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26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93/3147

  呯!
  酒壶飞了过去,砸在刚才说话的官员额头上。
  那官员额头青肿,满脸都是酒水。
  他捂着额头喊道:“好……好……”
  他松开手后,竟然有血流淌了下来。
  韩琦看都不看此人一眼,盯着文彦博说道:“文相今日高乐,老夫来庆贺一番,可好?”
  文彦博平静的道:“好。”
  他并不喜欢和吕诲这等人喝酒,可旧党最近几年被压制的比较厉害,吕诲说应当聚会一次,提振士气,他这才勉强同意。
  韩琦再次拿起一个酒壶,在场的人,除去文彦博和司马光之外,都情不自禁的身体后仰,仿佛是在躲避着什么。
  韩琦笑道:“请。”
  文彦博见他拿着酒壶,而不是酒杯,就舍弃了杯子,拿起了酒壶。
  “请!”
  两位大佬就这么用酒壶干了一壶酒。
  “告辞了。”
  韩琦把酒壶丢下,结果‘不小心’正好丢在了文彦博的案几上。
  呯的一声,案几上菜汁和酒水飞溅,文彦博的衣襟上全是痕迹。
  这个韩琦!
  文彦博只是要了毛巾,而那些人在韩琦走后却不满的叫骂着。
  大宋首相就是这般的粗俗。
  吕诲第二天在御史台果然就大谈新政,其中提及了工坊革新时大为赞赏,甚至还夸赞了沈安的主意。
  苏轼觉得这货是抽了,就去寻了杨继年。
  “项庄舞剑。”
  杨继年只说了四个字。
  “项庄舞剑,这是要对付安北?”
  不得不说,苏轼的脑回路和大家就是不一样。
  于是这货就去寻到了王安石。
  “中丞,吕知杂怕是要对安北下手。”
  王安石愕然,苏轼分析道:“他这是假装说支持新政,暗地里却是要对安北下毒手。”
  “他不会。”王安石摇摇头。
  苏轼却觉得自己猜到了吕诲的歹毒用心,于是下衙有就静静的跟着他。
  连续跟了八天之后,苏轼被闻小种带去了沈家。
  “他不是要对付你?”
  苏轼对大局压根就没什么感受,沈安对此很头痛。
  “他只是假装支持新政,为此掩护反对新政之实。”
  “哦……可那不就是对付你吗?外面不少人说你此次犯蠢,给了文彦博机会。”
  沈安很是无语,苏轼坐下喝了几杯酒,然后就告辞了。
  第二天,黑眼圈的苏轼递上了自己的奏疏。
  “陛下,苏轼弹劾文彦博道貌岸然,假支持新政之名,行反对新政之实,不堪为枢密使!”
  新党旧党最近在暗战,那晚韩琦一酒壶砸过去之后,大家就把此事终结了,可苏轼一份奏疏却重新揭开了此事。
  苏轼,苏大胆啊!
  大家都是玩政治的,有什么话私底下说就是了,可苏轼却直接把真话说了出来。
  文彦博闻言只是笑了笑,可旋即旧党的官员们潮水般的展开了对苏轼的围攻。
  苏轼刚开始还器宇轩昂的还击,等后面完全没了还手之力。
  “他是为了某。”沈安坐在书房里,神色从容,“外面有人骂某是蠢货,给了文彦博机会。”
  王雱点头,“是很蠢。许多事……三司也能做,你为何要给了文彦博?韩绛他不好吗?”
  “韩绛是不错。”沈安在等待消息。
  王雱起身道:“此事你不好出面,某来。”
  王雱出马了。
  他在书院里专门开了一课。
  “……所谓的宰辅,定然是要老奸巨猾。为何?因为不如此,他们早就在漫长的宦海之中葬身海底,哪还有机会进朝堂?”
  “宰辅不能是变色龙,今日说自己支持新政,明日说自己反对新政,这等宰辅就是墙头草,不可信赖。”
  “有人在叫嚣,可更多的人在做事。你等要仔细看,仔细分辨是哪些人在默默做事,哪些人在叫嚣。”
  “官家为何要留着旧党?因为他们人多势众,连帝王也得低头。”
  “文彦博说自己支持新政,那是假话。这是手段,看看,连吕诲都在说自己支持新政,你等觉着这像是什么?群魔乱舞!”
  “沈安出了主意,一心为国,有人却借此行私,这等行径高下立判。所以某作为师长,从不给你等说该支持哪一方,只会告诫你等去看,察其言,观其行,去看看两边各自的言行。人再狡猾,可终究有露出破绽的时候,看看旧党他们这些年做了什么?什么都没做,唯一做的就是盯着新政,不断拖新政的后腿……”
  “所以此刻文彦博说支持新政,某觉着像是听到了耶律洪基说愿意举国归降大宋。”
  “……”
  疯了!
  王雱在书院的一番话之后,汴梁官场安静了。
  而苏轼也摆脱了攻击。
  随即汴梁沸腾。
  “王元泽无礼!”
  据闻文彦博依旧是笑眯眯的说出了这句话,然后说道:“年轻人总是这般冲动,等有机会老夫自然会和他谈一谈。”
  这是要教导王雱一番,长者风范顿显。
  文彦博的应对无错,可等他下衙出了皇城时,发现一个年轻人正在等着自己。
  “在下王雱,见过文相,还请文相指教。”
第1640章
随时候教
  文彦博对王雱的了解仅限于传闻。
  在他离开汴梁之前,王雱只是个少年,自然不入他的眼。
  等归来之后,有人告诉他,王雱是个极度聪慧的年轻人。
  聪慧……
  文彦博此生活的够长,见识了各种所谓的天才。有人在他的面前把论语倒背如流;有人左右手同时能写字……
  这些让人惊叹的才能并未让文彦博动容。
  在他看来,所谓的聪慧,在缺乏阅历的情况下,只能是小聪明。
  但王雱是王安石背后的智囊,这一点让文彦博颇有兴趣。于是上次借着为王安石庆贺的机会去了王家,见到了王雱。
  那一次王雱冷漠,文彦博不以为忤,甚至还送了他一幅字。
  只是智囊……有本事就去科举,在东华门外唱名,然后踏入官场,和这个天下的佼佼者们碰撞,一路厮杀到汴梁,站在帝王身前。
  这才是聪明人该做的事儿,而不是蹲在邙山书院里教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93/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