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就会跑(校对)第2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4/485

  “要是下雨的话,估计对比赛就有影响了。”杨耀看着暗沉的天色,想着接下来的比赛赛程,微微皱了皱眉。
  “希望能放晴吧!”
  叶钦闻言也有些忧虑,毕竟在国外出行,大赛在即,运动员赛前还是要多注意,适应气候场地之类的问题。
  本届世锦赛的比赛时间是8月6日到8月14日,现在已经是4号了,真要下雨还是很影响运动员的比赛状态。
  好在他自己的比赛项目还在靠后几天,比赛的项目时间要在8月9日才开始,现在只能希望到那个时候天气能够转好,不会出现下雨的情况。如果真的出现下雨的天气,那就真的不太美妙了。
  这次中国田径代表团低调出征,参加田径世锦赛的运动员才36人,原本是定下来两批来赫尔辛基的。
  8月2日一批,主要中长跑项目,这几个比赛的时间比较早,运动员早到一两天能够更好的适应训练。另外就是今天叶钦他们这一批8月4日的。
  刘阳宇原本也是和他们同批过来,不过因为公务机名额有限,刘阳宇参加的男子110米栏项目时间相对靠后,所以晚一天。
  就这点事情,国内还有媒体热炒刘阳宇是因为官司的问题,没办法脱身。
  叶钦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即便是运动员随着个人成绩越来越好,成为公众人物后,很多不存在的事情都能够延伸出各种奇奇怪怪的话题出来。
  像兰迪·亨特尔说的,他需要以冷静的心态去看待这些,不要被媒体吹几句就找不到边,也不要被人否定几次就心生胆怯。
  运动员,出了成绩,伴随着的就是关注和压力。如他之前在纽约大奖赛遇到的尤塞·博特,对方曾经一度被整个牙买加所期待着,被誉为迈克尔·约翰逊的接班人,天才选手。
  可一旦在雅典奥运会失利,批评和质疑的声音都会蜂拥而来,没有人能够例外。
  在他自己身上的事情同样如此,他的生活他的经历,已经原原本本展示在众人面前,但始终不会缺乏异样的声音。
  感受着空气里湿润的气息,抬头看了一眼迥异于国内汉字的指示牌和有些拥挤的机场,叶钦忍不住握紧了抓着行李箱的双手。
  对于出国他已然不陌生,不会有第一次出国参赛时候那种谨小慎微,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他也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选择体育竞技,选择田径这一条路,那就要一直走下去,不论这条路上存在多少的困难,他都要一一克服!
  再难,也不会难过曾经那样无能为力了!
  我已经强大起来了,我有能力去面对,去解决!
  ……
  从赫尔辛基机场出来,早已经有负责接机的大巴车等在那里。
  这是主办方已经提前安排好的,这几天因为世锦赛的关系,赫尔辛基每天都有数千游客入境,整个机场都变得有些嘈杂了起来。
  叶钦对于这个情况倒是没有太觉得奇怪,比起去年的雅典奥运会,现在的情况算是好的。世锦赛只是一个田径项目,奥运会的众多项目吸引的游客那才真的叫多。
  来赫尔辛基之前,田径代表团里对赫尔辛基也做过简单的科普和一些注意事项。
  赫尔辛基是北欧国家芬兰的首都和最大的经济港口中心,毗邻波罗的海,是一座古典美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都市,在2000年的时候曾被评选为欧洲九个文化城市之一。
  有意思的是2005年这一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已经是第十届,而1983年第一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的举办地点同样是在赫尔辛基。
  在此之前1976年和1980年瑞典与荷兰都曾经有举办过一次世界田径锦标赛,不过这两届比赛受限于参赛规模和一些特殊的原因,并没有被国际田联认可。国际田联承认的首届田径世锦赛,就是1983年在赫尔辛基开始的首届比赛。
  说起这一次赫尔辛基能够承办第十届世锦赛,叶钦还记得当时队里说的一个趣事。
  最初国际田联公布的2005年第十届田径世锦赛中标的城市是英国伦敦,但是英国政府评估之后,觉得在伦敦举办世锦赛的费用太过高昂,希望能够将举办城市从伦敦改为谢菲尔德的唐古体育场。
  举办国际性的大赛,对于承办城市和国家,都是有不小的财政压力。
  就如举办奥运会来说,在1984年之前,一度都是被人所诘难,认为劳民伤财,不能带来什么益处。直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创性的引入了大量的广告,实现了盈利之后,才从“烫手的山芋”变成了人人哄抢的“香馍馍”。
  而田径世锦赛比赛规格虽然高,但比起奥运会自然还有着很大的差距。
  国际田联自然也没有答应英国的要求,英国也成为了1976年以来,首次有发达国家放弃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举办权。
  在国际田联的第二次投标之中,曾经举办过第一届世锦赛的赫尔辛基,则从柏林、布鲁塞尔、布达佩斯、莫斯科和罗马几个城市里脱颖而出,拿到了2005年世锦赛的主办权。
第二百八十九章
取舍
  赫尔辛基,中国代表团驻地。
  8月7日晚上10点,一件会议厅内,兰迪·亨特尔眉毛纠结成了一团,好半晌才突然将手里的一张A4打印纸扔在了桌子上,神色忿忿地骂了一句,“该死的天气,狗屎一样的赛程安排,IFFA是越混越回去了,难道他们就没有考虑过项目冲突?!”
  骂完之后,兰迪·亨特尔看了一眼会议桌旁的另外几人,似乎略觉得有些不妥,有心想开口解释一句,但最后又忍住了,只是有些气哄哄地重新坐了下来。
  会议桌边,陈中州看来一眼坐在上首的冯舒友和于伟利两人,面色有些尴尬,稍稍清了清喉咙,才接着开口道:“他们考虑到了男子一百米和二百米项目,但后面的二百米和四百米应该是没有考虑到。”
  “那这样的话,我看以后我该训练叶钦进行男子百米项目了。”兰迪·亨特尔冷哼一声,对于陈中州的解释并不买账。
  关于赛程上的安排其实再来赫尔辛基之前队内已经做过讨论了,但现在冯舒友和于伟利的到来又换了说法,他心里多少有些不爽。
  可作为一名职业教练,他又知道代表团里的几人提出的建议都是合情合理的,而且结合现在赫尔辛基的天气,可以说是目前最为恰当的解决办法。
  真正就算是他们不提出,作为一个负责的教练,他其实也有在考虑和叶钦在这个问题上沟通一番。
  可说到底,他还是有些不甘心。
  准备了这么长的时间,尤其是最近几个月在400米的节奏和配速上花费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经历,现在需要有所取舍,他一时间也不太想接受。
  “叶钦,你自己是怎么想的?当时我们考虑过可能会遇到困难,但现在这样的天气,我们觉得还是要保险一点。”
  坐在副手的于伟利看着叶钦手里拿着这次世锦赛的赛程安排,揉了揉眉心,有些无奈地开口说道。
  今天是赫尔辛基世锦赛开赛第一天,没有让任何人有所意外,之前阴沉的天气刚好在这个节骨眼上开赛下雨,而且是大雨暴雨。
  中间的几个项目的比赛,一度被大雨给中止了,给比赛的运动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说实话,于伟利不论是自己比赛,还是带队参加比赛,遇到的各种复杂天气情况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是偏偏这么凑强赶上大暴雨的情况还是第一次。
  而且,看现在的情况,可能这雨一时间是没有停的打算,按照气象那边传来的消息,估计整个世锦赛期间,大概也就只有后面几天天气可能有机会放晴。
  “于指导,我就不能两个都选吗?”叶钦看着手里的赛程安排,脸上显得有些闷闷不乐。
  世锦赛的赛程之前叶钦已经拿到了,他参加的项目是男子200米和男子400米,两个项目的预赛和他之前参加的世少赛世青赛一样,再一次出现了冲突。
  男子200米总共是四枪,比赛的时间是:
  预赛,8月9日12点20分。
  复赛,8月10日13点45分。
  半决赛,8月10日18点40分。
  决赛,8月11日22点10分。
  男子400米总共三枪,比赛时间是:
  预赛,8月9日13点50分。
  半决赛,8月10日20点15分。
  决赛,8月12日21点35分。
  赛程主要冲突的时间就发生在8月9日和8月10日,按照原来叶钦和兰迪·亨特尔的计划,预赛第一天晋级应该不是什么问题,两个项目的预赛选手参赛众多,以叶钦现在的水平,基本都可以保证。
  但是到了8月10日这一天,比赛的强度就比较大了。男子200米一天有两场,复赛和半决赛,已经是不可以掉以轻心的。
  而再加上一场男子400米的半决赛,这样的赛程困难程度就更大。想要保证两个项目都晋级决赛是很有难度的,但只要能够晋级决赛,因为最后男子200米和男子400米决赛的时间有分在两天,反而好一些。
  知道这个赛程的时候兰迪·亨特尔其实就已经抱怨过了,但他执教叶钦时间到现在已经有大半年,对于叶钦的体能状态还很有信心。虽然有难度,但竞技体育就是这样,一定会面对到这样的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兰迪·亨特尔和一般的教练不一样,他是已经功成名就的顶级教练,培养的运动员虽然也报以极高的期望,但并不希望叶钦束缚在一个项目上。
  方才说让叶钦还不如去跑100米,也不是随口说说而已,而是他真的曾经考虑。
  在他看来,叶钦现在这个年龄并不是还没有到一定出成绩的时候,以叶钦的状态来说,再过几年几乎可以肯定会在好几个项目里都有着极强的竞争力,在这个时间点多做尝试并非坏事。
  400米也罢,200米也好,甚至是100米还有他所擅长的跳远项目,都可以试试。一个顶级的短跑运动员可以兼项的项目不少,而叶钦具体最强的是哪一个项目,以现在的年龄去衡量,其实还有点早了。
  是以,叶钦要跑400米和200米他也不阻拦,反而是持鼓励态度。
  叶钦自己则对8月9日一天两赛和8月10日一天三赛,不是特别有感觉,他在世少赛的时候就经历过一天三赛,后来世青赛也经历过一天两赛,当时都是那样跑下来了。也就奥运会两个项目间隔的时间多点,但说到底他也还是参加了两个项目的比赛。
  或许是一开始就是400米专项的原因,在体能方面他比一般的200米选手要得多,也能够应对极为密集和激烈的赛程。
  当然,要说绝对都能够在两个项目里有最为出色的发挥,这一点叶钦自己也不敢保证。
  他只是觉得两个项目都不想放弃。
  这一点或许也是镌刻在骨子里的偏执,如同当初练体育不想放下读书,只是觉得自己再努力一点或许就能够取得平衡。
  “两个都选当然是可以的。”于伟利声音放得有些低,看了一眼身旁的冯舒友,似乎照顾到叶钦的情绪,有慢慢说道,“当初队里也是同意的,但看现在的情况,这样的天气环境,如果你要兼项两个的话,可能身体负担会特别大。”
  “我们都相信你在400米和200米上的能力。”冯舒友在一旁也是点点头,“但现在还是需要作出取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4/4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