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4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9/1265

  温体仁不便说这些,脸上平静道:“大人,下官仔细推敲过这篇文章。黄巡抚所说:一嫌犯杀人,官差追到村落缉捕,结果该族老拒不交人,甚至刁民殴伤差役,险致人命。当地差役再去,刁民聚集过百,以至官差无法应付。请总督衙门,总督府言称‘刑罪非乱’不能出兵,以至于这个案子久拖不决,被杀之人冤屈难申,整日于衙门哭泣,府县咸闻,哗然不绝。朝廷之威信,衙门之能力,备受非议……”
  袁可立神色不变,脸角瘦削如刀,整个人看上去威严霸道。
  听着温体仁的话,他眉头皱了下,这种事从古至今时有发生,官府多是无能为力,除了好言好语劝说,也不能真的小题大做的派兵‘围剿’,往往不了了之。
  温体仁看不出袁可立的心思,还是道:“黄巡抚也只是就事论事,并没有其他意思,无非是想抓回嫌犯,为死者伸冤,维护朝廷法纪,何来‘悖逆妄行’之说?”
  袁可立看着温体仁,冷哼一声,道:“你说的在理吗?礼法纲常,岂容质疑?黄承元有没有其他意思,你能确信吗?”
  温体仁嘴角动了动,他刚才一番辩驳不过是想摘清他自己,眼见袁可立逼问,他也只能无声以对,不可能给黄承元作保。
  袁可立冷冷的看了他一眼,道:“今后凡是这类文章,亦或者会有争议的,都要给本官亲自审议之后才能决定!”
  温体仁是对抗不了袁可立的,也乐得从此事脱身,抬手道:“下官遵命。”
  袁可立站起来,目光如剑,沉默一阵,突然又道:“本官现在进宫面圣,若是其他事情,你小心应付,不要出纰漏,让人抓到把柄!”
  这件事,除了当事人黄承元,礼部也是参与者,注定不能轻易脱身。
  温体仁应声,很是恭敬的将袁可立送出门。
  景阳宫偏殿,朱栩刚刚回来,毕自严就拿着报纸,满脸疲惫的来求见。
  政务本就繁杂,这次的议事又无比重要,他这些日子都是没日没夜,忙的脚不沾地,没有什么时间休息。
  黄承元这篇文章,激起了千层浪,他也不得安生,只能来见皇帝。
  朱栩坐在软塌上,刚喝了口茶,笑着看着毕自严道:“毕师,不用事事都亲力亲为,当休息还得休息。”
  毕自严看着朱栩,苦笑道:“皇上,黄承元这篇文章一出,怕是想休息都难。”
  提到这个,朱栩神色微肃,语气平静的道:“毕师,你认为,黄承元这篇文章的问题在哪里?”
  毕自严是难得的冷静之人,事事通达,不枉不纵,他来之前就知道皇帝会这么问,顺口道:“若是单论事而言,本没有什么错。可他要求朝廷插手一宗一家之事,有违礼法,这就好比要衙门辖理夫妻洞房,荒谬了一点。”
  朱栩听着毕自严的话,表情没有动,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的敲击着。
  这件事说穿了,就是‘国大’还是‘家大’的争论,在这个时候,往往都是先家后国。
  没有家哪有国?顺理成章,自古定理!
  这也是‘皇权不下乡’的原因之一。
  朱栩以黄承元的名义发这篇文章,自然不是为了打倒孔家店,冲破儒家思想禁锢什么的。思想的改变,需要时间。
  他现在是要做个铺垫,为田亩改革做准备。
  ‘皇权不下乡’,如何田改?
  只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股力量会如此强大,强大到他只是打了个擦边球,连与他想法最契合的毕自严都出来说话了。
  “皇上,靖王,袁尚书求见。”刘时敏走进来道。
  朱栩不用猜都知道他们为什么来,道:“让他们进来吧。”
  袁可立与靖王并肩进来,他们两人一眼就看到了毕自严以及他手里的朝报,心里顿时明白,上前行礼道:“臣参见皇上。”
  朱栩摆手,道:“要是黄承元的事就不用说了,毕师已经跟朕说了,你们怎么看,那个案子怎么解决?”
  皇帝不提‘立法’的事,靖王与袁可立一时不好开口。可这个案子怎么办,他们从未想过,不由得思索起来。
  一个村落百十青壮是少的,一个府县的差役有那么多,即便有,也不能真的持刀冲进去抢人,抢不抢到两说,民变是肯定引起了。
  再来就是请调总督府派兵,可这不是叛乱、民变,抓一个嫌犯就要动用驻军,天下岂不是大乱了!
  再一个办法,就是官差常用的,蹲守!
  派人在村子四周等着,只要这个人出来,立刻抓了,这样那些族老也就没了办法。土皇帝心思也好,法不责众也罢,藏人他们敢,出了村子他们就不会再敢嚣张。
  可是,这个办法也是有成功失败的,而且失败的非常,成功的极少!
  这种‘窝囊’的办法自然不能跟皇帝说,这会是一个非常冷的笑话。
  最后一个办法,最无奈的,就是进行最后的‘谈判’。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个是最后没招的办法,成功的也不多。
  更不能与皇帝讲,会显得他们很无能!
  朱栩看着眼前沉默的三人,端起茶杯,慢慢的又喝了一口。
  这就是‘皇权不下乡’的一个恶果,在‘国大’与‘家大’之间,往往都选择了‘家’。
  自古以来,为了护家而卖国之人不知凡己!
  “这样吧。”朱栩看着三人,淡淡一笑道:“朕给你们,不,给满朝文武,和即将入京的百官出一道题,题目就是‘王法宗法’,以此写一篇文章,朕看看谁写的好。”
  毕自严,袁可立,靖王三人一听都皱眉。
  这个考题,单立意就极难。
  王法涉及到‘君臣’,宗法涉及到‘父子’,虽然都是三钢,可‘自古忠孝不两全’,该如何立意?
  选忠还是选孝?
  选两个?模糊?一个都不选?
  三人都忍不住对视,目光凝重。这是一道难题,千古难题,可现在必须要面对的!
  “臣遵旨!”三人心里都沉甸甸的应声。
第544章
迫在眉睫
  三人刚刚走出景阳宫,毕自严就苦笑了一声。
  靖王一怔,看向毕自严道:“毕大人这是怎么了?”
  毕自严摇摇头,他们三人是来兴师问罪的,结果却得了这么一个差事……
  毕自严没有多说,转身向文昭阁走去,文官一系陆陆续续进京,他现在是半点空闲都没有。加上黄承元这么一个‘程咬金’,京城短时间是不会太平了。
  靖王看着毕自严的背影,又看了眼景阳宫,心里暗自警醒。皇帝的帝王术是越来越娴熟,今后得更加的小心翼翼才行。
  黄承元这篇文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政见’,一些顽固的宿老自然愤慨难当,通过各种渠道痛斥黄承元。而另一些政治敏感的人,都心思叵测的想要借此做点什么。
  对于崇祯以来非常稳定的朝局,很多人都不喜欢,想要乱一乱,也好浑水摸鱼,捞得好处。
  六部尚书,信王,靖王,甚至是平王都没有逃过,不少人登门,严厉指责黄承元,指责他是‘离经叛道的异端’,‘妄图坏大明礼法’,‘居心叵测的国贼’……
  随着今天朝报的普及,宫外渐渐的热闹起来。
  一群久在京城的文坛大家,名宿大儒带领着一群人将黄承元的府邸围住,叫嚷不休,打门的,扔石头的,破口大骂的比比皆是。
  黄承元府邸内,厅房内,黄承元一口一个闷酒,已经喝了一整壶。
  黄夫人坐在对面,一张嘴如同机关枪一样数落个不停。
  “说说你,到底抽什么风,听听外面骂的多难听!”
  “夫妻洞房是不是要派人监督?”
  “朝廷是不是查夫妻交合的姿势,次数?摆的不对要纠正吗?”
  “你在家里能对族老不敬,不尊父母……”
  “祠堂是不是直接拆了了事……”
  黄承元对这位夫人没办法,虽然出身大户人家,可向来粗鄙,毫不知羞臊。
  他又喝了一口,皱着眉头不出声。这件事,他也是受害者,朝报上登的与他写的大有出入,这件事即便不是皇帝做的,肯定也是知情人。
  这样一来还让他如何辩驳,怎么为自己申辩!?
  同时,摆在他面前的,还有内阁刚刚传达来的皇帝的要求,六部尚书、侍郎,九寺寺卿,以及进京的各位大人都要写一道关于‘王法宗法’的奏本。
  他要怎么写?
  黄承元酒入愁肠,脸更愁,喝了一肚子酒,猛的站起来道:“我去一趟吏部。”
  黄夫人吐了半晌口水,大概也觉得累了,哼了声,没有理会黄承元。
  其他接到内阁要求的官员,大部分都将这当成了一道‘策问’,这是上达天听,皇帝要看的,纷纷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的揣摩上意,要写出一篇有理有据,花团锦簇的文章来。
  另一小部分则头疼,要在王法与礼法中选一个,怎么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9/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