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26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14/3147

  “苏御史来了。”
  王雱和苏轼联袂而至,两人见庄老实这般紧张,就笑了。
  “此事简单,芋头只是代表沈家去表个态而已,子瞻兄,你我二人去一趟?”
  苏轼洒脱的一笑,“好说。”
  听闻王雱和苏轼接手了此事,杨卓雪就彻底的放心了。
  “嫂子,元泽哥哥靠谱,子瞻哥哥……”果果有些纠结,因为苏轼对她极好,但这等事儿她觉得还是要实事求是。
  “我知道了。”不用她说,杨卓雪也知道苏轼的不靠谱。
  “有元泽在,放心。”
  王雱的智商能碾压十个苏轼,这是沈安的看法。
  马车一路到了皇城外,亲事官们听闻是沈家的大衙内来请罪,急忙进去禀告。
  “芋头?”酒量特好,从来都喝不醉的赵曙今日也喝的二麻二麻的,闻言笑道:“为何请罪?”
  陈忠珩说道:“说是有街坊送了吃食。”
  沈安在西北立下大功,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若是有人弹劾沈家招揽人心,这个就恶心人了,弄不好还会在赵曙的心中埋下一根钉子。
  所以芋头来请罪的这个姿态非常好。
  赵曙一怔,然后就笑道:“哪有这等事?朕当年还见过他,带他来,让朕看看沈安教的儿子如何。”
  赵顼在边上木然,然后说是更衣就出去了。
  他出去之后就找来了乔二,“去打探消息,看看谁想弹劾沈家。”
  乔二欢喜的去了,觉得这是立功的好机会。
  稍后包拯也出来了。
  他站在外面,等看到芋头后就招手,“芋头,来。”
  “见过包公。”
  芋头对包公很熟悉,一老一小笑了笑,包拯垂手,“跟老夫进去。”
  芋头牵着他的衣袖,第一次走进了大宋的中枢……
  殿内有数十重臣,最上面就是赵曙。
  大家刚才还在言笑晏晏,此刻都安静了下来。
  包拯牵着芋头进来,低声道:“行礼。”
  芋头行礼,赵曙含笑道:“为何请罪?”
  这个题目大了些,包拯担心芋头会应对失措。
  可芋头却不慌不忙的道:“爹爹在家时常说这个世间有人做事,有人不做事。做事的辛苦,可不做事的却见不得他们做事,就喜欢在背后捅他们刀子。先前街坊们来庆贺,有人遗留了食物,沈家唯恐有小人说这是邀买人心,于是臣就来请罪。”
  他有虚职在身,所以才能自称为臣。
  这话说的滴水不漏,赵曙满意的道:“如此朕知晓了,你可会饮酒?”
  包拯皱眉道:“官家,孩子不能饮酒。”
  这年月的人不知道孩子饮酒的危害,但沈安知道啊!
  当年沈安就说过,不能让包绶饮酒,以免伤肝,进一步就是伤脑子,为此他还把李白拎出来当例子。
  芋头拱手道:“臣告退。”
  赵曙点头,有人带着芋头出去。
  韩琦这才赞道:“芋头这番话说的很是顺畅,这孩子看来也是个天才啊!”
  刚落座的包拯淡淡的道:“大宋的天才何其多,但凡提及某人,必然说他幼时是如何的聪慧,老夫那么些年,少说听到了数百个所谓的天才,可如今那些天才却默默无闻。”
  士大夫喜欢吹嘘,不,是互吹,这股风气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的,席卷大江南北,渐渐的弥漫到了平民中间。
  有人喝多了,说道:“司马谏院可是有口皆碑的天才,小时就能砸缸救人,大了……”
  “咳咳咳!”
  司马光恨不能用针线缝住那人的嘴,那人大抵也觉得不对劲,就讪讪的住口了。
  说自家孩子是天才,这是造势。
  前面一个砸缸还行,算是美名,后面一个却不大妥当。
  你斩杀大蛇……这是想学谁呢?
  学汉高祖斩白蛇吗?
  前汉的江山毁于曹家,但最终却是终结于司马家。
  这话题能提吗?
  这时包拯起身拱手道:“陛下,沈安常说沈绩只是平庸。”
  这是来自于包拯的决断。
  孩子不能太拔高了,否则没半点好处。
  赵曙却摇头道:“这孩子朕看着不错,皇子这里要早早的给朕生个孙儿出来才是。”
  赵顼起身,赧然应了。
  可赵曙话题一转,又转到了芋头的身上,“以后沈绩也能和朕的孙儿一起读书,如此甚好。”
  有人嫉妒的眼睛都发红了,但更多的人起身拱手,“陛下英明。”
  沈安立下大功,怎么酬功?
  给他妻儿荣耀,这便是酬功的一种方式。
  若是赵顼以后有了儿子,芋头就能根据这番话成为这个皇子的亲密伙伴,沈家的第二代荣耀就有了保证。
  这个赏赐可不低,包拯再度行礼,“多谢陛下。”
  他这是代替沈安谢恩。
  春天的阳光明媚,生机勃勃。
  而孩子就是春天。
  阳光就这么降临在了芋头的身上。
第1589章
大宋版的铁劵
  数千骑兵在官道上疾驰着。
  此刻春天的气息已经很浓郁了,官道两侧的田地一眼看去全是青绿,一股子让人心旷神怡的气息。
  “其实什么最好闻?烧草木灰的味道,混着牛粪的味道,一路这么走到家,又嗅到了家里的炊烟味道。进了家门,把农具放下,一股子饭菜香袭来,孩子们都欢呼着冲过来……这便是最好的日子。”
  沈安策马在一辆马车的侧面,有些唏嘘的想起了自己的前世。
  小时候他在乡村待了几年,放牛割猪草无所不干。
  “天蒙蒙亮的时候就得出发了,四周全是雾气,白茫茫的一片,老牛带着小牛慢慢的走,某那时候才几岁,就爬上小牛的背上去,可小牛太小驮不动,老牛就叫唤。于是某去找老牛,老牛的脾气也好,随便某爬上爬下,只是太高了些,某爬不上去,那时候气啊!哈哈哈哈!”
  马车里传来了女子的声音,“你是官宦人家出身,令尊好像也是官员吧?怎么还放牛?打猪草是什么?”
  呃!
  沈安是说顺口了,他干笑一声,瞪了对面一脸不屑的梁乙埋一眼,说道:“家父当年说孩子不能娇生惯养,所以小时候让某去吃吃苦,看看你,从小就娇生惯养,一看就是蜜水里长大的,没出息!”
  “我没出息?”梁乙埋怒了,“我帮衬着姐姐弄死了多少人?你可能如此?”
  这厮是个心狠手辣的,若是给他锻炼几年,弄不好又是一个小号的王雱在世,所以沈安觉得自己收复了西夏算是替天行道。
  “好了。”
  车里的梁氏喝住了梁乙埋,然后问道:“收复大夏你是首功,汴梁那边为何无人前来?难道是宋皇猜忌你吗?”
  梁乙埋幸灾乐祸的道:“定然是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14/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