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9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9/1265

  曹变蛟抬头看着朱栩,道:“皇上,九国岛,以我大明的军力,可以轻松拿下,并且倭国没有海军,也无力做什么,为什么不步步蚕食,先拿下九国岛?”
  朱栩笑了声,端起粥,喝了口,道:“这个啊,不止你一个人这么问,打个比方吧,若是有敌人现在占据了陕西,你觉得朕或者整个大明,有安稳的吗?九国岛相比于倭国,就是陕西。”
  曹变蛟怔了怔,若有所悟,道:“是,臣明白了。”
  朱栩给他递了个馒头,道:“既然回来了,就不要急着走,在家里多待几天,皇嫂跟着说过不少次了,你与苏小姐都不小,早点成亲吧,老曹上次来信,还让朕催催你……”
  曹变蛟脸色多少有些不自然,当然了,当今敢求皇帝帮忙催婚的,他那位叔叔也是独一位的。
第1111章
齐聚京城
  明朝政务是千头万绪,倭国的来客,在京城待了不短时间,对大明的政局不甚了解,但对大明的礼制,架构,深有研究。
  鸿胪寺不远处的驿馆,看似很平静。
  门牌挂着‘田中’的一间,里面一阵踢踢哒哒的声音,而后门被打开,两个和服女人走出。
  在门内,田中一郎与那个妖媚女子对坐,两人之间在煮茶,桌上白雾腾腾,茶香袅袅。
  两人都没有说话,好一阵子,女子白皙的手开始倒茶,而后,放下茶壶,轻轻拿起一杯。
  田中一郎恭敬的坐着,等女子喝了一口,这才端起茶杯。
  女子喝了一口,优雅的放下,微笑道:“听说大明的皇帝也喜欢喝茶,他的大殿内都会有这种茶座,听说,他的茶,是大明最好的,他也是个煮茶的高手……”
  田中一郎并不太喜欢喝茶,喝了一口放下,皱眉道:“母亲,明人将我们囚禁,显然是知道我们不是幕府的人,现在,我们的麻烦到了。”
  女子五官妖媚,笑容更加诱人,她看着田中一郎,道:“一郎,你怕了?”
  田中一郎微微躬身,道:“母亲,大殿让我们来请明人干涉九国岛,如果与德川殿的人碰上,就是让大殿与之撕破脸,我们会成为罪人!”
  女子笑容更多,看着田中一郎,道:“一郎,你还是怕了?”
  田中一郎眉头微皱,猛的一躬身,道:“还请母亲指教。”
  女子脸上的笑容收敛了几分,表情漠然,道:“已经六十年了,我们与德川家的争斗还没有停止,这一代的德川殿,比我们想的手段高明,岛原之乱,是我们的机会。明人,已经消灭了四周所有的敌人,你在外面应该听得到,当今大明的皇帝,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传说,他要做元人做不得的事情,那就是征服我们倭国,我相信,这不是假的……”
  田中一郎眉头紧皱,低着头,安静的听着女子的话。
  女子又端起茶杯,轻轻喝了一口,片刻,慢悠悠的道:“德川殿虽然最强,但我们不是任人宰割,如果来人想要为难我们,相信明人会给我们足够的庇护的。”
  田中一郎有些不太明白女子的意思,陡然间神情一凛,抬头道:“母亲,我们要投靠明朝?”
  女子整理着衣服,好似随意的道:“不止我们大殿,倭国有数十位大殿对德川殿不满,只要我们利用这里的关系,会获得足够的好处。”
  田中一郎见女子避而不答,沉色道:“母亲,明人虎视眈眈,攻占我倭国的野心,路人皆知!我们不能与明人苟合,否则会付出代价!”
  女子瞥了他一眼,道:“一郎,看来大殿有些事情没有与你说呀……”
  田中一郎顿时头皮发紧,低下头。倭国的情势,太过复杂了,虽然德川幕府已历经三代,打败了诸多敌人,基本上控制了所有藩国,但‘不臣之心’的人还是太多,并且想法设法的与幕府作对。
  尤其是现在的德川家光,他与现在的诸大名并没有什么直接间接的关系,战国时代已经结束,这位的‘革新’手段相当凌厉,也令人愤怒,诸大名的怨念并没有隐藏。
  如果这其中还有些事情他不知道,那他就不应该知道!
  在他们说着的时候,一群十多个人,正从河间府的运河尽头下船。
  岸边,一个年轻的只有十七八岁的少年,穿着明朝的寻常服饰,站在一处高地,眺望着明朝京城方向。
  一个中年人,尽管穿着明朝的服饰,但一举一动都是日本武士的标准,他来到年轻人身后,道:“若殿,都准备好了。”
  年轻人抬着头,目不转睛,道:“你说,明人为什么会对我们有野心?中国繁华鼎盛,物资富饶,远非我们可比。”
  他身后的中年人也抬头看向远处,仿佛能看到的大明宫城,他面色黝黑,目光如鹰,道:“听说,这一代的大明皇帝很不同,行事往往另辟蹊径,剑走偏锋,与传统的明朝皇帝迥异。现在,周边的威胁都已经除去,加上四十年前的那一战,明人想要复仇,时所难免。”
  年轻面色白净,像是个初出家门的楞小子,听着中年人的话,嘴角动了动,摇头道:“好吧,我们走。”
  中年人无声,挥手招来一辆马车,一群人迅速上车,开赴京城方向。
  在这群人离开没多久,户部尚书张秉文的马车也离开山东,开始回转京师。
  马车上,张秉文面沉如水,手臂上缠着厚厚的纱布,上面还有血红之色。
  窗外,一个四十出头的侍卫长,骑着马,侧头看着里面道:“大人,就要离开山东了,想必不会再出什么事情。”
  张秉文默默点头,道:“山东的情况,比我预计的还要严重,这一次,只怕朝野都会震动。”
  侍卫长是兵部配给张秉文的,主要是负责他的安全,对于其他事情并不会关心,但张秉文被刺杀,他还是要有些了解,面色有些凝重,道:“大人,下官虽然也知道朝廷的‘新政’对地方很重要,也是千秋大计,但对地方的触动会更大,他们今日敢刺杀大人,明日就敢刺杀内阁辅臣,后天……”
  张秉文瞳孔一缩,双全紧握,目光中尽皆是冷笑之色,道:“不管是谁,胆敢阻挡朝廷‘新政’,本官绝不会罢休!这一次,山东巡抚,总督必须要给本官一个交代,他们要是给不了,本官就让他们二人带着‘污名’回家种地!”
  张秉文是朝中重臣,不管是自身还是从朱栩对付外廷大臣的一系列手段,都能看出外廷这些大人们的要害在哪里。
  侍卫长没有说话,这位张尚书在朝中也是举足轻重,更何况他身后还有人,真要是想动山东的巡抚,总督,还真是轻而易举。
  与此同时,毕自严的马车也在迅速离开山西,赶赴京城。
  伴随的,还有二十二省选拔的六十六个议员,他们已经启程,从各地奔来京城。
  各地巡政御史的回奏的奏本正在陆续回返,内阁大殿,越发忙碌,事情越来越庞杂。
  内阁大殿三楼,朱栩班房。
  朱栩手里拿着一道厚厚的奏本,淡淡道:“浙江巡政御史的奏本,你看过了吧,有什么说的?”
  他御桌之前站着孙传庭,听着朱栩的话,孙传庭眉头微皱,脸上有些难看,躬着身,道:“臣看过了,陶鼏此人行事有些粗毫,这道奏本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多少,臣认为……聊胜于无,内阁决定召回他,重新派人。”
第1112章
山雨欲来
  大明现在的政务是千头万绪,太多的事情在齐头并进,千丝万缕,复杂难言。
  不说孙传庭,即便是朱栩,有时候也是头昏脑涨,压力巨大,分不清前后左右。
  听着孙传庭的话,朱栩放下奏本,面色淡淡的道:“我大明的政务,官员,具体是什么模样,你们比朕清楚,朕希望你们真的能拿出魄力来,不要总是和稀泥,将就,无不可的态度,现在是时候展现你们的态度了。”
  孙传庭自然清楚现在的情况,大明整体看似平稳,实则上,不管是官吏还是民心,都处于起伏不定的一种状态,稍有事情就会是一场风波,甚至于出大乱子。
  好在,有朱栩这些年的强力压制,还算稳得住。
  孙传庭躬着身,道:“是,臣明白。”
  朱栩点点头,随后又不经意般的道:“泰山封禅,这个是你的意思,还是你们内阁的想法,或者还有其他人的提议?”
  孙传庭抬头看着朱栩,有些摸不清朱栩的真实意思,顿了片刻,道:“回皇上,是内阁的想法。我大明盛况空前,皇上若是去封禅,既能祈祷上天,也能安抚民心,一举多得……”
  对于‘封禅’,一直都是一些热好文治武功的皇帝的标配,但并不是外廷这些大臣们所热衷的,孙传庭这么说,实则还是侧重于‘稳定民心’,要给外界一个‘大明依旧昌盛’的感觉。
  朱栩扔掉手里的福建巡政御史的回馈奏本,摇头道:“这件事不要再提了,内阁的注意力,还是要集中在‘新政’上,毕阁老等人很快会回京,要好生汇总,讨论,得出具体的办法,策略来。必要的话,朕再开一次廷议,认认真真的反思,根据现实情况,对‘新政’进行查漏补缺,依照现实情况,进行调整,规范,适应……”
  孙传庭听着,好一阵子,道:“是,臣明白。内阁已经计划,明年打算在一楼东面,开一个会议室,定时让六部九寺的官员过来,总结,开会,齐心协力的推动‘新政’前行,并且,臣等还准备建立联合的执法机构,包括督政院,反贪局,刑部的刑狱司等等在内,对于反抗,塞着,拖延‘新政’的人与事进行严厉的打击,给‘新政’保驾护航……”
  朱栩听着孙传庭的话,翻着奏本的手忽然一顿,抬头看向孙传庭。
  “既然你的话说到这里,那就说说国家议会的事。”
  朱栩倚靠着椅子,神情斟酌,道:“国家议会,代表的是地方上的这些大人们,这个机构的重要性你应该清楚。清风司,战略部等都放在它的下面,你们想要开会,想要设立新机构,还得过他们这一关,只要他们这一关过了,其他事情都好办。以后做事情也是一样,只要他们这边通过了,地方上就更不会有意见,还会并力而行……”
  孙传庭履历丰厚,在内阁时间也不短,政治敏感性异常敏锐,听着朱栩的话,就预感到了什么。
  但是朱栩的话,完全没有问题,说的很在理,好像没有什么漏洞。
  只是,依照他对眼前这位皇帝陛下的了解,这个‘国家议会’绝对没这么简单!
  孙传庭第一次对这个‘国家议会’有了警惕,看着朱栩的表情,听着他的话,直到结束,才开口道:“回皇上,六十六名议员已经在来的路上,臣已经让人准备好房间,办公地点,会议室等,到京后,臣等计划,立即召开一次扩大会议,商讨国家议会的具体权职以及日常事务……”
  朱栩听得出孙传庭话里潜藏的意味,但国家议会是用来来监督内阁施政,遏制昏政,权臣的,自然不会让它成为内阁的执行机构,上传下达的地方。
  “具体权职方面,等毕阁老等回京再说,对了,还有,傅昌宗入阁后再做规划。今年的‘新政’总结,明年的计划,都要放在第一要务上。内阁要分得清轻重缓急,不要在一些旁枝末节上纠缠,这样,你们回去之后,列一个工作清单给朕看,朕给你圈圈画画,列出重点来。”朱栩端起茶杯,淡淡的说道。
  孙传庭自然知道朱栩的意思,有些谨慎的抬起手,道:“臣遵旨。”
  朱栩点点头,放下茶杯,道:“平王那边找到了额哲以及林丹汗的四个大福晋,你说说,该怎么安置?”
  这个孙传庭早有想过,道:“额哲继承林丹汗的王位,顺平王,在京城赐予院落,有专属的护卫,隔绝他与蒙古的联系,时间一久,当无碍。”
  “嗯。那几大福晋,当如何处置?”朱栩道。
  孙传庭的意思,自然是让她们与额哲一起,但朱栩的问话,引起了孙传庭的思索。
  好一阵子,孙传庭才道:“皇上的意思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9/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