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8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5/3147

  “是精锐,装备精良。”
  “说说战况。”
  信使一口咬死,赵祯也没法。
  “……邙山军夜间出击,沈待诏断定敌军有密谍去报信,敌军定然会在前方截杀。后来果然遭遇敌军拦截,一追一逃,沈待诏带着辽军去了河边一处泥沼地,辽军猝不及防,大半陷入进去,被弩箭射杀,剩下的人被团团围住,一个都没跑。”
  “好!”
  赵祯忍不住叫了好,然后说道:“什么是名将?这便是名将了,哈哈哈哈!”
  笑声爽朗,韩琦等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名将了啊!
  这可是官家亲口说出来的。
  以后沈安也能牛皮哄哄的说自己是名将了。
  韩琦心中欢喜的同时,也有些苦涩。
  老夫这个名将可不是官家说的,以后和沈安较劲,老夫这脸面往哪搁?
  赵祯满面红光的道:“辽人自诩武功鼎盛,此次沈安以一敌五,尽数杀了辽军,还筑京观,南京道的辽人要倒霉了。朕的心啊……怎么就觉着那么舒畅呢?诸卿如何?”
  欧阳修笑眯眯的道:“官家若是允许,臣现在就想谋一醉,高歌一曲。”
  曾公亮赞道:“陛下,在交趾时臣就见识过沈安的统军之能,那真是名将胚子。如今雄州一战告捷,臣只想恳求一事。”
  赵祯哦了一声,“曾卿尽管道来。”
  此刻他的心情极爽,哪怕曾公亮是为自己的门客求官也会应允。
  曾公亮正色道:“若是大宋要起大军攻伐,臣请出征。”
  赵祯指指他,笑道:“要带着沈安一起去,可对?”
  曾公亮笑道:“英明不过陛下,臣确实是这般想的。”
  “哈哈哈哈!”
  ……
第534章
吓坏君臣的建议
  君臣其乐融融,信使在边上欲言又止,一脸便秘模样。
  “……朕想着当初让沈安去雄州时,他才将新婚,可一句责无旁贷之后,他就出发了。朕如今想着就觉着亏欠了他……”
  韩琦觉得不能让官家再唏嘘下去了,就说道:“是啊!不过信使看着还有事要说……”
  官家,咱能先说正事吗?
  信使终于得了说话的机会,他挤出些怒色来,说道:“沈待诏查了榷场,自李自然以下的官吏,八九成都涉嫌走私辽人……”
  赵祯想打人!
  朕高兴一次容易吗?
  今日好不容易高兴了一次,朕还在兴奋中,竟然就得了这个坏消息,气煞人了啊!
  这就是在捅赵祯的肺管子!
  信使就知道会是这样,所以他降低了些声音,“各处清查之后,查出了三十余万贯的财物……”
  “咳咳!”
  欧阳修突然咳嗽几声,说道:“包拯昨日还抱怨处处缺钱,这算是个好消息。”
  赵祯盯着他,眼中有些怒色。
  可这是欧阳修,老资格了,他没法呵斥。
  而且这也是事实。
  包拯这段时日经常发牢骚,说是各处的花销太大了,他这个三司使就像是欠债的,处处都在埋怨他。
  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这话……不好。”
  赵祯觉得有些憋屈,合着贪腐的财物竟然能填补三司的窟窿,这要是传出去还有脸吗?
  丢人!
  “陛下,还是要做生意啊!”
  欧阳修想起了些什么,说道:“榷场那边走私是常事,臣不说多,就说这五十年下来,少说得两百万贯的出入吧?两百万贯啊陛下,若是朝中多这么一笔钱……”
  欧阳修难过的想哭,看着很伤感,可他却偷偷抬眸看了一眼上面。
  他在偷窥赵祯。
  他的老眼看不清赵祯脸上的表情,最后只得悻悻然的说道:“陛下,要严查!”
  赵祯也很伤感,不,是很生气。
  大宋说是繁华,可他这个皇帝却知道内里的穷困,处处都要钱。
  三十多万贯啊!
  他也没有余粮,所以虽然生气,但心中却有些小欢喜。
  “陛下,这里有沈待诏的奏疏。”
  赵祯接过看了看,说道:“沈安建言要杀几个,最好是剥皮实草……”
  我去!
  殿内仿佛刮起了一阵阴风,让韩琦等人打了个寒颤。
  剥皮实草?
  好狠的沈安啊!
  “陛下,这……太暴戾了些吧。”
  宰辅们觉得这个建议太吓人了,曾公亮甚至说道:“陛下,此事不可外传。”
  欧阳修恶狠狠的道:“谁敢传出去,沈安倒霉,他也好不了。”
  未来明太祖对待贪官的手段在此时就是暴戾,传出去外面的人会说沈安是刽子手投胎转世,浑身的戾气。
  赵祯的目光转动,淡淡的道:“朕若是听到外面有传言,今日在的人,都去琼州吧,全家都去。”
  殿内的内侍们全跪了。
  赵祯微微点头,说道:“朕的那位侄皇帝不是羔羊,而是野狼。他一直在想着啃噬大宋,可却又怕崩了牙,所以才一直忍着,可各种试探哪年少过?”
  这话让宰辅们唏嘘不已,都觉得这些年能熬下来真的不容易。
  “每一次大宋遇到事,第一个跳出来的必定就是辽人,庆历赠币……”
  韩琦摇摇头,觉得一言难尽。
  那次大宋内忧外患,辽人就趁机施压,最后大宋付出了岁币几乎翻倍的代价,这才让贪婪的辽人坐观大宋和西夏之间的争斗。
  所以别扯什么和平,不过是粉饰而已。
  宋辽双方的高层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只不过双方目前没有和对方大规模开战的意愿,暂时勾肩搭背罢了。
  若是需要,那只手随时都可以去扼住对方的咽喉。
  这就是宋辽两国之间的情况。
  所谓惺惺相惜……那只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罢了,就像是后世的吹嘘:某球星吊打梅老板……结果传出去引为笑谈。
  还有各种吹嘘,肇始者就是那些媒体。而在此时,媒体换了个存在的形势,变成了那些文人。
  于是在各种记载中,此刻君明臣贤,堪称是千古难得一遇的盛世。
  所以这次辽人吃瘪,心情最愉悦的还是这群君臣。
  “那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5/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