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23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09/3147

  吴征突然拨开身前的人,喊道:“带某去看看。”
  他一家家的看了过去。
  大部分人家堪称是家徒四壁,家里的人穿着破破烂烂的,锅碗灶台不是缺口就是破烂……
  阳光从屋顶破漏处照射进来,整个屋子看着毫无生气。
  这便是百姓的真实日子?
  几个孩子在看着他,眼神呆滞。他们穿的衣裳也是破破烂烂的。
  这样的日子,和地狱有何区别?
  吴征的眼睛红了。
  他哽咽道:“这样的畜生,某若是不能处置他,回头就一头撞死!”
  年轻人总是热血沸腾,见到不平处就要出手。
  老农们面面相觑,有人低声道;“怕是个愣头青。”
  “是啊!不过总比县里那些不管咱们的大老爷好。”
  “哎!谢一谢吧。”
  老农们跪下,吴征赶紧过去拉,“快起来,快起来。”
  随后他就带着黄戳戳去了那个陈标家。
  陈标看着就是个富家翁的模样,双方一方介绍后,他惶然道:“小人并未多收啊!”
  吴征冷笑道:“还敢抵赖,莫非是要某拿下你吗?”
  呃!
  陈标看了黄戳戳一眼,这个闲汉他认得。
  这个所谓的御史竟然一个随从都没有?
  怕不是个棒槌哦。
  他只是喊冤,最后吴征怒极,就回了县城去寻冯耀祖。
  “杨家村,找人问问。”
  随后一个小吏来了,说道:“杨家村的刁民多,每年收赋税都收不齐,那陈标算是个得力的,至于多收,没有的事啊!那陈标不差这个。”
  冯耀祖淡淡的道:“吴御史以为如何?”
  地方收税历来都是个难题,冯耀祖领略过那些‘刁民’的难缠,所以觉得吴征就是个棒槌。
  可吴征却拿出了一张纸。
  他挥舞着这张纸,愤怒的道:“这是某问来的,从三年前开始,杨家村的百姓每年缴纳的赋税都多了一成,没有的事?这是什么?”
  那个小吏面色难看,他没想到吴征竟然一家家的去问了。
  这事儿很麻烦啊!
  他干笑道:“知县,下面收赋税很难,若是不给些好处,怕是没人愿意干呐!”
  这人竟然胆大如斯吗?
  吴征怒了,骂道:“畜生一般的狗官,那些百姓家徒四壁,衣不遮体,可在你的口中竟然是不给好处就不干?那百姓呢?你把那些煎熬的百姓置于何地?”
  卧槽!
  这人竟然是个愣头青?
  瞬间所有人都知道,麻烦来了。
第1414章
孤独的战士,直奔地狱
  冯耀祖觉得吴征就是个大麻烦。
  按照下面的潜规则,要想让那些大户去收税,你就得给好处,否则收税费时耗力,大伙儿都会躲。
  你有关系,某也有关系,于是各处都来求情,想让自己的关系户避开里正这个职位。
  那时候冯耀祖才是真正的坐蜡了。
  所以许多事儿他都知道,但却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可现在吴征竟然把这事儿给抖落出来了,冯耀祖很惆怅。
  这是违规,而且弄不好就是违法。
  怎么办?
  那个小吏在边上堆笑道:“要不……呵斥一下吧。”
  这便是罚酒三杯。
  吴征怒道:“若是不处置了陈标,某就回京。”
  这是要回京告状啊!
  冯耀祖闭上眼睛,压着火气说道:“让陈标把多收的退回去,其次……重责二十棍!”
  第二天吴征又去了杨家村,带着大家去监督。
  钱粮被搬运出来,各家各户三年来多交的都回来了,欢喜不已。
  “多谢吴御史。”
  一个老农跪下,吴征去搀扶,可更多人跪下了。
  “多谢吴青天!”
  不论是老人还是孩子,甚至是女人,他们都跪在地上,虔诚的呼喊着。
  吴征眼中含泪,沈安的话回荡在脑海中。
  ——千百年来百姓都在渴求青天,为何?因为他们有冤屈,他们有委屈!可他们的冤屈和委屈向谁说?谁会听他们的倾诉?没人会听。所以你等下去,要带回百姓的心声,让官家知道百姓过的如何,百姓心中想的是什么!
  这便是百姓的心声吗?
  只要让他们过上安稳日子,只要不欺负他们,他们就会欢欣鼓舞。
  可为何这样简单的要求也无法达成呢?
  沈安并未给出答案,他希望这些御史们下去自己经历,自己思索。
  如此过几年,大宋将会收获许多坚定的革新派。他们理想远大,他们知道大宋的弊端是什么,他们敢于和那些腐朽的既得利益者们斗争。
  这才是未来大宋该有的模样。
  吴征此刻就渐渐领悟了一些道理。
  原来下面的官吏失去监督之后,真的是祸乱之源啊!
  想想,当这些里正贪婪的冲着百姓伸手时,他们是在做什么?
  他们在挖大宋的根基!
  吴征神色坚定,说道:“这只是第一起!某将走遍封丘各处,但凡有冤屈的,只管说!”
  消息传出,封丘震动。
  “疯了!”
  冯耀祖苦笑道:“官场就是个大染缸,你以为自己能独善其身吗?那你迟早会被人弄死。”
  边上的县丞叹道:“如今好些人去了吴征的住所,说是有冤屈,找他做主,乱了,乱套了。”
  “到时候上面会说咱们不称职。”冯耀祖恼火的道:“而他吴征就成了青天,呸!走,寻个地方喝酒去。”
  在大宋做官真的很爽。
  只要不出大纰漏,随便你干什么都行。
  以后苏轼就是这样,堪称是潇洒哥。不过苏轼并非是好色,只是喜欢那等热闹罢了。
  于是冯耀祖就带着人出门,稍后有本县士绅十余人汇拢而来,外加一队女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09/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