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校对)第2073部分在线阅读
“为何没拦住那些人?你等可知他们是准备去做什么?是去皇城叩阙啊!”
他真的生气了,下面的小吏们垂头丧气了,但也有人眼中多了狡黠之色。
“到时候官家震怒,谁都没好下场!”
张启伟急的额头上长了个大红痘,看着很是鼓胀。
这时苏轼进来了。
这几日苏轼都在下面巡查,和张启伟没怎么相处过。
“苏御史这是……”
“某去看了看那些权贵豪强,都不肯给钱。”
张启伟给他使个眼色,示意他别在这里说这些沮丧的话,否则这些小吏听到了会乱传,最后只会助长那些权贵豪强们的胆子。
可苏轼却恍若未见的继续说道:“某准备去一一拜访,还请张县令这边出几个向导。”
一一拜访?
张启伟没法,苦笑道:“没用,那些人都不肯出钱。别说是拜访,就算是去跪拜都无用。”
那些人放高利贷、兼并田地时都是好手,但让他们出钱,个个都是铁公鸡。
“这样啊!”苏轼遗憾的道:“不过某还是想试试。”
张启伟劝了他几次,可苏轼却毫不动摇。
那些小吏中有人就笑了起来,大抵觉得苏轼就是个愣头青。
没笑的就是原先文峰村的那些灾民,他们忧心忡忡的在嘀咕着,担心此事搞砸了,以后还得服役。
“好吧。”最后张启伟只能妥协了,他叫了几个小吏,都是对地头熟的。
“敢问苏御史,咱们何时出发?”
几个小吏有的忧心忡忡,有的忍着幸灾乐祸的情绪,有的木然。
“现在。”
苏轼率先出去,张启伟摇头叹息。
外面的马蹄声骤然而来,张启伟愕然道:“怎么那么多马?看看去。”
他当先走出县衙,就看到了左边疾驰而来的一队骑兵。
骑兵的盔甲在阳光下反射的光刺痛了张启伟的眼睛,他惊呼道:“这是哪来的骑兵?”
所有人都在后退,唯有苏轼纹丝不动。
骑兵近前勒住战马,为首的在马背上拱手:“见过苏御史!”
苏轼颔首问道:“可清楚你等要做的事吗?”
骑兵朗声道:“军令是听从苏御史的吩咐,刀山火海无所畏惧!”
“好!”
苏轼上了马,对那几个小吏说道:“可会骑马?”
小吏已经傻眼了,两个点头,一个摇头。
“会骑马的带上,不会骑马的留下!”
苏轼冲着张启伟拱手:“苏某这便去了。”
张启伟点头,然后喊道:“你去哪?”
苏轼策马缓行,“某去拜访那些人。”
拜访?
谁见过带着骑兵去拜访的?
这时有人说道:“苏御史在西北杀过敌。”
是了,张启伟也想起来了,他喃喃的道:“要出人命了,要出人命了……”
第1285章
神算子苏轼
苏轼背着个布袋子,带着骑兵们一路到了个田庄的到外面,指着里面问道:“楚厚才家就在这里?”
带路的小吏点头,然后堆笑道:“苏御史,这位楚厚才家……和当今太后娘娘家……可是姻亲呐!”
另一个小吏看了同伴一眼,走到了苏轼的身边,低声道:“楚家原先不怎么样,当今官家登基后,帝后对太后娘娘多有尊重,于是楚家在地方的威望也是水涨船高,此次楚家出头……没人敢管呐。”
楚家看着规模不小,宅院深深,外面的围墙簇新,看样子是重新修建的。
“他家以何为生?”苏轼在计算着这块田地的年收入,算来算去,觉得无法承担楚家这等大宅院的耗费。
小吏苦笑道:“他家的田地不止这里呢,别处还有不少,还有……放贷……大宋的权贵放贷的可不少,您知道,放贷最是一本万利,还不担心别人跑了……你跑得了人,难道还能跑得了田地和家业?这一放一放的,就发达起来了。”
另一个小吏看着他,眼神不大对。
“你在威胁他?”苏轼盯着这个小吏问道:“为何?”
那个小吏马上就变了脸,堆笑道:“没有的事,小人只是看花了眼。”
“是吗。”苏轼揉揉眼睛,说道:“某的眼睛在御史台最好,人称射雕手苏轼……”
这个不要脸的苏轼!
“看住他!”苏轼指着这个小吏吩咐道:“回头甄别,若是一伙儿的,就一起算账。”
呃!
这般狠?
那个小吏刚想喊冤,有骑兵下马冲过去,一拳就撂倒了他,然后回头看着苏轼,讨好的笑了笑。
武人依旧习惯性的谄媚文人,这个习惯不好,但终究在逐渐改善。
苏轼觉得手有些痒,他板着脸道:“干得好!”
那骑兵马上就笑开了花,可苏轼不可能会记得他是谁,事后他也不可能会受到嘉奖。
这便是人心。
明知无用,却依旧要做。
苏轼带着人进了庄子,早有人去通知了楚家。
等到了大门处时,大门恰好打开,一个中年男子走了出来,微笑道:“可是苏御史?”
苏轼下马,反问道:“楚厚才?”
中年男子点头,“苏御史气势汹汹,所为何来?”
楚厚才的身后是十余名家丁,虽然没兵器,但却气势汹汹。
太后娘娘家的姻亲啊!
苏轼问道:“去京城叩阙,是你的主意?”
楚厚才的眼神闪烁了一下,退后一步,右脚微微后撤,含笑道:“某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但这里是楚家,莫说是你,就算是沈安来了也得恭谨些,某……”
太后娘娘的姻亲自然是要尊敬的,所以他有恃无恐。
苏轼微笑道:“果然是你,那么某就没来错。”
楚厚才冷笑道:“你来做什么?忘了告诉你,某的娘子上个月才去请见太后娘娘……”
这个是杀手锏。
楚厚才隐住得意说道:“太后娘娘仁慈,给了许多东西……”
他说着态度渐渐转为倨傲,头微抬,竟然有些俯瞰苏轼的姿态。
“太后娘娘见你娘子了吗?”
苏轼想起了沈安说的话,说是太后娘娘深明大义,在宫中孤寂,却不肯多召见娘家人。见得最多的也就是自家亲弟弟曹佾,可次数也少得可怜。
连曹佾都只能进去数次,你一个姻亲的媳妇……太后娘娘会见吗?