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我人生(校对)第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348

  而此时所有人的欢呼是在为冠军喝彩,更多也是为我们在各个领域项目跻身世界民族之巅而欢欣雀跃。
  似乎组委会也考虑到了现场观众的情绪,以致于在男子100米第一轮的预赛中,苏祖直接就在预赛第一小组出场。这次身上穿着的并非国家队队服,而是代表着地方的摆设短跑服,胸口有着“榕海”两个字。
  但即便如此,依旧没有减少现场观众的热情。当现场的大会广播介绍到第三道,来自榕海省选手苏祖时,现场的欢呼和掌声格外的响亮。
  苏祖朝着四周挥了挥手,站在起跑线上,看着远处的终点线,脑海里的念头渐渐只剩下了跑。
  站在赛场之上,心里只有比赛,眼里只有跑道和终点线。
  全运会参赛的人数众多,尤其是在去年开始田径项目的热门,使得参加男子百米项目的选手也比往届全运会要多。甚至,很多在另一个时空未曾挖掘出来的短跑运动员,在这一世里,都从各个体校和地方队被发现了。毕竟,跑步,本身就是最基础最简单门槛最低的项目。
  预赛共有十个小组,82名运动员参赛。因为整个全运会时间安排的缘故,在短跑项目上没有设置复赛,下一轮直接就是半决赛。所以每个小组第一直接晋级进入半决赛,之后按照各小组运动员的成绩,递补八名选手进入半决赛。
  苏祖在预赛里没有耗费太多的体能,和他平常进行速度耐力训练差不多,基本上跑了一个10秒15的成绩,就锁定了小组头名。
  这个成绩在所有的预赛小组里也是第一,在当前国内的田径和短跑环境虽然转好,很多运动员也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训练程度,条件配备等方方面面都有了提升和改进,但毕竟时间还短。
  这一成绩在几年之前还是全国纪录,除了苏祖之外,曾经也就陈建有跑出过,在全运会的预赛中,已经足够耀眼。
  现场的观众给予的掌声和肯定也足够热烈,大多数人都明白苏祖在全运会中基本很难遇到有竞争力的对手。这一点就和刘阳宇在110米栏一样,尽管有个石东鹏成绩不俗,但比起刘阳宇来说,依旧还有着极大的差距。
  之后的第二天进行的男子100米半决赛和决赛,苏祖基本也没有遇到太多的挑战对象,半决赛以10秒01的成绩晋级,而决赛则跑出了9秒89的成绩。
  当时现场观看的运动员和组委会的各种工作人员都几乎沸腾了,苏祖的表现真的是太亮眼了。
  10秒大关,曾经被众多国人和亚洲运动员当做雷池不可逾越的天堑,而苏祖跑起来真的就是毫不费力。虽然这一成绩未能和苏祖之前的奥运会世锦赛和魔都大奖赛的成绩媲美,但大家都很能理解。
  如之前李志忠说的那样,没有足够的选手挑战,苏祖短期内肯定难以打破自己刚刚刷新的纪录。
  而这一趟也确实如此,若非是因为全运会现场的火热氛围刺激,苏祖在这一趟百米决赛中可能还会再留力一些。
  但当站在赛场之上,站在跑道看着无数人在对于他的期待时,他还是没有太留力,跑出了一个不错的成绩。
  你们如此支持,我自不敢让你们失望!
  苏祖曾经看过很多运动员的采访,其中有一位顶尖的短跑运动员谈起过一点,当他刚出道成绩显著,赢得了不少荣誉的时候,被国内无数人追捧。而遭遇到伤病滑铁卢,成绩进入断崖似下跌时,很多观众便责难,痛骂,不再支持他。
  从那时开始,这位顶尖的短跑运动员心态开始转变,开始先是为了自己而跑,然后才是祖国。似乎要以此来放下自己的心理包袱。
  但苏祖从未如此作想,他很清楚也很明白,他最开始跑,追逐的只是不同的一生,一个上辈子未能实现的梦想。
  他一开始就是为了自己,而到了现在,他的早已开始了为这些期待他的人们,为他的祖国而奔跑。
  无论中间是否会有波折,他都早做好了坦然面对的准备。
  他知道那些坐在观众席上,坐在电视机前的人的想法,因为他曾经也是其中一员。
  这场全运会的男子100米苏祖最欣慰的一点是,他也许做了一点微小的改变,从预赛开始,然后在半决赛和决赛中,他发现了原来的老队员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而很多新面孔也从在这个舞台展露了头角。
  老队员如和陈建、沈运保同时代的巩威、古凯、黄贵兵竟然表现都十分抢眼,巩威最后的决赛成绩是10秒18,跑进了10秒20的关卡,古凯和黄贵兵也都跑到了10秒25以内。而新队员里章裴孟第一次进入了10秒30,比他在大奖赛成绩还好,文勇易,陈宇航,林振耀也都相继达到了10秒40-10秒30这一阶段,决赛的八名选手基本都迈入健将级的层次。
  看台上田径队的教练组冯书庸、余立伟、李志忠、袁郭华等人都暗自吃惊。
  老队员爆发出这个成绩,他们心里有数,毕竟这些人在2000年左右就能跑到10秒30左右,而一些新面孔,就让他们很是意外了。
  赛前他们也听说了各个代表团里都有调整在短跑项目上的奖金,以督促运动员的表现,但真是没想到这个表现还是让人刮目相看。
  事实上,十年后的国内,在短跑项目上一级运动员到健将级这个层次还是有着很大的基数,而很大的原因就是这个时候运动员们的自我怀疑,没有了之前再坚守的训练的状态。
  最典型莫过于之前曾说过的章裴孟,他好几年的时间都停留在10秒2、10秒3的这个阶段,那是他最好最巅峰的几年,二十二三岁的年纪,因为之前中国短跑运动员的极限差不多也就到这里了,他自然也感觉自己天赋可能是到顶了。
  而等到有人打破了全国纪录,他才算是重拾旧梦,再次迸发了训练的热情。如果他能早一点醒悟,也许打破10秒大关的可能是他吧。
  而这一次很多代表团的选手都是第一次和苏祖同场竞技,苏祖的实力自然是足以让人仰望的,但谁又没有一颗火热的心呢?!
  很多时候,最艰难的就是前面没有路,不知道能否做到。
  而当这个可能实现的时候,便能鼓励后来者不断为之努力。
  至于是否能够达到前面开辟者的成绩另说,但只要有了后来者不断去努力,总会不断一点点缩小这个距离。
  在原时空,全国纪录是10秒17的时候,谁能想到这个纪录会尘封13年之久呢,而这个纪录被打破之后,相继跑进10秒10的运动员就有了好几位。
  世界在变,一切皆有可能。
第二百八十一章
离开金陵
  “师父,上面同意了吗?”
  一间理疗室内,江大恒正在给苏祖进行双腿的肌肉理疗,苏祖看着旁边一直沉吟不语的李志忠,出声问道。
  “还在开会讨论,上面的意思东亚运动会不太紧要,还是你明年的比赛和训练安排。”
  李志忠看了看苏祖,眼里有几分疑惑不解,“你真是这个想法的?”
  “嗯。”苏祖肯定地点点头,“我现在到哪都脱不开身,实在太不自在了。我也知道田管中心,甚至总局那边也可能会有阻碍,但我还是想静下来好好训练。”
  说着,苏祖又笑了笑,“师父,我觉得我还是有进步空间的,但是这样下去,我怕自己都不知自己是谁了。我还是挺想破纪录的,还有08年的奥运会,我也想赢的。”
  “输不了。”正在给苏祖做理疗的江大恒插一嘴,“苏祖啊,你肯定赢。你现在就快跑过那个什么鲍威尔来着,到时候咱们在家门口的奥运会,‘嗖’一下,那些黑人就只能跟你屁股后面吃灰了。”
  “江师傅,你这可真是乐观了啊。”苏祖微笑着摇了摇头。
  “我不是乐观,我对你有信心。”江大恒嘿嘿一笑。
  “江师傅,你那点心思谁还不知道呢。”一旁的张平秋戳穿了江大恒的想法道。
  “唉,你们别老把我当成占公家便宜的人啊。”江大恒辩解道,又小声嘀咕了一句,“我这不是怕自己有高原反应嘛。”
  苏祖笑了笑,抬头看了眼李志忠。当前其实很多国人对他的看法也和江大恒差不多,毕竟从他崛起到现在,一直是一路往前冲,离世界纪录现在不过是0.02秒之差。
  再加上他的年龄,到时候08年奥运会,那可是最值得期待的冠军种子,谁又会想到那时候会出现一个牙买加闪电呢。
  “我和余指导再去做做工作。”
  李志忠叹了口气,也不理会江大恒的嘀咕,继续和苏祖说道,“这个肯定不太容易,不过这个说法是足够了,我也担心你再这样下去,很快就没心思训练了。现在这个场景,啧啧……”
  说着,李志忠砸吧了一下嘴,即是欣慰,又多少有那么几分惶恐。
  现在外界对于苏祖的追捧到了什么程度,李志忠心知肚明,国人多少年难出现这样一个短跑天才,可以说全民关注。
  各种商业洽谈、节目邀请,就是他这个教练都接了不少。
  但是正因为这样,老李心里也有些悬着,从八十年代参加奥运会开始,国人出现了不少现象级的运动员,在成绩好的时候,自然是被大家所赞叹,但出现了滑落,发挥不佳,就跌落泥里。
  运动员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压力是十分巨大的。
  这一点也不独是国内,日韩、欧美,世界各地其实都是一样。很多时候人们都无法接受失败,越是到了顶峰的运动员越不能失败。
  “我也怕自己没心思训练了。”苏祖靠在椅子上轻叹了一声。
  从去年雅典奥运会之后,苏祖就感受到了外界对他的影响,人不是机器,再好的克制力,也难免会有动摇的时刻。
  以魔都大奖赛的那种欢迎程度,苏祖现在也怕自己真的被这波风波推得自己晕头转向,拍广告,上节目,被人崇拜,到哪都有掌声,这比田径场上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可要舒服得多。
  他不认为自己有牙买加闪电那样的天赋,一旦开始沉迷在鲜花和掌声中还能够驰骋赛场。
  “好,其他先不说,等全运会结束我们就直接去滇南冬训,其他先看看吧。”
  李志忠拍了拍苏祖的肩膀,和江大恒打了个招呼,转身离开了理疗室。
  他之前在大奖赛就已经和媒体放过风,希望苏祖要休息要训练,减少不必要的各种活动,那算是一种试探。
  但这次全运会,苏祖也再次跟他提起,两人其实都有些意识到了。
  现在的大环境肯定是好,但苏祖受的影响实在太大了。想要沉下心来训练已经不太可能,至少要换一个比较偏僻的训练基地。
  像辛庄训练基地地处魔都范围,即便能够躲得开一些记者,但想躲开各种商业活动,或者是一些重要的场合出席根本不可能。
  当然,和总局田管中心谈这些肯定遇到的困难是挺多的,但说实话,李志忠也没想到苏祖能够以这样冷静的心态去面对外界的热潮。
  “新的训练计划还是要进行下去。”
  打开门走出理疗室,李志忠脑子里也在思考着后面苏祖的训练计划。
  苏祖跑出了9秒79的成绩,他结合这苏祖自己的体会,和其他教练组成员分析过了。这个成绩苏祖能够跑出来是超过了他当前身体负荷的。
  有些专家教授一直在叫着如果人体跑到9秒5以内,可能身体就承受不了,跟腱断裂,肌肉拉伤之类的。
  李志忠虽然没办法判定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但还是上了心的。
  短跑是人体从静止状态到最高速度的转变,对于身体方方面面的负荷都是相当大,而苏祖这方面明显还可以再提升。按照李志忠曾经设计的理想模板,苏祖现在一米八六左右的身高,应该要到达85公斤的体重才比较理想。现在才78公斤,和他预期还是有差。
  体重和肌肉并不完全决定速度,但和身体的承受能力是直接相关联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3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