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22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27/3147

  “你爹爹又立功了,只是不知道有多少条腿的功劳,好歹也换些好处来……”
  杨卓雪在和芋头嘀咕,而芋头就坐在床边,脑袋一点一点的,却是在打盹。
  她手中的针线不住穿梭着,一件小衣裳渐渐成型。
  边上的赵五五伸手护着芋头的脑袋,笑道:“娘子何必弄这个,家里有布庄,还有作坊,那些手巧的绣娘多的是,叫她们多缝制几件就是了。”
  杨卓雪抬头,活动了一下脖颈,说道:“那些好是好,可你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啊!我就恨不能什么都亲手给他做了,就怕外面的东西有什么不好……自己亲手做,这心里就踏实。”
  赵五五没成亲,更没孩子,所以没法理解这种情绪。
  “有人来了。”
  正好外面有脚步声,她起身出去,就见陈大娘满脸喜色的冲了过来。
  “好事,大好事!”
  陈大娘嚷道:“娘子,娘子,大好事来了,快出来……”
  里面的芋头被吵醒了,脑袋一下就碰到了床,捂着额头想哭。
  “别哭,有糖!”
  杨卓雪听到大好事,就弄了点唾沫抹抹芋头的额头,然后起身。
  陈大娘进来,爽朗的笑声马上就充盈在屋子里。
  “哈哈哈哈……娘子,前面来了宫中的贵人,说是要封赏大郎君呢!”
  “封赏?”
  杨卓雪心中一喜,回身看去,就见芋头眼泪汪汪的在那里,嘴巴刚张开……
  “哇……”
  等杨卓雪拎着芋头到了前面时,那传旨的内侍见到还在流泪的芋头,不禁有些纠结。
  官家可才将夸赞了他啊!
  但旨意还是要传达的。
  他微笑道:“官家说了,沈绩颇为聪慧,诗词文章也不错……”
  “娘……”
  芋头拉住杨卓雪,不住了哭。
  沈家的人都在喜气洋洋的,至于芋头嚎哭,大伙儿就当没看见。
  稍后旨意传完,杨卓雪叫庄老实给了谢礼,送了内侍们出门。
  庄老实再回来时,杨卓雪已经抱着芋头亲了一口,“我的儿,你爹爹在西北立功了,官家都封赏了你,儒林郎呢,以后你可就有官服了。”
  芋头哽咽道:“娘,官服是什么?”
  杨卓雪说道:“好东西,以后能和别人显摆。”
  她笑的眉眼弯弯的,脑海里浮现了一个画面:四岁的芋头穿着小小的官服,身后跟着一群小吏衙役,背着手走在街上……
  她伸手从陈大娘的手中接过毛豆,慈爱的道:“毛豆要快些长大,等以后你爹爹给你弄个什么郎来,到时候和你大哥一起去上衙……”
  于是她的脑海里再度出现了一个画面:两个小小的孩子穿着官服,身后跟着一群人……
  多美啊!
第1368章
一尊大神
  人生看似漫长,可也不过是百年。
  去除少年懵懂那一段,去除老迈不堪那一段,实则能自在的日子并不多。
  所以古人才会说‘人生苦短,秉烛夜游’。
  知道自己一生之短,就不舍人间的烟火气,不舍人间的种种繁华。
  人一生中的闪光时刻不多,但凡遇到的,无不欢欣雀跃。
  比如说凯旋。
  战马如龙,将士如虎,浩荡往汴梁城而来。
  午时,正好经过一个小镇。
  曹佾看了看天色,说道:“安北,若是加紧赶路的话,今日应当能进京,要不就别吃了吧。”
  天气冷,沈安的脸上蒙了一块布,他揭开布,看了一眼那些将士,说道:“你的马是好马,自然能连续赶路,可将士们的却不成,若是强行赶路,弄不好就会伤了战马……不若如此……”
  他看着曹佾,“你先回京。”
  这个……
  曹佾老脸一红,“那多不好意思……”
  他一人回京,那就是一人面对大宋君臣,以及汴梁百姓的狂热,多爽。
  沈安笑道:“某征战四方,早就见惯了那等场面,你去试试。”
  曹佾看着他,“那个……要不……”
  “去吧!”
  沈安一马鞭抽打在他的战马屁股上,战马一声长嘶,带着曹佾就跑。
  “哈哈哈哈!”
  沈安不禁大笑起来。
  “安北,这多不好意思啊!”
  曹佾的喊声渐渐消散。
  那些将领再看向沈安时,目光中多了崇敬之色。
  凯旋回京,君臣欢喜,百姓欢呼,这是何等的荣耀,可沈安却弃之如敝履,这是何等的胸襟?
  “咱们全部进去,这个镇子接纳不下,让兄弟们轮番进去吃点热乎的,然后歇息一个时辰再赶路。”
  沈安安排好了,就下马,缓缓走进镇子里。
  骑兵们轮流进去,把小镇里做吃的地方都包圆了。
  沈安也挤进了一家酒肆里,里面乱哄哄的,那些骑兵在大声要吃的,那些食客觉得很吵,但却不敢啰嗦。
  “……此次沈郡公一战收复了绥州,河东受敌就少了一个地方,大喜啊!”
  捷报早已传到了京城周边,这里昨日就得了,所以大伙儿在酒肆里议论的都是这个。
  说话的是个粗豪汉子,他喝了一碗酒,抹了一下乱糟糟的胡须,得意的道:“我家兄弟做了小吏,昨日归家喝的烂醉,欢喜啊!说是西夏少了绥州,以后西夏人再想攻打河东,就只能走麟府路……”
  “麟府路?”有人说道:“记得有人说麟府路那边是隔着黄河吧?”
  这年月不像是后世,地图资源满世界都是。这个时代,许多人一生都没走出自己所在的州县,对外界的信息全靠这种闲聊。
  这里靠近汴梁好一些,但也有限。
  食客们都放下手中的酒碗,仔细听着。
  粗豪大汉见状不禁暗自得意,就摸摸肚皮,“哎,最近天冷,若是有些肥肉……”
  这是欲擒故纵。
  有人忍不得了,喊道:“掌柜,给他来半斤肉。”
  掌柜也在边上袖手听,闻言喊道:“没听见呢,赶紧去切了半斤熟肉来。”
  边上旁听的伙计恋恋不舍的去了。
  沈安见状好笑,而闻小种已经从摸出了一张纸钞递给边上一个刚吃完的食客。
  “我家郎君远行而来,看您也吃完了,若是方便,就让个坐。”
  那食客开始不屑,等看到纸钞的面额后,不禁就堆笑起身接了,然后说道:“某早就吃好了,就等人来呢,多谢了,多谢了。”
  见他笑的很是欢喜,边上有相熟的食客就问道:“周达,这是得了一百文?看把你美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27/3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