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2273部分在线阅读
开封府知府那等是重臣,自然不算。可祥符县知县这个官职真的太寒碜人了。头上有无数婆婆,地方有无数权贵,你都惹不起啊!
在这等地方做知县,真的太憋屈,能走就赶紧走吧。
可张启伟就干了四年不动窝,这本事让人很无语。
沈安看着那个孩子,突然呵呵一笑,吩咐道:“驱散他们!”
啥?
众人愕然,沈安再度出声,“驱散他们!”
“遵命!”
随行的骑兵催马冲了过去。
“都散开!”
高大的战马让人畏惧,围堵的百姓四散。
沈安缓缓策马过去,在县衙大门外停住,喝道:“让张启伟来见某。”
“您是……”
门子是新来没多久的,刚才一直躲在门后面。
沈安看了一眼里面,“某沈安!”
门子一个激灵,转身就跑。
“沈郡公来了!沈郡公来了!”
这么激动做什么?
沈安不解。
后面那些被驱散的百姓也有些怕了,离得远远的在诉苦。
“沈郡公,那张知县干的丑事啊!”
“他勾搭寡妇多年,孩子都生下来了,沈郡公,可是官家派您来拿人的吗?”
“……”
沈安默然。
稍后张启伟急匆匆的出来了,见到沈安后,热泪两行,然后躬身,久久不肯起来。
沈安下马过去,淡淡的道:“某饿了,去弄碗汤饼来。”
张启伟抬头,哽咽道:“是。”
他准备吩咐人去,可沈安却吩咐道:“你去!”
张启伟上次就表达了投靠之意,赵顼对此不置可否,但也没反对。
此刻沈安吩咐,他楞了一下,看了看外面。
“怕被砸?”
“是。”
“砸了也好,让你清醒些。”
沈安大步进去,张启伟站在外面,然后低着头就往外走。
他一路去了店铺,路上被人叫骂,甚至有人吐口水。
这便是千夫所指。
张启伟进了店铺,店家见他进来,就冷着脸道:“小店今日不做生意。”
这是连他的生意都不做了。
张启伟连找了几家,最后找到了一家见钱眼开的,用双倍价钱要了一碗汤饼,又借了个食盒,一路提着回去。
“狗官!”
路上有人喊了一声,然后一根萝卜扔了过来。
这一路不断有人扔东西,张启伟低下头,回到县衙时,浑身上下狼狈不堪。
见到沈安时,他把食盒打开,里面的汤饼竟然没泼洒出来。
他把汤饼端出来,手依旧稳定。
“为何受了委屈不说?”
沈安并未急着吃汤饼,而是问话。
张启伟瞬间泪目,“三千余贯大清早就摆在了卧室的外面,有人发现惊呼,随即大家都看到了。”
这是拿到现场证据了。
“这汤饼……不怎么好。”
沈安用筷子搅动了一下汤饼,很不满意。
“那个秀儿呢?那个孩子呢?”
若是勾搭寡妇的事儿是真的,沈安会一脚把他踹出去,然后令人拿了他,带回汴梁处置。
张启伟跪下,“下官绝不敢干出这等丑事来。”
“那是怎么回事?”沈安冷冷的道:“空穴不来风,说!”
第1394章
哦,他又砸钱了
张启伟含泪道:“那个秀儿……当初下官刚到祥符县时,很是迷茫了一阵,觉着自己为官清正,做事勤勉,可为何不能升官?”
“那些当年的同僚一步步的升官上去,再见面时,某却只能先拱手,某的心中啊!就像是被火在灼烧着,分外的难受。”
是人就有攀比心,是人就难以接受自己落后的现实。有人在漫长的落后中被磨平了棱角,然后习惯了,麻木了。可更多的人却牢记不甘,或是奋斗不止,或是牢骚满腹。
张启伟不算奋斗不止,但也算不得牢骚满腹。
“那时下官在城中四处转悠,就遇到了那个秀儿。那秀儿乃是个寡妇,家里艰难,下官心中一时恻隐……”
“没动心?”苏轼的问题正是沈安想问的。
张启伟摇头,“下官若是动心,死无葬身之地!”
“下官就给了她五贯钱,让她在城中做了个小生意,也能养活自己。此后偶尔路过她的小店时,就过去看一眼,话都没说几句。”
“孩子是怎么回事?”苏轼觉得自己很有审案子的天赋,就越俎代庖。
沈安只是看着,并未干涉。
这是觉着哥的问题问得好吧?
苏轼心中暗爽。
张启伟苦笑道:“那孩子下官也不知道,就是最近半个月才看到过一次,那秀儿对外说是当年生了下来,只是怕害因此让下官丢官,就瞒着送到别处去养着。如今孩子大了,只能接回来。”
说完后他忐忑的看着沈安。
这事儿弄不好他就彻底完蛋了。
不但丢官去职,而且名声扫地。
这年头丢官去职也就罢了,名声扫地的话,他连老家都不敢回去,否则会被乡亲们戳脊梁骨。
这便是这个时代的民风。
沈安把坨掉的汤饼推开,淡淡的道:“很是曲折离奇啊!看来你的生活还是很多姿多彩,如此……”
张启伟抬头,“下官发誓,连她的手指头都没碰过啊!”
“有趣!”
沈安起身,觉得有些饿了。
“贿赂之事是诬陷!”
沈安斩钉截铁的道:“若是收取了贿赂,谁会摆放在卧室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