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4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3/3147

  两个学生过去帮忙,把蒸笼卸了下来,那些百姓就开始往前涌动。
  “都别挤,都有,今日的馒头管够!”
  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赵仲鍼循声看去,却是王雱。
  此刻的王雱站在边上,折扇插在腰间,声嘶力竭的在叫喊着。
  “好,管够管够。”
  排在前面的是一个老汉,他牵着一个孩子,笑眯眯的等着。
  蒸笼被揭开,顿时一股子香味传来。
  “是肉馒头!是肉馒头!”
  人群里有孩子在叫嚷着。
  “对,是肉馒头。”
  沈安出来了,他也端着三层蒸笼。
  赵仲鍼过去帮了一把,两人把蒸笼放在桌子上,然后学生们开始喊道:“一个个来,边上有热茶,茶水里有药,喝了能防疫病。”
  边上的桌子上放着一个大坛子,上面热气蒸腾,药材的味道很浓郁。
  馒头到手,那些百姓就顺着墙根蹲着,有孩子的就先照顾自己的孩子吃了。
  “好香啊!”
  咬一口肉馒头,面软,里面还带汁,那香味浓郁,让人吃一口就停不下来。
  “好吃!”
  一个妇人几口吃了,然后又去边上用竹筒子打了茶水喝了,这才打了个嗝。
  “这太学馒头真是好吃啊!”
  “对,太学馒头真的好吃。”
  “比……比那年某在潘楼吃的馒头还好吃。”
  “你也去过潘楼?”
  “那可不是……樊楼外面有家卖馒头的,好吃的不得了。”
  一个大汉双手笼在袖子里,舔舔嘴唇,吸吸鼻子:“当年某也是有钱的,只是后来……招了灾,没法,只得把田地卖了,后来帮人种地……就落魄了。”
  “这就是自耕农的脆弱。”
  沈安在低声说话:“他们并没有多少积蓄,一旦遇到个天灾人祸,破家只是寻常……”
  赵仲鍼点点头,眼中有些忧色:“大宋……上次在庄上某看过那户人家,别说是天灾人祸,就是多生几个孩子,怕是都养不活了。”
  自耕农是根基,但大宋却保护不了自己的根基。
  “那些造反……”
  沈安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赋税太重了仲鍼,他们活不下去,自然会想办法……造反大多是想引发重视,然后……杀人放火受招安,这可笑不?”
  这个时代真是很奇葩,汴梁城中处处繁华,但你到贫民区去看看,到乡间去看看,就会知道这个时代的农民们依旧没有变化,依旧是在挣扎求活。
  盛世流光溢彩,可之下往往有黑暗。
  后来的青苗法有政府牟利的一面,但也有百姓在青黄不接时日子艰难的顾虑。
  王安石想着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官办的青苗钱利率低,算是帮百姓减轻了负担,可手法和实施却成了问题。
  在这个年代,任何事只要挂上官办的牌子,几乎就代表着上下其手,也代表着最后只剩下一地鸡毛。
  赵仲鍼点点头,沈安继续说道:“而赋税重是什么原因?”
  “耗费太大,三冗。”
  “差不多,如今朝中每年都会入不敷出,所以必须要改革。”
  每年都玩赤字,再玩下去就要破产了,最终只能再加赋税。
  “开源节流。”
  沈安觉得这四个字当真道尽了国家理财的真谛。
  “节流就是冲着三冗下手,然后减轻赋税,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但关键是吏治。”
  赵仲鍼赞道:“吏治不清,再好的革新也会变成害民、扰民。”
  沈安拍拍他的肩膀,说道:“你还年少,别整日窝在家里发呆,去里面看看吧,看看那些学生的朝气。”
  两人进了太学,一路上都能见到学生。
  那些学生在空地上摆弄帐篷,不懂的就互相探讨。
  “灾民们会暂时在这里住几日,等朝中得了结果再回去重建家园。”
  “不是厢军?”
  赵仲鍼笑道:“是了,现在优先就地安置。”
  “安北兄,你那时的胆子真大,现在回想起来,当初若是宰辅们态度强硬些,你怕是会……”
  赵仲鍼觉得沈安的胆子真的很大,包括此次府州征战他也多次在违禁的地带试探,比如说铸京观。
  沈安淡淡的道:“这年月你想做成些事,没胆略不成,方法不对也不成。没胆略会半途而废,方法不对会和初衷南辕北辙。”
  赵仲鍼想了想,然后问道:“庆历新政?”
  那可不正是没胆略的典型吗!
  沈安点点头,却不肯说方法不对的例子。
  王安石以后就会来一次,然后引发剧烈的党争,最终一个轰轰烈烈的改革变成了无尽的内耗,耗尽了大宋的最后一丝元气。
  太学的厨房就在前面,此时里面不时有人进出,白生生的雾气在往外冒。
  “苏晏,去搬柴火来!”
  “好!”
  一个学生跑了出来,脸上有些灰黑,多半是在烧火。
  他跑到了边上,奋力抱起一捆材火进去。
  “苏晏,没水了。”
  那个学生又挑着水桶去打水。
  等他气喘吁吁的挑水回来时,有人喊道:“苏晏,麦粉没了,去弄些来。”
  “好!”
  那个学生再次去搬运麦粉。
  “苏晏,来烧火……”
  “苏晏……”
  沈安和赵仲鍼站在堆放杂物的房间侧面,冷眼看着这一幕。
  “那些学生在边上袖手旁观,为何就爱指使那人?那人竟然也不知道反抗。”
  赵仲鍼觉得这真是不可思议。
  在他的世界里,这样的局面就是刻意在欺负人,就该反抗。
  苏晏竟然逆来顺受,这个性格赵仲鍼不喜欢。
  “他竟然还笑着去了。”
  赵仲鍼真的无法理解这种心境。
  “那是因为他觉得这不是底线。”
  沈安给他解释道:“苏晏的母亲被雷击而死,所以名声不大好。家境也不大好,关键是他有些笨,所以学生们……欺负弱小是本能,他若是反抗,那就没法安心学习,所以和学习相比,只要不触及他的底线,他愿意逆来顺受。”
  赵仲鍼的目光追随着苏晏转动着,渐渐明悟。
  “人得有目标,为了目标可以暂时忍耐一些人事……不能颓废。”
  他的眉间多了振奋之色,沈安欣慰的道:“没错,人这一辈子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你这一辈子的目标是什么,愿意为此付出些什么,想清楚了,自然就明白自己该做出什么取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3/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