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我人生(校对)第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348

  庄韬一手拿着手机,一手啪地压在了沈国营面前的文件上,脸上挂着嘲弄的笑意。
  “没潜力?天赋耗尽?真是笑了!人家刚刚跑了10秒39,你现在省队里的,有几个能跑出这个成绩的?!啊?!”
  沈国营皱了皱眉,轻轻拉了下桌上的文件,结果被庄韬压得纹丝不动,有些无奈地放手。稍稍将转椅退后了半步,从桌旁的眼镜盒里掏出眼镜布,取下鼻翼上的眼睛,慢丝条理地擦拭起来。
  “沈教练,不是我说你,你学的那一套运动员选材理论可不见得有用。我们竞技体育,最终还是要落在成绩上面说话。呵,十五岁跑进国家健将级的选手没潜力……”
  庄韬冷笑两声,有心再说几句,又看看沈国营那一言不发的模样,轻哼一声,转身直接出了门。
  等庄韬出了门,沈国营重新戴好了眼睛,从抽屉里取出手机,熟练地翻找了一下通讯录,菜单光标停留在李志忠名字的电话号码上,手指在带着绿色小听筒的拨号键上,微微犹豫了一阵,最终还是没有按下去。
  推着转椅,看着窗外远处被绿树成荫环绕的操场,有人正在操场上训练,一时间谁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
  “喂,恭喜你。”
  就在苏祖叉着腰站在跑道上,放眼四顾的时候,黑黑瘦瘦的少年梁俊新大方地走到苏祖面前,朝他伸出右手。
  “我这是第一次输给同级别的选手,苏祖对吧,你很厉害。”普通话不标准,但说得却很坦诚。
  苏祖伸手和对方轻轻地握了一下,“谢谢,运气好而已,大家都差不多的。”
  方才苏祖已经看到计时牌上的成绩,梁俊新是10秒43,仅仅比他慢了半个身位,如果没有他,梁俊新肯定毫无悬念地拿下这个决赛。
  “嗯,我走啦。”
  梁俊新点了下头,转身一溜烟朝粤省代表队那边的休息区跑去。
  “不会哭了吧?”
  就在梁俊新转身跑开的瞬间,苏祖注意到对方眼眶微微有些红。想想一个很欢快的少年人,突然比赛输了会掉眼泪,苏祖也不太肯定。
  接着又有其他几个地方的决赛选手,上来和苏祖表示祝贺。得益于从小就被灌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除了个别选手早早抛开,大部分人即便心里恨得直咬牙,也能面无表情地上来握手。
  当然,想要很有风度的微笑祝贺,这个都还需要再修炼几年。
  粤省休息区内。
  梁俊新一回到休息区,就从地中海脱发的教练周乔生手里抢过毛巾,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擦拭汗水的毛巾被他摊开,整张盖在了脸上。
  “很不服气?”周乔生双手抱胸,转而坐在梁俊新的身旁。
  “是。我从来没输过同龄人,更别说他年纪比我还小。”
  毛巾下方,少年人呼呼地喘着粗气,喉咙里冒出的声音却带着几分哽咽。
  “输了,那就下回赢回来,躲在这里哭算什么本事?”周乔生轻轻扯了一下梁俊新脸上的毛巾,却被对方用手死死抓住。
  “谁哭了?”被毛巾盖住脸的少年有些气急败坏。
  周乔生呵呵一笑,放开了手,下意识地摸了下头发,“那你有本事把毛巾拿下来。”
  “不拿。”
  “不拿就是哭了。”
  “没哭……我就是不甘心……”
  “输了一次不怕,能认识到差距,下一次赢回来。”
  周乔生这样的教练员,不会去安慰选手说什么比赛不重要,你已经尽力了之类的话。
  运动员就是要有强烈的胜负心,就是要输了会后悔会不甘心会痛哭流涕,知耻而后勇,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更加努力的去训练,更加投入的去比赛。
  心境淡泊,对输赢无所谓的人,那还比什么赛。
  苏祖和同组上来祝贺的选手,都打过招呼后,正准备朝比赛场外走去,突然听到有人喊他。
  “苏祖同学,等一下。”
  拦在他面前的一位穿着皮鞋西裤白衬衣的男子,不过这位虽然穿得正式,头上却戴了顶黄色的编织草帽。
  “苏祖同学,你好,我是陆建明。”
  “你好,陆裁判,是我刚才比赛有违规吗?”苏祖问道。
  他对面前这人有印象,是终点线的计时主裁判,主要还是对方那顶手工编织草帽和身上的着装对比明显。一般工作人员带的都是运动帽棒球帽,只有这位戴了一顶老农常见的草帽。
  李志忠和他科普过,正式的径赛里,光是各个阶段的裁判和负责人员就有不少,主发令员、发令员、召回发令员、助理发令员、终点摄影主裁判,裁判员,终点记录员,计时主裁判。
  “哦,不是,比赛没问题。”陆建明摇摇头,他是计时主裁判,但并不是为了这个而找苏祖。“我主要是想了解下,你有进入专业队训练吗?”
  “有,在禾岛市队。”苏祖回答,听到对方不说自己比赛有问题,顿时放松了下来。至于专业队训练,能够跑到10秒39,你要说是靠自己练的,说出去也没人相信,在国内这个成绩已经迈入第一档的短跑选手层次了。
  “那你的教练是哪位?”陆建明接着问道。
  “李志忠,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苏祖回答道。
  “李志忠?”陆建明微微思索了一下,朝苏祖笑了笑,“好的,我了解了,你赶快去休息吧。今天跑得不错,继续加油!”
  在苏祖离开后,这位计时主裁判陆建明,很快从口袋里掏出了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老余,你不是让给我给你物色下这届中运会有没有什么好苗子吗?刚刚男子一百米,有个学生跑了10秒39,对,你没听错,原来中运会的记录被破了。我刚打听了一下,禾岛市队的,教练好像叫李志忠,你回头去了解看看吧。行了,我挂了,这边马上开始那只400米的预赛了。”
  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某个集训中心,余立伟一脸惊讶地放下了手机。
  “余教练,什么消息让你这么惊讶?”在余立伟身旁,年轻的助理教练看着余立伟的表情,笑着问道。
  “哦,一个老朋友。”余立伟消化了一下信息,顿了顿道,“小张,你等下帮我向禾岛市田径队发一封比赛邀请函。”
  “什么比赛?”年轻的助理教练有些懵。
  “就下个月在保州举行的全国田径大赛邀请函,嗯,选手是苏祖,主教练是李志忠。”
第六十七章
突发
  8月20日,中运会第二天。
  “加油,加油!”苏祖在场边连连鼓掌。
  400米的跑道上,正在进行的是男子组的400米复赛。苏祖目光随着跑动的人影不断移动,可以看得出处于第三道的张全山跑得非常不错。在转项针对400米训练后,提升的幅度很大。
  复赛的这一圈400米基本都保持着领先的优势,只有在最后一个弯道被另外一名选手跟上,但两人在直线距离这一段一直在相持着。
  苏祖距离的位置有些远,看不清到底是谁最先撞线,但从这组复赛的成绩来看,张全山进入决赛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果然还是要针对性的项目训练,成绩才能有大幅度的提升。苏祖感叹一声。
  他在有系统在身,但成绩迅速增长的这个阶段还是在禾岛市训练。从力量专项提升,到各种跑动技巧节奏,有个教练一对一天天盯着你。
  体校训练的时候更注重的是基础性,大部分体校生进入体校开始从事的都是田径类项目,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分配专项,即便是短跑队,一群人都是在一起练100米200米400米三个项目,很多时候针对性训练还不够。三者之间还是有不少差别。而且由于人数多,教练员采取的都是统一的训练计划,完善的个人训练方案几乎没有。
  在男子400米的复赛结束后,开始的是女子组的400米预赛和男子1500米决赛,之后就是苏祖报名参加的第二项——男子200米。
  李志忠帮苏祖报名这个项目,出发点主要还是为了参赛适应大赛气氛为主,当然能出成绩是更好。选手的心态状态都是需要培养的,有些是大赛型选手,越是大赛越是表现出众。而有些则是训练时候猛得一塌糊涂,但一上赛场就腿软。
  这种心态就需要不断的用大赛磨练,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是国内少有的七个大型运动会之一,规模级别上都不错,而且这个年纪顶尖的中学生,实力并不弱。
  随着国内经济的整体上升,80、90的一代人身体素质都在跟着提升,简单的说,就是肉类蛋白质摄入量高了。
  在一些爆发型和讲求天赋的项目上,中学生达到一线运动员的水平并不罕见,也因此中运会也很受各级省队、国家队的关注。毕竟这个年纪天赋好的话,可属性更强。
  如果是在国外,这个阶段的高中生的平均实力水平可能还会更强。阶梯式的培训方式,往往有不少还处于青少年时期的运动员,就被各自的教练或俱乐部带着开始参加各种大赛锻炼。
  运动员还是要上运动场,埋头苦练的运动员有时候陷入长期的成绩停滞,或者无限的单调循环,很容易参赛疲惫厌倦,乃至造成训练不认真,竞技状态下滑,最后退役放弃。
  在各种大赛比赛中,不断的学习,适应赛场,和强手过招,有了目标对手的刺激,能够更进一步的让年轻的队员有清晰的认识。
  国内后来著名的百米短跑双雄,张培萌在苏炳添出现之前,曾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停滞在了10秒20左右的时间,这个阶段国内无敌手,和国外选手又有较大的差距。几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天赋到顶了。直到苏炳添的出现,一再刺激之下,才猛然觉醒,成绩进入了新一轮的爆发期。
  200米的预赛,这一次苏祖收到的关注程度比100米复赛决赛时更要高出许多。毕竟刚刚破纪录跑出在国内短跑选手中也是一流成绩的10秒39,而且年纪还小,这就证明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不少的体工队都已经开始近距离观察接触,万一又是一个陈家全呢,这样的人不挖到自己的体工大队培养可是会遗憾终身的。
  而且除了苏祖外,百米决赛的第二名,梁俊新所受到的关注一样不少,两个少年人在这个阶段国内的百米成绩,已经是极其耀眼的。
  不过这一组的200米预赛,粤省梁俊新并没有报名参与,以至于不少想再看见两人高水平对决的场景无法重现。
  苏祖200米预赛跑得还是比较轻松,他的弯道技术一般,但凭借着绝对的实力,还是很轻松地跑进了下一组的复赛。
  200米的比赛人数要少上一些,没有像100米一样设置了四个级别,初赛次赛复赛决赛,而是直接的预赛复赛决赛。
  上午的比赛结束,接着进行的就是下午的200米复赛和决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3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