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9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8/1265

  靖王这次是捅了马蜂窝,现在已经有奏本入京,再等等,朝野还不知道多大震动。
  孙传庭抬头看向毕自严,道:“大人,现在生气也是无用,还是想想怎么处置吧,若是动作太大,各地惊若寒蝉,不利于朝野稳定。”
  汪乔年道:“孙阁老在帅府忙着,傅阁老去了陕川,一时半会回不来,靖王这件事,下官看来,还是按照章程来,让刑狱司介入,大理寺过审,将影响降到最低,若是朝野惶恐,万民不安,整个大明都有可能动荡……”
  毕自严看着两人,眉头皱了皱,好一阵子才道:“督政院那边有什么动静?”
  孙传庭道:“正在联络各地的督政院,收集证据,似乎,他们想要有大动作。”
  毕自严眉头皱的更紧,道:“靖王什么时候回京?”
  孙传庭道:“信上没有说,估计,还得半个月以上。”
  毕自严默然片刻,道:“先压着,我上三楼。”说着,他拿着奏本,起身就向三楼走去。
  孙传庭,汪乔年这才陡然醒悟,这件事,看似是靖王在做,可关键还在乾清宫。
  汪乔年看向孙涛,道:“白谷,你说,这是皇上的意思吗?”
  如果按照往常来推断,这肯定是朱栩的杰作,但孙传庭觉得又不像。
  孙传庭摇了摇头,道:“待会儿毕阁老回来就知道了,我们还是先做事吧,这件事,自有皇上头疼。”
  汪乔年想了想,跟着站起来。不管江西怎么发展,他们大理寺都是这件事重要参与方,后面还不知道有多少麻烦事,他得提早安排准备。
  毕自严上了三楼,将奏本递给朱栩,神情颇为肃然。
  朱栩之前已经收到了靖王的密信,装模作样的看了一遍,道:“毕阁老怎么看?”
  毕自严道:“皇上,靖王手段过于激烈,只怕会引起江西上下的恐惧不安,各地也会出现震动,臣担心适得其反。”
  朱栩拿起茶杯,没有立刻说话。
  他要解决的,是一些根深蒂固,影响大明数百年,以及关乎未来数百年国运的事,不是杀几个人,几百个人就能行的,终究杀人只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不能因为手段而引起更多的问题来。
  靖王这次这么大动作,有会错意的原因,也有他的私心。
  不过,事情既然开头了,断然没有缩手的道理,朱栩没有绕圈子,直接道:“首先,这件事要定性,那就是官员们是贪污受贿,知法犯法,那些士绅是作为不法,行贿谋私利,与‘新政’完全没有关系,这一点,毕阁老可明白?”
  毕自严稍稍思索,立即就明白了。与‘新政’撇开关系,其他各地就不会因为这件事而过于激动,将这种惊恐不安降到最低,朝野更能接受一些。
  “第二点,就是程序要合法,公开,公正,让人挑不出理,拿不到把柄,既然要立规矩,就不能破坏规矩,我大明上下要堂堂正正,不止要堵现在人的嘴,要让后世也无话可说,有章可循的做事,有规有矩……”朱栩道。
  毕自严会意,大明之所以颓败至今,就是没了‘规矩’,既然要重塑,首先他们就要行的正,坐得端才行。
  “第三,内阁的权威必须进一步树立,对地方的掌控要进一步加强,反腐败,反懒政,反渎职,这些要摆在首位,‘新政’的基础要打牢,不能指望一帮贪官污吏做事……”
  大明向来对士人优渥,这也是大明吏治崩坏的原因之一。
  “第四点,靖王这件事,要肯定,要大加宣传,各地的巡抚必须第一时间站出来,向腐败宣战,这是一场战役,需要全国上下所有人参与,刑狱司,督政院,内阁,反贪局,要分多路并行,对腐败不宽容,要拿出我朝太祖当年的苛刻来……”
  毕自严听着,眉头动了下,最终还是没有说话。
  到了这个时候,他对那些昏官庸吏的雍容之心也消耗殆尽,准备认真的整肃一番。
  很快,内阁诏令落向江西。
  在江西的靖王,江西巡抚樊一蘅,收到诏令后,一股杀气迅速在江西蔓延。
第1162章
大肆抓捕
  江西,最有名的状元楼。
  这里不知道有多少文人骚客来过,留下了无数的诗篇,俨然成为一种文人圣地。
  这种圣地,自然不是一般人来得了的,非富即贵。
  一处包厢里,桌上摆满了江西的特色菜,有鱼有肉,酒香四溢。
  七八个基本上都是肥胖中老年人,围聚在一圈,这些人穿着华丽,脑满肠肥,脑门上都是油腻,一个人伸手抓着手里的嫩鸡,撕咬着鸡腿,含混的道:“不就是抓了几个当官的,又能怎么样,我们见的官还少吗?”
  “是啊,不管他是哪里的人,我们总有办法变成我们的人,如果不是我们的人,他什么事也办不成!”
  “靖王来了又能怎么样,还不是咱们说了算!咱们虽然管不了谁当官,但咱们能保证谁当不了这个官!”
  “我听说,靖王弄了一个名册,要将江西的官员一网打尽,哼,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如果没有我们,他们能成什么事情,能收上税吗?有人会帮他们做事吗?他们有一点银子吗?”
  一群人在大吃大喝,冷笑连连。
  现在的地方,除了省一级有朝廷的拨款,府县基本上是穷的叮当响,依靠着地方士绅过活,如果这些士绅稍微为难,这些当官的就会非常难受。
  在历史上,不管是陕西的民乱,还是满清入关如入无人之境,都是地方府县早就油尽灯枯,根本没有一丝抵抗的力量。
  所以,这些士绅有足够的自信,不管谁来做官,他们都让他们俯首听命,否则就让当不下去!
  在另一边,河边一座青楼之上,欢声笑语,琴瑟琵琶,靡靡之音,在水面上波光粼粼,闪动不休。
  一群官员在搂着衣着暴露的姑娘,大声唱和,吟诗作对。
  虽然朝廷取消了贱籍,但不能让这种营生消失,反而助长了,大明各地,不知道有多少小秦淮。
  “周大人,今天怎么样啊?”一个八字胡的小老头,看着中间的中年人,笑眯眯的说道。
  中年人瞥了眼怀里两个十六七岁,嫩的要滴出水来的小女孩,畅快的笑道:“好好好,非常好……”
  边上还有五六个比他小一点的人,一看气度都是做官的,纷纷附和,都是一脸兴奋,酒过半酣,满面通红。
  “你们不要怕,靖王又能怎么样,朝廷的手再长,也伸不到咱们这……”
  中年人在怀里姑娘喂了口酒,大着舌头道:“从巡抚衙门,到地方末流小吏,哪一个能脱离地方士绅,他们不要吃饭,不要人做事了吗?什么三百多人名册,他就是一百,你看看,还有人给朝廷做事吗?”
  “实话告诉你们,不满朝廷的大有人在,我之前还听说有人联合要罢朝,集体辞官,到时候看朝廷的怎么办!别以为咱们好欺负,咱们官虽小,可离开咱们他办不成事……”
  听着中年人的话,一群人立即跟着附和“那是那是……”
  推杯换盏,软声腻语,是一夜到天明。
  巡抚衙门,靖王坐在主位,樊一蘅陪站着。
  靖王不但是当今少有屹立不倒的亲王,还是内阁排名第三的阁臣,平时虽然低调,但他的能量谁都不敢小觑。
  樊一蘅曾今是顺天府府丞,却也没与靖王打过交道,他看着内阁的飞鸽传书,看着靖王道:“王爷,真的要一次性动手吗?下官也是有计划的,这一年已经对省级官员进行了摸排,打算用两到三年完成官员的调换……”
  靖王坐在那,面无表情,目光一直看着外面。
  这些年,他一直很低调,低调到众人都忘记了他,忘记了督政院的职能。这一次,他确实有私心。
  他要好好的利用这次机会,让大明上下知道他的存在,知道督政院的权威!
  靖王没有说话,抬头看向不远处的一个脸色坚毅,目光炯炯,浑身都透着干练气息的中年人,道:“准备好了吗?”
  中年人是江西刑狱司的主事人,他一抬手,道:“回王爷,名册已经发下去,三百人已经点齐,总督府那边会协助,一切准备就绪。”
  靖王站起来,道:“那就动手吧,先抓捕贪官污吏,然后依次侦办,凡是有罪的,一律重惩!江西上下必须要明白,反腐是皇上,朝廷一直最重视的一件事,并不是刻意针对江西,也不会搞诛连,毫无节制的扩大,你们可明白本王的意思?”
  樊一蘅等人心神一凛,立即道:“下官遵命!”
  靖王的话,既是安抚,也是警告。很明显,朝廷并不信任他们这些地方官,在敲打!
  随着靖王下令,以刑狱司为主,督政院,总督府为辅的抓捕的队伍从巡抚衙门奔出,根据任命,分赴八方。
  南昌府,一座大宅子里,官兵围堵前后两门,直接破门而入,如狼似虎,直冲后院。
  这一家都惊慌失措,鸡飞狗跳,大喊大叫。
  “老爷,老爷,不好了,官兵来了……”
  这个时候,一个双眼阴鹜,脸色发白,脚步浮虚的中年人快步从后院出来,冷着眼,看着冲进来的官兵。
  领头的是刑狱司稽查副主事,拿着一张纸,直接道:“苗焘,你涉嫌行贿朝廷官员偷税漏税,克扣租户税粮,殴死殴伤三人,证据确凿,给我走一趟吧!”
  苗焘根本不看,嗤笑一声,道:“别说你一个小小的七品官,就算你们头那四品,在我面前也不敢这么大声说话。你知不知道,你们巡抚衙门的大院谁出钱修的?去年修河,谁出的银子?你知道,你们巡抚衙门的税银的一半是怎么来的吗?”
  领头的主事环顾着大宅子,冷声道:“刘先生,你也是书法大家,在我江西也是有名的善人,本官提醒你一句,你要么什么也别说,说的本官都会记录在案,成为呈堂证供,来给,给我封了苗府,除了苗焘,其他人一律压在后院等候处置。”
  “你敢,我苗府岂容你这种废物放肆,给我出去,来人,给我打出去……”
  “胆敢反抗,除了苗焘,一律格杀勿论!”刑狱司的人相当冷酷,直接拔刀,弓箭手迅速就位。
  苗焘看着,本就酒色过度,摇摇晃晃的身体,一个踉跄,直接倒地。
  刑狱司的人快速扑上去,给他套好链锁,旋即开始查封整个苗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8/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