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8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9/3147

  耶律洪基冷笑道:“都是朕的人,说!”
  他知道此事怕是涉及到了大辽的权贵官员,所以就越发的怒了。
  可他的面上却依旧是冷冷的。
  男子知道这是自己保命的唯一机会,就低声道:“陛下,是皇太叔……”
  耶律洪基的眼中迸发了些利芒,冷笑道:“可确凿?”
  男子说道:“那密谍当时被埋在废墟里,听到沈安和雄州官员,以及宋人的密谍头领姚春来在说话,提及邙山军出城时,有皇太叔的人带路,直接找到了咱们的人……密谍行刺也被皇太叔的人提前告知了宋人,这才功败垂成……”
  “是他?”
  耶律洪基的面色微变,随即淡淡的道:“诬陷皇叔,此人当死!”
  男子没想到耶律洪基会这样,他举手喊道:“陛下,臣句句是实,皇太叔……”
  两个侍卫扑过来,先是堵住了他的嘴,然后就往外拖。
  耶律洪基冷冷的道:“踩死!”
  “是,陛下!”
  男子被堵住嘴拖了出来,萧观音漠然看着,微微垂眸道:“世间总是纷争多,奈何。”
  男子被绑着弄进了袋子里,随后一队骑兵在前方来回奔驰。
  开始那布袋还剧烈的挣扎着,到了后来就渐渐平息……
  萧观音不想看这个,就准备回去。
  “怕了?”
  不知何时耶律洪基已经站在了她的身侧。
  萧观音低声道:“有些不自在。”
  耶律洪基微微摇头,觉得萧家出这么一个才女也算是奇葩了。
第542章
被打击的苏轼
  “宋人好些文采风流之辈,连一介女子都能写出如此震动人心的石头记,让人不禁憧憬南国的风流人物。”
  萧观音不想谈论生死,可耶律洪基却面带讥讽的道:“文采风流抵不过刀枪,赵祯龟缩在汴梁城中不敢动弹……他当年若是胆大些,直接和西夏人联手,未尝不能一窥幽燕。可他终究怯了。”
  当年辽国和西夏人脑子打成了狗脑子,大宋若是抛弃前嫌和西夏人联手,辽人估摸着要焦头烂额一阵子。
  “他做了宋人的皇帝,两国倒是太平了,朕也无可奈何,只能逐日游猎……想来你也不喜欢四处游走吧。”
  耶律洪基的话里带着些别样意味。
  “不。”萧观音垂首道:“臣妾只是想着陛下该理理朝政……毕竟大辽很大,没个人盯着……”
  耶律洪基淡淡的道:“妇人之见!去吧!”
  “是。”
  萧观音行礼告退。
  “竟然是宋礼。”
  耶律洪基觉得自己的皇后更像是宋人多一些,少有辽人的豪迈。
  “宋人最近出了个苏轼,有几首词不错。”
  “是吗?”
  萧观音回身,笑道:“是那个制科三等的苏轼吗?臣妾听闻其人文采如谪仙人,只是不得他的新作。”
  耶律洪基说道:“朕也听闻了他的几首词,果然不同反响,我大辽这般大,为何出不来这等人才?”
  ……
  苏轼也觉得自己是人才,不然也不会和弟弟苏辙不去做官,要等着考制科。
  制科一举得了三等,顿时就成了大才,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这是他的臆想。
  签书凤翔府判官,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职位,按理轮不到一个年轻人来做。
  可苏轼不同,他是制科第三等,比状元还牛的大才,自然能担此重任。
  于是他就来了。
  路上他就打听好了,凤翔知府陈公弼和自己就是同乡,都是眉山人,所以他心中乐开了花。
  陈希亮,字:公弼。
  制科三等,得意吧?
  可还有更得意的。
  刚踏入官场,顶头上司竟然就是同乡,而且拉扯一下竟然是世交长辈。
  这舒服不?
  舒服。
  可苏轼来到凤翔府后,陈公弼压根没给他好脸色。
  这人是什么意思?
  苏轼很不爽,写信回去时就抱怨了一下。
  可抱怨没用,你得老实干活啊!
  夏日炎炎,让苏轼只想睡觉。他把文书立起来挡在脸上,然后悄然打盹。
  昏昏沉沉间,有人进来打招呼:“苏贤良。”
  苏轼迷迷糊糊的听到了这个称呼,心中得意,就问道:“谁?”
  所谓的苏贤良,出自于苏轼制科的科名。
  他考的那一科叫做‘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称呼他为苏贤良,这是尊敬。
  苏轼正得意时,只听外面干咳一声,他赶紧就站了起来。
  一个黑瘦的官员进来了,正是陈公弼。
  他目光冰冷的看了苏轼一眼,然后对那个官员说道:“不过是个判官罢了,贤良什么?”
  苏轼尴尬的脸都红了。
  我说你这人会不会说话?
  那官员也觉得尴尬,刚想解释,陈公弼喝道:“拿了去,打!”
  外面冲进来两个小吏,不用敦促,那官员就面色涨红的跟着出去。
  “五棍!”
  这是象征性的处罚,却让苏轼想吐血。
  我得罪你了吗?
  这还是同乡,可某看还不如近邻。
  从这天起,苏轼的得意就消散了大半。
  作为签书判官,文书是他的主职。苏轼能考制科三等,文章自觉天下无敌。可每每送上去都被陈公弼点出错处打回来。
  大伙儿不知道,被挑刺这事儿真的是煎熬。咋说呢?稿子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你老说我的孩子这里不好,那里不行……啥意思?
  旁人无事,可苏轼自诩文章无敌,却被陈公弼这般刁难,真的忍不下去了。
  他写信给沈安,发牢骚说自己再也不想忍下去了,下次陈公弼再敢挑刺,他就发作起来。
  可在沈安回信期间,他依旧不断在修改自己的文章。
  他真的觉得忍无可忍了,甚至都后悔自己当初为何不去任职,而是等待制科。
  大伙儿不知道那种煎熬,大抵就是度日如年的味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9/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