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6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2/1265

  女真现在可以说是无家可归,在辽东孙传庭实行的是‘同化’政策,要求所有‘异族’必须依照汉族改名换姓,蓄发易服。这种情况下,女真人或者其他人要么老实听话,要么被杀,所以在辽东已经‘没有’女真人了。
  唯一的一群人女真人都在代善,满达海,多尔衮,多铎,硕托等人的带领下,现在驻扎在云南,总数在五万人左右,其中还有三万人是骑兵。
  这群人是无根之萍,居无定所,这几年他们的不满越来越多,希望能够有稳定的地方,安稳的生存与发展。
  只是,这些都被朱栩拒绝了。
  于是,他们就有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不满,现在,已经延生到‘战事’上了,说明已经到了某种极限。
  “多尔衮这是拿准了朕要用他来征战,所以胆子是越来越大了啊……”
  朱栩心如明镜,嘴角笑容越多。
  以多尔衮谨慎的性格,深沉的城府,到了搞小动作的地步,说明女真人确实到了很艰难的地步,那么,接下来就会更卖力气了。
  曹化淳看着朱栩的笑容,明白了,这是皇帝早就在下的棋,现在要落子了。
  朱栩‘啪’的一声落子,道:“让云南给赤金卫拨十万石粮草,再传旨给多尔衮,朕打算划一块地给他,就看他的能力了。”
  “遵旨。”曹化淳微微躬身。
  朱栩下了棋子,笑了声站起来,走到外面。
  狂风呼啸,阴沉沉一片,不知道什么时候起,雨滴开始落下,并且越来越大,乒乒乓乓的砸在瓦片与地面上,溅起看不见的水花。
  朱栩抬头看天,自语道:“希望明天是个好天气……”
  邹维琏很快就接到了朱栩的旨意,想了想,将巡抚衙门一群人都召集来,同时还将刚刚回来的福建总督喻安性也给叫了过去。
  这群人包括巡抚衙门的左右参政,参议,还有各个主簿,参事,加上总督府的三个都尉,有十多个人。
  众人齐聚,邹维琏坐在主位上,道:“近年我们福建年年遭灾,百姓食不果腹,并且上缴朝廷的税粮,税银一直不够。朝廷对福建的钱粮减免也是越来越多……”
  一群人听着他的话都没有什么表情,这种天灾,他们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尽力应对。
  邹维琏道:“照此下去,不止朝廷那边没办法交代,我们福建也难以为继,今年已经饿死了一百多人,夏粮进一步减产。朝廷近几年的税粮已经不够赈灾……”
  邹维琏说的很平淡,没有长篇大论,话头很快就收住了。
  这回儿下面的人开始拧眉,如果照着他们巡抚大人的说法,今后他们的日子也将不好过。
  喻安性这几个月一直在剿匪,深知现在的情形,他的地位是仅次于邹维琏的,沉默一会儿接腔道:“确实如此,朝廷那边已经连着发了多封邸报,通告各地总督,言称灾情还没有缓解迹象,要我们严阵以待,不得放松。我与各地总督通过几次信,除了南直隶,其他省份都不太安稳,灾情连连,民情似火,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邹维琏点头,道:“所以,皇上高瞻远瞩,几年前就决定推动新政,现在看来,这是唯一能救我大明社稷、百姓之策,是以,本官再次强调,推动新政,既是皇上,朝廷的坚定决心,也是我福建百姓之生命所系,任何人胆敢违抗,阻拦,本官绝不容情!”
  “我等遵命!”除了喻安性,其他人都起身,抬手,一片肃然。
  邹维琏不管他们是真是假,反正今后他是不会手下留情,今日算是最后一次警告。
  喻安性看着邹维琏沧桑,疲惫的脸,能感觉到他心里的压力。
  随着现在政务渐渐理清,上情下达比较通畅,一些事情都算拨开云雾,看的更清楚明白。现在不止是巡抚一级的高官才知道,连普通百姓都明白,整个大明都在遭灾,已经进入一个严酷的时期,需要全心协力的共同应对,撑过灾期。
  这样一来,从上到下的官员们的压力就大增,因为现在重点在‘灾情’上,他们的考核这个也将是最关键的一环。
  邹维琏摆了摆手,转头看向喻安性道:“喻总督,你应该已经收到皇上的旨意了。”
  喻安性点头,他脸有些宽,很有些‘方正’的味道,他道:“嗯,皇上想必来福建不少日子,这次召集,我等要有所准备了。”
  福建的情况很糟糕,皇帝又暗访这么久,既然露面就是已经看的差不多,说不得就是要打板子了。
  众人心头都沉重,这里见过朱栩的没几个人,可传闻是不少,不管是罢官夺职,还是直接下狱,他们都将清名尽毁,这辈子都不会再有复启的机会了。
  皇帝的个人意志,威信已经凌驾于朝廷之上,很多事情都不能用过去的思维去做。
  邹维琏倒是不在意这些,他心里更着急的是如何尽快将‘新政’中的一些事情做完善,哪怕继任者不热心,也不能随意破坏。
  他转头看向喻安性,道:“喻总督,能否找到皇上?我想先见皇上。”
  喻安性心里一动,有些明悟,却摇头道:“皇上没有召见,我不能铺开去找,一时半会怕是难以找到。”
  这个邹维琏清楚,也不避讳,直接道:“听说喻总督与曹家关系比较近,能否有其他方法?”
  喻安性神色微变,朝臣结党是大忌,将帅勾连那是大忌中的大忌,动辄就是抄家灭族!
  不过邹维琏在这个场合说,反而显得坦然,他神色放松下来,沉吟一声道:“我试一试,希望来得及。”
第730章
黑夜奏对
  外面的大风已经渐渐停了,可在已经步入夏天门口的时刻,还是阵阵凄冷。
  朱栩套了一件外衣,在大厅里,斜躺在软塌上,手里拿着一本线装书,静静地看着。
  这是《神宗实录》,刚刚编纂好,送来给朱栩审阅。
  这种实录以后肯定会有崇祯实录,景正实录的,里面涉及的太多,皇家密闻,后宫风云,军国大事,内政外交等等哪一点都需认真的推敲,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大意。
  朱栩静静地看着,也算是对万历几十年的历史有一个重新了解,对现在的政务有着不少启迪。
  不远处的油灯突突跳动,有微风进来,黑影在房间里晃来晃去,外面怪叫声不止,越发显得幽森安静。
  不知道过了多久,门外终于响起咚咚咚敲门声。
  曹化淳连忙从不远处的暗中走出来,打开门。
  邹维琏,喻安性都是一身蓑衣,只带了几个人,两人一见曹化淳,连忙抬手道:“曹公公,我等前来求见皇上,还请通传一声。”
  曹化淳微笑,道:“两位大人请进,皇上已经等很久了。”
  两人神色微僵,跟着曹化淳进去。
  两人一进门就看着侧躺着,拿着书的朱栩,慌忙快步走过去,躬身行礼道:“臣邹维琏(喻安性)参见皇上。”
  朱栩坐起来,摆手笑道:“免礼吧,给两位大人看座,上茶。”
  两人颇有些受宠若惊,小心翼翼的在朱栩两边坐下。
  曹化淳端来三杯茶,整个房间里安静的只有他一个人的脚步声。
  朱栩接过茶,喝了一口,笑看两人道:“怎么,你们认为能悄无声息的调查朕,打听朕的行踪?”
  两人脸色微变,连忙起身请罪道:“臣知罪。”
  朱栩摆了摆手,道:“行了坐下吧,朕要是治你们的罪,你们现在已经在大牢里了。”
  邹维琏与喻安性忐忑的坐在椅子上,虽然都面无表情,可心底在打鼓。他们是带着事情来的,现在却揣度不了朱栩的心思。
  朱栩精神还好,可也有些困,直接道:“行了,有事说事,不要拐弯抹角了,朕没功夫给你们打哑谜。”
  邹维琏脸上瘦削,倦怠,双目倒是明亮,对着朱栩微躬身,道:“皇上,臣是有些事情来请示皇上。”
  朱栩看着他,道:“说。”
  大厅里只有他们三个人,话一停顿就静悄悄的,还有黑影闪烁,颇有些毛骨悚然的感觉。
  邹维琏倒是无惧这些,心里琢磨一会儿,沉着色道:“皇上,臣对新政有些想法,要当面说给皇上听。”
  朱栩对这类话听的太多了,可面对一省巡抚,还是耐着性子点头道:“说来朕听听。”
  邹维琏同样知道,他这些话会惹来朱栩不悦,坚持道:“皇上,‘新政’臣认为恰逢其时,微臣以及福建大小官员全都支持,只是有些地方,臣希望能做些修正,完善。”
  朱栩向后倚了倚,作洗耳恭听状。
  邹维琏目光一直在看着朱栩,微躬身,心里斟酌着合适的措词,道:“‘新政’从上而下太过费力与缓慢,且至今还没有涉及到县以下的计划,时间太久,现在灾情又连绵不断,不能从容以对,是以,臣认为,应当双管齐下,尽快启动底层革新计划,不能一昧的从上而下……”
  朱栩笑而不语,看来大部分人还是没有认识到政院的作用。
  邹维琏见朱栩在认真的听,话匣子也就顺畅了,道:“臣认为应当对士子选拔做出改变,现在官场都是些老气横秋的官吏,不利于改革,急需年轻人,三年一次的科举太过耗时……”
  朱栩继续点头微笑,今年的科举没有录取几个人,倒是八月份皇家政院会进行一次联考,能顺利通过考核的人,都会被吏部直接安排到县丞类似的位置上进行锻炼,培养,是大明的后备干部。
  邹维琏瞥了眼不远处,不知道什么时候亮起了一盏灯,一个内监正在听着他的话,奋笔疾书的记录着。
  邹维琏说了一长串,稍微停了停,继续道:“关于‘新政’臣还有些想法,都已经写好奏本,还请皇上过目。”
  朱栩伸手接过来,放到一边,微笑道:“朕明天看,你继续说你的想法。”
  邹维琏微微躬身,道:“是。关于赈灾,臣认为朝廷有些过度,应当审慎决定数额,不能一昧的发放钱粮,否则地方生惰,上下其手,损耗难计,最终还是苦了百姓。不如将责任交给地方,让他们勤于政务,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全都推给朝廷,这样也可以增加地方的能力,有利于抵抗灾情,控制民乱……”
  朱栩双眼睁了睁,邹维琏这个想法还真是特别,以往都是地方上哭着喊着向朝廷要钱要粮,结果现在有地方官告诉他,给的太多了?
  邹维琏见朱栩感兴趣,话说的就更溜了,道:“另外,关于大修水利,大兴土木这些,臣认为也当停下来,朝廷要节省一切钱粮,用于日后的紧急要务,这些事情应当是盛世作为,不适合我国现在……”
  朱栩顿时脖子歪了歪了,眼神里有些愕然。难道这些大人们都不知道什么叫做‘以工代赈’吗?不知道近年的水情吗?不知道大明的官道都是什么模样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2/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