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12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2/1265

  朱慈熠没有他二哥那么混账,有了一点时间缓冲,倒是多想了一点,道:“年终大议就要开始了,可以在大议上讨论,定调。”
  孙传庭等人眼神微亮,认真的打量这位三殿下。
  这位殿下一直以来都很透明,没有大殿下与太子那么引人注目,没想到倒是很有些想法。
  朱栩对小家伙的说法很满意,看了眼才三岁的太子,朱栩摸了摸他的头,转向孙传庭等人,道:“嗯,你们就听听,怎么做你们看着吧,朕不干预。烨儿不小了,朕打算让他去内阁听政,锻炼一下。五皇兄家的慈烺去督政院听政,学习一下,你们怎么看?”
  朱栩的话一出,在座都顿住了。
  不管是朱慈烨去内阁,还是朱慈烺去督政院,都不能算是一件好事情。
  这位大皇子应该在几年后封王建府,圈禁一生。
  他们绝不会允许发生第二次国本之争!
  信王一脉更是如此,在内阁的计划里,待合适的机会就会要求朱由检致仕,然后会永远的消失在大众视野里,舒舒服服,富贵荣华的过完一生。
第1461章
大元帅府换人
  孙传庭三人对视一眼,对于朱栩的提议,他们是无能抗拒的。
  从这里,他们也听出了某些潜在的安排。
  孙传庭沉吟片刻,还是道:“臣觉得可以,臣来安排。”
  朱栩点点头,给个甜枣,道:“嗯,太子还小,再过两年,他的课堂就安排在内阁,没事多听听,看看,有好处。”
  孙传庭三人对这个安排自然是开心,连声道:“皇上说的是。”
  太子朱慈煓才三岁,小家伙懵懵懂懂,看着一群人看着他,清澈的双眼只是眨了眨,继续埋头吃着碗里的东西,慢条斯理,不紧不慢。
  孙传庭等人对他这个反应很满意,面带微笑。
  这段算是揭过去了,孙传庭思索片刻,道:“皇上,‘安民定策’各部已经议的差不多,幕僚司已经做了最后定稿,臣看过,相当完善,臣打算明天送入宫给皇上御览,等皇上示下后,便能在议会审议,在年底之前定案,发布。”
  朱栩对孙传庭的效率还是很满意的,道:“国内的移民已经逐渐成熟,朕不多言。关键是涉及到海外移民,朕说的是南海之外,这些必须要有足够的配套措施,从朝廷到地方,海军,联合舰队,钱粮,田亩,移居点的体制,政策,发展,防卫等等……”
  孙传庭,傅昌宗,周应秋三人默默听着,面上从容平静。
  实则上,他们早就看出了,这份‘安民定策’,是乾清宫对海外领土勃勃野心的一种显露,如同海军,联合舰队等一样,是不断丰富的配套手段。
  设置锡兰总督,只是一个开始。
  等朱栩说完,孙传庭接了几句便道:“臣已经做了些安排,锡兰总督下设驻军,警备部队,刑狱司,法院,还有就是海军基地,教堂,学院等等,具体的相关官吏,吏部,督政院已经联合在筛选,年前会有结果……”
  朱栩随手涮着一块肉,递给朱慈煊,然后才道:“慢点吃。嗯,这些你们做。对了,刚才永安公主进宫,想去南直隶陪驸马过年,你们怎么看?”
  永安公主朱徽媞是朱栩的姐姐,母李选侍,下嫁巩永固,育有二子一女。
  孙传庭不知道朱栩为什么忽然提起巩永固,神色若有所思。
  大明对外戚向来是极其堤防的,巩永固这些年一直在外事局,现在的外事院摸爬滚打,基本远离朝廷,朝野仿佛无所觉。
  现在,朱栩突然提起他,是什么意思?
  傅昌宗倒是隐有所觉,道:“皇上,巩驸马经过多年历练,已可堪大用,薛正庆对外事院的工作得心应手,驸马,是否调回京,由内阁安排?”
  孙传庭顿时会意过来,想着朝廷的职位,他道:“李幼唐,臣明年打算调他去南直隶,任右参政,负责推动商业相关的改革计划,巩驸马,倒是可以担任商务总局局长,正是合适。”
  一句话下,臣子能接住,妥善安排,朱栩喜欢这样的舒心感觉,笑着道:“好,那就这么定下。关于年终大议,你们准备的怎么样了?”
  这次年终大议是孙传庭坚持召开的,主要是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太多,孙传庭要理顺一些人的想法,并且对明年做出一个统筹安排。
  孙传庭倒是沉稳,道:“一切已经准备差不多了,他们预计十二月初十之前到京,臣等计划与他们挨个谈。在内阁制定的框架内,允许他们因地制宜的制定他们的计划,然后朝廷负责监督进度,采取高压手段……”
  朱栩对这些自有把控,听着孙传庭的话,道:“做通他们的工作,是改革的一个重点,地方上必须要与朝廷保持一致,改革的态度要坚定果决,对于那些骑墙派,要坚决的拿下,允许议论声,反对声存在,但不允许拖后腿当搅屎棍!”
  对于这一点,朱栩强调的不是一次两次,孙传庭明白,道:“是,臣打算再调整几个巡抚,巡政御史会重新安排,明年重点工作还是土地上,臣将加大对土地的收购力度,从北直隶开始,由北向南推进,手段……可能会蛮横一些……”
  大明最大的问题,除了吏治,就应该是土地了,吏治已经基本控制,土地却是一块硬骨头。
  现在的人,看重土地比命还重要,即便现在灾情如火,也没有几个大户愿意放弃他们手里的田亩。
  已经可以想见,孙传庭明年会遭遇怎样的困境。
  朱栩微微一笑,道:“不用都收上来,依照我大明现在的田亩,收到七成就绰绰有余,到时候,他们就是不卖也没人种,迟早还是我们的。”
  孙传庭等人自然早就想过这个了,神色也略有轻松。
  君臣四人在宫里吃着火锅‘闲聊’,宫外依旧热闹喧天。
  ‘新政’的反对者终于找到了宣泄口,将报纸当做了战场,从开始所谓的‘治学之道’,演变成对顾炎武的攻击,继而攻击内阁,现在是如同潮水一般的炮轰‘新政’。
  ‘景正新政’从一开始就是极具破坏性的,违背了祖制,破坏了成法,几乎将大明所有既定的规则都给犁庭扫穴,意图重建。
  这种改革是在没有广泛共识,是在朱栩强迫下开始的,想要找到攻击点,那是随处可见,比比皆是。
  其中反对声浪最高的,莫过于南直隶,那些流连在秦淮河上,躲避朝局,装作名人高士的人,纷纷坐不住,拿起笔,将一腔怨愤,付诸笔端,借助报纸,传遍天下。
  一时间,大明不知道出现了多少才华横溢之人,出现了江左八大才子,淮左七君子,福建七贤等等。
  这些人诗书满腹,怨愤填胸,一朝舒展,天下咸闻。
  大明的读书人太多,群涌而上,朝廷又有意退出,支持‘新政’的士林人士,面对如潮的口诛笔伐,引经据典,寸寸落败,眼见不支,这场论战渐渐的呈现一面倒的趋势。
  内阁及时的出面,发布公文,不但言称将在今年的大议上对‘新政’的方方面面进行检讨,还邀请各地名仕,入京旁听,共商国是。
  这自然激起了这些反对者的偌大热情,他们抑郁多年,终于有机会了,一面继续在报纸上发表他们的观点,对‘新政’大加炮轰,一面收拾行李,赶赴京城。
  不等年终大议开始,朱栩就接到了另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孙承宗早上在家里摔了一跤,如今卧床不起,似有丧兆。
  一个七十多的老人,这样一跤,足够让人心惊胆战。
  朱栩亲自去看过,直到太医说‘不碍事,需静养’这才放心。
  但由此,孙承宗是不退也得退,大元帅府要换人了。
第1462章
恍如隔世的一群人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
  从南直隶北上的客船如长龙般,迤逦着向北方。
  一艘不大不小客船上,有四个三十出头的男子围着炉子,哈着气,透过玻璃窗,看着外面。
  “这鬼天气,真的能冻死人……”
  一个明显酒色过度,脸色苍白的男子,裹着厚厚的棉服,哈着气说道。
  对面的一个男子比他大一些,脸角方正,抱着热茶杯,看着外面,道:“虽然说‘新政’荒唐离谱,但这灾情确实是一年胜过一年,就说这天气,比前几年冷了不少。”
  他边上的人看着年轻一点,盯着眼前的茶壶,神色怔怔,不知道在想什么。
  他对面的是一个有些未老先衰的中年模样的男子,他伸了下腿,感慨道:“不怕恶人做坏事,最怕的好心办坏事。”
  面色苍白的男子顿时点头,道:“李兄说的是,现在的朝廷大抵如此。”
  脸色方正男子道:“这次我们进京,先拜会秦院长,然后去翰林院,政院,好好与那些人辩论一番,倒是要看看,谁才是误国之辈!”
  他刚说完,忽然抬头向外面,道:“船家,我记得过了扬州,是不是要换船?”
  外面的船家朗笑一声,道:“客官怕是多年没有北上了吧?这运河已经不是多年前的运河了,每年工部以及各地官府都会招募民夫疏通,现在别说没有淤塞,就是再大的船也能通行的。”
  船舱里的众人似乎有些意外,‘哦’了声没有再问。
  那个年轻一点盯着茶壶,突然开口道:“你们说,我们会不会是错的?”
  “不可能!”未老先衰的那位顿时反驳,语气激烈,道:“我们遵循的是祖制,为的是大明千秋万代,现在的‘新政’在干什么,昏君都不敢这么干!”
  脸色苍白的那位道:“没错,咱们必须要阻止他们,若是继续下去,非天下大乱,改朝换代不可!”
  脸角方正的跟着冷声道:“没错,你现在看看,祖制可还有半丝?现在民情如沸,天下板荡,原因何在?”
  年轻一点想要反驳,却不知道从何说起,闷闷的继续盯着茶壶。
  众人还要再说,忽然船公在外面道:“诸位客官,前面有民夫聚集,咱们要等一等了。”
  这四人一怔,齐齐从窗口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02/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