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30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67/3147

  “西边有什么?”陈旭觉得这样的攻伐有些离谱,“万里之外的事,大宋不该去干涉。”
  大宋在北伐失败之后,实际上已经全面转入保守的姿态。所以沈安这种插手万里外格局的手段,让陈旭觉得莫名其妙,不知所谓。
  文彦博看了一眼王韶。
  王韶说道:“国公说,西边有国无数,那些人野蛮,正在一块地方上自相残杀,他们和塞尔柱有冲突,准备要收拾塞尔柱人,不过还得要等一阵子。”
  “为何?”冯京不解的道:“兵贵神速,难道他们还得要等塞尔柱准备好吗?”
  “因为他们需要征召骑士。”这些都是沈安的介绍,王韶开始也觉得不可思议,但对沈安的信任让他选择了放弃怀疑,“当他们感到自己足够强大时,就会开启东征。”
  “东征!”冯京面色凝重,“那么他们一旦击败了塞尔柱人,就会继续进攻大食?”
  “毫无疑问。”王韶说道:“若是顺利,他们将会一路席卷而来。”
  “贪婪的人!”文彦博说道:“不过以老夫的判断,没有百年,他们无法威胁到大宋。”
  “是,文相此言无差。”王韶觉得文彦博的判断力还是有的。来自于前首相的判断力在此刻让他生出了些许的钦佩,旋即就被忘记了,“只是国公说,只要发现威胁,大宋就该及时去解除掉。”
  “晚些也不迟。”冯京觉得沈安有些穷兵黩武的趋势。
  “不。”王韶觉得冯京太过消极了些,“晚一些,十年还是二十年?二十年后,谁还能记起那个远在万里之外的威胁?若是敌军到时候带着浩大的战船前来,那时候的大宋该如何?”
  “这只是臆测。”冯京摇摇头,觉得王韶有些强词夺理。
  “沈某的臆测却不是胡言乱语!”
  外面传来了沈安的声音,“文相,沈某来此。”
  文彦博起身表示尊重,“沈国公请进。”
  沈安进来,没有寒暄,而是走到了地图前,指着大食那边说道:“大食人知道大宋的水军实力,他们会惶然不安,而塞尔柱此刻正在拔剑四顾,觉着无敌于天下。”
  “可大宋不能据此大战一场吧?”冯京觉得这样太荒谬了些。
  “是一次短促的作战。”沈安皱眉看着他,“发现威胁,就要去解除他,而不是坐等,等什么?等敌人自己消亡?大宋等了百年,辽人依旧没有消亡,若非是新政,此刻大宋依旧是交着岁币,叫着大哥,你觉着可好?”
  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驱狼吞虎,让塞尔柱和大食人往西边去。那将会是一场大战,弄不好会延绵百年。而大宋正好借此机会扫清周边的威胁,并积极发展,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来一次攻伐,一举奠定这个世界的格局。
  此刻那边依旧在蒙昧之中,也是最好的征伐机会。
  机会来了就不能放过,否则沈安会后悔一辈子。
  瞬间冯京的脸就红了。
  这个沈安,一来就开喷,把冯京弄的颜面全无。
  陈旭却想到了包拯,他觉得沈安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思,以后说不得朝中会有两个大喷子。
  这样的场景想想就让人绝望啊!
第1851章
男人之耻
  “不要以为那些地方距离大宋遥远,就觉着毫无威胁,我们的职责是什么?”
  枢密院里,沈安问道。
  在座的都是大佬,自然不会回答这等问题。
  “我们的职责就是为子孙消除威胁,把一个更好的大宋交给他们,而某在枢密院看不到这等想法。”沈安觉得文人掌管枢密院固然符合文官掌兵的传统,但人选却值得商榷。
  比如说文彦博这等保守派的大佬,他不可能会支持这种前途未知的远征。
  王韶呢?
  沈安看了王韶一眼,觉得这就是未来的枢密使。
  枢密院必须要积极进取,所以下一任还是要仔细斟酌人选才是。
  文彦博想了想,“直驱万里,只为此事,老夫以为值得商榷。枢密院……枢密院对塞尔柱一无所知,对大食也仅仅知道些皮毛,这一战如何打?胜负结果如何?谁能告诉老夫?”
  “必胜!”有炮船在手,沈安不认为谁会对大宋水军造成致命威胁。
  文彦博凝视着他,“这等许诺最是无稽,沈国公,你可是想好了吗?”
  文彦博在威胁,在告诉沈安,你若是败了,今日的话就是你的罪名。
  “当然!”沈安觉得老文真的老了,哪怕他在历史上是有名的老寿星也好,但太过保守了些。
  文彦博突然微笑道:“如此老夫自然会和朝中商议,此战……怎么打?”
  这一战是远征,人马不能太多,需要更多的船用于装载粮草。
  文彦博在朝中和宰辅们辩驳,沈安却在庆宁宫中和赵顼辩驳。
  “你想去?”沈安觉得这货疯了。
  “哪家皇子会去万里之外征伐?”沈安伸手想摸摸他的额头,被避开了。
  “我当然要去。”赵顼显然是早有准备,“御医再次确定了向氏肚子里孩子的性别。”
  “男孩?”沈安觉得这个有些玄幻。
  “是。”赵顼看着很严肃。
  “那你去的目的是什么?”皇子就该好好的蹲在京城观政,要出去考察民情也行,但不能太远。
  至于征伐,这事儿和他没关系。
  “此战远赴万里之外,谁能领军?”
  赵顼问了这个问题,让沈安愣住了。
  是啊!
  按照大宋的规矩,这等远征的统帅得稳靠。
  也就是说,至少无需担心造反谋逆。
  “不至于吧?”沈安苦笑道:“水军怎么造反?就算是带了数万人出发,数万人也不至于能谋逆吧?”
  他看着赵顼,“这是借口,你这是静极思动了?”
  赵顼叹息一声,“安北,你的功劳太大了。”
  沈安心中一震,这才知道赵顼想去的原因。
  他的功劳太大了。
  特别是北伐一战,他的功劳几可封王。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若是再单独领军前去大食征伐,归来后该怎么封赏?
  封王?
  不可能!
  可不封王的话,他的功劳就像是一块巨石压在朝堂之上,让人不安。
  “可某不是学问大家吗?”这是他和赵曙的共识,就是用学问大家的身份来限制自己的发展方向。
  “可终究太多了。”赵顼板着手指头数他的战功,数着数着的,沈安就摆手道:“罢了罢了!”
  这功劳大吓人,连沈安都觉得不大妥当了。
  哪怕是以后,这等大功也得要平衡一二。
  “可你去作甚?”沈安有些无奈。
  “我去的话,回来正好加封太子。”赵顼的沉稳出乎了沈安的预料。
  “你是说……”沈安一下就全明白了,“当今官家的威望太高。”
  “若是以后等到了我……”若是等到赵顼登基时,他会愕然发现,自己的老爹威望太高了,他就成了御座下的小透明,哪怕是继位之后,他依旧是小透明,被笼罩在巨大的阴影之下。
  “到了那时,群臣会轻视我。”赵顼沉声道:“所以官家也在想此事,可想来想去,能有什么让我竖立威望的地方?只有征战。”
  赵曙在位数年,交趾覆灭,西夏覆灭,北伐成功……,新政也一项项的在推行。
  古今帝王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的功绩吗?压根就没有。
  这位精神病患者用自己的执拗为大宋铺就了一条锦绣大道,而这条大道别人却走不稳。
  所以赵顼必须要提升自己的威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67/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