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29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79/3147

  这等外交词句在后世看来很粗糙,但在此刻却带着迷惑性。
  苏轼就觉得该联手,如此下次和辽人开战时,高丽就能攻击东京道,牵制辽军。
  他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但这次出行之前沈安有交代,在遇到决策之事时,他只能打呵呵,不许表态。
  心中有话不能说,让苏轼觉得很憋闷。
  沈安看了他一眼,然后说道:“大宋对此深信不疑,所以某此行出使,目的只是为了两国友谊。”
  金成俊正在等着沈安的友好回应,可没想到他竟然来了个两国友谊,就笑道:“是啊!只是辽人兵马凶悍,高丽虽然不惧,却担心损失惨重,到时候无法牵制辽人。”
  高丽人不是笨蛋,自然知道大宋最期待自己做些什么。
  所以此刻金成俊抛出了这根骨头,希望沈安一嘴咬住。
  “你……”沈安看着他,竟然有些蔑视的姿态,“你能和沈某谈这些吗?”
  金成俊没想到沈安突然翻脸,急忙笑道:“外臣……外臣在国中颇得大王的信赖。”
  沈安眯眼看着他,“你可能代表高丽王吗?”
  金成俊想说话,沈安补充了一句,“全权!”
  “呃……”
  金成俊想说能,可沈安只是冷冷的看了他一眼,那些话都被堵在了嗓子眼里。
  沈安回身进了房间,身后的苏轼有些跃跃欲试。
  “子瞻!”
  沈安在里面喊了一嗓子,苏轼悻悻的进去了。
  金成俊站在那里,良久才回去。
  他的身边不知何时多了个使团的同伴。
  “沈安那话是什么意思?”
  “说我没资格和他谈。”
  “啧!这是羞辱,要不……明日拖一拖?”
  金成俊止步看着男子,“什么意思?”
  男子说道:“这一路放慢些,慢慢的磨掉他的得意,如此到了高丽之后,他自然就少了戾气。”
  “你认为那是戾气?”
  “杀人多了有戾气,此事某知道。那沈安杀人无算,那戾气怕是直冲云霄了。”
  “蠢货!”金成俊皱眉道:“那是自信!我们若是拖延,你信不信他就敢掉头回去!”
  “不至于吧,宋皇令他出使高丽,他这么一回去,岂不是抗命?”
  “沈安乃是宋人外事第一人。”金成俊叹息一声,“你这等主意在他的面前只会和小人般的可笑,他甚至会和某发火,让某收拾你。”
  男子嘟囔着,随后回到了住所。
  第二天众人登船,经过数日航行,当看到陆地时,苏轼也看到了一群人在岸上吹吹打打打的。
  “安北!好像是欢迎咱们的。”
  沈安已经换了一身官服,看着颇为威严。可在苏轼的眼中,这厮就是个腹黑的坑货,专门坑人。
  “什么人?”
  他举起了望远镜,就看到了一群官员,以及后面的乐队。
  说是乐队,因为那些吹吹打打打的人不少,让沈安莫名其妙的想到了一些电影画面,很陈旧的那种历史画面。
  乐声渐渐传来,金成俊走了过来,拱手道:“沈国公手中之物甚是精巧。”
  按理这般问了之后,沈安就该说说这是什么,因为此行的友好性质,给金成俊看看也不是事。
  沈安收了望远镜,对苏轼说道:“告诉他们,准备下船。”
  金成俊还在等候。
  苏轼看了他一眼,觉得这货真是够倒霉的。
  沈安就站在那里,自顾自的看着前方,甚至还哼着歌。
  稍后使团成员都出来了。
  随行的有个官员叫做杨建强,今年都五十多了,须发斑白。赵曙专门让他跟着出使,就是想在沈安胆大包天的时候,能有人劝阻一下。
  沈安的尿性赵曙知道,一般人拦不住。但这货还算是尊老,所以就用个老人家来收拾他。
  黄春带着三十名乡兵跟在后面,人人便衣。
  稍后战船靠岸,那边的人迎了过来。
  金成俊一直被沈安晾着,此刻只觉得曰了狗了,真心的想骂人。
  他发誓自己从未被人这般无视过,就低声道:“他这是把我当做是什么了?”
  身边一个随行的官员也在琢磨这个问题,正好想到个可能,就脱口而出道:“墙壁上的人像!”
  着啊!
  金成俊想到了沈安的那个眼神,就觉得这个比喻太特么恰当了。
  可挂在墙壁上的人像……
  好像只有逝者才会被挂在墙上吧?
  他倍感膈应,这时候还得上前去引导介绍。
  因为大宋战船高大,码头这边的准备不足,于是就准备了两个梯子。
  众人慢慢下了梯子,那边迎接的官员说道:“回头让人弄了土堆在此,如此就能上下从容。”
  “是,杨尚书。”
  官员看着清瘦,微微眯眼间,尽是平和。
  金成俊先下来了,站在下面等着沈安下来好介绍。
  他伸出手去,“这是大宋燕国公沈……”
  话音未落,黄春先下来了,接着乡兵们都一一跟上。
  金成俊很尴尬,等乡兵们都下来了,又重新介绍了一次,“这是大宋燕国公沈……”
  苏轼下来了。
  金成俊想找条地缝钻进去,如此才能免除尴尬和被羞辱的难受。
  他羞愤欲死,可边上的高丽礼部尚书杨朝却含笑道:“这位是……”
  金成俊忍着羞耻介绍道:“这位是御史苏轼。”
  杨朝的眼睛一亮,拱手道:“可是子瞻先生?”
  苏轼愕然,然后又理所当然的拱手,“正是苏某。”
  他举止自然潇洒,让杨朝不禁赞道:“果然是苏仙。”
  从沈安说出苏仙这个别号之后,陆陆续续有人驳斥,但更多的人认可了苏轼的文采。
  这位从此刻起就镇压了东亚文坛数百年,无人能及。
  苏轼只是淡淡的颔首,并未因为自己的文名传播到了高丽而有什么得意。
  他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可这份理所当然在高丽人的眼中却变成了从容和宠辱不惊。
  哎!
  果然是苏仙啊!
  杨朝的目光越过苏轼,此刻沈安正好走下来。
  他迎过去,笑道:“可是沈国公?”
  沈安颔首,“正是沈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79/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