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我人生(校对)第1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348

  但那个成绩是阿拉伯数字,陈建已经看到了。
  前五名的成绩都好得吓人,全部是10秒30以内的成绩,只是从第六名开始,直接跳到了10秒40这个阶段。
  “我晋级了!”
  陈建猛然跳了起来,猛然一把抱住了苏祖,随即又跳到了他的主管教练麦绍强面前,狠狠地给了他一个拥抱。
  热泪盈眶!
  李志忠袁郭华沈运保苏祖还有旁边团部的官员,以及翻译等工作人员,都微笑着,热烈地鼓起了掌。
  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00米比赛,中国运动员创造历史地有两位选手闯入了第二轮的复赛。
第一百六十九章
准备复赛
  田径跑道上,男子100米预赛所有的选手都已经比完。
  随着现场工作人员及裁判员通过电脑对于各组选手成绩的比对,进入晚上的复赛选手名单通过体育场的大屏幕给出。
  一栏栏有着名字,国籍,成绩的表格框出现在屏幕内,总共四十名进入复赛的运动员,而陈建以10秒34的成绩挂在了最末尾的一位,晋级进入到了下一轮的比赛。
  此时,虽然没有电视直接转播的镜头,但现场的中国观众和其他媒体人员,在看到四十个名单里,有两个是带着五星红旗图表的中国选手名字,都忍不住纷纷鼓起掌来。
  从连跑出奥运男子百米A标的选手都没有,到第一次出现了两位中国人,这是整个田径和短跑运动的一大飞跃。
  在男子百米预赛结束之后,上午奥林匹克体育场的比赛暂时结束,整个体育场在下午也将没有田径赛事,一直要等到晚上18点30分女子七项全能之标枪,和女子撑杆跳高资格赛,整个赛场才会再次热闹起来。
  当然,按照整个奥运会的赛事流程,下午也仅仅是田径项目没有比赛,其他的诸多项目射箭、男篮、沙滩排球、马术等等项目一直都会有比赛进行中。其中12点30分的中午时间段,还有着男子团体花剑决赛分组赛。
  7万名的观众陆陆续续退场,苏祖、陈建跟随着教练员和团部的工作人员从运动员专用通道离开。
  在离开的时候,还遇到了央视和几家国内媒体的记者,似乎还想做一个简单的采访,但时间已经到了正午,天气热,晚上又有比赛,一些采访之类不是那么合适。麦绍强和李志忠几个教练怕影响到了运动员的状态,直接给婉拒了。
  好在也都是官方驻派的记者,都能够理解,嚓嚓地拍了几张照片,便纷纷退开,忙着去撰写新闻稿子了。
  乘坐着主办方安排好的专用大巴车,一行人回到奥运村,先是在奥运村的主食堂吃过饭,然后李志忠就放苏祖回去休息。
  陈建则是被他的主管教练麦绍强单独约谈了一会,其他人也不会去打扰,这一路上几个教练还有工作人员都神情颇为振奋,但都没有刻意去谈起比赛的事情。
  一个个有点像高考时候的家长,既期待又紧张,很多东西想讨论,但这个时间点又不好说,怕影响了运动员情绪和心理波动。
  一直到下午四点多,经过了几个小时的午休,苏祖和陈建先是跟着教练员去了奥运村附近的训练场进行了简单的热身,接着又适量地吃了点东西补充能量,然后再次回到奥林匹克体育场。
  “教练,你就没什么对我交代的?”
  在奥林匹克体育场的检录室外,临近检录前,苏祖看着从预赛结束后,一直没有多说话的李志忠,笑着开口问道。
  李志忠微笑着摇摇头,伸手将苏祖运动服上的衣领翻了一下,拍了拍他肩膀,“该说的平常都说过了,到了赛场上一切都得靠你自己。嗯,你不用去管成绩怎么样,就当成普通的训练比赛一样就行了,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好好跑。到了这一步,你已经创造历史了。”
  “好,教练,我去检录了!”
  苏祖点点头,跟老李挥了挥手。明白老李的意思,这个时候说得再多,也只会是加重运动员的心理负担,还不如什么都不讲,已经进入了复赛阶段,是中国男子百米短跑的新纪录,面上也讲得过去了。该是让运动员放下包袱轻松上阵,尽情去比赛就好。
  另一边,麦绍强和陈建似乎面授机宜完毕,陈建表情明显也松弛了许多,不再像上午那般紧绷着,和随行的几位教练员打了个招呼,跟在苏祖身后走进奥林匹克体育场男子百米项目的检录区。
  运动员检录程序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基本上都要提前时间到检录区,像奥运会这种大型赛事更不用说,各方面都是严格缜密。
  准时点名,凡是按时未曾出现的运动员取消比赛资格。检查运动员的服装、号码、钉鞋等随身物品是否符合要求,还有赛前的尿检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七七八八的检查,整个过程颇为繁琐。
  “第二组第五道。”
  苏祖拿到了自己晚上19点40复赛的组别和道次安排,另一边陈建则是被排在了预赛的第五组第八道。按照先取了三十名的小组前三之后,剩下的十名选手最好成绩里,排在最末尾一位。当然,这并非说陈建在复赛中成绩就是倒数第一,实力最弱的预赛第九组前三成绩都没有陈建高。只不过是小组优势罢了。
  而到了复赛,小组优势就渐渐不存在。复赛的选手总共是四十人,分为五个复赛小组。但只取16人进入下一轮的半决赛。
  每个复赛小组一样只取前三名进入半决赛,另外再最后取一名复赛小组成绩最好的递补进入半决赛。
  如果侥幸能够被分配到实力相对较弱的小组,跑出前三的成绩,还是有机会进入下一轮的半决赛。
  不过,这种侥幸也真的是侥幸,经过了一轮预赛的淘汰,这个时候能够进入复赛的选手实力更进一步,几乎没有弱者。
  比起预赛的八十六进四十,复赛是四十进十六,名额竞争更加激烈,很多有实力的选手为了能够稳定地拿到半决赛资格,开始认真起来,不会再如同预赛一样保留。
  苏祖看着复赛第二组的名单,也是微微皱了下眉,他这组选手里选手不弱,而且又遇到了一位老熟人——肖恩克劳福德。
  他是预赛的小组第一,在预赛第四组里跑出了10秒02的成绩,比苏祖的10秒05还要高一些。
  他这个复赛小组里面,预赛小组第一和预赛小组第二都在,对于其他的运动员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毕竟虽然奥运赛场运动员水平高,但一个复赛小组里,也不是所有的运动员,都能跑出10秒10以内的成绩。
  比起苏祖复赛小组里,实力强的只有一位肖恩克劳福德,陈建所在复赛第五组小组里,运动员的实力更加强劲。
  最受人关注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冠军,室内田径锦标赛60米纪录保持着,前百米纪录保持者莫里斯格林(注)。还有牙买加短跑新秀,刚刚在牙买加全国锦标赛中以9秒91刷新了全国纪录的阿萨法鲍威尔。都在陈建的复赛第五小组里。
  到了男子百米复赛阶段,五个复赛小组,几乎都是名将云集,这个星球上跑得最快的一群人集合在一起,无论哪一个小组,都是最顶尖的运动员,实力不够的话,无论你怎么排都没有用。想要脱颖而出,只能依靠自己的实力。
  各个复赛小组的名单和道次安排出来后,各个小组的运动员又不同的现在检录的引导员领导不同的检录室内,做赛前的休息准备。
  “苏,我们又见面了。”
  肖恩克劳福德和苏祖做了个礼节性的拥抱,拍了拍他的肩膀,黑人运动员的一大特点就是热情,如果有过接触,看得顺眼,几乎都会打招呼。
  “你好,肖恩。”
  苏祖对于肖恩克劳福德的印象很深刻,今年室内赛差点从挡板飞出去,就是肖恩克劳福德最后关头,及时压住了他的腿才避免了一次可能的受伤。
  两人简单地问了下好,没有继续交谈。检录室内一直都有工作人员和助理裁判等人在,运动员相互之间也不算熟悉,大赛前要保持心态,也不会做过多的交流。
  晚上当地时间19点30分,北京时间零点30分,男子100米比赛第二轮开始了。
  (注:2002年蒂姆蒙哥马利在田联大奖赛中以9秒78的成绩打破了格林1999年创造的9秒79的纪录,后蒙哥马利禁药事件取消了他2001年以后的所有比赛成绩。)
第一百七十章
百米复赛
  “出来了吗?”
  “还早着呢,这才第一个复赛小组。”
  江浩平看着林邦依旧还是一副急吼吼的样子,摇摇头,年轻人就是耐不住性子。
  “哎,江哥,你说这次苏祖和陈建能不能进决赛啊,直接打败这乌泱泱的一群黑人,给咱们捧个冠军回去。”
  林邦抱着个摄像机,远远看着刚刚由引导员带着走到起跑线前的运动员们,小眼睛里放着光。
  “想什么呢?!”江浩平被逗笑了,“这是奥运会,他俩能走到复赛已经是创造历史了,国内男子短跑的一大飞跃。”
  说着,江浩平又摸了摸下巴,“陈建是有点悬,他的百米实力还是差了点。不过,苏祖的话,按他的个人最好成绩,和他上午预赛跑出的成绩,说不定有机会进决赛。嗯,现在目标是半决赛,小组只要跑到第三,就能进了。
  我刚看了下苏祖复赛的小组成员,里面实力最强的一个是美国的肖恩克劳福德,他在02年的100米和200米就已经破了10秒和20秒了,另外一个就是巴巴多斯的汤普森,我看过资料,人家96年的时候,曾经在顺风5.0米/秒时,跑出过一次9秒69的惊人成绩。而且汤普森还是悉尼奥运会的百米季军,200米第四名,实力强劲呐!唉,我说,林邦,你不是开始做功课了,这个还要来问我?”
  “有是有啊,不过脸盲得厉害,看着他们都长一个样,名字又长,好多记不住,嗯,这个小组里我认出了两个。”
  林邦努了努嘴,指着此时复赛起跑区前面,第一组赛道上正在脱外套热身准备的运动员。
  “那个第四道我看了资料,是叫弗朗西斯奥比克维鲁,原来是尼日利亚人,后来改国籍加入葡萄牙,嗯,今年田径室内赛第七名,嘿嘿,苏祖赢过他。另外他旁边那个英国的是马克刘易斯,有点面生,应该是他们国家接力队的吧。其他的,哎……”
  “还行,有下点功夫。”江浩平点点头,自己带的这个少年人从最开始对田径、对短跑兴趣不大,到现在已经开始对于各国短跑运动员都如数家珍,这是个好现象。而这种好想象的出现,就是待会第二组复赛的那个少年带来的。在踏入田坛两三年的时间,一月成为了中国男子短跑项目的领军人物,虽然没法统计,但江浩平相信,国内像林邦这样从对田径短跑毫无了解,而突然变得有兴趣起来的人不再少数。
  尤其是安坦的那支广告播出以后,“让世界在你面前低头”的广告语,即便是他江浩平已经年近不惑,也依旧看得热血沸腾。
  一个好的运动员,好的标杆人物,总是能如此的带动起热潮。
  “小林,你杵那干嘛呢,多拍些照片啊。”
  江浩平感叹了一阵,回过神来,此时大会现场正在一个道次一个道次地介绍运动员。
  江浩平发现林邦跟他一样,也是愣愣地站在那,手里的相机连抬起的意思都没有。旁边媒体区的同行已经有好几人眼神奇怪地看了他们俩几次,《体坛》是国内体育类报纸的大型纸媒,不过这俩记者看着就不那么专业了。
  “拍一群老外多没意思啊,黑漆漆的,谁看呐,我等苏祖和陈建出来再拍。”林邦伸长着脖子,关注着赛场的动静,丝毫没有想拍照的意思。
  江浩平笑了笑,举起相机嚓嚓地拍了几张,也放了下来。林邦说得没错,国际顶尖的短跑运动员几乎都是黑人,对于国内的阅读群体来说,真的能认识辨别的根本没有几个。
  两人说话间,复赛第一组的枪声已经响起,复赛第一组的八名选手从起跑线上狂奔而出,一转眼十来秒的时间,所有的选手就已经飞奔冲过了终点线。又过了几秒的时间,大屏幕上,运动员的成绩开始出现。
  “嚯!”看着屏幕上第一组预赛的成绩出来,江浩平眼睛就瞪大了,“这复赛果然大部分选手都开始发力,第一个破十的成绩出来了。”
  大屏幕上,复赛小组第一的葡萄牙选手奥比克维鲁赫然跑出了9秒93的成绩,在他之后的复赛小组第二第三名,英国的马克刘易斯和牙买加的德怀特托马斯都是10秒12。
  “奥比克维鲁跑得这么快?”林邦看着也是呆了呆,他对奥比克维鲁的认识还停留在今年室内赛和方才预赛输给苏祖,结果转眼人家就已经跑进了10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3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