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10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2/1265

  毕自严看着龚鼎孳,道:“你老实告诉我,陕西的问题有多严重?”
  龚鼎孳到底是小辈,面对毕自严这样资历深厚的大佬,不敢怠慢,十分认真的道:“下官没有办法回答阁老的话。但从仅有的证据来看,温体仁以及陕西巡抚衙门最起码一半以上的官员不干净。这些年陕西的‘新政’改革是一种特殊情形,若是出现大规模的窝案,想必阁老们也不会奇怪。”
  李邦华推行的‘农庄策’,主要就是强权下的集中管理,这种模式势必会行成绝对权力,绝对权力早就几乎是必然。
  陕西这些年看似平静,但是每年都有大笔钱粮来往,若说出现大规模的贪腐,没人会意外,只是,怎么暴露出来是关键!
  这巡政御史将陕西的问题直接转给反贪局,让朝廷之外的机构介入,到底是什么目的?背后有没有指使?
  毕自严即将致仕,几乎是举朝共识,不知道多少人蠢蠢欲动,背后的小动作不断。
  这些毕自严等人都看得清楚,现在出了这件事,让他们不由不多想一些。
  毕自严看着龚鼎孳,好半晌,才慢悠悠的道:“你们查归查,但处置要事先通报内阁,让内阁有足够的时间稳住陕西。陕西现在是‘新政’的关键时刻,任何大意都不能有。”
  若是以往,毕自严对龚鼎孳是绝对不会这般客气说话,但陕西事关重大,还需要反贪局的配合,他刻意放低了姿态。
  龚鼎孳对于毕自严是毕恭毕敬,毕竟他才三十岁,不可能在反贪局一辈子,将来离开反贪局进入朝廷,这些阁老们都会是他的人情。
  “下官明白。”龚鼎孳态度诚恳,犹如内阁下属,实则上这句话代表不了什么,不是承诺,不是应承。
  毕自严看着他,再一次说道:“不管陕西发生多大的事情,这件事必须是可控的,不能扩大,不能搞诛连,天大的问题,要请奏请皇上圣裁,内阁也需要知情。”
  龚鼎孳对于朝局是冷眼旁观,知晓毕自严话里的意思,道:“下官明白。”
  对于这个小辈,毕自严没有放在眼里,听着他的话,没有多深究,道:“我派一个人与你随行,必须要的时候会给你帮助,还有,温体仁……要慎重!”
  虽然温体仁去陕西没多久,但他出了事,前任李邦华也要被追责,那么前任的陕甘六省总理大臣的傅昌宗难免要被牵累。
  涉及到傅昌宗这一层,就敏感了,即便是内阁,也要小心翼翼!
第1232章
聪明人
  龚鼎孳听着毕自严的话,心里忽然警醒。
  陕西确实是反贪局建功立业,树立威信权威的好地方,但也是一个火药桶,涉及到温体仁,李邦华,傅昌宗三人!
  温体仁是毕阁老看好的人,李邦华是四朝老臣,傅昌宗更是帝党领袖,随便哪一个出事,都会是大篓子。
  龚鼎孳现在后悔了,这件事他不应该掺和,反贪局现在成了某些手里的枪。
  他从内阁出来,赶回在宫外的衙门。
  反贪局与其他部门并不在一起,但在皇城附近,是一个单独的院子,从外面看,并不起眼。
  龚鼎孳回来没多久,楚富耀,张菉就被派出去,四处探听情况。
  傍晚的时候,反贪局四散的人陆续回来,开始总结打听来的消息。
  反贪局虽然是个众矢之的的部门,但关系网也很大,不买面子的官员着实不多,探听消息容易的很。
  “大人,从司礼监那边收到风声,这一年来关于陕西的奏本起码有百本,都是弹劾各级官员,尤其是巡抚衙门……”
  “内阁那边更多一些,但都被压下来。督政院那边透出消息,似乎是靖王说了话,陕西那边的督政院没有对巡抚衙门如何。”
  “陕西今年的赈灾钱粮总共是五百万石粮食,比往年少了一半,现在内部据说争抢的厉害,不管是他们内部狗咬狗,还是为了抢夺赈灾粮食,彼此恶斗都有可能……”
  “温体仁是去年调过去的,才一年多,没有多少根基,陕西现在的府级官员,基本上都是李邦华提拔起来,对了,那个巡政御史内阁已经命他即刻返京……”
  “内阁肯定知道的比我们多,这是未雨绸缪了。可是温体仁是毕阁老看好的人,毕阁老又将要致仕,这些事情,不是冲着他去的吧?”
  “难说,内阁里那几位或许能忍得住,但外面的人就不一定了。孙传庭的人,傅昌宗的人恐怕都在背后使劲。傅昌宗到底势大又有圣眷,孙传庭即便坐上去怕也坐不了多久……”
  “大人,这个案子非同小可,可能是有人等不及,想要借我们的手,送毕阁老一程,这要是不小心,我们可能都要搭进去……”
  “孙传庭在内阁多年,毕阁老与他几乎是一个鼻子出气,谁也不知道孙传庭有多少实力,他要是与傅昌宗斗起来,那就是神仙打架,我们反贪局根本承受不起……”
  一群人说着纷纷面露凝重,这个案子真的非同小可,牵扯到大明朝廷最高层的争斗。这场争斗有可能是当今登基以来最严酷的,代表着毕自严,孙承宗等人的离开,是朝廷的一次大换血!
  而现在,有人企图让反贪局来开第一枪,第一个跳进这个火坑!
  龚鼎孳心底已经深深的后悔,这陕西分明就是一个火油桶,哪里是建功立业的地方,这里会将他,将反贪局炸的粉身碎骨!
  龚鼎孳紧锁眉头,脸上阴晴不定。
  他是个有野心的人,怎么甘心就这样被人算计,落得一个凄惨下场。
  坐椅子上,思索了良久,龚鼎孳目光冷峻,沉声道:“现在我已经领了圣旨,咱们没有退路。这样,楚富耀留下,盯住京里的一举一动,尤其是那个陕西巡政御史,一定摸清楚他到底是谁的人,受谁的指使。”
  “是!”楚富耀神色凝重的道。这一次,是他们的生死存亡了,那些大人们在争斗,他们这些小鱼小虾根本不够看,连翻开的机会的都没有。
  龚鼎孳又转头看向张菉等人,神色冷漠,道:“其他人,全部随我去陕西。既然有人想利用我反贪局,我也想看看,他有没有这么好的牙口!”
  “是!”一群人大声应是。他们也很愤怒,有人拿反贪局当枪使,他们当然愤怒!
  第二天一大早,龚鼎孳就带着人,大张旗鼓的出了京城,直奔陕西。
  内阁同时也给陕西巡抚衙门发了公文,命温体仁等人老老实实配合调查,不得擅动。
  反贪局,内阁的这个动作,让人京城本来消退的热度再次翻涌起来,不知道多少流言蜚语涌动,都直指内阁,直指毕自严致仕的朝局。
  朱栩高坐在内阁三楼,将一切都看在眼中。
  他看到毕自严,孙承宗在安排他们致仕的事情,在做着一些他看到看不到的安排。孙传庭蠢蠢欲动,已经在准备接手。傅昌宗有些焦虑,同样在做着某些未雨绸缪的事。至于靖王,汪乔年倒是淡定很多,他们的位置都是定制,不会动。
  六部的尚书侍郎跟着内阁起舞,一些人开始或明或暗的站队,同样在预先的做着某些事情。
  京外的一些封疆大吏同样闻风起舞,一些奏本里的蛛丝马迹已经暴露出来。
  京城里是风云动荡,政局的变化一触即发。
  身为风暴的起点,另一个中心的陕西,同样不安宁。
  西安府,巡抚衙门。
  左参议莫绪林站在温体仁的班房,端着茶杯,满脸苦笑道:“大人,下官哪里还有心思喝茶,这反贪局的人马上就要到了,你我二人最终的归宿,就是刑部的大牢!”
  温体仁没有以前那么胖,瘦了不少,脸上多了些和缓,一双小眼睛没有以前那么闪烁,更多是一种平静,内敛。
  他将手里的文书放下,春风和煦的道:“怎么,连你都急了,外面那些人,是不是更急?”
  莫绪林放下茶杯,道:“大人,都火烧眉毛了,您怎么还有心思说笑。内阁的态度已经很明显,是不打算保咱们了,说不定毕阁老现在已经被架空,咱们都要被秋后算账,做一辈子牢的……”
  温体仁看着莫绪林,神情从容,语气笃定,道:“不要着急,毕阁老没那么快会致仕,至少今年不会,现在‘新政’是关键时刻,毕阁老不会走的突然。这应该是有人心急了,准备拿我们投石问路。你出去告诉那些上蹿下跳的人,巡抚衙门准备对各级官员进行调整,不能安心做事的可以跟我们打招呼,回家种地可以安安心心……”
  莫绪林一怔,听着温体仁的话,将信将疑的道:“当真?”
第1233章
温体仁的认罪
  温体仁已经在外面做了多年的巡抚,尤其是在北安南,可以说是得到了足够的锻炼,已经没有了之前在京城的里的浮躁与急切。
  他看着莫绪林,表情自信中夹杂着一丝威压,道:“自然是真的。等反贪局的人到了,巡抚衙门不要接待,不要客套,也不要冷淡,公事公办即可。他们要查什么,敞开了让他们查。”
  莫绪林一惊,道:“大人,真的让他们查?陕西这些年的政务都算是‘违法’的,虽然与皇上,朝廷有默契,可真追究起来,咱们论个死罪都是轻的!”
  陕西的‘农庄策’是朱栩出的主意,李邦华一力推动,这么多年,其中发生了多少事情,即便是温体仁等到了陕西一年多也没摸清楚,从一开始就是‘违法’,到现在,真要认真起来,只怕朝廷都要倒下一大半!
  这可不是闹着玩,陕西一直都是当朝最重要的政务中心,若是这里被翻过来查,谁也讨不了好!
  温体仁瞥了他一眼,嘴角划过笑意,道:“不用担心,京城里的人比咱们更懂得分寸,他们不会将陕西翻过来,否则对谁都没好处。都说毕阁老要致仕,可他只要一天在位置上,除了皇上,谁也赶不走他。”
  莫绪林没有感觉到丝毫安慰,心里反而更加忐忑。如果十年前他在这个位置,早就打包东西赶紧辞官回家了,可现在要是走,非得落一个‘畏罪潜逃’的罪名,清名尽丧不可。
  进退无路,莫绪林心里如蚂蚁上锅,急不可耐,偏偏当头的温体仁不急不缓,什么都不打算做。
  莫绪林犹豫半晌,还是道:“大人,下官去说恐怕没有什么说服力,还是您亲自说吧。”
  副手有一个非常大的用处,那就是给主事的顶雷,莫绪林担心温体仁拿他挡祸脱身。
  温体仁在官场了混了二十多年,对于莫绪林的心思一眼就能洞穿,却也没有点破,如同一个老好人般的笑眯眯的点头,道:“也好,传我命令,知府级以上的官员即刻赶来西安府,将这些年的政务整理清楚明白,尤其涉及到钱粮,田亩等之类一定要清晰,告诉他们,要是不清楚,休怪本官保不住他们!”
  莫绪林从温体仁的话里分明听出冷冽的寒意,心神一凛,连忙道:“是。”
  明明开春,但陕西却突兀的出现了一股寒流,在官的人人自危,不在官的也担心受到牵累,整日不得安生,如无头苍蝇,四处乱传。
  陕西的知府们奉命到了西安府,温体仁再三安慰也不能让这些人安心,满心忐忑,在西安府是吃不下睡不着,偏偏还走不了,如同戴罪待审一般。
  倒是温体仁从容自若,该干嘛干嘛,一点事情都没有的样子。
  整个西安府悄悄的笼罩在肃穆,压抑的气氛中,连普通百姓都被传染,一些谣言在四处蔓延,日渐沸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2/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