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7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3/1265

  这些不是一个明君该有的作为,简直是一个混世魔王!
  慧净心头不好受,看着朱由检道:“王爷,近来京城谣言四起,甚嚣尘上,大多数都是冲着皇上,朝廷的去的,但也有些涉及王爷。”
  这些年关于朱由检的谣言并不少,他也不甚在意,默默的喝着茶。
  “景正不正,信王不王。”慧净看着信王,神色平静的道。
  一直从容自如的信王脸色骤变,目光如利剑一般,直直的盯着慧净。
  类似的流言他在京城的时候也曾出现过,但迅速就被压下去,这是大逆,不管是皇帝还是朝臣都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还有就是,景正派慧净来,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在意了吗?
  慧净微微躬身,道:“先帝绕过王爷传位给当今,虽然众目睽睽,没有什么可指摘,但这毕竟不合祖制,并且‘新政’现在是天怒人怨,民生沸扬。这些谣言,有人相信,并且不断的在散播。”
  朱由检眉头紧拧,神色阴沉的道:“以前就有,不是第一次。”
  慧净默然一阵,道:“但现在皇长子已经出生,还出现这样的谣言,外廷,皇上,甚至是后宫都会有一些想法。”
  现在朱慈焱是皇长子,哪怕朱栩有个三长两短,皇位也不会外流,若是还有人散播朱栩得位不正,那么就是居心叵测,意图谋逆了。
  朱家,甚至是大明对这个是有逆鳞的,毕竟成祖之事一直耿在所有人心头,说不得,论不得,自然更怕旧事重演。
  朱由检脸色变幻,目光闪烁不休。
  如果这个谣言继续发展下去,哪怕景正还念着一点情分,他也活不了,可能连他的几个孩子都会被牵累!
  朱由检猛的闭着眼,深深吸了口气,许久才睁开眼,看着慧净,漠然道:“你说本王现在该如何做?”
  慧净神色微动,倾身道:“王爷,入京吧,或可保全家平安。”
  朱由检心里怒气勃发,寒声道:“景正到底对我还是不放心!”
  慧净面上踌躇,道:“当今的所思所想均迥异于他人,贫僧想不通,猜不透。”
  这个时候,周王妃从侧门进来,屈身行礼,而后看着朱由检,轻声道:“王爷,皇上大婚,不管如何,我们都应该进京祝贺。”
  朱由检转头看了她一眼,微微皱眉,没有开口。
  京城是个是非之地,去了反而会更加危险。
  慧净也没有多说,这件事涉及信王府的安危,需要朱由检自己来权衡。
  内阁,朱栩班房内。
  朱栩已经习惯用小客厅招待这些外廷的大人们了,一边煮着茶,一边道:“跟朕说说山西的情况。”
  赵晗是第一次来这里,很是拘谨,躬着身道:“是,回皇上,山西目前灾情日益加重,虽然朝廷在不断减免,可还是入不敷出,如果钦天监预测是真的,未来两三年天灾不见好转,山西的日子将非常不好过……”
  朱栩不动声色,这场‘小冰川’的破坏力是无差别的,大明大江南北,几乎没有逃得过的,也就是南直隶还好一点,其他各处都是灾情如火,民不聊生,堪堪度日。
  “臣与山西的诸位同僚仔细商议过,若是继续下去,大同,太原等地的粮食都将锐减,每年一成,甚至是三成,陕西等赤地千里,十室九空的现象也会出现……”
  “臣来之前,诸位同僚还希望我能向内阁谏言,将山西也加入移民之中,转移灾情严重之地的百姓……”
  “番薯等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臣等也在力推,不过目前效用还不足够救活很多人……”
  “近年山西爆发了数次的瘟疫,虽然应对的还算及时,还是死了近万人……”
  朱栩手里端着一杯茶,听着赵晗的话,不时点头。
  北方的天气越发古怪,粮食减产是必然的,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也在逐渐扩大,并且日趋严重。
  这些都要靠‘新政’来处理,朱栩心里有数,看向赵晗笑着道:“嗯,对吏部,你有什么想法?”
  朱栩之前在回京的路上就与赵晗谈过,这么长时间,赵晗应该有些想法。
  赵晗闻言,稍作沉默,而后道:“皇上,臣认为,朝政现在还不够仔细,明朗,所以吏部的政务与朝局一样,都要进一步的革新,率先完成‘新政’的目标,往后才能谈及其他。”
  朱栩目色微动,赵晗的话说到关键处了。
  虽然‘新政’历经一年,但朝局还是纷纷扰扰,不够清晰,明白,稳定,内阁与六部还在持续的深化改革中。
  “你先去吏部吧。”
  朱栩沉吟一阵,道:“在朕大婚之前,写一份心得给朕,吏部是朝廷的要害部门,不能大意。”
  “是。”赵晗心里稍松,他确实有些想法,但不敢现在就说出口,因为许多事情他还没证实,需要进入吏部去看看。
第901章
洪武号
  赵晗离开了朱栩的班房,又去见了毕自严,这位日后算是顶头上司,不能怠慢。
  毕自严的手已经伸到六部,但没有吏部尚书的配合很多事情也将难办,倒是也相当客气,与赵晗叙话了半个时辰。
  随着赵晗的到任,六部尚书已经全部到位,内阁也有五位辅臣,基本上完善了朝局。
  随后一天,内阁的动作更为迅捷,一道道政令几乎是目不暇接的颁布,毕自严更是带着孙传庭再次走访了六部,向外面显示朝局的一片和睦,团结一心。
  当天晚上,朱栩的班房内,灯火通明。
  毕自严,孙承宗站在朱栩御桌前,已经说了一个多个时辰,三个人都有些口干舌燥。
  朱栩看了眼天色,眼见一时半会儿说不完,起身向小客厅走去,道:“边喝茶边说吧。”
  毕自严,孙承宗两人年纪都不算大,但一个多时辰站着也是浑身酸麻,闻言便跟着朱栩走向小客厅,在朱栩对面坐下。
  朱栩拿起茶壶,开始煮茶,感受炭火的温度,看着二人道:“嗯,皇家两院要重视,朕兼任院长的事情,你们既然觉得不宜大张旗鼓,那就内部通报吧。关于明年科举,周应秋走之前确实与朕谈了不少,就照你们的意思办,对政院系的官吏,生员进行一次科举考核,不过考题需要吏部,督政院,皇家政院共同来出,由礼部负责监考,分南北两地同时进行,三甲名单扩大到五百人……”
  毕自严躬着身,等朱栩说完,思忖片刻,道:“臣遵旨。臣会亲自监督明年的科举,确保不会出现徇私舞弊之事,一定公平公正。”
  朱栩‘嗯’了声,道:“另外,凡是录取的前三甲,一律公开试卷,对于有异议的士子,也在他们的同意下公开试卷,透明也很重要……”
  这种事很容易引出乱子来,而且由着士子的要求,日后的麻烦会越来越多,如果变成一个漩涡,会影响国家选士。
  不过想了想,毕自严应声道:“是,臣会与吏部等详细研究办法,上条陈给皇上过目。”
  朱栩点头,转头看向孙承宗,道:“大演武,兵部准备的怎么样了?”
  孙承宗道:“回皇上,目前参与演武的军队已经都集结好了,总共一万五千人,都在天津卫,正在加紧演练,武器,火器等也都已经运到,臣计划在年后找个时间,调过来,先在承天门外进行演练,确保万全。”
  小茶壶突突冒泡,朱栩拎起来,给二人倒茶,道:“这个可以,不过要注意保密,到时候长安东西门两头可以封锁起来,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朕的脸面不重要,咱们大明的丢不得!”
  毕自严,孙承宗两人都躬身,端了下茶杯,以示恭敬。
  孙承宗应声,旋即又道:“天津卫那边的大船已经基本建好,正在尝试下水,工部那边拟定了三个名字,分别是洪武,永乐,景正,不知皇上属意哪一个?”
  这个朱栩早就想好了,道:“这种大战舰,应该是未来海军发展的方向,威力大,稳固,不容易沉,日后可能是海上决胜的关键,不会只建这一艘,等各方面条件成熟了,朕会建造更多,这样吧,先取‘洪武’,就叫做洪武号,太祖皇帝的年号,霸气,豪迈。”
  孙承宗倒是并不在意这些小事,记下后,稍稍沉吟,道:“关于‘军改’,皇上不知可还有其他要求?”
  朱栩喝了口茶,想了片刻,道:“前日曹文诏也来跟朕说了,朕大体上没有意见,只是‘制衡’与‘效率’如何统一,这是一个难题,孙师与兵部那边要再仔细研讨。对了,朕之前说过,想要建立一支特别的军队,要能全面,快速,有效的反应军队,兵部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这也就是特种军了,很早之前朱栩就在要求,但因为经验,武器等方面的原因进展缓慢,规模小,不能成军。
  孙承宗想了想,道:“兵部已经从各军中挑选,已经准备了三千人,目前还在新兵营筹备。”
  朱栩轻轻颌首,道:“自古以来战争都不是由人数多寡决定的,我大明要走精兵化路线,当年建奴为何能坐大?区区三万人就能将我大明十多万大军打的溃不成军,这个是教训,要吸取。”
  孙承宗对这些自然知之更深,点头道:“是,臣等正在商议,有了具体条陈会上奏皇上。”
  朱栩手里端着茶杯,看着突突冒热气的小茶壶,道:“现在事多杂乱,咱们都耐心一点,慢慢来,以前朕是求大求全,现在要求细求妥,内阁一定要拿出足够的态度来……”
  毕自严作为内阁‘首辅’,自然清楚,现在朝局内外的大框架已经构建的差不多,是要继续推动‘新政’深化,完成既定改革目标的时候了。
  “臣明白。”毕自严道。他已经听出朱栩暗示,未来不会有大动作,内阁可以安心做事了。
  毕自严看了眼孙承宗,开口向朱栩道:“皇上,明年的支出户部那边一列出了大概明细,臣……”
  这个时候,外面的曹化淳匆匆走进来,看了眼二位阁老,走近朱栩,低声道:“皇上,张夫人进宫了,太妃,太后娘娘请您过去。”
  朱栩眉头一动,顿时就知道张夫人为何而来了。
  哪怕曹化淳声音在小,这点距离也足够毕自严与孙承宗听到了,两人对视,双眼都有喜色。
  他们已经得到通知,张家的大小姐将要入宫,明年大婚,会被立为皇后,大婚之后的皇帝已经成年,肯定会更加成熟,稳妥,不会再让他们提心吊胆。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起身道:“皇上既然有事,臣等告退。”
  该说的也说的差不多了,朱栩起身,道:“那好吧,要做的事情,你们都辛苦一下,明年争取有一个好的开局!”
  “臣遵旨!”
  毕自严,孙承宗两人心里都很高兴——皇帝终于要大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3/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