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就会跑(校对)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485

  杨耀向两人发出邀请,说着又转头看向叶钦,“叶钦,5月份是选拔赛,不过后面还有两个多月,算起来奥运会还有七八个月的时间,你可以要加油啊,我还等你跟着我一起去雅典奥运会呢!”
  这两个月的时间,杨耀也了解到叶钦的情况,叶钦今年7月份要去参加世青赛,但叶钦离奥运会达标的成绩还有段距离,但也不能说没有机会。
  今年5月23日的全国田径锦标赛就是奥运会的选拔赛,是全国范围内针对奥运会选手的一次选拔。
  但国内的情况和美国不一样。
  美国田径选手参加奥运会和世锦赛都需要经过选拔赛这个阶段,不论之前成绩多好,甚至有世界纪录在身,如果在选拔赛上失利,都是没办法参加奥运会的。奥运会田径项目单个项目只有三名选手参赛,竞争是十分激烈的。美国奥运会田径选拔赛甚至还有“小奥运会”之称。
  国内的选拔赛性质是这样,不同的是,国内田径项目相对孱弱,奥运会田径项目A标的三个名额或者B标的一个名额,经常全国范围内只有一两人达到A标,或者有些项目甚至连B标都没有人达到。这个意思就是,基本上能够跑出达标成绩,基本上都有机会入选参加奥运会大名单。
  说起来,杨耀也发现了他的情况和叶钦其实有点像,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他曾经也一度在为奥运会AB标的资格努力着,可惜最终还是未能达到参赛标准。
  同样的,那一年里,他也参加了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的世青赛,他200米跑出了20秒96的成绩,位列当时第十名。
  而这一次,得看叶钦的了。
  08年的奥运会在家门口,如果能够参赛的话当然最好,但运动员的职业生涯短暂,什么事情都说不清,如果有机会,早一点拿到参赛资格,去见识世界顶尖选手,自然是更好的选择。
  “嗯。”叶钦点了点头,从聂方平第一次问他是否想过去参加奥运会后,师徒俩都没有再说过这个话题,但这个想法一旦冒出,它就一直在心里发酵着。
  2004年到了!
  有世青赛,有奥运会!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临州有场比赛
  大巴车绕着蜿蜒的国道缓缓地行驶着,出了盛海,进入江南省地界,开始一段路途还算平坦,到渐渐到了江南省南部,接近海西省北部的区域,道路便曲折了起来。
  尤其是下了高速之后走国道的这一段,两侧山岚起伏,尽管是冬季,天气颇为寒冷,但绿油油的植被覆盖着,放眼望去,看着还是让人心情很容易松弛下来。
  只不过,再翠绿的山水,一路看得多了,也难免有会有些腻歪。
  “教练,你之前说2月份的全国室内锦标赛我是不是可以报名参加?”
  看着窗外不断掠过的风景,叶钦脑海里突然想到了之前聂方平跟他说的一件事,转过头朝半靠在位置上假寐的聂方平问道。
  “是啊,城运会结束的时候,杨指导有来找我,还问我要不要安排你去参加室内锦标赛。”
  聂方平缓缓睁开眼睛,看叶钦问起这个问题,还是有些说话的兴致,“怎么?你想参加?”
  一路长途汽车,人还是颇为无聊。盛海到秀水县这时候的大巴车差不多要七八个小时,长途坐起来还是挺累人的。
  本来从盛海本来可以直接飞回崇安机场,然后转车再回秀水。但去机场要候机,然后到崇安机场后,依旧是要转车,还是颇为折腾的,总的时间算下来,也省不了多少,干脆两师徒买了大巴车瞟回去。虽然时间久点,但不折腾,价钱也便宜。
  “全国室内锦标赛的举办地点是在临州吗?”
  叶钦在集训的时候听杨耀说起过04年的室内锦标赛在南方赛区增加了一个站点,当时他听得并没有多在意,那时还是在集训,训练比较密集,想的也多多是世青赛、选拔赛奥运会,慢慢的也就抛在脑后。
  可就在方才,他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不断朝后飞逝而过的风景,他突然看到了很多写着临州地址的广告牌,他知道大巴车应该是有经过临州的。
  有那么一瞬间,突然就内心就了一丝颤抖,甚至还伸手掏出手机,编辑了一条“我现在正经过临州”的短信,他想发出去,但最后想了想又删除了。
  从参加城运会开始之后,叶钦觉得自己的生活节奏很快,快得他想腾出点时间,好像都不那么容易做到。不论是学生身份,还是学生运动员的身份,很多时候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是在临州、盛海,还有津门和燕京。”聂方平皱着眉回想了一下,有些意外地看了眼叶钦,“怎么?你想参加?”
  “嗯。”叶钦点了点头,“我想参加临州站的比赛。”
  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一般设四个分区赛,进行成绩的综合排名,后世改制后,除了四站的分区赛还设立了总决赛。
  “呵!”聂方平看着叶钦这表现,倒觉得有些意思了。
  “怎么会突然想着去参加室内赛呢?”
  叶钦参加全国室内锦标赛的资格肯定是有的,世少赛和城运会叶钦都超过了达标成绩,就是全锦赛需要的两次达标成绩也超过了。
  聂方平只是有些不太明白,叶钦怎么会突然想参加这个室内赛了,毕竟此前叶钦对于要参加什么比赛,不参加什么比赛,基本上都没有发过声。
  一般运动员的赛事安排也都是这样,在对自己和各种大小型比赛没有一个确切的认知前,一般都是教练给安排参加比赛。只有到了职业生涯中后期,大概各方面自己都熟悉了,才会主导自己的赛事安排。在专业队或者国家队里,更是很多比赛赛程提前几个月一年就有安排好的。
  2004年奥运会之前,聂方平计划里叶钦参加的也就是5月份的全锦赛和7月份的世青赛,这两场比赛的时间周期都比较长,在现阶段,他还不想让叶钦沦为比赛机器,合适的比赛参加一下感受气氛,能出成绩就比较理想了。
  至于说,让叶钦跑出奥运会达标成绩,他心里有想法,叶钦心里有有,但都知道这不是计划就能出来的,而是要实打实的跑出这个成绩才行。
  “我就是想……想去比赛了!”叶钦没有抬头看聂方平的眼睛,声音有些低低道。
  “今天是4日,比赛是下个月10日,报名应该还来得及。”
  聂方平算了算时间,现在离春节放假还有一二十天,时间上是还来得及。不过,看叶钦真有想去比赛的意愿,还是再次说道,“叶钦,室内赛和室外赛还是有差别的,尤其是200米和400米项目,之前我记得跟你讲过一次,比赛场地你现在不一定能适应。”
  室内田径锦标赛因为是在室内进行的,所以和室外的赛场有着很大的不同。室外标准田径场一般是周长400米的跑道,而室内的田径场则是200米周长跑道。此外,室外的400米大道一般是8条跑道,而室内的200米环绕跑道只有6条。
  进入正规的室内田径赛场,会感觉到像走进了一个澡盆。整个跑道像室内自行车比赛场地一样,是由外向内倾斜的,因为要照顾到外道选手的离心力问题,所以赛道会有一个坡度。
  国际田联对于赛道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比如标准的室内200米跑道在拐角上,最大坡处与地平面的角度是10.0925度,而直道的纵向坡度为146.62722°向内场倾斜。其实,400米的室外跑道也不是完全平的,直线跑进方向最大坡度为0.1%,跑道也是外高内低。跑道左右方向向内道坡度最大为1%。这样做一是为了选手离心力的问题,此外也是为了有利于排水。只不过这种倾斜非常小,一般人肉眼很难分辨出来。
  和室外赛道之间间隔1.2米左右不同,室内的赛道环形道间隔在0.9米左右。很多场地都是弹性的木板或者复合板组成,上面再铺设薄薄的一层塑胶跑道。所以选手在木和塑胶基础的赛道上竞争的时候,地面反弹力和邻近赛道选手们互相作用时那种影响,比室外赛要大得多。
  而在直道项目上,因为室内200米的跑道直道最长只有87米,终点的弯道还有坡度上翘,根本不够选手缓冲冲刺,所以室内60米的比赛设在场地的最中央椭圆形赛道的长轴上。因为60米运动员加速冲刺后,的速度都非常快,需要一个大约30米的减速缓冲区。而室内赛场根本没法保证这一点,所以60米和60米栏的终点处,都会设立一道硬度比较高的海绵墙对运动员进行减速缓冲保护。
  有这些方面的因素在,叶钦参加的又不是直道项目,可以说影响是比较大的,聂方平的计划里,暂时是没有将室内赛列为训练的重点。
  毕竟秀水二中之前的条件,根本没有室内田径场,想要感受室内200米田径场那种不一样的弯道离心力是做不到的。
  “嗯,教练,你不常说让我见见世面嘛,我就想试着跑一次看看。”叶钦在旁边笑着看向聂方平。
  聂方平看得微微一乐,突然道:“我记得8月份我们去左海市训练前,你好像去了趟临州吧?”
  “教练,你就说我能不能去比赛吧?”叶钦面上微微一热,他自以为自己掩饰得很好,但很多东西早已经被聂方平看在眼里。
  叶钦世少赛回来之后,先回家,然后再会学校和聂方平汇合,后来学校翻修跑道,两师徒跑道临州去训练。但师徒俩朝夕相处,叶钦这样的少年人,有些东西根本藏不住,手机哪里来的,话里话外,总是多少会露出点破绽。
  聂方平人老成精,一看叶钦的模样,那还不知道什么事情,不过他除了交代一下,不要影响到训练,这些事情也不会多干涉。
  “真想去?”
  “嗯。”
  “那就去吧!”
第一百五十六章
喜事
  “课程真的拉下太多了。”
  秀水二中高二(五)班的教室内,叶钦看着讲台上地理老师正在讲评的前两天小测的一份试卷,揉了揉脑袋,感觉有些东西听着陌生了许多。
  虽然回来之前和聂方平说了明年去参加比赛的事情,但回到学校,还没有放寒假,该上课还是得上课。
  今年高二上学期的最后两个月几乎没有好好上过课,尽管自己不时有看看书,而且也是文科内容,但相对于讲台上老师说的内容,还是明显缺漏了许多。这次的小测他是没有赶上,不过在昨天回到学校后也拿着做了一下,很多内容都非常的生疏。
  地理其实也还算好的,最主要还是数学,本来他的数学就差,都是要每天扎扎实实的听课复习预习才能跟得上,缺了两个月的课,重新坐回教室里,真有些听天书的感觉。
  高二的文理分科,理科的四个班级是一二三四、文科的四个班级是五六七八,重新回到学校之后,环境给他的感觉还是很亲切的,而且两个月的时间城运会的风头也渐渐过去,上面再有温同师和聂方平注意着,也没有再出现乱七八糟的事情。
  就是身边同学看待自己的眼神,多少有了些陌生和隔阂。一来是在暑假世少赛和城运会的比赛之后,他渐渐有些脱离了身边同学的层次;二来则是在文理分班之后,像之前的体育委员于浩和同桌孙宇光已经跟他不是一个班,班级里原来熟悉的同学少了很多。
  开学会又都是忙着训练,和班上的同学算是刚刚熟悉了一些,但接着就是去城运会比赛和到新庄训练基地集训,现在班里的同学他还有些认不全。
  某种程度上,他和身边的同学走的路也不太一样,虽然回学校后,大家还会在一起聊聊天,听他说起一些比赛的事情,但已经不再如先前高一时一样,关系那般密切。
  铃铃铃的下课铃声响起,安静的教室内,在地理老师离开教室后,瞬间推动桌椅的响声响起,有男生女生站了起来走动,上洗手间的,也有依旧趴在桌子上看书做题,或者趁着课间休息小憩一会的。
  叶钦合上了桌上的试卷,站起身也准备起身活动一下。
  久坐伤身这句话对于少年人来说其实这话并没有太大意义,但聂方平在平常训练和生活中,都有和他强调一些细节。一节课之后,一定要起来动动,做个操到处走走,实在不行下楼跑一圈都可以,就是不能一坐一整天不动弹。
  这里面的原因最主要还是怕长时间伏案,坐姿不正确,腰背脊椎颈椎肩关节等日积月累出现了变形或者一些隐患。
  他现在还没有出现过什么大的伤病,最多的也就是脚踝膝盖有时候跑得多了有些酸痛,休息个一两天就好了,但聂方平特别重视这些方面,宁可他练少一些,也尽量减少受伤。
  运动员容易受伤,稍微严重点的伤病可能导致出现几个月的训练空白,长一点的甚至是一两年的时间。而对于很多运动员来说巅峰时期实在短暂,整个职业生涯要是有那么几次大的伤病,基本上再好的天赋成就都有限。
  一些普通人有的小毛病基本看不出来,或者基本上完全不会影响到生活,但他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矫正动作训练,预防的就是平常生活里的很多不良习惯。
  短跑项目是一个拼身体爆发力的项目,短时间内身体从静止到极限负荷,要是有个脊柱侧弯,对于日常生活没有丝毫影响,但在一次次大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中,很容易在发力后造成其他诸如腰臀、大腿小腿的拉伤。
  这种东西说重要就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不过是聂方平传导给他的理念,他觉得有用,记在心里,自然也会尽可能注意到这方面。
  “叶钦,你过来一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4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