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9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6/3147

  “就这么走了?”
  一个军士喃喃的道:“几万人马浩荡而来,竟然就这么走了?这叫做什么?”
  “虎头蛇尾。”
  “不过先前很危险,若非是撞破了敌军的突袭,以那几百人的兵力,如何能守住城西?”
  “那是谁……苏判官发现的。”
  “而且他还杀了一个敌军。”
  “这是文官啊!”
  “没错,文官杀敌,还撞破了敌军的偷袭,这本事,比咱们都厉害。”
  “开城门,斥候出去盯着。”
  后续的事用不着张方平来干涉,他走到了中间,大声的说:“今日李谅祚倾巢而来,他就想一战下秦州,随后席卷凤翔府……”
  这个战略意图瞒不过张方平,所以他也有些后怕。
  “可他失败了。秦州依旧在,这是谁的功劳?”
  他走到了苏轼的身前,拍着他的肩膀道:“他叫苏轼,当年他的父亲苏洵带着他去见老夫,老夫试了他的文采,不凡,老夫远远不如。当时老夫以为此子会成为学问大家,可今日他却让老夫失望了……”
  苏轼有些紧张。
  他是真的紧张。
  不同于欧阳修的夸赞,张方平对苏家父子三人有恩,有大恩。
  所以他很是恭谨的对待张方平,在意他的每一句话。
  可现在张方平竟然说他失望了?
  苏轼很难过。
  他低着头,没看到张方平嘴角的笑意。
  “老夫一直在收集他的消息,从制科开始,每当有他的好消息传来,老夫就会喝个酩酊大醉。可今日老夫却失望了……因为他竟然冒险杀敌……”
  苏轼愕然抬头。
  张方平笑道:“老夫当时在城头那个紧张啊!恨不能冲下去抽他两耳光……可这小子竟然反手就杀了人,他当时还骂了老夫来着……”
  苏轼马上就跪下了。
  他心高气傲,一般人自然当不得他的跪礼,可张方平当得。
  张方平笑着扶起他,说道:“今日苏轼有勇有谋,杀敌一人有功;让秦州避过了一次危机,这是大功,来人,笔墨纸砚。”
  当下有人去要了笔墨纸砚来,张方平竟然就在城头书写捷报。
  他一书而就,当即封了捷报,说道:“快马报给汴梁。”
  这是趁热打铁,要为苏轼造势。
  苏轼唯有躬身行礼表示感谢。
  “好生做官,好生做事……知道老夫为何要先说好生做官吗?”
  两人在下去,苏轼扶着他,若有所思的道:“沈安曾经说小侄为人大气,豪爽,最适合做朋友。可却不适合做官。”
  “哦!”
  张方平饶有兴趣的道:“当年沈安刚进朝中时,就做了几件漂亮的事,老夫还夸过他来着。他为何说你不适合做官?”
  “他说小侄少了根筋,琢磨人的筋,这样在官场容易被人哄骗。他还说小侄少了一份忍,遇事急躁,做不成大事。”
  “不错。”
  张方平赞道:“你确实是这个性子,那沈安竟然看得到,倒是出乎了老夫的预料,好啊!”
  “他说做官先做人,做不好人,就做不好官。”
  张方平愣住了,说道:“此话非得在宦海里吃过许多亏的人才能说出来。”
  “做官先做人,做事先做官。你做不好官,上官会欺压你,下属会阳奉阴违,对头会下绊子……背后捅刀子,你还想做成什么事?所以啊……子瞻,要好生学会做官才是。”
  苏轼笑道:“他后来又说,说小侄这性子大概一辈子都改不了了,改了也不是苏轼苏子瞻,那样得不偿失。”
  张方平一怔,在城下站住。他唏嘘良久,说道:“没想到你竟然和沈安交好如此。不错,他能说出这番话,可见是把你当做知己兄弟了,好生维持着,于你以后的宦途大有裨益。”
  苏轼昂首道:“小侄却自信能一路坦途。”
  这货就是这样,永远都不缺乏乐观和自信。
  不过他的性子确实是改不了,若是改了,那些大气磅礴的诗词从何而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老夫聊发少年狂……西北望,射天狼。
  还有那些悲伤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就是苏仙,唐有李青莲,宋有苏子瞻,流芳千古。
  挫败了李谅祚的突袭,张方平的心情好的不得了,到了州衙后,就说道:“今日击退了李谅祚,可为盛事,诸位可有诗词?以一刻钟为限。”
  “知州,太短了些,半个时辰吧。”
  急智谁都有,可诗词这玩意儿却需要酝酿啊!
  “某有了!”
  众人一看,却是苏轼……
第587章
放假看操演
  时光一转而逝。
  汴梁的深秋来了。
  走在御街上,秋风卷起落叶在周围飞舞盘旋,树叶在地面飘动,发出细碎的声音。
  “见过待诏。”
  “待诏看着又年轻了些。”
  “待诏这是去上朝呢?”
  “……”
  沈安一路笑眯眯的进了皇城,待漏院外,一群官员围在小摊前,趁着这个机会吃早饭。
  “秋季最好睡觉,老夫今早差点就不想起来,只是想着晚些有热闹看,这才强撑着爬起来……”
  “操练半个月有何用?半年还差不多。”
  “儿戏罢了。”
  “不过两家都是将门,看看他们的手段如何。”
  “官家对汴梁的武将失望了,所以才会把这两家将门拉出来练兵,一是敲打汴梁诸将,二是让我等知道,大宋的军队该奋发了。”
  “主要还是因为西夏人,李谅祚最近不安分,说是不重开榷场就要翻脸,气着了官家。”
  “他敢吗?”
  “定然不敢!”
  “刘展来了。”
  众人都安静了下来,有人甚至退后了一步,看着缓缓走来的刘展。
  从上次掉进粪坑里之后,刘展就病了。后来清醒过来,据说得了个毛病。
  刘展掏出一张手帕捂着鼻子,皱眉道:“谁放屁了?”
  众人都看向了孤独一人站在那里的赵宗谔。
  赵宗谔觉得很委屈,心想我的屁不臭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6/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