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30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48/3147

  众人不禁为之钦佩。
  章惇笑道:“如此也好,某就冲着他们骂了。”
  章疯子在这方面可不含糊,以后可是敢建议把高滔滔的封号废掉的狂人。
  沈安继续看下去,看到书院给的稿件就点头,“趣味性、知识性都有了,近似于科普,元泽果然深知我心。”
  章惇皱眉道:“国公,若是您早说,某定然会写些犀利的文章来,好生羞辱一番旧党。”
  “羞辱啊!”沈安淡淡的道:“某已经叫人弄了,晚些会送来。”
  他一一巡查了过去,最后召集人开会。
  “北邙报的宗旨就是为新政加油助威,新法的解释一定要细致,而且关于新法的稿件必须要送到某那里,某一一审核。”
  这个事儿关系重大,所以沈安要亲自来把关,这也是他给赵曙许下的军令状。
  只是想到自己的小日子因此而忙碌起来,沈安就有些心痛。
  每日带着儿子溜达一圈,然后看看那些文人写的小说,吃完饭睡个小午觉,下午起来出去溜达一圈……
  这日子如何?
  神仙啊!
  可现在这神仙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你让沈安如何不心痛。
  “新法的立足点在哪?”
  沈安看着这些‘编辑’,“新法的立足点就两条,利国,利民!掌握了这两点,你等编写文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否则就是散兵游勇,不堪一击。”
  “譬如说灾民原地安置,这一条被旧党攻击了多年,咱们怎么反驳?”
  沈安目光炯炯,有人说道:“咱们该说清楚这一条的好处,厢兵少了,钱财支出也就少了。”
  “不够!”沈安断然道:“灾民原地安置,他们更安心,所谓金窝银窝,不及自己的狗窝。若非是不得已,谁愿意背井离乡?谁愿意去做厢兵,整日被朝中安排去各处干活……谁愿意?”
  众人若有所思,沈安说道:“还有一条也要写上去,灾民原地安置,他们的土地还是他们的,可以前没有这一条时,那些灾民被拉去做了厢兵,他们的土地哪去了?”
  章惇说道:“被兼并了。”
  小伙有前途!
  沈安对他微微颔首,“要暗示,要让人觉着那些旧党反对这一条,实则就是想继续兼并土地。”
  好阴啊!
  编辑们觉得此刻的沈安头上长角,脚底流脓。
  一个编辑兴奋的道:“咱们不明着写,可每一个字都在暗示着这个意思,那些旧党想反驳,那就来吧。”
  “反驳什么?”沈安淡淡的道:“随后你等去采风,去问问那些原地安置的灾民如今如何了。再去问问那些被弄去做了厢兵如何了。没有比较就没有说服力,让他们看看咱们的手段。
  另外,也去探访一番那些土地是被谁兼并了,多少价钱。”
  那些编辑目瞪口呆。
  “国公,您这是要打他们的脸啊!”
  这年头的消息传递并不方便,但有了说书人之后,报纸就具备了传达各种信息的要素。这要是连乡间的百姓都知道了旧党的丑事……
  章惇觉得文彦博出门都得戴面纱。
  好狠的沈国公!
  这手段让章惇不禁被折服了。
  “你说呢?”沈安想到报纸出去后旧党的反应,不禁爽的不行,“讲事实,摆道理,这就是咱们北邙报的风格。”
  “动起来!某要在三日内看到第一份北邙报出来!”
  ……
第1839章
鞭挞
  章惇觉得自己还是适合做官,做官有下属管,能实现抱负。
  可在听过沈安的一番话之后,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别怀疑,你等就是新政的号手……”
  有人举手,“国公,什么是号?”
  沈安忍住扔这货一脸茶水的冲动,“牛角号,不懂?”
  那人觉得不对劲,赶紧说道:“懂了。”
  沈安继续说道:“新政浩大,需要无数人为之奋斗,官家和宰辅们在制定新法,在殚精竭虑的改进新法。而下面的官吏们在执行新法,可你们呢?”
  他一脸认真的道:“百姓大多蒙昧,怎么办?他们不懂新法的好坏,不懂新法说了什么,准备怎么做?怎么办?”
  久违的激情来了,沈安涨红着脸说道:“这就是你等的职责,用笔,用最简单的文章去告诉他们,什么是新法,新法要做什么。让他们知道,新法是在为了他们牟利。”
  众人不禁兴奋了起来。
  这里地处闹市,谈不上清净地,但此刻所有人都专注的听着沈安的话,再无杂音。
  “只要百姓知道了新法的详细,知道了新法的目的,那些官吏们,那些豪绅们再想哄骗他们,能吗?”
  “不能!”一个编辑举手高呼,看那神色,分明就是激动了。
  新政到了地方之后,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官吏上下其手。
  比如说新政规定放贷给百姓是两分利,可地方官吏就敢放五分利,这等胆大包天的行径还不止一起,可见这些人的疯狂。
  若是有一个渠道让百姓们都知道新法的详细,知道自己去官方借贷只需两分利,那谁还能上下其手?
  你要说那些官吏敢欺压百姓,让他们不敢吭声。可巡查御史呢?
  按照规定,巡查御史必须要到民间去访查,去询问弊端。
  就算是这一批御史被收买了,可按照轮换制度,他们会被换到其它地方去,新御史一来,马上就得去地方巡查……
  在这个时代,这样的手段堪称是缜密。
  关键是这些御史要想升官,唯一的办法就是功绩。而他们的功绩是什么?就是抓到官吏的错处。
  “你等在此不只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大宋在呐喊,在为新政助威!”
  编辑们激动了,随后都去各处采风。
  三天后,最新一期样报给送到了沈安的案头。
  “这个字……韩相写的字不行啊!”
  沈安觉得北邙报三个字该让名家来写,可苏轼不打眼,文彦博的字不错,但估摸着会把北邙报写的鬼气森森的。
  “罢了,就这样吧。”
  随后书店就开足马力印刷报纸。
  ……
  “北邙报出来了?”有王安石在上面蹲着,吕诲在御史台的日子并不好过,听到了这个消息就冷笑道:“小报能弄些什么?去买一份来看看。”
  晚些一份北邙报就摆在了他的案头。
  “这个字不怎么样!”
  吕诲不屑的摇摇头,正好有人来办事,闻言就探头看了一眼,然后说道:“吕知杂,那是……韩相的字。”
  大哥,那是韩琦老贼的题字,你说不怎么样,就不怕韩琦来寻你的晦气吗?
  吕诲一怔,然后干咳道:“速去!”
  他忌惮了。
  老韩一旦跋扈起来,那威力当真不容小觑。
  据闻韩琦上次在宫中发火,一拳就击垮了垂拱殿的门。
  真是凶残啊!
  他拿起报纸,顺着看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48/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