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26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29/3147

  韩琦说道:“以前老夫也以为学问就在书本里,可为官多年后,年长之后,才知道,学问就在眼前,万物无不是学问。”
  这样的时代最适合孕育新学说,而沉迷于儒家经典的那些大儒没法找出能让大宋重新挺直腰杆的学问,寻章摘句之余,只能看着大宋渐渐沉沦……
  沈安就在一步步的把某些东西灌输到这个时代,然后看着这个大宋一点点的发生变化,那种类似于收获的喜悦让他觉得很是惬意。
  这就是我来此的目的!
  他微笑道:“正是如此。”
  韩绛问道:“若是商家违背契约呢?”
  “这还是需要契约。”沈安说道:“比如说咱们确定一条,若十日内商家不能换新,或是十日内商家不能修好……那么就算是违背契约,如此可罚……比如说那张桌子价值一贯钱,那么就罚没他三贯钱,如此震慑之下,哪个商家敢违约?”
  沈安看着一脸欢喜的韩绛,心中想起了后世参加招投标的经历。
  和那个相比,眼前的契约只是一个小儿科罢了。
  ……
第1598章
你可知道什么叫做央行吗
  正所谓一通百通,韩绛马上就想通了许多采买的事儿。
  “如此老夫回去就召集人手制定方略。”
  想到这种采买方法的妙处,韩绛有些迫不及待了。
  沈安笑了笑,“其实……韩相,这等手段开始管用,可官吏们会有许多法子来钻空子,比如说三司定的是杭州杨家的毛笔,价值一贯,汴梁某处小作坊仿照了这个毛笔,只需一百文钱。如此商家从小作坊采买了这种假货,冒充杭州杨家的毛笔来卖给三司,价钱最低……怎么办?”
  赵曙有些愤怒,“好生说话!”
  他觉得沈安是在戏耍韩绛。
  “陛下,若是如此……怕是契约也不管用了!”
  韩绛的反应却出乎了赵曙的预料,他冲着沈安说道:“你如何知晓这些手段?对了,你也有生意,暗香的名头当世几乎无人不知……”
  “暗香早就施行了买卖契约制,对于进货,我们有最出色的验货人,而且是三人,其中两人明着验货,他们不知道暗地里还有一人在盯着他们,一旦发现那二人被人收买……”
  沈安笑了笑,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若是发生了这等事,那二人怕是没什么好结果。
  “你把人心都琢磨透了,活着还觉得有趣吗?”韩绛摇头,“老夫为官多年,从未见过,不,就算是那些见惯了鬼蜮伎俩的老吏也没有你这等手段。你才多大?二十多岁吧,这一环扣一环的心思,让人不禁心惊。”
  是啊!
  现在的年轻人,谁能像沈安这般做事滴水不漏的?
  这人心思太过缜密……
  沈安无奈的道:“这只是兵法。”
  他难道能说这是后世做生意的经验?
  后世为了防备猫腻,弄出了许多手段来。不过再多的手段也比不过他此刻的连环套。
  暗中验货的那人就住在庄上,有邙山军盯着,有本事你就去收买试试?
  大宋第一名将,能把兵法用在生意上很稀奇吗?
  沈安笑了笑,然后话锋一转,“三司可以在契约上注明,比如说先付三成货款,货物检查完毕再给六成货款,半月后若是没有问题,那么最后再给一成货款,如此不用大张旗鼓的从钱庄弄出那么多钱,若是货物不对,也能及时止损。”
  “好主意!”
  韩绛得了沈安这一套主意,真心实意的感激,拱手道:“安北一番话,为我三司以后的采买奠定了基础,感激不尽。”
  赵曙也很是赞许,“朕觉着宫中以后的采买也能如此。”
  陈忠珩在下面都苦笑了起来。
  宫中的采买虽然没有以后那么荒诞,比如说一两银子一个鸡蛋什么的。但手脚猫腻难免。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些都是潜规则,沈安一家伙打破了这些潜规则,不知道多少人会恨他。
  沈安微笑退了回去,就像是最出色的剑客,在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后洒脱遁去。
  这风度,真是不错啊!
  赵曙微微点头,觉着沈安总算是长进了些。
  “陛下,臣有话要说。”
  赵顼出来了。
  赵曙笑道:“你和沈安这是约好的?说吧。”
  赵顼说道:“臣以为三司此次贪腐为大宋敲响了警钟,前车之鉴,以后该如何?臣以为沈龙图刚才的话极好,但还差些什么。”
  沈安的法子在赵曙看来很好的弥补了三司采买的漏洞,再好不过了。
  可儿子竟然说还不尽如人意?
  他看了沈安一眼,瞬间眉心处就跳了起来。
  沈安一脸纯良的站在那里,就像是个孩子般的无辜。
  这是要挖坑埋人的意思啊!
  赵曙再熟悉这个神色不过了,心中马上警钟长鸣。
  这两个小子要动手了!
  沈安先出手,随后是赵顼,这二人配合默契,一起干过不少让赵曙和宰辅们头痛的事儿。
  今日他们二人是要弄谁?
  韩绛没想到赵顼也想出个主意,就笑道:“愿闻其详。”
  赵顼再往前一步,和富弼平齐,目光陡然锐利,“陛下,此次三司内部内外勾结,贪腐巨大,在此之间,为何无人发现?为何无人出声?”
  这竟然是来问罪的吗?
  可你只是听政的皇子,哪里能这样?
  赵曙刚想呵斥,赵顼继续说道:“三司执掌大宋钱粮,若是无人监察,下一次会是多少?二十万贯,还是三十万贯?滴水穿石之下,弊端横生,如何遏制?”
  韩绛辩解道:“此后采买多家竞价就是了。”
  “可若是几个商家勾结在一起,合伙蒙蔽三司呢?”赵顼的反驳接踵而至。
  这个……
  韩绛一怔,沈安却想大笑。
  这就是围标啊!
  来自于后世的手段又一次打击到了韩绛。
  “大王可是有什么法子吗?”韩绛老脸微红,觉得自己今日被两个年轻人给围剿了。
  大家都想知道赵顼的法子,一时间都在看着他。
  “陛下,臣在想……三司的钱都在钱庄,那他们取钱时,是否可以给个理由,给个凭证,比如说主事人的签押……钱庄核实无误给钱……钱庄的那些人平日里要验证借贷人的资质,若是让他们来验证此次采买的好坏,三司的人拍马也难及!有他们把关,三司的人再想贪腐,那就艰难了。”
  钱庄放贷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验证。
  “他们需要验证那些抵押物的真伪,查验有没有圈套,曾经有人用假的凭证来借贷,钱庄亏损了三千余贯,此后钱庄的人痛定思痛,后来揭穿了不少骗子的真面目。”
  “这样的钱庄,臣以为不该只是存贷,而该多些用处才是。”
  赵顼说完,发现殿内静悄悄的。
  赵曙的神色木然,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官家心中在欢喜。
  帝王都喜欢制衡,三司执掌大宋钱粮,怎么去制衡他们?
  沈安的法子只是弥补,而用钱庄来监察三司的花销却是一着妙手。
  钱庄虽然说是隶属于三司,可那只是挂着,实则是三不管,主要是向政事堂负责。
  他们和三司并无利益瓜葛,而且他们的人大多在查验借贷资格的过程中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这样的钱庄,天生就是监察三司的最佳人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29/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