果不是因为弘晖大婚一事,她早就搬到园子里去了,懒得和年玉澜打太极。
  “也只能这个办法了。”耿格格没想到年玉澜脸皮这么厚,不顾她侧福晋身份时不时地来一个格格这里来。
  此时,刚回到自己院子的年玉澜优雅地喝着茶。
  她身边的丫鬟疑惑不解地问道:“主子,您干吗总是去钮祜禄氏那里啊,她毕竟是个格格,您经常去她那里,未免失了身份。”
  年玉澜放下手中的茶盏,神色淡淡地说道:“你看到四阿哥了吗?”
  “看到了,四阿哥怎么了?”茉莉一脸困惑地问道。
  “四阿哥钟灵毓秀,又深受皇上和德妃娘娘的喜欢,还被张英教导。”年玉澜拿着手绢轻轻地扇了扇,勾起红唇露出一抹颇为深意地笑容,“最重要的是钮祜禄氏是满人,别看侧福晋李氏的身份比钮祜禄氏高,但是她的两个儿子并没有弘晟尊贵。哪怕是我以后生下阿哥,身份也没有弘晟尊贵。”
  “主子,您是想除掉四阿哥吗?”
  年玉澜板起脸,眼神如刀地瞪着茉莉:“你胡说什么,不要命了是吗?”
  茉莉被年玉澜严厉的样子吓到了,连忙跪下来请罪:“主子,奴才说错话了。”
  “以后不要再说这种话。”年玉澜是个聪明人,绝不会对弘晟下手。如果她对弘晟对手,撇去王爷不说,就说皇上也不会饶了她,甚至不会放过他们年家。
  茉莉一脸恭敬地说道:“是,奴才不敢了。”
  “我是想拉拢钮祜禄氏,但是她并不好拉拢。”钮祜禄氏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是没想到戒备心这么重。
  “主子,奴才并不觉得钮祜禄氏不怨恨您抢了她的侧福晋位子,您还是放弃吧。”茉莉劝说道,“您再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还要被府里其他人嘲笑,说您一个侧福晋去讨好一个格格。”
  年玉澜轻轻地叹了口气,随即无奈地说道:“那还是算了吧。”其实,年玉澜心里清楚远秀不会接受她的示好。她之所以还去远秀那里,就是想试探福晋和侧福晋的反应。
  “主子,您现在这么受宠,您担心什么。”茉莉继续劝说道,“年大人正受王爷重用,王爷绝不会让福晋和侧福晋欺负您的,您就不要想太多了。”
  提到四爷,年玉澜抑制不住地甜蜜一笑:“恩,有王爷在,我是不会有事的。”
  用晚膳的时候,弘晟、弘昌、弘昼都去了前院。
  十三爷在用晚膳的时候,关心了下弘晖的婚事,还调侃了下弘晖,表示还有三个月不到弘晖就是真正的男人了,说的弘晖一张脸红得都能滴出血来了。
  对自己的婚事,弘晖心里还是期待的,但是同时又非常紧张。
  十三爷多嘴跟弘晖说了下,四爷当初为他的婚事没少操心,仔细地挑选才选中马佳氏家。
  弘晖听到十三爷这么说,连忙起身向四爷行礼感谢。
  “你是我儿子,我为你操心婚事是应该的。”四爷为了避免弘晖跟他一样娶了一个不贤的福晋,所以千挑万选才给弘晖选了这门好婚事。
  “儿子谢阿玛。”弘晖知道阿玛对他一直都很关爱,只是从来不说出来。
  十三爷望着正在乖乖吃饭的弘晟,蓦地想到去年万寿节上弘晟那番话,打趣道:“弘晟,你的老婆本攒的怎么样呢?”
  突然被叫,弘晟呆萌萌地眨了眨眼,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十三叔,我的老婆本不用攒了。”
  十三爷听到这话,饶有兴味地问道:“你为什么不攒老婆本呢?”
  就连四爷也好奇地看着弘晟,这孩子明明之前一直叫着攒钱,以后好娶老婆。
  “因为皇玛法说会给我老婆本的,他还说他的好东西以后都会给我,所以我不用攒老婆本了。”
  这话说出来,让十三爷他们都愣住了。
  弘晖惊得瞪大了双眼,在心里惊呼,皇玛法未免太疼爱弘晟了吧。
  “皇玛法那里有很多宝贝,我以后有了这些宝贝就有钱娶老婆了。”弘晟没有告诉四爷他们,老爷子曾经还说过以后还会把畅春园给他。
  十三爷率先回过神来,笑着说道:“那你赚了啊,弘晟。”等等,皇阿玛这么疼爱弘晟,如果他们的猜想是真的……弘晖怎么办?弘晖可是四哥的嫡长子!
  “嘿嘿嘿……”弘晟笑的非常狡黠,跟宝晟园里那只白狐一样。
  “弘晟,你平时在宫里做什么?”
  “上午去跟先生读书啊,下午睡一会儿午觉,然后去慈宁宫给老祖宗说西游记故事,有时候会在老祖宗那里用晚膳。”弘晟掰着手指头说道,“有时候去看御花园,有时候还去看那些侍卫练武,有时候也会跟着皇玛法学拉小提琴……”
  有句话叫隔代亲,十三爷在康熙老爷子疼爱弘晟的这事上看到了。
  “哦,有时候还帮皇玛法读奏折。”
  弘晟说的轻描淡写,可是把四爷和十三爷他们都给惊得不轻。
  ~~~~
  “读奏折?”四爷极力装作淡定,“皇玛法让你读什么奏折?”皇阿玛竟然让弘晟读奏折,这……
  “那些请安拍马屁的奏折。”弘晟皱起小眉头,精致白皙的小脸上写满了嫌弃,“那些大臣写的请安折子真的是好无趣,请安就好好的请安啊,可是他们却写一大堆华丽的辞藻拍马屁。”
  一听是请安的折子,四爷和十三爷刚刚高高悬挂的心终于能落地了。
  “还有些大臣更无趣,在折子上写他一天做了什么,他喝茶吃饭都能拍马屁,说什么现在老百姓能吃饱饭穿得暖都是因为皇玛法英明神武,然后引经据典地说了一堆称赞皇玛法的话。”弘晟一开始看到这样的奏折觉得很好玩,但是看多了就觉得这些大臣太无聊了,难怪皇玛法不太愿意想看这些请安的折子。
  弘晟没有告诉四爷和十三爷,不少大臣请安的折子上有一个红色大圆圈,其实是他画的。皇玛法说画圆圈,代表他看过了。
  “阿玛,他们写请安折子就不能写正经事吗?”有的大臣折子是从千里迢迢地寄来了,结果全篇都是拍马屁。
  四爷和十三爷听到弘晟这番话,两人都不觉失笑。
  “弘晟,请安折子就是给皇上请安的。如果有其他事情,要写另外一封折子。”
  “弘晟,写给皇上的折子是分为很多种的,请安折子就是其中一种,它并不是写正事的折子。如果有官员有事上奏,那就要写正事的折子。如果有非常要紧的事情,那就要是加急折子。”十三爷和四爷一起监国的时候,也看过不少这样无聊的请安折子。
  弘晟听懂了,点点说道:“原来是这样啊。”
  四爷接着说道:“朝中有不少大臣并不在京城,很难来一趟京城面圣,所以只能写请安折子给你皇玛法请安。”
  弘晟心想,其实就是时不时地在康熙老爷子面前刷刷存在感,然后再拍拍马屁,哄老爷子开心,让老爷子记住他。
  “我知道了,阿玛。”不是京城的官也挺不容易的啊。
  与此同时,紫禁城,御书房里。
  康熙老爷子正在批阅奏折,他的精神看起来不错,只不过偶尔会咳嗽两下。
  就在这个时候,梁九功脚步很轻地走了进来,弓着腰朝老爷子行礼,随后恭敬的汇报道:“皇上,张答应已经处理好了。”
  老爷子轻点了下头,随即想到这件事情,一张脸气的通红,愤怒地把手中的朱砂笔狠狠地仍在地上,咬牙切齿地骂道:“那个畜生!”
  朱砂笔在地板上画下一点点的红印,鲜艳的红色犹如鲜血一般。
  梁九功弓着腰,捡起被老爷子仍在地上的朱砂笔,旋即又动作很轻地放回御桌上。
  “从他出生,朕就把他带在身边亲自抚养教导,结果却教出这么一个猪狗不如的畜生……”康熙老爷子一双眼因为愤怒变得通红,一向对弘晟亲切慈爱的脸上,此时却是一片凶狠狰狞。如果弘晟看到,一定会形容老爷子现在是一头愤怒的狮子。
  “朕在他身上花费了无数心血,结果却教出这么一个大逆不道的孽畜……”老爷子说着,通红的眼眶微微湿了,声音沙哑哽咽,“那个畜生……”
  梁九功见老爷子又气又伤心,心里很是不好受,谨慎地开口安慰老爷子:“皇上,您要注意身子。”皇上现在还是病着,如果再因为怒火攻心,导致病情加重,那就不好了。
  “朕到底造了什么孽,养出这么一个畜生……”比起生气愤怒,老爷子更为伤心难过,“朕悉心地教导他,可是……”老爷子越说越悲愤,心中的酸楚让他眼中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从眼角滑落了下来。
  梁九功注意到老爷子眼角的泪水,也忍不住流了泪,“万岁爷,您可是答应了四阿哥,要好好养身子的,您可千万不能气坏了自己的身子啊。”
  “梁九功,朕是不是不是一个好父亲,是不是不会教养孩子?”
  “万岁爷,您是一个好父亲。当年太子爷刚出生没多久,您就把太子爷带在身边抚养教导,那个时候朝中局势不好,您每天那么忙都不会忘照顾太子爷。”梁九功想到过去的事情,一颗心抽疼的厉害,“太子爷病了,您整夜不睡地守在太子爷身边,您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是太子爷不孝。”太子爷真不是东西,他从小到大被万岁爷悉心教养又精心栽培,结果太子爷干出这种罔顾人伦的丑事。
  “万岁爷,您没有错,错的是太子爷,您不要责怪您自己。”
  “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老爷子觉得是不是自己对太子这个儿子太好了,所以才会养出这么一个孽畜。
  “万岁爷,那四王爷呢,四王爷对您一直很孝顺,他还悄悄地在灵雲寺为您点长生牌,没有告诉任何一个人。”梁九功极力地安慰老爷子,“皇上,您没有错,错的只有太子爷。除了太子爷,其他几位爷都很好。”
  想到老四悄悄地在寺庙给他点长生牌,康熙老爷子这颗被太子爷伤的千疮百孔的心终于找到了一些慰藉。
  “万岁爷,不是您这个父亲的错,而是太子爷……”梁九功差点说是太子爷变坏了,他不能这么说,“是太子爷身边的人把太子爷教坏了。”
  梁九功最后一句话让老爷子找到了借口,“你说的没错,是太子身边的人把他教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3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