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453部分在线阅读
张太后这是要与他避嫌,今后慈宁宫不是想去就能去的了!
站在原地脸色变了变,好心情是荡然无存了,朱栩转身道:“罢了,去鱼藻宫吧。”
曹化淳应声,领头摆驾鱼藻宫。
李解语倒是没有想到朱栩会白天过来,正在刺绣着什么,听到声音,连忙出来接驾。
朱栩看着她摆了摆手,道:“免礼吧,朕累了,在你这睡会儿。”
李解语见朱栩脸上有疲倦,眉宇间厌烦,轻轻应声,领着他进去。
朱栩解了衣服,躺在床上,一时半儿也睡不着,倚靠着在床框上,斜着身体望着门口。
他心里一面恼怒阮大铖导致他不能随意的去慈宁宫,一边又怪自己,一直以来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万事都谋定后动,不敢稍有大意,这才酿成今天这个局面。同时他又在想着政改的事,虽说朝臣‘一致同意’了,可具体效用如何,能走到哪一步,他心里没底。
李解语穿着厚厚的锦衣坐在床沿上,静静的看着朱栩,见他眉宇始终凝结不散,轻声宽慰道:“皇上,朝政之事臣妾不懂,但臣妾听说诸位大人一个多月来都忙个不停,昼夜不寝。”
朱栩抬眼看了她一眼,轻轻点头,拉着她的手道:“朕知道。天下这么大,又正值多事之秋,朕决意革新弊政,可阻力丛丛,哪怕克服了明面上的阻力,暗地里的也消除不了。他们都说朕心太急,可朕不心急,他们怎么肯做事?朕心急三分,他们努力一分,朕这个皇帝,怕是比太祖太宗都要累……”
李解语坐上来,玉手轻轻的揉着朱栩的太阳穴,柔声道:“臣妾愚笨,帮不上皇上的忙,只希望皇上到我这能轻松一二。”
朱栩静静的看着门外,好一会儿才道:“也只有在你这才能轻松一会儿,皇嫂那边不准朕随意去了。”
李解语知道那晚的事情,明白张太后这是在避嫌,心里不由得心疼朱栩,一边揉着一边想着道:“皇上,太妃今天见了英国公家的一位小姐,皇上要不要见见?”
朱栩哪有心思想着这种事,身体躺了躺,道:“朕睡两个时辰,记得叫醒朕。”
李解语应声,给朱栩盖好被子,看着他眉宇间的凝色,俏脸忧虑的悄步退了出去。
与此同时,周应秋来到信王府,看着依旧如昨日的匾额,神色平静中带着一点嘲讽。
信王的倒台其实在他心里早有预料,从皇帝决心改元的时候,他就猜到了一点。
景正朝是一个开端,也是一次诀别,与过去的诀别,那标志着过去的那些人和事,都要被清理。
信王作为天启皇帝遗照的摄政王,首当其冲!
依照皇帝的性情,只要信王站在他的马车上,跟着他走,一定会有一个妥善的安置。可偏偏信王没有,他与东林的那些老思维习惯性的推动着他与皇帝作对,成为皇帝的绊脚石。
皇上如何能容!
周应秋背着手,静静的看着,心里浮想联翩。
信王的倒台,也标志东林的势力在朝堂,在大明彻底的终结!
一个时代的结束!
“老爷,我们就这样见信王吗?”
周应秋身后的家丁,看着一身常服的周应秋道。这么见一位王爷,有失礼数。
周应秋淡淡一笑,道:“我现在肯来就是给他面子,日后怕是没有会再来了。”
那家丁愣了愣,旋即心里一惊。
周应秋很顺利的进了信王府,一路来到大堂,远远的就看见非常奇异的一幕。
朱由检怀里抱着一个孩子,身边还站着两个,他的王妃周氏,以及侧妃田氏,李氏都站在他身后,遥遥的看着周应秋。
周应秋的瞳孔微微一缩,神色不动的上前,抬手道:‘下官见过信王,王妃。’
朱由检面色平静,甚至嘴角含笑,逗弄着怀里的第三子,头也不抬的道:“嗯,免礼。”
周应秋起身,又环顾一圈,周王妃倒是镇定,其他两个侧妃都有些瑟瑟发抖,两个站着的孩子脸色发白。朱由检怀里的小孩子咯咯直笑,很开心。
周应秋心里恍然,信王这是表面了死志,他面上不动,平淡的道:“王爷,这是想明白了?”
朱由检手顿了顿,抬头看向周应秋,漠然道:“皇上打算怎么处置我?杀了?囚禁?还是流放?”
周应秋道:“看来王爷还是没有想明白,下官还是等王爷想明白再来吧。”说着就要转身。
朱由检看着他转身,走出大堂,一直都不动,直到周应秋踏下最后一道阶梯,神色微变道:“慢着!”
周应秋脚步一顿,转身过来,看向朱由检道:“王爷还有其他吩咐?”
朱由检脸色沉了沉,许久才道:“本王有几个问题要问你。”
周应秋面露思忖,旋即就走回来,道:“王爷请问。”
朱由检看着周应秋,眼神挣扎之色闪过,道:“本王想知道,皇上为什么一定要圈禁宗室?”
周应秋微怔,道:“王爷,这个你到现在都没有想明白?”
朱由检皱眉,道:“皇上是想拿回宗室的田亩?完全可以用其他办法,为什么一定要这么激烈?”
周应秋看着朱由检,心里轻叹一声,他今天来就是给朱由检做思想工作的,只得道:“王爷,不止是田亩这么简单,宗室在皇上眼里,是朝廷的第一大害,占用的田亩,每年不断增长的俸禄,在地上作威作福,平王,瑞王等人实际上都已无地可封了……其他的下官不方便说。”
朱由检神色变不变,他没有想到,被视为皇室柱石的宗室,在皇帝眼里居然是‘第一大害!’
“那东林?东林都是为国为民,忠直之士,皇上为何要痛下杀手?”朱由检又道。这是他心里一直过不去的坎,或者说大明不少读书人都堵在心底。
周应秋眉头动了动,突然意识到一点,就是不管朝廷怎么说,怎么在朝报上宣传,天下人根深蒂固的想法短时间都难以改变,身在中枢的信王都这样想,何况其他人。
周应秋一边思忖着对策,一边回道:“党争。”
朱由检又皱眉,心里不满,简单两个字就开那么大的杀戒,将东林彻底的扫除朝堂吗?
朱由检深吸口气,看着周应秋又道:“为什么要向士绅收税?”
周应秋看着朱由检,知道这位是真的回不去了,语气也就随意了些,道:“士绅与宗室类似,只是士绅更为庞大,比宗室膨胀的更为快速,户部曾经做过一个测算,依照目前的速度,大明最多三十年就连百官的俸禄都发不出……”
这个说法显然是说服不了朱由检的,在他看来,士绅是比宗室更加庞大,坚定的力量,是朝廷,是朱家控制天下的最根本的所在,朝廷向他们收税,这是在让皇帝,让朝廷失去民心,与天下人作对!
这是在自取灭亡!
周应秋知道,朱由检一时半会是转不过弯来,那些已经转过来的,要么是皇帝身边的老人,耳濡目染,另一波则是处在中间,挣扎着听命行事,大部分的还是不能理解皇帝,朝廷的政策的重要性,以至于像信王一样,坚持不懈的抵制。
这不是三两句就能说服的,这需要一个共同的理解的过程。
周应秋决定今后要多多的发表朝报,多多的与各省封疆大吏谈心。新政对很多人来说,来的很突然,完全接受需要足够的缓冲。
周应秋探清楚了朱由检的心思,抬手道:“王爷,在京城养老?就藩?想好了派人通知下官,告辞。”
朱由检看着周应秋的背影,眉头皱成川字,他没从周应秋身上得到什么,倒是被他的‘就藩’二字弄的心神不宁。
“就藩?这是什么意思?”
第557章
铸币
朱栩到底也没睡成两个时辰,洗漱一番,揉着脸来到御书房。
听完周应秋见朱由检的全过程,若有所思的点头道:“你是说,天下官员对新政的认同或者理解还是不够?”
周应秋微肃着脸,沉思着道:“应该不是不够,而是他们心有抵触,不愿接受,所以也不肯去了解,即便是有朝廷的鞭策,他们也不肯多走一步。”
朱栩明白周应秋话里的意思了,他的改革很突然,整个大明都没有思想准备,在思维固定,甚至已经僵化的现在,哪怕再合理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更何况这场改革显得非常的‘蛮横’。
“皇家政院那边的政务班,怎么样了?”朱栩道。
周应秋道:“因为三番两次的被打断,并不顺利,加上皇上有意整肃底层吏治,臣打算今年开始,京官可以放缓,省级官吏轮流进京受训,暂定为期三个月。”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思索着道:“在各省政院也准备开课吧,从省里的官员开始,过一阵子,府一级也可以开始,革新革新,到了革命思想的时候了。”
经过几年的磨合,新政日趋完善,课纲,教授队伍日渐成熟,该是铺开的时候。
周应秋稍稍一想,道:“是,吏部有这个打算。另外,臣还想吏部也筹建一份报纸,专门用来介绍新政,吏部的政务,给天下士林解惑。”
朱栩心里一动,笑着道:“这个主意不错,这样吧,六部各设一份报纸,以六部命名,然后礼部的现在移交给内阁。”
周应秋怔了下,旋即道:“皇上圣明,内阁的报纸,臣认为该命名为:景正朝报。”
朱栩看着他笑了笑,没有点破他的小心思。手指在桌面敲击不断,清脆的马蹄声不止。
大明要进入一个新时代,舆论导向非常的重要,现在抢夺、控制还来得及。
周应秋看着朱栩,迟疑一下,道:“皇上,关于刑部尚书,顺天府府尹,不知皇上心中可有人选?”
朱栩神色不变,虽然阮大铖这件事来的突然,人才储备他都是一直在做的,心念一转,道:“沈珣任刑部尚书,陈奇瑜任顺天府府尹。”
周应秋没有丝毫犹豫的抬手,道:“遵旨。臣将与曹公公,毕大人,孙大人,靖王一起与二位大人面谈。”
朱栩点头,这五人分别代表着司礼监,也可以说是他这个皇帝,毕自严,孙承宗是内阁,周应秋是吏部,靖王是督政院。
“嗯,选人,用人,一定要谨慎,各方面都要严格把关,不要有一丝差错。”朱栩道。他即将准备对底层进行清洗,需要保持高层的团结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