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22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8/3147

  进了殿内,沈安愕然发现沈卞的牌位被挪到了前面,就问道:“这是为何?”
  这里供奉了几个牌位,大多是权贵人家的先人,沈卞来得晚,只能排在后面。
  那僧人垂眸道:“以前那些外藩人来大相国寺总是喜欢吵闹,甚至是打架斗殴,视大宋如无物,我等无奈奈何,只能忍着。”
  所谓国与民,实则是一荣俱荣,一辱俱辱的关系。
  国家强大了,你出门就能感受到。国家弱小了,你在家里就能感受到。
  “可最近几年那些外藩人却渐渐的都老实了,打架斗殴越来越少……以前军巡铺的人不敢管……”
  “就在上个月,有外藩人闹事,军巡铺的人冲进来,拎着尺子就打,那些外藩人被打的头破血流,就跪在地上请罪……”
  大宋的强盛除去边境地区感受的最多之外,其次就是汴梁。
  “以前那些军士哪里敢这般暴打外藩人,现在却敢了,打的理直气壮,打的酣畅淋漓……”
  僧人抬头,眼中有沈安熟悉的骄傲,“我等虽然是方外人,可那一刻也知道,诸般种种,原来是大宋强盛了……”
  这份强盛惠及无数人,边境的百姓因此而少受敌军袭扰。那些军事重镇因此多了繁华……
  到了汴梁,以往那些嘚瑟的外藩人看不到了,但凡敢嘚瑟的,不是被军巡铺的军士收拾,就是被百姓自发的收拾。
  沈安看着僧人,拱手道:“多谢了。”
  方外和俗世,实则并无太大的差别,依旧是荣辱与共。
  僧人低头,“我等没有别的本事,唯有日日念诵经文,希望大宋越发的强盛。”
  沈安认真的道:“一定!”
  就算是为了这份骄傲,他也觉得自己该拼尽全力,让这个大宋更加强盛。
第1374章
北宋真有陈世美?
  ——我们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更胆大的年轻人!
  让杨坚从开封府平调到御史台担任侍御史并不困难,可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此事,难度不小。
  但他们还是办成了。
  司马光当时就说了上面那句话。
  看看新政这边吧,那沈安看着朝气蓬勃,精神抖擞。
  再看看咱们,大多都是四五十岁的老汉了,没了冲劲……不,是个个都懂得明哲保身的人生真谛,拼不过那边的不要脸啊!
  所以来几个胆大的年轻人吧。
  于是杨坚就被推了出来。
  御史台,侍御史……
  这就是要去做炮灰的。
  你做好了就升官发财,做差了就活该倒霉。
  这是一次考验。
  杨坚对此心知肚明,所以才将上任,他就在值房里琢磨了几日,然后出台了一份弹章。
  ……
  杨坚弹劾包拯!
  小朝会上,韩琦说道:“杨坚弹劾包拯徇私……”
  包拯木然。
  这等时候他没法说话。
  韩琦继续说道:“说是两年前开封府有个案子……包拯喜爱的一个学生犯事……那人叫做王翔,家中已经娶妻,可却在中举后被人看中……那人和国舅家有关系……王翔就隐瞒了已婚的事实,另娶了那个女子……”
  若是沈安在的话,定然要惊呼一声铡美案。
  陈世美啊!
  后世传言,说那位陈世美就是重婚,被先帝赵祯看中招了驸马,然后被老包给铡了。
  韩琦看着包拯,“希仁,此事如何?”
  你老包说个话啊!
  按照包拯的尿性,若是被冤枉了,怕是会马上蹦起来。
  可包拯却沉默的出班拱手,然后倒退出去。
  这便是宰辅被弹劾,要先回家待参的规矩。
  这不是包拯的脾气啊!
  他不该是咆哮朝堂,然后发誓要把杨坚给打残才对吗!
  可他竟然走了?
  君臣有些忧虑。
  难道这事是真的?
  两年前的包拯,那时候他是三司使,权利不小,这等事儿压下去倒也不难。
  可……
  ……
  杨坚弹劾包拯,包拯黯然归家的消息传出来,御史台瞬间就疯了。
  唐介出来,干咳一声道:“杨坚刚来就做了件大事,很出色,你等要以此为榜样。”
  御史台的活就是这个,你弹劾的人越厉害,业绩就越出色。
  大家看向杨坚的目光中都带着仰慕嫉妒恨,唯有苏轼有些纠结。
  包拯啊!
  他怎么会干出这等糊涂事呢?
  苏轼坐不住了,在不少人围着杨坚吹捧,杨坚含笑装矜持的时候,一溜烟就跑了。
  他一路跑到了沈家,见到了王韶。
  “安北,此事如何?”
  “慌什么?”
  沈安在和王韶看西北地图,琢磨着西北攻伐。
  “嘿!都什么时候了,你竟然还有心思琢磨这个?”
  苏轼一把抢过地图,怒吼道:“包公回家了。”
  沈安并没有惊惶,慢条斯理的道:“他回家歇息几日也好。”
  “你!”
  苏轼没好气的道:“最多两日,那些弹劾就会让包公只能自请去地方。”
  宰辅被弹劾,若是扛不住了,多半是去地方任职,比如说文彦博就是这样。他如今依旧在地方上望眼欲穿的等待着赵曙的召唤。
  苏轼一跺脚,回去准备为包拯辩护。
  可证据呢?
  没证据你辩护个啥?
  那你只能主观的说包拯人品很好什么的。
  可包拯的人品……
  但凡被他喷过的,几乎都觉得这老头没人品。
  沈安等他走后,就把地图重新铺开,指着西夏那边说道:“麟府路那边若是从右边压过来倒是可行,可以和绥州这边合兵一处,顺着夏州,宥州清扫过去,随后等待。而环庆二州集聚的大军同时出击,直插西平府,兵逼兴庆府。左翼的原州大军一路压过来,堵住另一头,梁氏此刻走投无路,只能选择战或是降……”
  这样的战略态势极好,不过还得看到时候辽国的反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8/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