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11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1/1265

  郭铨德在一旁看的心惊胆跳,在不敢多言,低着头,浑身发抖。
  郭广新招手,一个亲卫快步近前。
  郭广新目光闪动,道:“我不信所有人都被收买了,你们去暗访,不要与朝廷的人接触,盯着他们。”
  这些亲卫大部分是从禁军退伍出来,相对来说非常单纯。
  “是!”亲卫应了一声,快步离去。
  郭广新转头看向郭铨德,道:“你给我准备笔墨,还有,过几天就回老家吧,这里不要待了。”
  不用郭广新说,郭铨德也准备跑路,在这里待下去,他不会有好日子过。
  “是三叔。”郭铨德快速离开去准备了。
  郭广新拿起笔,挥手退走郭铨德,开始写信。
  第一封,是写给山东巡抚冯江峰的,严明了他这次的见闻,并且语气严厉,指责他没有严格执行内阁的政令,存在敷衍塞责的问题。
  第二封,是写给内阁的,但斟酌再三,他并没有写完。
  他决定在山东进行深入的考察,将基层的问题,进行一次摸底。
  连带着,给冯江峰的信也收了回来。
  在另一边,徐大化,廖昌永等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地方上对朝廷钦使的糊弄是手段万千,变化多端,防不胜防。
  即便徐大化这样的老宦海,在一次宴后差点被送入青楼,要不是他的亲卫赶来,绝对又是一个大丑闻!
  即便没有巡政御史的回报,孙传庭还是有太多的渠道获悉地方上的真实情况。
  新任的商务总局局长李幼唐陪着孙传庭视察城东的一些织造作坊,语气颇为凝重的说着一些事情。
  “虽然朝廷早就制定了织造业的税则,收税权移交给了税务总局,但实际操作中,这些都归地方官府操作,一些巡抚衙门甚至亲自参与,以缓解紧张的财政……”
  “他们的税向来复杂,并且远高于朝廷的规定,这里面还有私相授受,互相贪污,几乎各个衙门都有他们的‘国库’,这些银子的用处也是五花八门,下官听说,一些地方官员狎妓的费用,居然从这里报账……”
  “商务总局目前总共人数是一百二十人,想要扩展到全国,还得两三年时间……税务总局组建多年,至今人手不过五百,在分配到地方,一个衙门才三五人,根本没有与地方官府大声说话的勇气……”
  “新组建的部门,在朝野都受到冷遇,认为他们是临时机构,迟早会被裁撤,因此,地方上都极力打压,排斥,孤立……”
  孙传庭与一群人漫步着,边走边看。他身旁还有兵部尚书张国维等陪同,听着都是一脸肃容。
  孙传庭从架子上拿过一个刚刚织好的丝绸,问道:“这种丝绸多少银子一匹?”
  李幼唐接任商务总局局长,自然是下了一番功夫,道:“大人,这种丝绸不算上等,在我大明大约六七两银子,但如果卖到海外,可能高达二十多两,在苏杭一带,有上好的丝锦,一匹高达二十两,海外更是高达百两……”
  孙传庭神色微异,道:“我大明一年能造多少匹?”
  李幼唐认真思索了一番,道:“大人,具体的下官也没有数据,但万历四十年是五十万匹,崇祯三年,内阁摸过一次底,大概是六十万。近年朝廷废除了民间对于丝绸,桑锦穿着的固定,外加海贸蓬勃发展,不止苏杭一带,京城的织造作坊遍地开发,下官估计,一年可能超过百万匹……”
  孙传庭停住脚步,思忖一番,道:“百万匹,利润近千万,如此暴利,朝廷税收多少?”
  李幼唐面凝,道:“去年,大致二十万两。”
  孙传庭表情漠然,再次向前走,道:“脚步要加快了。”
  李幼唐,张国维等不知道孙传庭这句话指的到底是什么,跟着他向前走。
  走了一阵,张国维忍不住的开口,道:“大人,帅府那边动用的钱粮数目在增加,虽然今年国库情势有缓解,但灾情始终不曾缓解,难免还会有什么事情,若是帅府无所节制,不止国库无力承担,可能还会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
  做为兵部尚书,统管日常事务,对于帅府的一举一动,都瞒不过他的眼睛。
  孙传庭对此不意外,道:“孙阁老,秦副元帅都是久经沙场,历任四朝的朝廷忠臣,本官相信他们自有分寸。加上有皇上掌舵,本官协助,不会有大纰漏。你们兵部不得有任何小心思,若是让本官知道你们暗中使绊子,拖后腿,休怪本官送你们入天牢!”
  张国维连忙抬手,道:“事关国体大事,下官等万不敢!”
  孙传庭瞥了他一眼,刚要走,猛的目露厉色,道:“事关国体,任何人不得乱来!若是有人背着朝廷,背着皇上私自议和,置我大明国体安危不顾,视前线将士尸体若无物,眼中无君无父,本官就是冒着天谴,也就尔等就地处决了!”
  张国维神色大惊,慌忙道:“下官等绝无此意,请大人莫要妄加揣测!”
  孙传庭说这些是有原因的,万历年间,明朝出兵朝鲜征讨倭国,本来大胜,结果一些人居然背着朝廷议和,闹出了一番大风波,多少堂官受此连累,下场凄惨。
  在‘新政’的关键时候,孙传庭可不想出此幺蛾子。
  李幼唐等人头皮发麻,他们能感觉到,这就是孙传庭的要害,谁敢触及,谁就会粉身碎骨!
  孙传庭这也是未雨绸缪,给一些人警告,确保这种事不会发生。
  他知道语气过于重了,便道:“晚上皇上请我们去乾清宫陪他用膳,你一起来,该准备的要准备好,莫要被皇上问的哑口无言,丢了毕阁老脸面。”
  张国维心神慌乱,抬着手道:“谢大人,下官明白。”
  孙传庭淡淡‘嗯’一声,继续向前走去。
  李幼唐等人看着他的背影,心头沉重。这位‘首辅’是越来越有威仪了,一些手段信手拈来,不着痕迹,却不断的增添着他的权威,令人无法反抗。
  华灯初上,乾清宫灯笼挂满,人流如潮。
  朱栩极少在乾清宫宴请外廷大人,哪怕是那些外国使臣,也就在内阁招待一下,没有了以往历代皇帝在乾清宫议事,宴待群臣宾客的盛况。
  说起来,朱栩继位十多年,在乾清宫,皇极殿开朝也没几次。
  “你们说,后世史书,会不会觉得朕奇懒无比,不肯上朝啊?”
  朱栩在东暖阁,看了眼不远处的沙漏,笑着与曹化淳,刘时敏说道。
  曹化淳倾身,笑着道:“皇上的勤政堪比太祖太宗,谁敢言皇上懒惰。”
  朱栩摆了摆手,阻止他的马屁,道:“行了,人到齐了吗?”
  刘时敏上前,道:“诸位阁老,秦副元帅,六部的堂官都已经到齐,御膳房的饭菜准备的也差不多了。”
  朱栩‘嗯’了声,站起来,道:“让朝报来个人,记录一下,今晚的话,明天头版。”
  刘时敏道:“是。”
第1326章
话儒
  孙传庭,孙承宗,靖王,汪乔年,傅昌宗,周应秋,秦良玉,外加六部尚书的赵晗,张秉文,张国维,钟阳生,沈珣,方孔炤总共十三人,外加一些负责记录的内监,朝报主编等坐在暗角,偏殿倒是坐满了。
  众人分坐两边,安静的等着。
  乾清宫甚少会如此规模的将他们叫到一起,又不是正式的训话,多半是有些特殊的话要说。
  众人都在思索,近来内阁的动作相当剧烈,波及朝廷的内阁六部不说,地方上的反弹也日渐剧烈,他们猜不透朱栩要说什么。
  这个时候,大皇子朱慈烨一身锦服,表情平静的从偏殿进来,抬着手,道:“诸位大人,父皇说亲诸位大人等一等,他手里还有一点事情。”
  众人一怔,相护对视一眼,起身道:“遵旨。”
  小慈烨‘嗯’了声,礼数周到的还礼,然后在空的两个位置,孙传庭左手边坐下。
  这个举动,让众人再次心生一样,他们本以为这个位置是皇后的,却没想到是这位大殿下的。
  在座的众人目光微闪,相继坐下。
  对于这位大殿下,朝野向来议论纷纷,心里十分警惕。
  从以往的朱栩的表现来看,似乎有意立他为太子,但中宫皇后已有嫡子!
  知道内情的,面色如常,不知道的,惶惶不安。
  孙传庭倒是平静,做为内阁‘辅’,他知道的自然更多,面带微笑向朱慈烨,道:“殿下,听说近来皇后娘娘身体不适,可大好了?”
  朱慈烨侧身,道:“劳大人挂念,母后只是偶感风寒,已经好了。”
  孙传庭给朱慈烨倒了杯茶,道:“听说殿下在进学,近来读了什么书?”
  朱慈烨恭敬的端着茶杯,道:“在读大学,有些不甚明了,读的慢了些。”
  大学,已经不是一个七八岁小孩子可以读的。朱慈烨能读,说明了他的早慧与聪颖。
  在座的众人暗中对视一下眼神,默不作声的看着对话的两人。
  孙传庭微微思忖,道:“大学,确实有些难懂,慢一点也没事,可有看史?”
  朱慈烨眨了眨眼,道:“父皇喜欢汉书,唐史,时常会带着我看一些,知道一点。”
  史书中,最多的就是宫闱之事,多少惨变血案,多少肮脏龌龊。这些惨案,几本都是生在父子兄弟之间,最为警醒的,莫过于玄武门之变了。
  孙传庭不知道朱栩是喜欢汉唐的强盛,还是有意给着我大殿下看一看历史的前车之鉴。
  他脸上依旧微笑,道:“臣的家里倒是藏了些书,还有些早年做的笔记,或许能有助于殿下进学,回去之后,我找出来,送给殿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1/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