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242部分在线阅读
朱栩听完,眉头也皱了皱,眯着眼,思忖不语。
黄太吉,这个人不能以常理度量,从金到清,真要评论出哪一个人物最为雄才大略,对满清入主中原功劳最大,不是努尔哈赤,也不是后面的多尔衮,而是,黄太吉!
这个人,有谋略,有眼光,有胆略,是一个人杰,在这个时代,真找不出可以相比的!
辽东的这次胜利,胜在出其不意,情报不对称,真正的实力对比上,黄太吉还是占据着绝对优势。
若是他不攻城,他会怎么做?
朱栩沉思起来。
杨麟很想说朱栩之前说的那个‘以身为饵’,不过作为臣子不太合适。
半晌,朱栩沉声道:“孙阁老,做好各种推演预案,这一战我们一定要在战略上主动,不能让建奴牵着鼻子走!”
孙承宗明白朱栩的意思了,道:“臣会想尽办法迫使黄太吉攻城!”
朱栩点头,能够在攻城战中,以最小的代价消耗后金的军力,那是最划算不过了。
黄太吉大营。
黄太吉单手负背,面朝北方,盯着帐篷,他身后跪着硕托,站着范文程。
范文程眉头紧锁,一脸凝色,看着黄太吉的背影,虽然不知道的表情,单从他紧握拳头,颤抖的右手就能猜到他的心情。
硕托跪在瑟瑟抖,自从他说完广宁失守,粮草全丢,黄太吉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开口。
大帐内,安静的让人心惊肉跳,胆战心惊!
范文程见黄太吉久久不语,默然一阵,道:“大汗,大军携带的干粮最多还能撑五日,需要早作决断。”
黄太吉一动不动,语气冰冷如铁,道:“如何决断?”
范文程看了眼硕托,沉吟一声,道:“明朝太祖建国之前有一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黄太吉并没有转身,仿佛目光能够穿过帐篷,看到万里之外的景色,语气也变得淡淡,道:“先生的意思,还是劝本汗罢兵,与大明议和?”
范文程猜不透黄太吉现在的心思,谨慎的道:“大汗,辽东以非往昔,需从长计议。”
黄太吉没有回应,站在那,只是微微挺胸,抬头,似有吸气的声音。
范文程跟随黄太吉有些日子,大致摸清着我主子的性格,没有再说话。
硕托也不敢说话,丢失了粮草,这个罪过太大,他已经不知道他的下场会怎么样了。
过了不知道多久,黄太吉忽然道:“传代善,济尔哈朗。”
亲兵领命而走,黄太吉转身,笑容淡淡,嘴角挂着浅笑,对着范文程道:“先生请坐,来人,将硕托押下去!”
硕托一句话也不敢说,生怕黄太吉当场砍了他。
范文程也不敢真坐,陪站着,心里忧虑。黄太吉转变的太快了,范文程无法揣度他的心思。
代善,济尔哈朗很快就来了,还不知道广宁的事。
黄太吉看着代善与济尔哈朗,本来人才济济的大军,不说兵马少了,领兵的贝勒也少了大半,只剩下这么两人,眼神冷漠至极,面上笑容和缓,对着范文程颌示意。
范文程对着代善,济尔哈朗抬手,将广宁失陷,粮草全没的事情说了。
代善,济尔哈朗脸色都大变,粮草,可是行军打仗最重要的东西,一旦消息传出,只怕全军都要不稳!
济尔哈朗神色变幻,沉色道:“大汗,可是要全力攻下宁远?”
代善紧锁的眉头一松,道:“宁远应该有足够的粮草,若是攻下,确实可以缓解我大军危厄。”
黄太吉坐在椅子上,微微一笑,道:“本汗不打算攻打宁远,是要议和。”
济尔哈朗与代善一怔,对视一眼,有些不明黄太吉话里‘议和’的意思。
黄太吉看着两人,也没有绕弯子,开门见山的道:“此番本是为父汗雪耻复仇,未料到明人早有准备,以火器守城,连翻失利,现在粮草丢失,军心不稳,宁远又易守难攻,本汗打算放弃进攻宁远,撤军回沈阳。”
黄太吉的话,让济尔哈朗与代善都无法接受。他们大金从努尔哈赤起兵,何时有过无功而返?
他们从黄太吉话里隐约听出,‘议和’似有不太一样的意思。
范文程没有说话,静默站在一旁。大金从建国以来,南征北讨,早就奠定了强者意志,北方的蒙古各部,东方的朝鲜,南方的明朝,从来没有他们的对手!
现在要他们屈辱的‘求和’,定然难以接受!
不过现实摆在眼前,明朝有火器守城,兵精粮足,一时半会儿攻不下宁远,他们的粮草难以为继,真要僵持下去,近十万大军埋没在此也不是没有可能!
济尔哈朗看着黄太吉,沉默一阵道:“大汗,议和也不是不可,不过明军必须撤出锦州!”
代善目光冷峻,沉声道:“不错,还要赔偿我们人口,粮草,否则,就告诉南蛮子,我大金将不惜一切代价攻破宁远,杀他们片甲不留!”
黄太吉含笑点头,从容不迫的道:“大金十万大军驻扎城外,没有道理给南人便宜,先生,要麻烦你走一趟了。”
范文程没有料到这个‘议和’的差事落到他头上,看着黄太吉的眼神,心里一动,道:“臣遵命!”
黄太吉的眼神冷漠森寒,他在强压愤怒。
第330章
不和
简单的说了几句,范文程与代善,济尔哈朗离开了黄太吉的大帐。
范文程没有走多远,停留在一个栅栏处,望着黄太吉大帐。他需要与黄太吉商讨议和的具体细节,而且很急。
大帐内传出黄太吉压抑着的咆哮声,还有摔东西,砸东西的的声音。
范文程心里轻叹,却也佩服。
黄太吉能够在这种情况还能保持冷静,做出理智的判断,已经具备了一个明君应有的品德与素质。
他脸上出现淡淡笑意,虽然这次失利了,可只要过个一年半载金国就能恢复过来,到时候有了大炮,这锦州,宁远,都将再也挡不住大金的脚步!
范文程听了一阵,见里面平静了,又再次求见。
黄太吉倒也没有见外,让范文程看到了狼藉的大帐。
范文程也没有在意,拱手道:“大汗,该如何议和,底线是什么,还请大汗示下。”
黄太吉坐在那,面无表情,虽然泄了一番,心里的愤怒还是难以消除,依旧在强压,深吐一口气,皱眉思忖着道:“让明人放弃锦州不太可能,大小凌河堡,右屯必须交给我大金,赔偿三十万石粮食,将东江镇抢走的百姓归还,其他的,先生自拿分寸。”
黄太吉依旧占据着优势,是进攻的一方,在他想来,明朝也不想他继续打下去,这样的要求,会答应的。
范文程明白了,道:“事不宜迟,臣这就去宁远城见孙承宗。”
黄太吉也没有多说的心思,点点头。
范文程出了大帐,也吐了口气,望着宁远城方向,眼神闪过恨色。
‘我范文程终究不是普通人,岂是科举可以阻拦!我今天便让你们知道,我范文程不可欺!’
他回到自己的营帐,打点东西,筹谋着如何令孙承宗同意议和,同时为后金获取最大的利益。
宁远城的内朱栩还不知道,一直都在等着黄太吉来攻城。
偏房内,司礼监抄录,由锦衣卫送来的奏本,摞在身边的案头。
他一本一本的翻着,不时点头。
随着朱由检的‘配合’,很多事情都顺利起来,尤其是朱栩在意的海关海贸,都立了起来,正在加紧实施。
不过有些事情,即便朱由检配合,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做成的。比如户部的改税制,吏部的改考成法,刑部派员到各地等等,这些涉及庞大,尤其是到了地方,朝廷的控制力急剧减弱,即使强行推动,也不会有多大成效。
朱栩也早有预料,默默在记在心里,继续翻着。
“咦?”
朱栩将新翻开的奏本举到眼前,细细的看着。
朱由检推举温体仁任礼部侍郎,周延儒任太常寺卿,并且,希望温体仁主持今年的科举。
朱栩眯着眼,脸上似笑非笑。
温体仁的再次出仕朱栩并不意外,他得信王赞许也不意外,意外的是,钱谦益与温体仁这对冤家,又碰头了。
朱栩将这道折子放到一边,‘留中不’,继续起来。
平王上奏,督政院初步完善,可以履职了。
都察院左都御史杨涟上奏,弹劾河南布政使,贪污受贿,并行不悖,请治罪。
陕西总督,布政使,招讨使联名上奏,陕北大旱,赤地千里,请减免税赋,派抚银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