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就会跑(校对)第3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9/485

  “哇,真的都不敢认了!”
  一旁袁郭华也凑到了几人跟前,跟着一起看向杂志内页的一个评选名单,神色有些激动了起来。
  叶钦获得了2007年田径新闻年度最佳运动员,这个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
  这是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对于叶钦取得成绩的认可,也是中国田径走出去的重要一步。
  田径新闻年度最佳运动员,迄今为止,只有三位获此殊荣的亚洲运动员,叶钦正是第三位。
  前面两位,第一位已经可以追溯到1963年,被称为“亚洲钢铁侠”的中国台湾运动员杨传广,他曾经获得过1954年和1958年两届亚运会男子十项全能金牌,以及110米栏和跳远银牌,还有400米栏铜牌。在1956年的夏季奥运会上,杨传广在十项全能比赛中排名第八,同时还参加了跳高比赛,是一位能够在多个田径项目兼项的优秀田径运动员。
  第二位是东方神鹿,在1993年获得了田径新闻年度最佳女运动员。
  叶钦是第三位来自亚洲的田径运动员,这一点连获得奥运会冠军打破亚洲纪录的刘阳宇都未曾做到,在04年和05年田径新闻年度最佳运动员都被埃塞俄比亚传奇长跑选手科内尼萨·贝克勒获得。
  06年则是全年100米几乎不败,两次平了自己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的阿萨法·维尔。
  对于袁郭华这样一心想提升中国田径在国际水平的教练员来说,有人中国运动员能够被评选为田径新闻年度最佳运动员,这里面有着他们几代人努力和实现的目标。
  叶钦看着闹哄哄的众人,站在凉棚前面,对于这个结果并没有太意外。
  只是转而走了出去,看着远处的田径场,“2008了,等了四年,终于再次等到奥运会了!这一次,我不会再是其他人的背景板。”
第四百六十二章
我在变强
  滴答!
  金士顿体能训练中心田径跑道上,一道高大强壮的人影飞快地从跑道上疾驰而过。
  格伦·米尔斯按下手中的秒表,抬头看了一眼已经在终点线位置开始缓慢减速的尤塞·博特,微微摇了摇头,“起步,起步还是慢了!这不是200米,也不是400米,不会给你太长的时间去反应和加速,你需要在前面几步尽可能快的将速度提起来!”
  呼哧呼哧的剧烈喘息声里,尤塞·博特忍不住甩了甩脑袋,看向格伦·米尔斯,有些无奈地问道:“教练,你觉得我在100米上会有作为吗?”
  “当然。”格伦·米尔斯看着尤塞·博特有些疑虑的眼神,脸上的神色温和了许多,“你最近的进步很明显。”
  说着,又指了指一旁和尤塞·博特一起冲过终点线的丹尼尔·贝利,“看看丹尼尔,你在100米上赢了他之后,好像你就没有再输给过对方了。”
  “嗨,教练,你这样说的话,我会伤心的。”站在跑道另外一边的丹尼尔·贝利同样喘着粗气,额头上汗水涔涔,听到格伦·米尔斯的话后,咧着嘴露出了个无奈的笑容。
  看着身边高出他一头的尤塞·博特,丹尼尔·贝利真的是感觉自己在看一头怪兽。
  他在去年世锦赛之后在金士顿体能训练中心开始和尤塞·博特作为训练搭档一起训练,那时候尤塞·博特才刚开始跑100米。
  两人在100米项目上,他基本上都是属于赢的那一个,当时他还取笑过尤塞·博特,说以他的体型,在100米上恐怕是不太合适。
  但就在某一天,突然间,他发现在100米项目上,尤塞·博特跑赢了他。从那天开始,两人训练的过程中,在100米这个距离上他就再也没有赢过尤塞·博特。
  哪怕这段时间尤塞·博特在100米项目上的发挥还是很不稳定,有时候起跑容易劣势,过高的体型往往会让他起步反应慢了,但即便如此,他全力冲刺,在终点线前的几步,依旧会被对方赶上。
  这还是100米,至于说200米,那就更不用说了。
  那是尤塞·博特的强项,牙买加全国男子200米纪录的保持者,在全世界范围都是最顶尖的200米运动员。
  格伦·米尔斯没有理会丹尼尔·贝利,只是望着尤塞·博特,慢慢说道:“100米项目是你自己选择的,既然决定了,那就不用再有疑虑。”
  说着,格伦·米尔斯指着尤塞·博特的双腿,顿了顿,接着道:“我记得你说过你最开始在小学的时候,还是跑过100米的,只是后来因为长高了,才从100米上转移到了200米和400米?”
  “对,我中学时候的教练觉得我的身高跑200米和400米成绩会更好。”
  尤塞·博特点点头,他练田径的原因说来还是很有趣的。
  那时候他热爱的板球项目,一直想成为一名板球运动员,一次学校的板球运动上,他的小学校长发现了他跑得很快。
  在那之后,他小学的校长为了鼓励他练短跑,和他做了一个约定,如果他参加短跑训练的话,就给他一顿丰富的午餐。
  他就这样被一顿午餐给收买了,走上了短跑运动。
  最开始他练的确实是男子100米,成绩在同龄人中也不错,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身高暴涨。进入中学后,教练们觉得他太高了,不适合100米,反而在200米和400米上应该会有不错的表现。
  事实上也是如此,他在2002年牙买加举行的世青赛中获得了男子200米冠军,成为了牙买加冉冉升起的田径新星。
  只是现在因为不想再继续跑400米,兼项100米之后,他发现自己在起跑方面确实落后了不少,最开始的时候,他和丹尼尔·贝利的训练,往往是他才刚起步加速,丹尼尔·贝利已经蹿出了好几步远。
  “你在100米上一样会有很大的潜力。”格伦·米尔斯对于尤塞·博特心中的忧虑很清楚,但站在他的角度,这个进步已经快的惊人了。只是尤塞·博特毕竟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本身又是顶尖的200米运动员,难免会显得有些心急,需要有个人站在他的身后给他明确目标。
  “尤塞,你自己的问题,其实我想你应该很清楚,你虽然长得足够高大,但你左右脚并不算完全平衡,有着略微的差异,还有你的脊柱侧弯,在跑动的时候,会让你的跑动动作变形。”格伦·米尔斯继续道。
  尤塞·博特点点头,这些都是他自己身体上存在的问题。在前五六年的比赛,他跑步到了后面冲刺阶段,往往整个人的头颅后仰十分严重,跑起来极为不协调。
  “但你有你的优势。”格伦·米尔斯目光灼灼,端详着尤塞·博特,似乎就像看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我一直说你的天赋无人能及,那么你知道你的天赋在哪么?”
  说着不等尤塞·博特开口,格伦·米尔斯自顾自地说道,“那就是你的身高。很多人都觉得你的身高制约了你在100米甚至60米项目上的表现,百米运动员身高最好在180—185之间。但其实恰恰相反,你的身高腿长将成为你的优势。你有着远超你这个身高体型的身体协调能力,你的步频很快,你的步幅够大,当这些结合起来,他将让你在短跑项目里无往不胜。
  这几个月我们的训练重心一直是什么?你想过为什么你在训练之中为什么会从跑不过丹尼尔·贝利,到后来一直都赢他吗?”
  “是力量!”尤塞·博特脱口而出道。
  “没错,是足够强大的力量。你的身体比一般短跑运动员高大,你想要达到和其他人一样的启动速度,你就需要更加注重力量的训练。这几年你在200米项目上的提升,一直以来也主要是因为你力量的提升。
  你可以把自己想象从一辆重型卡车,想要跑赢那些轻便的家用车甚至是跑车,你需要的是更强大的发动机,去推动你身体加速。快速的步频,超人一等的步幅,当你的速度提升起来后,其他人都将不会是你的对手。”
  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是方方面面的,但尤塞·博尔的天赋,格伦·米尔斯一直早早就看在了眼里。一个身高达到尤塞·博特这样的运动员,在爆发力,身体协调能力,步频等等方面都还能够有非凡的表现,那么他的成就肯定是不可限量的。
  在以前的尤塞·博特,最大的问题还是力量不够,这一点跟训练并非有直接的关系,而是人体自然成长的结果。
  一般人在青少年时代的身体的灵活性协调能力都很高,专业运动员就更不用说,但是身体总的肌肉力量却往往是在二十岁以后才会进入到最佳的巅峰状态。
  现在的尤塞·博特在格伦·米尔斯眼里,就是正在走向巅峰的状态。从世锦赛结束之后,这数个月的时间,专注于力量的进一步强化训练,尤塞·博特给他的感觉几乎是每一天都在肉眼可见的成长。
  “新的赛季开始了!尤塞,把握住起跑的节奏,你很快可以给你的对手和所有人一个巨大的惊喜!”
  “是的。”尤塞·博特抬起头,透过体育场的天空,似乎隐约能够看到牙买加著名的蓝山轮廓,他的眼里再没有什么疑虑,有的只是自信。
  “我会让自己的起跑更好一点,我已经做好准备了教练,我可以参加比赛,我在变强!”
第四百六十三章
2008室内世界田径锦标赛
  2008年3月7日,西班牙瓦伦西亚。
  路易斯普格体育馆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6500个现场看台座位,此刻完全已经被热烈的西班牙观众所占据,一声声巨大的喧闹声不时在体育场内响起。
  2008年室内田径锦标赛,此时正在路易斯普格体育馆内如火如荼地举行着,250米彩绘混凝土自行车道中间,男子60米预赛即将开始。
  体育场看台最下方的一排座位上,袁郭华和陈中州几人正有些紧张地看着即将开始的比赛。
  坐在两人旁边的孙潮生教练有些好奇地看了一眼两人,问道:“不知道这次叶钦能在60米跑出什么样的成绩?我听说你们在美国冬训的效果非常好?”
  “是很不错。”袁郭华点点头,“当初你应该带刘阳宇一起去的,不说别的,一些先进的设备仪器,我们还是很少见到的。”
  “那倒是错过了机会。”孙潮生微笑着回答道,指了指田径赛场,继续说道,“我记得叶钦没跑过几次60米吧,他的技术特点也偏向途中跑和后程冲刺,这要是没能夺冠……”
  “这个压力叶钦有,刘阳宇就没有呢。”袁郭华笑着摇了摇头回了一句。
  在国际上,一般已经在世锦赛摘得男子100和200米世界冠军的顶尖短跑运动员,很少有回头参加男子室内世锦赛的。
  当然,这个不是绝对。
  只是运动员状态和水平,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基本上是往上走,除了常规赛事,很少会有再往下走的。
  一个是60米虽然也是短跑,但输了的话,对于已经成名的百米运动员,在名气上多少还是有些伤害。包括像莫里斯·格林和贾克斯·特林这些顶尖的百米运动员,都是在未拿到奥运会冠军之前有参赛,或者参加一届之后,就不会再参加。
  时间上不合适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60米的可控性比起100米还要小,是真正的稍微一不注意,就可能出现失误,被其他对手超越。
  孙潮生听到袁郭华提起刘阳宇,倒没有再说话,思绪有些飘忽地想到了明天60米栏的比赛。
  刘阳宇这次参赛的意义自然和叶钦不一样,叶钦是为了检验一下自己冬训的成功,以赛代练,通过世锦赛男子60米来看看自己的在起跑加速的能力。
  刘阳宇则是对于这次世锦赛60米栏的冠军是志在必得的,2006年世锦赛60米栏,当时刘阳宇因为在春节后一次不小心受伤,错过了他最有可能的冠军的一年。
  今年对于刘阳宇则显得非常重要,以一个运动员的角度而言,甚至其重要意义还要超过今年在燕京举行的奥运会。
  因为只要再夺得室内世锦赛男子60米栏的冠军,刘阳宇就真正意义上拿到了跨栏项目大满贯。世界纪录,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室外和室内冠军,这样的成就即便放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最顶级的表现。
  而今年刘阳宇想要摘得室内世锦赛男子60米冠军,是最好的机会,甚至可以说是最后的机会。
  刘阳宇今年已经25岁了,在田径运动之中,尤其是跑跳类的运动,普遍来说运动员的巅峰状态应该都是在22—23岁左右。
  这个年龄最容易创造好成绩,之后受到年龄和伤病的累积影响,想要创造出更好的成绩就变得困难了。过了25岁以后,能否继续保持好状态,这是非常不好说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9/4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